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命在旦夕的成語故事

命在旦夕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7 11:47:13

A. 歸心似箭成語故事

釋義: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樣快。形容回家心切。
成語典故版
出處:明·名教權中人《好俅傳》第十二回:「承長兄厚愛,本當領教,只奈歸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三回:「盧師越離家已久,歸心如箭,恐怕淹留,連忙催促安道全作別。」
更多查看:http://www.taoqixia.com/ligushi/

B. 奄奄一息是歷史典故嗎

是成語,典故在下面

奄奄一息yǎn yǎn yī xī

詞典解釋

  • [成語解釋]

  • 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內。只剩下一口氣。形容臨近容死亡。

  • [典故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惠王親往問疾,見痤病勢已重,奄奄一息。」

  • [ 近義詞 ]

  • 氣息奄奄、岌岌可危、命在旦夕

  • [ 反義詞 ]

  • 生龍活虎、生氣勃勃、朝氣勃勃

  • [成語舉例]

  • 他已被打得體無完膚,奄奄一息了。

  • [常用程度]

  • 常用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 [產生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奄,不能讀作「yān」;一,不能讀作「yì」。

  • [成語辨形]

  • 奄,不能寫作「淹」或「掩」。

  • [成語辨析]

  • 見「氣息奄奄」、「岌岌可危」。

  • [英文翻譯]

  • critically ill with a little breath

  • [成語謎面]

  • 油干燈草盡

  • [ 歇後語 ]

