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內心不穩定的成語

內心不穩定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07 16:07:42

㈠ 有哪些表示「情緒不穩定」的成語

1.百感交集

【拼音】: bǎi gǎn jiāo jí

【解釋】: 感:感想;交:同時發生。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復雜。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見此茫茫,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2.悲喜交集

【拼音】: bēi xǐ jiāo jí

【解釋】: 交:共。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出處】: 《晉書·王廙傳》:「當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禮,聞問之日,悲喜交集。」

3.驚喜交集

【拼音】: jīng xǐ jiāo jí

【解釋】: 交集:一起襲來。兩種事物同時出現或同時加在一個人身上,又驚又喜。

【出處】: 金·董解元《西廂記》卷四:「生聞之,驚喜交集。」

㈡ 表達情緒不穩定的成語

忽冷忽熱

拼音: hū lěng hū rè 簡拼: hlhr

解釋: 指時而冷靜,時而感情沖動,情緒不穩定

出處: 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靜的,而創作須情感,至少總得發點熱,於是忽冷忽熱,弄得頭昏。」

㈢ 形容內心焦慮不安的成語有哪些

有:擔驚制受怕、提心吊膽、誠惶誠恐、膽戰心驚和怛然失色。

㈣ 形容不穩的成語

1、東倒西歪

拼音:dōng dǎo xī wāi,

釋義:搖晃欲倒的樣子;傾倒零落的樣子。形容身不由己,傾斜不穩。有的倒,有的歪。也形容物體傾斜不牢固, 建築物等破舊不牢固。

出自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哎,卻原來醉醺醺東倒西歪。」

2、跌跌撞撞

拼音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意思是形容走路不穩的樣子。

出自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2回:「腳底下不曉得高低,跌跌撞撞,進了右首房間。」

例句:他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

3、風雨飄搖

拼音:fēng yǔ piāo yáo

指在風雨中飄盪不定,比喻局勢動盪不安,很不穩定。

出自《詩經·豳風·鴟鴞》:「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我的家在風雨中飄搖,不得安定。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政權等。

4、搖搖欲墜

拼音:yáo yáo yù zhuì

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台。

出自《三國演義》:「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釋義:大家看向他,看到他的顏色昏暗,很快就要掉下來了。

5、步履蹣跚

拼音:bù lǚ pán shān

意思是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子。

出自宋·龔熙正《釋常談·步履蹣跚》:患腳謂之步履蹣跚。 釋義:生病的腳走路一瘸一拐。

㈤ 形容不穩定的成語

形容不穩的成語

【跌跌蹌蹌】:行走不穩的樣子。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穩的樣子。

【東倒西歪】:指行走不穩,身不由主。也形容物體傾斜不正。

【東歪西倒】:形容身不由己,傾斜不穩。

【東搖西擺】:形容走路不穩。比喻容易動搖、不堅定。

【動盪不安】:盪: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動盪不定】:盪: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風雨漂搖】:比喻局勢動盪不安,很不穩定。同「風雨飄搖」。

【風雨飄搖】:飄搖:飄盪。在風雨中飄盪不定。比喻局勢動盪不安,很不穩定。

【風雨飄颻】:比喻局勢動盪不安,很不穩定。同「風雨飄搖」。

【攻必克,守必固】:克:攻下據點,戰勝;固:牢固,堅固。進攻沒有打不下來的,防守沒有不穩固的。形容戰鬥力極強。

【國家多難】:難:災難。國家多次遭到災難。形容國家政局不穩。

【忽冷忽熱】:指時而冷靜,時而感情沖動,情緒不穩定。

【慌慌張張】:形容舉止慌張,不穩重。

【腳高步低】:形容腳步不穩,歪歪倒倒。

【緊行無好步】:走得太急步子就邁不穩。比喻過於倉促,事情就做不好。

【踉踉蹌蹌】:踉蹌:走路不穩。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趔趔趄趄】:身子歪斜,行路不穩的樣子。

【趔趄而行】:身子歪斜不穩地走路。

【民不安枕】:安:安穩。人民不能安心睡覺。形容生活極不穩定。

【民無信不立】:無信:缺乏信任;不立:立不起來人民如果對國家缺乏信任,這個國家就不穩固。

【鬆鬆垮垮】:懶散疲塌不緊張,也指不穩固。

【歪歪倒倒】:不端正的樣子,形容行動不穩的樣子。

【妄言輕動】:妄言:胡亂說;輕動:輕率地行動。指言行不穩重。

【危邦不入】:危:危險;邦:邦國,代指地方。局勢不穩定的地方不要去。

【西歪東倒】:歪:偏斜。指身不由己,傾斜不穩。也形容物體傾斜不牢固。

【搖搖擺擺】:①形容主意不定。②行走不穩的樣子。③坦然自得的樣子。

【搖搖晃晃】:左右搖擺,不穩定。

【搖搖欲倒】:搖搖:搖晃;欲:將要。形容很快就要倒塌,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台。

