描寫蘇軾的成語
㈠ 形容蘇軾的四字詞語
容光煥發、寬宏大度、大度包容、一清如水、謹小慎微
一、容光煥發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解釋】:容光:臉上的光彩;煥發:光彩四射的樣子。形容身體好,精神飽滿。
【出自】:方紀《歌聲和笛音》:「我望著他那年青的,容光煥發,毫無倦色的臉,不知怎麼,竟想伸手去撫摸他的孩子般的蓬鬆的頭發。」
二、寬宏大度 [ kuān hóng dà dù ]
【解釋】: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出自】: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寬宏大度,何所不容。」
【翻譯】:學士度量大,能容人,有什麼不能容的。
三、大度包容 [ dà dù bāo róng ]
【解釋】:度:度量;包:容納。形容氣量大,能寬容人。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回:「這事情自以為不辦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沒得話說。」
四、一清如水 [ yī qīng rú shuǐ ]
【解釋】:清·清澈。像流水一樣清澈。形容為官廉潔,不貪污、不受賄。也形容十分清潔。
【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制顯靈救駕》:「你在衙門中一清如水,朝廷知你是個個廉吏,異日定來聘你為官。」
【翻譯】:你在衙門里流水一樣清澈,朝廷知道你是一個廉潔的官吏,有一天一定會讓你當官。
五、謹小慎微[ jǐn xiǎo shèn wēi ]
【解釋】:原指對微小的事物也採取謹慎小心的態度;形容非常謹慎。現指對細小的問題過分小心;流於畏縮。
【出自】: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翻譯】:聖人尊敬小慎微,行動不失去時機。
㈡ 形容「蘇軾」的詞有什麼
豪放派詞人,堅貞不屈,不向惡勢力低頭。率真、孤傲、豁達、超脫、有理想、有報復、有政治見。
㈢ 描寫「蘇軾」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豪邁豁達[háo màihuò dá]氣度寬廣,灑脫,性格開朗。
例句:他豪邁豁達的性格使他結交了很多的朋友。
豪邁不群[háo mài bù qún]:群:合群。性格豪放而不合群。
例句:他自幼豪邁不群,博嗜古學,因文采過人而為文壇矚目。
樂觀向上[lèguānxiàngshàng]: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
例句:他總是樂觀向上的面對所有的困難。
豁達樂觀[huò dálèguān]:遍觀世上人、事、物,皆覺快然而自足的持久性心境。
例句:不管處境如何艱難,他總是豁達樂觀的繼續著自己的生活。
灑脫不群[sǎ tuōbù qún]:瀟灑自然,不拘束。
例句:他是一個灑脫不群的畫家。
桀驁不馴[jié ào bù xùn]:凶暴倔強桀驁不恭。
例句:到了五六歲上,識字讀書,聰明出眾。只是生成一個桀驁不馴的性子,頑劣異常。 ——《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
超凡脫俗[chāo fán tuō sú]:指擺脫世俗的高雅境界。
例句:她穿著雖然素淡,但卻透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豪邁奔放[háo màibēn fàng]:思想感情、詩文氣勢等無拘束地盡量表達出來。
例句:蘇軾詩文,豪邁奔放,猶如天馬行空。
才思敏捷[cái sī mǐn jié]:才:才華 思:思維 敏捷:反應快,靈活,形容才思敏捷。
例句:王老師才思敏捷,下筆成文,真令我們這些學生佩服之至。
博學多才[bó xué ō cái]: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例句:琪雖博學多才,拙於遵養時晦,知時不可為,然猶多山支取進,動而見排,由已不能鎮靜也。——《舊五代史》
㈣ 關於蘇軾的成語
關於蘇軾的成語有:
雪泥鴻爪
夜雨對床
河東獅吼
不合時宜
胸有成竹
出人頭地
水落石回出
海屋籌添
明日黃花
堅忍不拔答
㈤ 描寫蘇軾的成語
豪放不羈
率性而為
玉樹臨風
才高八斗
博學多才
風流瀟灑
多情善感
才德兼備
學富五車
你好,
翁錦文為你解答,
如對你有所幫助,
請採納或給予好評,
如有其他疑問,
可以向我求助,
O(∩_∩)O謝謝
㈥ 形容蘇軾的四字成語
韓潮蘇海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韓海蘇潮
指唐朝韓版愈和宋朝蘇軾的文權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蘇海韓潮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㈦ 用什麼成語來贊美蘇軾
玉樹臨風
才高八斗
博學多才
放達不羈
風流瀟灑
多情善感
才德兼備內
㈧ 描寫蘇軾的四字成語
形容蘇軾的四字詞語 常見的有這些: 豪邁豁達,樂觀向上 ,豁達樂觀,灑脫不群,桀驁不馴,超凡脫俗,豪邁奔放.