  • 耗幹了油的燈火;鹽鹼地的莊稼

C. 洪學智的軼事典故

圍剿轉移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未能粉碎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被迫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實施西征。經過2個月的艱苦轉戰,於12月進入川北,迅速發展了以通江、南江、巴中3縣為中心的川陝革命根據地。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的紅軍主力向西轉移,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11月,紅二十五軍也奉命撤出鄂豫皖根據地轉戰鄂豫陝地區。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並決定中央紅軍轉入川西,要求紅四方面軍予以配合。中央文電指出:「宜迅速集結部隊完成進攻准備,於最近時期實行向嘉陵江以西進攻。」紅四方面軍在旺蒼壩召開緊急會議,認為迎接中央紅軍是當務之急,決定適當收縮東線部隊,同時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集中兵力出擊陝南,以迷惑和調動敵人,創造在蒼溪南北地區強渡嘉陵江的有利條件,同時接應已至商縣一帶的紅二十五軍。
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後,開始了艱苦的長征。5月,向川西北進軍,准備與轉移中的中央紅軍會合。洪學智率紅四軍政治部、紅十二師留在後方側尾,負責建立地方政權,發動和組織群眾,支援紅軍。
進到黑水、蘆花後,紅四方面軍總部把四方面軍的部分醫院、後方傷病員都交由洪學智管理,另外還有1個補充師,都是由俘虜兵組成的,主要任務是抬擔架、轉運傷員。紅四軍政治部本來就缺鹽少糧,籌集糧食又很困難,加上還要照顧大批傷病員,困難可想而知。
雞公寨是少數民族地區,紅四軍進入後,在思想上、物資上都缺乏准備,對少數民族地區情況不了解,語言又不通,風俗習慣也不一樣。少數民族頭人都有武裝,他們之間經常發生械鬥,而且對少數民族統治很嚴。由於國民黨反動統治,造成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矛盾異常尖銳,紅軍做群眾工作很困難。
紅三十軍走在前面,反動頭人每天派人到處襲擊紅軍。他們打的是麻雀戰,在山林、峽谷、河邊藏著,冷不防地就給你一槍,紅軍戰士不死也傷。紅三十軍經過時打了他們,俘虜了一些人,交給紅四軍。洪學智想了很多辦法,經教育後放了回去,仍無濟於事。
1935年7月,紅四軍政治部在黑水、蘆花接到四方面軍指示,中央縱隊要經過黑水、蘆花,要洪學智准備糧草,做好迎接工作,並負責接收中央紅軍的傷病員。
接到通知後,洪學智在全軍做了動員,強調困難再大,也要保證中央紅軍的糧草供應。爾後,立即組織民運部、保衛部等機關和直屬隊,連夜出發,翻山越澗,打開了幾個反動頭人的寨子,籌集到幾萬斤糧食和幾百隻牛羊。
中央縱隊先遣隊到了黑水、蘆花,給紅四軍政治部來信,讓他們將籌到的牛羊、糧食送到紅三軍團轉交。中央縱隊到達黑水、蘆花後,又讓洪學智把籌措到的牛、羊、糧食直接送到中央縱隊。洪學智前後共送去4批糧食、牛羊和慰問品,並圓滿地完成了中央紅軍傷病員的轉送和安置的工作任務。
在中央縱隊離開黑水、蘆花時,洪學智第一次見到了負責中央縱隊糧草供應的劉少奇。劉少奇身材修長,態度和藹可親,見到洪學智很高興。他緊緊地握著洪學智的手說:「洪主任,謝謝你了,也謝謝紅四軍對中央縱隊的大力支持,你們送來的糧食、牛羊和慰問品,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
階級兄弟
長征途中,洪學智率紅四軍政治部從黑水、蘆花向班佑前進的路上,經過數百里茫茫無際的草地,那裡渺無人煙,沼澤遍布,氣候異常。洪學智不但要負責傷病員的轉移運輸,每天還得盤算著怎麼弄到糧食,使得部隊不餓肚子。
紅四軍翻過馬石坡最後一座大山時,由於先頭部隊已經走過,山坡上可吃的野菜野果都找不到了,而紅四軍還要走一兩天的草地。弄不到糧食,又挖不到野菜充飢,紅軍不得不殺掉心愛的戰馬,有時甚至把皮帶、皮馬鞍煮著吃。政治部帶著傷病員,又沒有部隊掩護,危險很大。洪學智不得不率政治部又返回黑水、蘆花。
雖然組織上給洪學智配備了馬,但他騎得很少,多數時候都是用來馱運傷病員,馱運糧食。8月底,折回黑水、蘆花後,洪學智終因積勞成疾病倒了。他發著高燒,昏迷不醒,命在旦夕。後來,部隊找到了一位70多歲的老中醫,把他從離部隊六七十里路遠的地方請來。紅軍戰士圍著老中醫,你一言我一語,懇求老中醫趕緊救治洪學智:「我們離不開他,紅四軍離不開他呀!」老中醫說:「你們不用慌,洪主任患的是傷寒病,我開個方子,你們只要能搞到我這幾味葯,吃下去,保證葯到病除!」紅軍戰士立即按照老中醫的方子滿山遍野地找葯,終於將葯配齊。」吃了三次葯後,洪學智果真逐漸痊癒。
在洪學智學病期間,警衛排一個回民戰士見首長病得厲害,哭著說:「洪主任都快死了,我還活著干什麼!」就一槍把自己打死了。洪學智清醒後,聽了這件事,回想起長征路上這位小戰士一路上跟著他,不知冒了多少險,吃了多少苦,不由得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1935年9月,張國燾反對紅軍北上,強令紅四方面軍南下。洪學智與軍首長率領紅四軍不畏艱辛,再過草地。10月,紅四方面軍發動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強渡大金川江,繼而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又克天全、寶興、蘆山。第二次翻越夾金山時,洪學智做了充分的政治動員。他號召廣大指戰員要發揚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和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堅決翻過天險夾金山。他要求黨員幹部以身作則,同志之間要團結友愛,一人有難大家幫忙,不能讓一個傷病員留在山上。
夾金山上氣溫達攝氏零下二三十度,天氣惡劣,或大雪,或狂風,或冰雹,變化莫測。由於空氣稀薄,再加上長途行軍,人乏馬困,人走在山上,頭暈腦脹,腰酸腿軟,力不從心,稍有不慎就永遠「留」在山上了。
洪學智組織了一個收容隊,走在隊伍後邊,專門收容那些掉隊的和凍得不能走的戰士。一天約午時,部隊接近夾金山主峰,周圍一片冰雪世界。突然,烏雲翻滾,天暗下來,接著一陣大風雪席捲過來,有6名紅軍戰士在風雪中倒下了,停止了呼吸。這些戰士同大家一起與敵浴血奮戰,結下了深厚的階級友誼,洪學智不忍心把他們留在山上,就派人把他們抬下了山。
下山後走了一程,戰士們發現有個磨房,可避風寒。於是,准備夜晚就住在那個磨房裡,燒水煮青稞,把凍「死」的戰士也抬進屋裡。後半夜,磨房內溫度升高,一個戰士發現一名凍「死」的戰士動了一下。大家很驚訝,都不相信,說這個戰士:「你看花了眼吧!」「不信你們看,真的在動呢!」這名戰士說。洪學智走近一看,可不是,呼吸很急促,是在動。洪學智大聲喊道:「趕快搶救!」當時沒有醫生,大家就用人工呼吸,給那個昏死的戰士灌姜湯,七手八腳把他弄活了。有一個人活了,說明另外5個也有希望。大家就一個一個地搶救,結果救活了5個人,有一個年輕一點的沒有救過來,他可能患有心臟病。
紅軍在懋功休整四五天以後,向道孚西進,又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折多山。洪學智這時有了經驗。在山下,他讓各部部隊凌晨2點鍾就起來吃飯,用大鍋煮了辣椒、牛肉湯,大家喝了,熱熱乎乎地上路。路上每人還帶上一瓶辣椒湯,爬到主峰時喝兩口,增加一些熱量。同時,命令部隊必須在上午10點鍾以前通過主峰。因為到了10點鍾後氣候變化快,容易有狂風大雪。部隊還帶了很多防凍的東西,有鹽、茶葉膏等,避免了不必要的減員。為此,四方面軍總部表揚了洪學智。
土司結盟
1936年4月,紅四方面軍相繼攻佔爐霍、瞻化、甘孜。佔領瞻化城時,與2000餘人的土司武裝發生激戰,俘虜土司武裝幾百人。後經教育後釋放,並將繳獲的大批牛羊歸還給群眾。城內有一個頭人巴頓多吉。群眾向他匯報說,紅軍將我們的槍和牛羊都歸還了,俘虜的人也都放了,這個隊伍還不錯。
到了第3天,巴頓多吉派人到紅四軍,要紅軍派人去和他談判。他想通過談判與紅軍停戰言和,並把喇嘛首領諾那交給紅軍。諾那是國民黨中央民族委員會委員,是蔣介石任命的西康宣慰使。諾那帶著一連多人,還有一些武器和財產,途經瞻化時,被巴頓多吉給搶了,諾那也被扣了起來。
事後,巴頓多吉覺得不好辦,如果殺了諾那不好向國民黨交待;放了諾那吧,搶的東西得歸還,到手的槍也就沒有了;不殺不放,如何處置?巴頓多吉想把這件事推給紅軍。
巴頓多吉約紅軍談判的地點是在一個山頭。天還沒亮,他們就把山頭佔領,居高臨下,布置了很多藏民,都拿著長筒槍,是怕紅軍襲擊他們。經過研究,洪學智決定派民運部長周於民去同他談。初步商談很有成效。巴頓多吉要求到瞻化城去,見紅軍最大的「頭人」。