【搖搖欲墮】:搖搖:搖動,搖晃;墮:落下。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台。

【搖搖欲墜】:搖搖:搖動,搖晃;墜:落下。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台。

【一呼三顛】:比喻動搖、不穩定。

【札手舞腳】:猶言動手動腳。形容不規矩、不穩重。

㈥ 形容情緒不穩定的成語有哪些

1、激昂抄慷慨

【讀音襲】jī áng kāng kǎi

【釋義】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出處】漢·李陵《錄別詩》:「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唐·柳宗元《上權德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

2、忽冷忽熱

【讀音】hū lěng hū rè

【釋義】指時而冷靜,時而感情沖動,情緒不穩定。

【出處】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靜的,而創作須情感,至少總得發點熱,於是忽冷忽熱,弄得頭昏。」

㈦ 形容心裡很亂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心裡很來亂的成語有:

  1. 心亂自如麻(xīn luàn rú má):意思是心裡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裡非常煩亂;對事拿不出辦法和主見來。

  2. 心煩意亂(xīn fán yì luàn):心:心情;煩:煩躁。形容心情煩躁,思緒紛亂。

  3. 心神不定(xīn shén bù dìng):精神狀態不安定不穩定。

  4. 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5. 心亂如麻(xīn luàn rú má):意思是心裡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裡非常煩亂;對事拿不出辦法和主見來。

㈧ 形容情緒不穩定的成語

一、抄激動
悲喜交集襲 悲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動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二、感激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謝天謝地
沒齒不忘 感同身受
三、懊喪
垂頭喪氣 灰心喪氣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懶
萬念俱灰 自暴自棄 黯然銷魂 大失所望
四、悲痛、哀悼
心如刀割 切膚之痛 哀毀骨立 悲天憫人
五、憤怒
怒不可遏 怒形於色 怒火中燒 忍無可忍
六、歡喜
歡天喜地 歡欣鼓舞 喜從天降 大喜過望
興高采烈 興致勃勃 樂不可支
心花怒放 手舞足蹈 拍手稱快 皆大歡喜
七、憂愁
愁眉不展 愁眉苦臉 愁眉緊縮 憂心忡忡
憂心如焚 心急如火 鬱郁寡歡
八、煩亂
坐立不安 局促不安 忐忑不安 方寸大亂
心煩意亂 六神無主 七上八下
神魂顛倒 心神不定 心亂如麻 若有所失
惘然若失 長吁短嘆 度日如年
如坐針氈 火燒火燎 抓耳撓腮