㈨ 描寫蘇軾的成語
1 、雪泥鴻爪 蘇軾在任鳳翔府判官時,寫下了《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雪泥鴻爪」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
2 、夜雨對床 唐代韋應物有「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蘇軾讀後感觸良深,與蘇轍約定「夜雨對床」,但一直未實現。「夜雨對床」便流傳下來,本不單指兄弟之間,經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3 、河東獅吼 蘇東坡在一首詩里,開朋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為這首詩,在文言里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4 、不合時宜 朝雲乃蘇軾侍妾,一次蘇軾吃完飯,捫著肚皮問家人:「內裝何物?」有的說是文學才華,有的說是滿腹學問,唯朝雲說是一肚皮不合時宜,蘇軾遂引為知己。
5 、胸有成竹 文同,字與可,是北宋畫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詩人蘇軾的至友,二人交情頗深。蘇軾也喜歡畫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點蘇軾畫竹時說:「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蘇軾對此說深以為然。宋人晁補之也有詩雲:「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這一成語的出處。此後,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盤的成熟考慮。
6 、出人頭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 1057 年),蘇軾在全國選拔進士的會考中,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獲得了歐陽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贊賞。歐陽修見卷子獨占鰲頭,便想評為第一,點為狀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所作,評為第一,點為狀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為第二名。等開了卷,才知是蘇軾的試卷,很是後悔。在禮部舉行的口試復試中,蘇軾以《春秋對義》獲得第一名。後來歐陽修在讀蘇東坡的感謝信時對老友梅堯臣說:「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迴避,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說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士子進退之權全操在歐陽修一人之手,歐陽修這一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一成語就是從這里來的。後以「出人頭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籌。
7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後來,有人把「無禁」改為「不盡」。
8 、水落石出 蘇軾《後赤壁賦》「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9 、明日黃花 「明日黃花」出自蘇軾在重陽節所寫的一首詩和一首詞。他在《九日 ( 按即重陽 ) 次韻王鞏》詩中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又在《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中寫道:「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後人從這個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黃花」比喻種種過時的人或事物。
10 、堅忍不拔 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堅忍不拔」這個成語由此得出。
11 、海屋籌添 蘇軾《東坡志林 • 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 ( 邇 ) 來吾籌已滿十間屋。』」原謂長壽,後以「海屋籌添」為祝壽之詞。
12 、芳留玉帶 蘇軾曾在金山留玉帶鎮山,佛印回贈裙衲,成為千古佳話。
13 、琴操參宗 蘇軾在杭州時,攜琴操游西湖。一日戲曰:「我作長老,爾試參禪。」琴操問:「何謂湖中景?」蘇軾答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琴操曰:「何謂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瀟湘水,髻挽巫山一段雲。」「何謂人中意?」「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如此究竟如何?」「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大悟,即日削發為尼。