兩天後,巴頓多吉來了,還帶了一些人在山上警戒。洪學智在政治部接見了巴頓多吉。洪學智向巴頓多吉詳細說明了紅軍的少數民族政策、紅軍長征的目的,兩人談得非常投機。洪學智邊談邊打開唱片機,播放唱片。巴頓多吉第一次聽到唱片,非常吃驚,覺得很奇怪:「這么小的東西裡面怎麼有人唱呢?」洪學智笑著告訴他是怎麼回事。巴頓多吉很是佩服,覺得紅軍真是了不起,顯得格外開心。
中午,洪學智請巴頓多吉吃飯。巴頓多吉害怕紅軍下毒害他,遲遲不肯動筷,請他喝酒他也不喝。洪學智就先舉杯,一仰而盡,又吃了幾口菜。巴頓多吉見洪學智如此豪爽,平易近人,很有誠意,非常感動,便逐漸解除了顧慮,也喝了起來,越喝越高興。巴頓多吉說道:「你們紅軍紀律嚴明,把我們藏族同胞當朋友待,真是個仁義之師,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巴頓多吉提議,並按藏族風俗,與洪學智喝了公雞血酒,義結金蘭。
洪學智提出:諾那我們可以接收,但是我們有兩個要求,一是諾那的徒弟應同時交給我們,二是我們紅軍要吃飯,需要籌備很多糧草,請你們幫助解決。巴頓多吉愉快地答應了。回去後,巴頓多吉告訴所管的寺廟,不準反對紅軍。後來寺院也主動捐了許多牛羊和糧食送給紅軍。不幾天,巴頓多吉就把諾那送來了。諾那有70多歲,是黃教的大喇嘛之一。巴頓多吉沒有同時把諾那的馬送來,因為那匹馬很好,他想留下。洪學智考慮馬是諾那心愛的坐騎,諾那年紀大了,沒有馬不行,又派人同巴頓多吉交涉,把諾那的馬也要了回來。
後來,洪學智與政治部商量成立瞻化革命委員會。為便於在當地開展工作,報經上級批准,請巴頓多吉出來當了瞻化革命委員會主任。在瞻化的幾個月,紅軍需要的糧食、牛羊、帳篷,還有很多物資,都是經過巴頓多吉送到紅軍手裡的。
紅六軍團快到瞻化時,洪學智接到蕭克等人的通報,說還有兩天就要到達,請洪學智准備糧食。當時連糧食的影子都沒有見著。洪學智很著急,找到巴頓多吉:「老兄,我們又有紅軍要來,急需28萬斤糧食,還有牛羊等,請老兄務必幫這個忙,抓緊籌備!」巴頓多吉說:「老弟,沒問題。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到時准時送到。」這么大數目,洪學智還是有點放心不下:「老兄說話可得算數呀!」巴頓多吉說:「你放心吧,沒問題,看我的行動。」巴頓多吉只用一天一夜的時間,派人籌糧運糧,男女老少,拉的拉,推的推把紅軍急需的所有糧食、牛羊全都送齊了。
紅四方面軍攻克甘孜,在甘孜成立少烽民族革命委員會,洪學智就把諾那送到甘孜,建議讓諾那當革命委員會主任。諾那年紀大了,一個多月後圓寂。他的徒弟海正濤按照藏族宗教儀式辦理了喪事。紅軍和諾那交往的全過程海正濤都知道。後來,國民黨造謠說諾那是被紅軍殺害的。海正濤回到上海,在《東方》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紅軍待諾那很好,諾那因為年歲大了圓寂的,是他親手照顧諾那的。最後還說諾那的後事是怎麼處理的,遺物和資財哪裡分配多少,說得很明白。這件事直到後來洪學智在延安抗大學習時,看到這份《東方》雜志才知曉。事實證明,洪學智在瞻化做頭人的工作是比較成功的,同藏族群眾的關系很好,紅軍各方面保障都可以兌現。
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與紅二方面軍從甘孜出發,再次北上,洪學智率領政治部人員深入各師團宣傳動員,鼓舞士氣。全軍指戰員懷著對革命必勝的信念,三過草地,並往北進。8月進入甘南後,洪學智調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不久,紅四方面軍政治部與紅軍總政治部合並,他改任組織部副部長。到陝北後,洪學智進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進入新的戰斗崗位。 「女中豪傑,戎馬一生。」這是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贈送給張文老人的一幅題詞,可謂對她與人民軍隊風雨同舟70多年的高度概括。
記者:張阿姨,您和洪伯伯是在長征路上喜結良緣的,如今已結伴走過了70個年頭。據說,當年洪伯伯與您第一次談話後你們就定下了「終身大事」,是這樣嗎?
張文:(哈哈大笑)1936年5月30日,我們紅四軍在雅礱江畔召開了運動會,當各項比賽結束後,主持人突然宣布:歡迎供給部女兵班給大家唱個歌。
會場上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坐在主席台上的軍首長也鼓起掌歡迎我們。
我是班長,只能硬著頭皮,帶著女兵班列隊走上了主席台,我領唱了《打騎兵歌》和《捉活牛歌》。我就在這時被學智「盯」上了。
當晚,軍參謀長陳伯鈞的愛人何克春來找我,把我領到了供給部謝政委的辦公室。一進門,我看見軍長王宏坤和他的愛人馮明英,以及謝政委都在,我嚇了一跳,很明顯這些人都是沖我來的。我低著頭,站在屋子中央,不知所措。
還是馮大姐一把將我拉到了她的身邊坐下,親切地對我說:「今天你們班歌唱得很好啊。」
我連忙說:「不好,不好。」
謝政委接著問我:「你認識軍政治部洪學智主任嗎?」我立即搖頭回答:「不認識。」
其實我說不認識只是應付、搪塞。我參軍後,在被服廠見過洪主任,還聽他作過報告。在長征路上,我還經常看到他把自己的馬讓給傷病員騎。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謝政委一口氣對我說了學智很多優點,在一旁的王軍長笑容可掬地對我說:「小張同志,我和明英想介紹你和洪主任認識一下,你看怎麼樣啊?」
在我的老家四川,女孩子的婚姻大事全由父母做主,我參加了紅軍,由誰幫我做主呢?面對軍長,我支支吾吾,不知說啥才好。
謝政委看出了我的心事,關切地說:「這件事先不定,你自己考慮一下,也徵求一下你二哥的意見。」我連夜找到二哥。他可是個直爽人,當場表態:婚姻大事只要你願意,我不會說半個「不」字。
第二天,我按照何克春大姐指的路,走進了學智的辦公室。他見我來了,微笑著站起來給我讓座。
學智開門見山對我說:「謝政委、王軍長找你談過話了?」
我點了點頭。
他又問:「你有什麼意見?」
我說:「聽組織上的意見。」
學智哈哈大笑著對我說:「那是我個人的意見,幾位領導都同意,所以,咱們個人的事就變成了組織意見。」接著他還問我:「你還有什麼要求嗎?」我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先是搖了搖頭,緊接著又頻頻點頭。
就這樣,我和學智的第一次談話,就達成了「婚姻協議」。
我和學智在軍政治部辦公室舉辦了簡朴熱鬧的婚禮。軍長、政委、參謀長等首長都參加了我們的婚禮。 兩救彭老總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洪學智分管司令部、特種兵和後勤,曾以他的機智兩次救了彭德懷的命。
那時,由於空中是人家的,敵人的飛機可以隨時來轟炸。中央幾次發電報,要注意防空,特別要保證彭德懷的安全。洪老回憶說,為此,彭德懷跟他吵過幾次。
洪學智讓工兵連搞一個防空洞,施工的炮聲驚動了彭德懷。他很不高興,把部隊攆走了。洪學智命令工兵們繼續施工。這下,彭老總生氣了,叫來洪學智說:我的防空不要你管。
洪學智堅持原則:彭總,這話就不對了,我是執行中央的命令,中央要管的。
不久,那裡就發生了被炸事件。
1950年11月23日,4架敵飛機在大榆洞上空轉了一圈,炸壞了山坡上的變電所。天快黑時,又來偵察,這使洪學智警覺了起來——平時總是先偵察,後轟炸的,明天會不會挨炸喲?他找到鄧華,說:伙計,我看情況不對,鬧不好明天要出事。
洪學智找彭德懷說,要開個研究防空方面的會。彭老總脖子一梗:我不怕美國飛機,用不著躲。
洪學智想了一著--把彭德懷屋裡的地圖給摘下,掛進了防空洞--他深知,彭德懷是不能一日無地圖的。彭德懷發脾氣了,我說你這個洪學智,就是愛多管閑事。連推帶拉,總算把彭老總拉進了洞。
次日,作戰會議沒有開多久,敵人的飛機就來了。朝彭德懷住的房子一陣狂轟濫炸,一枚汽油彈正好落在了他住室的頂上,房子很快燒掉了。已經撤出後,又進去取東西的毛岸英和另外一位參謀犧牲了……
那天,彭德懷一天沒有說話,坐在防空洞里像是一尊雕塑。晚上,洪學智去叫他吃飯,他才抬起頭來說:洪大麻子,我看你這個人還是個好人哪。今日不是你,老夫休矣!
1951年4月,第五次戰役發動前夕,志願軍空寺洞指揮所又遭美空軍飛機掃射。機警的洪學智拉著還在熟睡的鄧華跳到了附近的一條山溝里,眼看著彭老總的房子被美軍的火箭彈擊中……事後發現,彭老總防空洞口上的草袋子竟被打出了70多個子彈眼,鄧華躺的床也被美機的機關炮打穿。
要不是頭天晚上洪學智檢查後叫工兵連在洞口用沙袋堆了個三角形的隱蔽牆,加深了防空洞,後果不堪設想!洪學智再次以自己的細心和機警挽救了彭總生命。
後勤司令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軍遇到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右圖為志願軍指揮部成員。前排左二為彭德懷。前排右一為洪學智。
洪老說,在戰爭中,美軍平均13個後勤人員供應一個兵。志願軍則是1個後勤人員大體要供應6-10個兵。美軍1個團的火力都強於我們1個軍的火力。加上美軍擁有幾乎是絕對的制空和制海權,志願軍在大多數時候不得不只能在夜間活動和作戰,後勤供給極為困難,在戰斗中,經常連槍彈、糧都難以為繼,非戰斗減員嚴重,嚴重地制約著前線作戰行動。