㈨ 表現內心平靜的成語

安安心心 保持心境平靜,不受外界干擾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不緊不慢 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緊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緊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樣才好!」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出處:唐·盧照鄰《寄裴舍人書》:「慨然而詠『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比喻這裡面的奧妙之處。
出處:唐·李肇《國史補·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聖三昧。」
從容不迫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從容應對 從容:舒緩,悠然。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
出處: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從容自若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樣。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得其三昧 三昧:梵語,意為正定。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志,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指在某方面造詣深湛,熟知精義。
出處:宋·蘇軾《又贈老謙》:「瀉湯舊得茶三昧。」
動盪不安 盪: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陳文婷談起,兩人都覺得縱然社會上動盪不安,革命的前途還是光明的,樂觀的。」
動盪不定 盪: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也在動盪不定中。」
方寸不亂 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出處:唐·呂溫《凌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風和日暖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出處:宋·劉斧《青瑣高義·別集》卷二:「不久,海上風和日暖。」
風平波息 風和波浪都沒有。比喻平靜無事。
出處:《四海記·祖師復下凡間救苦》:「武當山祖師大顯威靈,逢難救難,遇危救危,四海風平波息,發感神威。」
風平浪靜 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牆。』」
海晏河清 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唐·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河清海晏 河:黃河;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唐·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近鄉情怯 指遠離家鄉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離家鄉越近,心情越不平靜,惟恐家鄉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用以形容遊子歸鄉時的復雜心情。
出處:唐·宋之問《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驚魂未定 指受驚後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出處:宋·蘇軾《謝量移汝州表》:「隻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
靜極思動 指生活平靜到了極點,就希望有所改變。亦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便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出處:清·曾樸《孽海緣》第七回:「正是靜極思動,陰盡生陽。」
靜影沉璧 平靜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塊玉。
舉棋若定 下棋子好像有預斷。比喻行事沉著果斷。
出處:朱德《十月戰景》詩:「戰事從來似弈棋,舉棋若定自無悲。」
狼煙四起 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綸巾羽扇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出處: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面不改色 臉色不變。形容從容鎮靜的樣子。
出處: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我這虎頭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面不改色。」
平風靜浪 風平浪靜。多以喻平靜無事。
群情鼎沸 形容群眾的情緒異常激動,平靜不下來。
日和風暖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同「日暖風和」。
出處:宋·范純仁《鷓鴣天·和韓持國》詞:「臘後春前暖律催,日和風暖欲開梅。」
日暖風和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出處:宋·劉斧《青瑣高義·別集》卷二:「不久,海上風和日暖。」
如無其事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統領聽不見,庄大老爺也聽不見,就作為如無其事,不去提他了。」
若無其事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無其事地閂上門,又叫她點著燈,他那雙眼睛四處巡視著。」
神色不驚 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么地?」
神色自若 自若:如常,象原來的樣子。神情臉色毫無異樣。形容態度鎮靜。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神意自若 神情臉色毫無異樣。形容態度鎮靜。同「神色自若」。
泰然處之 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處:處理,對待。形容毫不在意,沉著鎮定。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泰然自若 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定,不慌不亂。
出處:華而實《漢衣冠》三:「施天福坦率地注視鄭成功,泰然自若地搖頭。」
談笑自若 自若:跟平常一樣。指能平靜地對待所發生的情況,說說笑笑,不改常態。
出處:《三國志·吳書·甘寧傳》:「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後漢書·孔融傳》:「融隱幾讀書,談笑自若。」
痛定思痛 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出處:唐·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心潮澎湃 澎湃:波濤沖擊的聲音。心裡象浪潮翻騰。形容心情十分激動,不能平靜。
心平氣和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出處:宋·蘇軾《菜羹賦》:「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
心如古井 古井:年代久遠的枯井。內心象不起波瀾的枯井。形容心裡十分平靜或一點也不動情。
出處:唐·孟郊《烈女操》詩:「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心如止水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出處: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軌;齒牙相軋,波瀾四起。公獨何人,心如止水;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心神不寧 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靜。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33回:「(三藏)心神不寧道:『徒弟啊,我怎麼打寒噤呢?』」
心同止水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同「心如止水」。
出處:唐·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楊十二博士》詩:「身覺浮雲無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瀟灑疏朝市, 不要崎嶇隱姓名。」
言笑自如 談笑如常,十分鎮定。
出處:清·方苞《通議大夫江南布政使陳介墓誌銘》:「群夷縱火,牛街鎮去城三十餘里,火光燭天。公言笑自如,日夜為守戰計,賊不敢逼。」
晏然自若 晏然:平靜安定的樣子;自若:不變常態。形容在緊張狀態下沉靜如常。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堅傳》:「南陽太守張咨,聞軍至,晏然自若。」
夷然自若 指神態鎮定,與平常一樣。
出處:《魏書·盧義僖傳》:「內外惶怖,義僖夷然自若。」
意氣自如 比喻遇事神態自然,十分鎮靜。同「意氣自若」。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
意氣自若 自若:不改常態,還像原來的樣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態自然,十分鎮靜。亦作「意氣自如」。
出處:《漢書·李廣傳》:「廣為匈奴所敗,吏士皆無人色,廣意氣自若。」
應付裕如 應付:對付,處置。裕如:按自己的心願做事。從容對付,毫不費勁。
出處:鄒韜奮《經歷·英文的學習》:「你在上課前僅僅查了生字,讀了一兩遍是不夠的,必須完全瞭然全課的情節,才能胸有成竹,應付裕如。」
應付自如 應付:對付,處置。自如:按自己的心願做事。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很有辦法。
出處:茅盾《子夜》五:「這樣才能應付自如,所向必利。」
雍容不迫 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
出處:《元史·劉敏中傳》:「敏中平生,身不懷幣,口不論錢,義不苟進,進必有所匡救,援據今古,雍容不迫。」
雍容雅步 指神態從容,舉止斯文。
優游自如 ①悠閑適意,無拘無束。②猶言從容不迫。
出處:明·彭時《彭文憲筆記》:「然職清務簡,優游自如,世謂之玉堂仙。」
優游自若 從容不迫,不變常態。
出處:清·陸以湉《冷廬識·彭文勤公》:「凡置卷數百,二仆待側,左展卷,右收卷,循環不息。待者告疲,公優游自若也。」
游戲三昧 原為佛家語,意思是排除雜念,使心神平靜。也比喻事物的精義、決竅。後指用游戲的態度對待一切。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八:「扣大寂之室,頓然忘筌,得游戲三昧。」
羽扇綸巾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出處: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榆灰飛煙滅。」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