14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東坡謫居黃州時,寫下《臨江仙—夜歸臨皋》一詞。其中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句,據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相傳這首詞寫成後,當晚就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由於結尾表達了作者隱逸的想法,以致人們第二天紛紛傳說,蘇軾已將冠服掛於江邊,坐上小舟,長嘯而去。地方官得知,大吃一驚,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職,急忙前去查看。到了住所,卻發現他鼻息如雷,還沒有起床。
15 、天涯何處無芳草 據《林下詞談》說,蘇軾在惠州時,曾命朝雲唱《蝶戀花》一詞。朝雲還沒有開始唱,就已「淚滿衣襟」。蘇軾問何故,朝雲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16 、山抹微雲秦學士 秦觀《滿庭芳》中有「山抹微雲,天粘衰草」一句,由於這首詞的風格近似柳永,所以蘇軾當面說秦觀是「學柳永作詞」,還戲稱「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陣樂》的首句。)
17 、東坡肉 馳名全國的「東坡肉」,這一楚鄉湖北特有的傳統名菜,素為人們所熟知,它是由蘇軾親手製作始創於黃州。蘇軾的煮食豬肉,確屬烹製得法,按他自己總結的烹飪要領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東坡肉,味極鮮美。他還寫了一首《豬肉頌》:「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18 、東坡湯 蘇軾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叫做東坡湯。這根本是窮人吃的,他推薦給和尚吃。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在菜湯上蒸,同時飯菜全熟。下面的湯里有白菜、蘿卜、油菜根、芥菜,下鍋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姜。在中國古時,湯里照例要放進些生米。在青菜已經煮得沒有生味道之後,蒸的米飯就放入另一個漏鍋里,但要留心莫使湯碰到米飯,這樣蒸汽才能進得均勻。
19 、滄海一粟 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滄海一粟」由此而得。
20 、安步當車 《蘇、沈良方》中記載:蘇軾在杭州時,用自己的俸祿建了病坊,三年裡治療了近千人。由於他是個大書法家,有些人假裝生病,求他開葯方來獲取他的字。蘇軾也不拒絕。一次開了一個葯方:「主要有四味葯:一日無事以當貴;二日早寢以當富;三日安步以當車;四日晚食以當肉。」
21 、夜雨對床 公元1061年,蘇軾平生第一次和蘇轍分手到鳳翔赴任時(據記載分手的地點就在鄭州西門),提到夜雨相對之事:「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之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公元1079年,蘇轍在徐州寫了一首《逍遙堂會宿》,提醒他哥哥退休的約定:「逍遙堂後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蘇軾在《滿江紅·寄子由》中也寫了這樣的詩句:「辜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蘇軾貶官黃州時,在《初秋寄子由》中又寫下了描寫兄弟重聚的詞句:「雪堂風雨夜,已作對床聲」……
22 、三白飯與毳飯 次蘇東坡對劉貢夫說:「從前我曾與人共享『三白』,覺得十分香美,使人簡直難以相信世間還有八珍之味。」劉貢夫急忙問:「『三白』是什麼美味?」東坡答曰:「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原來是生蘿卜就鹽佐飯,逗得劉貢夫大笑不止。過了一些日子,貢夫忽然下了一道請貼,邀東坡前往吃「三白」。東坡以為必出於什麼典故,如期赴宴,結果只見桌子上擺有蘿卜、鹽和飯,才明白劉貢夫是以「三白」相戲,於是操起碗筷,一掃而光。東坡回府時,對劉貢夫說:「明日請到我家來,我有毳飯招待。」貢夫明知是戲言,只是不解「毳飯」究竟為何物,次日還是如約到了蘇府。二人見面,談笑已久。直到過了午時。還不見設食。劉貢夫已覺飢餓難耐,便請備飯。東坡說:「再等一會。」如此再三,回答如故。劉貢夫再也忍受不住,只見蘇東坡不緊不慢地答道:「鹽也毛,蘿卜也毛,飯也毛,非毳而何?」毛即「無」也。意為:鹽無,蘿卜無,飯也無,這不就是毳飯嗎?貢夫聽罷捧腹大笑,說:「我想先生必定會找機會報復我那三白飯的,沒料到竟有如此絕招。」當天,東坡終究還是擺了實實在在的筵席,劉貢夫飲到很晚才離去。
23 、拚死吃河豚 據宋人孫奕的《示兒篇》記載:東坡居常州時,有一士人家烹河豚極妙,准備讓東坡嘗嘗他們的手藝。蘇東坡入席後,這士人的家眷都藏在屏風後面,想聽聽蘇學士如何品題。可是東坡只顧埋頭大嚼,並無一句話出口,使這家人感到失望。失望之中,忽聽東坡大聲贊道:「也值得一死!」