但是,當志願軍決定組建後方勤務機構時,幾位主要指揮員中還發生了一場小小的爭議。洪老回憶說,當時,由於大家都習慣於帶兵打仗,沒有人願意留在後方工作。我堅持要到前線打仗,急得彭老總沖我拍桌子:『你不幹,我干!你去指揮部隊去吧!『從此,我就和後勤結下了不解之緣。
運輸戰術
1951年7月,敵人趁朝鮮北方發大水的機會,對我後方發動了一場絞殺戰--空中封鎖戰役,想把我們的後方運輸線徹底切斷。那陣兒,敵機經常一折騰就是一天,見到人就猛沖下來掃射,扔汽油彈、化學地雷、定時炸彈、三角釘……晚上是夜航機,戰士們叫黑寡婦,也不盤旋,炸彈便紛紛落下,到處是大火,主要是阻滯我軍行動。
在美軍每天出動900多架次飛機瘋狂轟炸的情況下,洪學智率領志願軍發明了「片面運輸」、「頂牛過江」、「水下橋」等巧妙的運輸戰術,建立起了一條比較正規化、統一的網狀戰斗化後勤。戰爭結束後,前蘇聯組織專家來華專門了解和學習志願軍鐵道兵經驗,對於「頂牛過江」等發明倍加贊賞。
1952年5月31日,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在記者招待會上承認:「雖然聯軍的空軍和海軍盡了一切力量,企圖阻斷共產黨的供應,然而共產黨仍然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運到前線,創造了驚人的奇跡。」
59年7月廬山會議後,洪學智同志受彭德懷冤案株連,翌年調離部隊到吉林省工作,先後任省農機廳廳長、重工業廳廳長。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遭受關押批鬥,1970年被下放農場勞動改造。他始終堅持原則,與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斗爭。
1972年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解除了勞改;1974年任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長(右圖為1955年國慶節,洪學智(左一)與粟裕(右二)、陳賡(右一)、肖華(右三)在天安門城樓上)。
仗義執言
1953年8月,洪學智離開朝鮮戰場,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4年寒假期間,洪學智回到北京。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黃克誠找到洪學智說:「軍委已經決定了,春節後你不到南京去學習了,現在工作需要,讓你馬上到總後工作,已經通知了軍事學院。」洪學智感到很突然:「難得有這么一個學習機會,能不能按照計劃把學習搞完再回來工作。」黃克誠說:「現在總後的工作很多,許多事情都是開創性的,頭緒繁雜,機構要調整,許多標准要制定,所以軍委才決定你不要脫產學習了,馬上回來工作。」
1954年2月28日,中央軍委正式任命洪學智為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參謀長。當時學習蘇聯,參謀長是部長的第一代理人,以協助部長工作。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42歲的洪學智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共和國開國上將之一。洪學智在紅軍時期曾擔任軍政治部主任,抗戰時期任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兵團副司令員,抗美援朝戰爭中任志願軍副司令員。以這樣的經歷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當之無愧的。1957年,洪學智正式接替黃克誠擔任總後勤部部長,直到1959年10月。上任不久,洪學智就提出撤銷已經建立並隸屬於中央軍委的總財務部,總財務部仍並入總後勤部。中國復雜的地理因素,使軍隊駐扎條件大不相同。如何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是一件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後勤工作一項重大的課題。1959年3月洪學智從格爾木進藏,實地調研進藏部隊後勤工作情況。西藏平叛勝利,後勤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59年廬山會議之後,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彭德懷被撤銷軍內外一切職務,唯保留中央政治局委員的黨內職務。1959年8月18日至9月13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了擴大會議,中心議題是揭露彭德懷的錯誤。有人首先站起來,揭發了彭德懷的所謂「里通外國」以及同高崗的關系問題。會場頓時一片嘩然。接著,就有人發言了,說以前被彭德懷蒙蔽了,終於認清了他的真實面目。
在批彭的聲浪中,也有人敢於仗義執言。鄧華第一個站起來:「彭老總根本就不懂外語,怎麼會與外國人串通,他們說了什麼,翻譯可以作證。」洪學智也義憤填膺地替彭總說話:「彭總百團大戰至多不過是命令請示得晚,打鬼子什麼時候都是對的,抗美援朝是毛主席的指示,彭總執行得很好,總不能也說錯吧?一個人有功有過,不能一說過就把功給抹殺了。」有人好心勸說洪學智:「彭是一方面軍的,你是四方面軍的,彭是八路軍,你是新四軍,你在裡面摻和什麼?你不參與,人家都懷疑你,你一參與,就危險了。你是林總的老部下,和林總對著干,有你什麼好處?」洪學智說:「我不管他是什麼一方面軍還是八路軍,我就要把事實說清楚,開會的目的是教育,而不應該整人。」鄧華、洪學智等人也為自己的仗義執言付出了代價。如果他們及時地和彭德懷「劃清界限」,就會安然無恙。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
在這次會議上,副總參謀長鄧華、總後勤部部長洪學智、總參裝備計劃部部長萬毅、北京軍區參謀長鍾偉等人,被錯誤地劃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的主要成員,被稱之為小「彭黃張周」,被迫交代所謂的「反黨反毛主席」的「罪行」。總後被誣為彭德懷的「黑窩子」,洪學智和彭德懷關系不一般,對他進行了批判。
堅信真理
1959年10月,鄧華與洪學智被撤銷軍隊領導職務,轉業到地方工作。
鄧華到四川擔任副省長,洪學智到吉林擔任省農業機械廳廳長,後任重工業廳廳長。
1970年底,洪學智又被下放到金寶屯農場勞動。在農場,洪學智種菜養豬放牛做豆腐,年近六十仍與年輕人比試扛糧食。一次晚飯後,洪學智與知青孫炎鋒一起散步。走到菜園旁邊一塊剛收獲過的玉米地時,發現農場護青人員正在追趕一群拾玉米的老鄉。洪學智就問這是怎麼回事?孫炎鋒回答說:「農場專門組織了護青人員,不讓附近的老鄉去撿拾丟棄在地里的玉米。」洪學智斷然說:「這個規定不行,我得找軍管會說說去。」孫炎鋒說:「你別多管這種事,太平點算了。」洪學智說:「那不行。我不信合情合理搞不過無情無理!」在見到軍管會主任後,洪學智嚴肅地對他說:「這塊地已秋收完了,過幾天就要秋翻,不去拾它不是白白浪費了嗎?為什麼老鄉們拾點落下的玉米就要趕他們?要知道,這里的老鄉連粗糧都吃不飽,你們不能這樣做。你是個軍人,你別忘了軍人的生命線是保護人民,為人民服務,永遠別忘了人民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很快,農場為附近挨餓的老百姓放寬了拾玉米的政策。消息傳開後,方圓幾十里的老百姓都由衷地說,洪將軍是個好人啊,敢為咱們農民說話。
忠於分子
一天,洪學智專案組組長帶人來到農場,徑直問洪學智:「你的思想匯報寫了沒有?」洪學智的回答很乾脆:「沒什麼好寫的。你們說我是三反分子,我到底反了些什麼?我一不反對毛主席,二不反對毛澤東思想,三不反對黨,要我寫什麼思想匯報?現在不寫,以後也不寫!你們看著辦!我不是三反分子,我是三忠於分子!我是忠於毛主席、忠於毛澤東思想、忠於黨的。歷史會證明的。」專案組組長不甘心:「你這段時間的勞動態度怎麼樣?」洪學智生氣了,拍著桌子說:「你別問我!我在這里怎麼樣你去問軍管會,你去問這里的群眾,以後再不要來問我!」見洪學智發怒了,專案組組長只好帶人怏怏離去。
對於洪學智,毛澤東是了解的,也很關心他。一天,一位同志告訴洪學智,說毛澤東問韓先楚:「好久沒有見到洪學智了,他到哪裡去了?」韓先楚說:「我也很長時間沒有見到他了,聽說他在吉林。」毛澤東托韓先楚轉告洪學智:「廬山會議,他是個認識問題,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洪學智是八大候補中央委員,到北京參加中央全會時,韓先楚將毛澤東的話轉告給了洪學智。毛主席的掛念,讓洪學智激動不已,他對韓先楚等同志說:「請你們轉告毛主席,我現在在吉林工作很好,學了很多東西。」

D. 求四個以上關於生命的成語故事

輕生重義】指輕視生命而重視正義事業。同「輕身重義」。
【輕身重義】指輕視生命而重視正義事業。
【取義成仁】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人非草木】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於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同「人非木石」。
【人非木石】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不同於無生命、無知覺、無感情的樹木石頭。
【仁人志士】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入死出生】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人生如寄】寄:寓居,暫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暫時寄居在人世間一樣。
【人生若寄】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暫時寄居在人世間一樣。同「人生如寄」。
【視財如命】形容人的吝嗇,把錢財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死而復生】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死而復甦】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生機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身家性命】身家:本人和家庭。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捨命救人】指舍棄自己的生命以拯救他人。
【殺身報國】不惜犧牲生命來報答國家。亦作「殺身救國」。
【殺身成名】為正義捐棄生命而贏得美名。
【殺身成仁】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准。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捨身成仁】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准。指為正義而舍棄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殺身出生】指舍棄生命。
【捨生存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同「捨生取義」。
【殺身成義】猶言殺身成仁。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殺生害命】殺害生命。
【殺身救國】不惜犧牲生命以報答國家。
【十死九生】猶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險。
【捨生取誼】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同「捨生取義」。
【捨生取義】舍:舍棄;身: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捨身取義】舍:舍棄;身: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視死若歸】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視死如歸】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
【守死善道】指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
【捨身圖報】指受了別人大恩惠,舍棄生命也要給以報答。
【捨身為國】為國家犧牲自己的生命。
【視死猶歸】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險。
【士死知己】為了報答知己,不惜犧牲生命。
【身亡命殞】身、命:生命;亡、殞:死亡。指人死亡。
【生意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樣子。
【貪生害義】貪戀生命,危害道義。