24 、氣如蔬筍 何謂「氣如蔬筍」,蘇軾自注雲:「謂無酸餡氣也。」是憎惡那些化雅為俗的庸人。據葉夢得《石林詩話》記載:「近世僧人學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趣。往往拾取摹仿士大夫所殘棄,又自做一種體,格律尤俗,子瞻謂之酸餡氣。子瞻詩雲:『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嘗與人雲:『頗解蔬筍語否?為無酸餡氣也。』聞者無不失笑。」
25 、逢場作戲 大通禪師是一個持法甚嚴,道行甚高的老僧,據說誰要到他的修道處所去見他,必須先依法齋戒。女人當然不能進他的禪堂。有一天,蘇東坡和一群人去逛廟,其中有一個妓女。因為知道那位高僧的習慣,大家就停在外面。蘇東坡與此老僧相交甚厚,在心中一種淘氣的沖動之下,他想把那個妓女帶進去破壞老和尚的清規。等他帶著那個妓女進去向老方丈敬拜之時,老方丈一見此年輕人如此荒唐,顯然是心中不悅。蘇東坡說,倘若老方丈肯把誦經時用來打木魚的木縋借給妓女一用,他就立刻寫一首詩向老方丈謝罪。結果蘇東坡作了下面的小調給那個妓女唱: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縋,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皺眉,卻愁彌勒下生退,不見阿婆三五少年時。」
這正是戲台上小丑的獨白,甚至持法甚嚴的大通禪師也大笑起來。蘇東坡和那個妓女走出禪房向別人誇口,說他倆學了「密宗佛課」。
26 、以詞代判 蘇東坡做杭州通判時,有一次,他曾判決一件與和尚有關的案子。靈隱寺有一個和尚,名叫瞭然。他常到勾欄院尋花問柳,迷上了一個妓女,名叫秀奴。最後錢財花盡,弄得衣衫襤樓,秀奴便不再見他。一夜,他喝得醉醒醒之下,又去找秀奴。吃了閉門羹,他闖了進去,把秀奴打了一頓之後,竟把她殺死。這個和尚乃因謀殺罪而受審。在檢查他時,官員見他的一支胳膊上刺有一副對聯:「但願同生極樂國,免如今世苦相思。」全案調查完竣,證據呈給蘇東坡。蘇東坡不禁把判決辭寫成下面這個小調兒:
「 這個禿奴,修行忒煞,雲山頂空持戒。只因迷戀玉樓人,鎢衣百結渾無奈。毒手傷心,花容粉碎,色空空色今安在,臂間刺道苦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
和尚押赴刑場斬首示眾。像以上的這兩首小調兒,因為是用當日的口頭話寫的,大家自然口口相傳,對這位天才怪詩人的閑談趣語又加多了。
27 、冰肌玉骨 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冰肌玉骨用來形容肌骨像冰一樣純凈,像玉一樣潤澤。
28 、春夢婆 據《儋縣志》記載,蘇軾一次在路上碰見了「居儋城以東,年七十餘,常負大瓢行田野間口歌捎遍方嗑食的春夢婆」。問曰:「世事何如?」婆曰:「世事只如春夢耳。」公曰:「何如?」曰:「翰林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耳。」公曰:「然。」因號為「春夢婆」。蘇軾有詩雲:「投梳喜有東鄰女,換扇還逢春夢婆。」
29 、不識廬山真面目 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0 、蘇公堤 蘇軾在杭州擔任太守時,到西湖勘察地形,發現湖中蔓草橫生,下塘遭旱,乃設計開河浚湖,興建水利。民眾得以灌田千頃,賴以殷富。同時他又築造堰閘,以為湖水蓄瀉之用;取湖內葑草淤泥於湖中,築起南北徑三十里的一條長堤;並在堤上造橋六座,制九亭,使內湖與外湖連接起來;堤的兩旁,遍植楊柳芙蓉,湖中種滿荷花菱角,不僅美化了風景,更方便了行旅和耕作。為感謝他的政績,杭人稱之為「蘇公堤」。
31 、黃樓 蘇軾在徐州任時,恰遇黃河決口曹村,洪水圍城,城池將敗,蘇軾親自率領軍民持鐵鍬和畚箕以出,冒著大雨,搶築東南長堤。他甚至住在城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終於保全城,維護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財產。事後,人們建黃樓以紀念。
32 、喚魚池 據說蘇軾與王弗結成婚姻,還有一段小小因緣:王弗的父親王方是一位鄉貢進士,頗有聲望。他要為自己家鄉的奇景(山壁下有一自然魚池,遊人拍手,魚即相繼跳躍而出)命名,同時又想藉此暗中擇婿,便請來了當地有名的青年才子為奇景命名。許多人都落選了,只有蘇軾所題的「喚魚池」耐人尋味,恰與躲在簾內的王弗題名一樣,王方因此選中了蘇軾為乘龍快婿。
註:此景在四川省青神縣中岩寺下寺,至今尤存,只不知是否是學士當年所書。
33 、東坡畫扇 蘇軾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時,有一次一位綾絹商人告一個制扇匠人欠他兩萬綾絹錢不還。匠人說:「前不久父親死了,花了一筆錢。今年杭州連日陰雨,天氣寒冷,沒有人買扇子,我一時拿不出錢來還帳。」蘇軾想了半天,讓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來,挑出二十把摺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筆,在扇面上題字、作畫,然後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賣。匠人剛出衙門,扇子就被搶購一空,每把一千錢,正好夠還帳的。 (林語堂的東坡傳中有記載 )
㈩ 形容蘇軾的句子,成語
雪泥鴻爪
蘇軾在任鳳翔府判官時,寫下了《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雪泥鴻爪」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