【為民請命】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萬死不辭】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萬死一生】死的可能極大,活的希望極小。比喻冒生命危險。
【威尊命賤】威:威力。法令尊嚴、生命賤微,指軍令如山倒,寧可犧牲生命,不得抗令。
【夏蟲朝菌】意為夏蟲活不到冬天,菌類朝生暮死。比喻極短的生命。
【星火燎原】一點兒小火星可以把整個原野燒起來。常比喻新生事物開始時力量雖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無限。
【血氣未動】血氣:血性,指生命;動:變動。形容沒有重病
【懸若日月】宛如太陽和月亮一樣高高地掛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殉義忘身】殉:獻出生命。為追求正義而獻身。
【倚此為命】靠它作為生命的支柱。
【憂患餘生】指飽經艱難困苦之後留存下來的生命。
【憂患餘生】憂患:困苦患難;餘生:大災難後僥倖存活的生命。指飽經患難之後僥幸保全下來的生命。
【油盡燈枯】燈油熬幹了,火也滅了。比喻生命衰竭直至老死。
【以身報國】把身體獻給國家。指寧願為國家的安危奉獻自己的生命。
【殞身不恤】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一生九死】指經歷多次生命危險而倖存。
【以死繼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把某事干到底。比喻決心很大。
【以死濟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把某事干到底。比喻決心很大。
【以身許國】許:預先答應給與。把身體獻給國家。指寧願為國家的安危奉獻自己的生命。
【以身殉國】忠於自己的國家而獻出生命。
【以身殉職】殉:為實現某一目標而獻出生命。為忠於本職工作而獻出生命。
【一息尚存】息:呼吸,氣息;尚:還。還有一口氣。指生命的最後階段。
【一息尚在】息:呼吸,氣息;尚:還。還有一口氣。指生命的最後階段。
【有血有肉】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內容。多用來形容文藝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動。
【以義滅身】滅身:犧牲生命。為追求道義而犧牲。
【知命不惑】對生命、自然有了很好的了解,隨遇而安,不迷惑。
【致命遂志】致命:舍棄生命;遂:達到,實現。舍棄生命來實現理想。
【致命一餐】舍棄生命,報答一餐飯的恩情。泛指舍死報恩
【自力更生】更生:再次獲得生命,比喻振興起來。指不依賴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來,把事情辦好。
【朝氣勃勃】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朝氣蓬勃】朝氣:早上的空氣,引伸為新生向上,努力進取的氣象;蓬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重氣輕命】指看重義行而輕視生命。
【重氣輕生】指看重義行而輕視生命。
【朝榮夕斃】斃:死亡。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朝榮夕悴】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朝榮夕滅】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朝生暮死】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志士仁人】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朝生夕死】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愛才如命】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樣重要。
【愛財如命】把錢財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形容極端吝嗇。
【愛財捨命】指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錢財。
【愛錢如命】某些人貪愛錢財就像吝嗇生命一樣。形容十分貪婪、刻薄。
【百死一生】形容生命極其危險,處於死亡的邊緣。
【暴殞輕生】暴:突然;殞:死亡;輕生:把生命看得很輕。指突然間自殺身死。
【殘喘待終】殘喘:僅存的一點喘息;終:死亡。指生命將盡,僅存一點喘息。
【財多命殆】殆:危險。錢財多了,易招致盜賊,生命就有危險。
【酬功給效】效,呈獻,獻出(生命者)。指賞賜有功勞者。
【柴毀滅性】柴毀:因極度哀痛而骨瘦如柴。舊指因居父母喪過度悲痛而身體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垂沒之命】垂:快要,接近;沒:終。接近完結的生命。指人至晚年,快要死去。
【成仁取義】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舍棄生命以取得正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長生不滅】生命長存,形體不消滅。
【長生不死】生命長存,永不死亡。
【殘絲斷魂】殘:剩餘的;絲:蠶和其它昆蟲吐的絲;斷:斷絕;魂:魂魄。比喻即將死亡的生命。
【出生入死】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垂死掙扎】垂:將近。臨死前的掙扎,妄想延長生命。比喻行將滅亡之時的孤注一擲。
【毒蛇猛獸】泛指對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物。比喻貪暴者。
【大限臨頭】大限:生命的極限。指死期。用以指壽數已盡,註定死亡的期限落到身上。
【恩若再生】恩惠極大如同給了第二次生命。
【粉骨捐軀】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粉骨碎身】指身軀粉碎,犧牲生命。
【赴火蹈刃】沖入火海,踏上尖刃。形容奮勇向前,不惜生命。
【粉身灰骨】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同「粉身碎骨」。
【蝮螫解腕】螫:蜂螫;解:放棄。手腕被蝮蛇咬傷,應立即截斷,以免危及生命。比喻面臨危險,必須棄小求大。
【粉身碎骨】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
【亘古不滅】亘:橫貫;亘古:從古至今;滅:絕滅。從古到今,永不絕滅。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感慨殺身】感慨:因有所感觸而慨嘆;殺身:舍棄生命。因憤慨而舍棄性命。
【甘冒虎口】指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國脈民命】國家的動脈,人民的生命。比喻國家、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的根基。
【割肉飼虎】飼: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棄生命也無法滿足對方的貪欲。
【苟延殘息】苟延:苟且延續;殘息:臨死前殘存的喘息。指勉強維持生命。
【苟延一息】還剩下一口氣。指僅存的生命。
【虎口殘生】老虎嘴裡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經歷極大的危險,僥幸得生。
【虎口逃生】老虎嘴裡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虎口餘生】老虎嘴裡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幸活下來。
【患難相死】遇到患難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患難相恤】恤:體恤,周濟。遇到患難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灰軀糜骨】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到什麼危險而喪失生命。

【好生之德】好生:愛惜人和動物的生命。指有仁愛之心,愛惜生命,不亂殺戮的美德。
【劫後餘生】劫:災難;餘生:僥幸保全的生命。經歷災難以後倖存下來的生命。
【捐軀赴難】軀:身體。指舍棄生命,奔赴國難。
【捐軀濟難】捐軀:犧牲生命;濟:救助。犧牲生命,以解救國家的危難。
【捐軀摩頂】摩:通「磨」,消耗;頂:指頭顱。指粉身碎骨,犧牲自己的生命。
【捐軀殉國】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救死扶傷】扶:扶助,照料。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現形容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救死扶危】救護生命垂危者,照顧危亡者。
【靜水流深】比喻為做人的態度:洞察一切卻不被矛盾束縛,不被慾望捆綁,這樣就能擁有和諧的生命,擁有長久的快樂,擁有真正的自由。
【捐生殉國】捐生:舍棄生命;殉國:為國家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捐身徇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據圖刎首】謂貪圖未得的利益而斷送自己的生命。
【見危授命】授命:獻出生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
【見危致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同「見危授命」。
【慷慨捐生】慷慨:意氣激昂。捐生:舍棄生命。正義凜然地獻出生命。
【枯木再生】枯死的樹木又恢復了生命力。比喻歷經挫折又獲得生機。
【溘先朝露】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還快。形容死得過早。
【枯枝再春】枯死的樹木又恢復了生命力。比喻歷經挫折又獲得生機。
【命輕鴻毛】鴻毛:大雁的毛。生命輕如鴻毛。形容生命毫無價值。
【命如絲發】性命就像掛在一根細線、一絲頭發上。形容生命十分危險。
【命若懸絲】比喻生命垂危。
【命緣義輕】緣:因為,由於。生命由於崇高的道義而顯得輕微。比喻為了道義可以犧牲一切。
【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生命垂危,很快會死去。
【命在朝夕】命:生命。生命就在早晚之間。形容生命垂危。
【漏盡鍾鳴】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
【漏盡鍾鳴】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同「漏盡鍾鳴」。
【了身達命】佛家用語,意思是對一生命運歸宿看得開,無牽掛,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烈士徇名】忠貞義烈之士為保全名譽而獻出生命。
【臨危授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生命。
【鳥為食亡】鳥兒為了吃食而死。比喻人為了名利而喪失生命。
【臨危效命】效:奉獻。面對危急,獻出自己的生命。
【履險犯難】履:行走;犯:不顧。比喻冒著生命危險,迎著困難去干。
螻蟻貪生 普渡眾生 氣竭形枯 犬馬之命 輕身殉義 輕身徇義 氣數已盡

E. 在諸葛亮臨終之際,發生了哪些事情,至今無法破解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發生在諸葛亮病重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諸葛亮和姜維。原文如下:

談到諸葛亮之死,《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書》中提到:“(諸葛)亮糧盡勢窮,憂恚歐血,一夕燒營遁走,入谷,道發病卒。”不過,這個說法被裴松之所否認。他認為這是《魏書》作者故意貶低諸葛亮而惡意虛構出來的一個故事。

F. 用一個成語評價 病入膏肓中的晉景公的成語

行將就木
xíng jiā jiù mù
【解釋】行將:將要;木:指棺材。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作貶義。多用來指臨近病死或老死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行;不能讀作「hánɡ」;將;不能讀作「jiànɡ」。
【辨形】木;不能寫作「目」。
【近義詞】枯木朽株、氣息奄奄
【反義詞】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例句】(1)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他們橫行霸道的日子不長了。
(2)我雖年近八十;~;但還要為祖國的現代化盡自己一份力量。
【英譯】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奄奄一息
yǎn yǎn yī xī
【解釋】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只剩下一口氣。形容臨近死亡。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惠王親往問疾,見痤病勢已重,奄奄一息。」
【結構】偏正式。
【用法】含貶義。多用於將要死的人;也用於動物以及將消亡的事物。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正音】奄;不能讀作「yān」;一;不能讀作「yì」。
【辨形】奄;不能寫作「淹」或「掩」。
【近義詞】氣息奄奄、岌岌可危、命在旦夕
【反義詞】生龍活虎、生氣勃勃、朝氣勃勃
【例句】原來紅極一時的蠟燭廠現在已經負債累累;~了。
【英譯】

命在旦夕
mìng zài dàn xī
【解釋】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生命垂危,很快會死去。
【出處】唐·陳子昂《為建安王與諸將書》:「盡病水腫,命在旦夕。」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十分危險
【近義詞】命在朝夕
【例句】今日之中國,又積數千年之沈痾,合四百兆之痼疾,盤踞膏肓,~者也。 ◎清·梁啟超《新民說·附錄》
【英譯】be at death's door

岌岌可危
jí jí kě wēi
【解釋】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樣子。形容非常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
【出處】《孟子·萬章下》:「於斯是也,天下殆哉,岌岌乎!」
【結構】偏正式。
【用法】形容事物或局勢危險多用此語。一般作謂語。
【正音】岌;不能讀作「jǐ」。
【辨形】岌;不能寫作「急」。
【近義詞】搖搖欲墜、危在旦夕
【反義詞】穩如泰山、安如磐石
【辨析】~和「奄奄一息」、「搖搖欲墜」;都有「萬般危急」的意思。但~常用來指局勢危難緊急;多用於國運、政局、戰局、局勢等沒有生命的東西;「奄奄一息」有時指生命垂危;有時也用來指大量生命的東西;但這是比擬的用法;「搖搖欲墜」可用來形容地位、制度等就要崩潰;也可形容人或其他東西就要墜落。
【例句】教學樓年久失修;一場暴風雨後;它更加~。
【英譯】inimminentdanger

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解釋】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時間短。形容危險就在眼前。
【出處】《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結構】主謂式。
【用法】可用於形容人的生命危險或形勢的危急就在眼前。一般作謂語、定語。
【辨形】夕;不能寫作「歹」。
【近義詞】朝不保夕、危如朝露
【反義詞】安如磐石
【辨析】~和「危如累卵」都含有十分危險的意思。~著重指危險就要發生;多用於生命;「危如累卵」著重指危險的程度;多用於地方的防守;房屋的倒塌等事物。
【例句】(1)這位工人全身大面積燒傷;生命~。
(2)城裡兵力薄弱;~。
【英譯】Dangermaycomeanytime。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包圍了孔融屯兵地都昌,孔融派太史慈去請平原相劉備出兵救援。太史慈到平原對劉備說孔融目前危在旦夕,盼望出兵前去解圍,劉備立即派精兵3000隨太史慈前去,起義軍見援軍已到,立即解除對都昌的包圍。

朝不保夕
zhāo bù bǎo xī
【解釋】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形容形勢危急;也形容生活極端困難或病情嚴重。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朝;不能讀作「cháo」。
【近義詞】危在旦夕、岌岌可危
【反義詞】安然無恙、高枕無憂
【辨析】「朝不慮夕」和~都形容形勢危急。但「朝不慮夕」可強調「只能顧眼前」的意思;~可強調隨時保不住的意思。
【例句】奸臣當道的情況下;耿介直言、忠貞不二的臣子;又有哪一個不是~;危如累卵。
【英譯】
【成語故事】晉武帝統一全國後,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啟用西蜀尚書郎李密,就下詔書任命李密為郎中。李密不願出來做官,就寫《陳情表》上書,說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後再出來做官。

朝不慮夕
zhāo bù lǜ xī
【解釋】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形勢危急或境況窘迫
【近義詞】朝不謀夕
【反義詞】高枕無憂
【例句】這位老人病勢垂危,已經氣息奄奄,~。
【成語故事】晉武帝統一全國後,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啟用西蜀尚書郎李密,就下詔書任命李密為郎中。李密不願出來做官,就寫《陳情表》上書,說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後再出來做官。

氣息奄奄
qì xī yǎn yǎn
【解釋】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乞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補語。
【正音】奄奄;不能讀作「yānyān」。
【辨形】息;不能寫作「吸」。
【近義詞】奄奄一息、苟延殘喘
【反義詞】生龍活虎、生氣勃勃
【辨析】~和「奄奄一息」都可形容「氣息微弱;生命垂危」;引申為事物將亡。但「奄奄一息」比~語氣重。
【例句】(1)這個病人已經~;醫生也已無力挽回了。
(2)他爺爺得重病住進了醫院;已~。
【英譯】atthepointofdeath
【成語故事】晉武帝統一全國後,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啟用西蜀尚書郎李密,就下詔書任命李密為郎中。李密不願出來做官,就寫《陳情表》上書晉武帝,說祖母已經氣息奄奄,兩人形影相弔、相依為命,待伺候祖母後再出來做官。

苟延殘喘
gǒu yán cán chuǎn
【解釋】苟:暫且,勉強;延:延續;殘喘:臨死前的喘息。勉強延續臨死前的喘息。比喻暫時勉強維持生存。
【出處】宋·歐陽修《與韓忠獻王》:「遽來居穎,苟存殘喘,承賜恤問,敢此勉述。」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苟延殘喘乎?」
【結構】動賓式。
【用法】含貶義。用於人;也常用於面臨解體或崩潰的政權、軍隊以及其他集團。一般作謂語、定語。
【辨形】苟;不能寫作「荀」;延;不能寫作「廷」;殘;不能寫作「慘」。
【近義詞】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義詞】寧死不屈、視死如歸
【例句】明·馮夢龍《警世恆言》:「宜春道:『未死之人;~;連這碗素飯也是多吃的;還吃甚葷菜?』」
【英譯】trytoprolongone\sexhaustedpanting
【成語故事】春秋後期,晉國有一位大夫叫做趙簡子。有一次他在中山狩獵時,突然發現一隻狼從林中竄出,便猛射一箭。狼中箭後帶箭拚命奔逃,趙簡子驅車追趕。這條狼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山狼」了,這條狼被後人評選為忘恩負義的形象代言人。這時,有一個叫東郭先生的人正在往北走。他趕著一頭驢,驢馱著一袋書。他走著走著,正好迎面碰到了那隻正在逃命的中山狼。這只狼見了東郭先生,就說:「先生不是專門濟困扶危嗎?從前毛寶曾買一隻烏龜放生,後來他在戰爭中逃命,烏龜載他過江;一個叫隋侯的,救活了一條蛇,後來蛇就銜來名貴的珠子報答。您讓我躲在書袋裡,勉強維持這一線生命(這是用現代白話文說苟延殘喘的意思,原文即為此成語)吧。您今天能救我一命,我日後一定會像龜蛇那樣報答您!」東郭先生在狼的苦苦哀求下,只好把狼裝在書袋裡,把書蓋在上面。當趙簡子追上來時,向東郭先生打聽狼的下落,東郭先生說不知道。東郭先生騙走了趙簡子一行後把狼放了出來。而此時狼說自己餓了,你幫人幫到底吧,說著要吃掉東郭先生。正在這時,一個農夫恰巧路過。農夫問明原因後,把狼騙回東郭先生裝書的口袋,掄起鋤頭,幾下就把它打死了。

G. 求一篇好的寓言故事,成語故事什麼的都行

探驪得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為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

有一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於是他就坐下來休息。他望著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著粼粼波光,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有許多珍寶,可是誰也不敢去,因為那裡住著一條兇猛的黑龍叫驪龍,他想,要是潛到河底,找到珍寶,我們一家人就用不著像現在這樣一天干到晚,三頓還吃不飽,不如豁出去試一試。他把心一橫,三下兩下脫了衣服,一頭扎進冰冷的河裡。

開始他還看得見四周的小魚在游來游去,再往深處,光線變得越來越暗,水也越來越涼,最後,他什麼都看不見了,四周一團漆黑。他心裡有點害怕,不知該往哪兒游。就在這時,不遠處有一個圓圓的物體在閃閃發光,定睛細看,啊,原來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氣游過去,雙手抱住明珠,使勁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懷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後撒腿就往家跑。

父親一見明珠,就問他是從哪兒得到的。他把經過一五一十地向父親講述一遍。父親聽了說:「好險哪!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時候黑龍必定是睡著了。它要是醒著,你可就沒命了。」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枕戈待旦

西晉人祖逖和劉琨,都是性格開朗、仗義好俠的志士。年輕時不但文章寫得好,而且都喜歡練武健身,決心報效祖國。當時,晉朝表面上還管轄著中原大地,但實際上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了。祖逖和劉琨一談起國家局勢,總是慷慨萬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劉琨談得十分興奮,劉琨不知什麼時候睡著了,祖逖卻久久沉浸在談話的興奮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雞叫了起來,祖逖一躍而起,踢醒了劉琨:「聽,這雄雞啼鳴多麼振奮人心呀,快起來練劍吧!」於是,兩人操起劍來,在高坡上對舞。從此,他倆每天清早聽到頭一聲鳴叫,一定來到荒原上抖擻神練起劍來。

劉琨被祖逖的愛國熱情深深感動,決心獻身於祖。一次他給家人的信中寫道:「在國家危難時刻,我經常『枕戈待旦』(枕著兵器睡覺一直到天明),立志報國,常擔心落在祖逖後邊,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頭了!……」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H. 求「蒙在鼓裡」在《三國演義》的典故

關公在麥城被圍,向劉封、孟達求救,他們竟然見死不救。結果,關公遇難。劉備得知這事後,哭得死去活來。張飛在一旁怒氣沖天,大吼道:「不把劉封這小子剮成肉泥,我就不姓張!」說罷,就往外沖,要去找劉封算賬,劉備一把抓住他說:「劉封手下有十萬兵馬,萬一走漏消息,劉封也象孟達一樣,領兵謀反,那不更加壞事。」張飛一聽這話有道理,便埋頭動起心思來。終於,他想出個高招,如此這般對劉備說出了他的妙計。
第二天,張飛帶領護兵,到了劉封駐地營房前,劉封首先向張飛問道:「三叔今天親自來我這里有何貴干?」張飛說:「漢中王因為你二叔的死,眼下已憂傷成病,卧床不起了。他說你見二叔被圍,故意見死不救,必定是想謀反,喊叫說要處死你。我說了幾句抱不平的話,他竟忘了兄弟情分,就連我也要問斬。我氣憤不過,星夜啟程趕到你這里,是想要你趁此機會殺了他,我推你為王,咋樣?」劉封說:「要真能這樣,我願跟三叔平分天下,可是,怎樣才能殺了劉備呢?」張飛說:「我在路上就計謀好了。你派人盡快做好一個丈把高、寬八尺的大軍鼓,你就坐在鼓裡。我派兵把你抬到殿堂,假意是請罪,我暗裡使人將鼓打開,你手持利劍刺死劉備!」劉封說:「萬一有個意外呢?」張飛又說:「你可先將你的大印交給我,萬一出事,我就領兵進宮,憑我的身份和本事,哪個敢阻攔!」劉封這才點頭,表示同意。
不幾天,大軍鼓做好了。張飛命十幾個士兵抬著裝著劉封的大鼓向西川走去。到了上庸(今天的竹山縣),張飛令隨從將大鼓抬到最高的那座蠍子山頂,隨從們按張飛的吩咐,將幾十把事先做好的鋒快的刃子,釘進了鼓裡。劉封這時正在鼓裡做著當皇帝的美夢哩,士兵將大鼓順山坡滾了下去。劉封蒙在鼓裡,等到一驚醒,還沒來得及弄清是怎麼回事,已被插進鼓內的刃子絞成肉泥了。
後來,民間流行的「蒙在鼓裡」一句俗語,比喻人糊塗、愚蠢,不知真情,就是從這里來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