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那些動物與音樂有關的成語

那些動物與音樂有關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07 19:02:08

㈠ 描寫動物聲音的成語有哪些

風聲鶴唳
【解釋】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萬馬齊喑
【解釋】喑:啞。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出處】宋·蘇軾《三馬圖贊》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
龍吟虎嘯
【解釋】象龍在鳴,虎在嘯。比喻相關的事物互相感應。也形容人發跡。
【出處】漢·張衡《歸田賦》:「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
燕語鶯啼
【解釋】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形容大好春光。
【出處】唐·皇甫冉《春思》詩:「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鶯歌燕語
【解釋】黃鸝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處】《白雪遺音·馬頭調·春景》:「見了些,紅紅綠綠桃共杏,最喜春日晴。鶯歌燕語,雲淡風輕,水秀山明。」
鳥哭猿啼
【解釋】泛指禽獸悲鳴。形容悲涼的情景。
【出處】唐·王維《能禪師碑》:「山崩川竭,鳥哭猿啼。」
猿啼鶴唳
【解釋】猿和鶴凄厲地啼叫。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三回:「兩崖分虎踞龍盤,四面有猿啼鶴唳。」
狗吠不驚
【解釋】吠:狗叫聲。狗偶爾的叫聲不會引起驚慌。形容社會太平安定。
【出處】 《後漢書·岑熙傳》:「(熙)遷魏郡太守,……視事二年,輿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驚,足下生氂。』」

㈡ 哪些動物和音樂有關

海豚

㈢ 常見的與音樂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聲震林木 陽關三疊 繁弦急管 曲高和寡 靡靡之音 繞梁三日 珠落玉盤 出谷黃鶯 一唱三嘆 五音不全 天籟之音 高山流水 餘音繞梁 若即若離 虛無飄渺 鏗鏘有力 盪氣回腸 震耳欲聾 不絕如縷

㈣ 有哪些跟音樂有關的成語。

斷章取義、
靡靡之音、
南風不競、
不同凡響、
黃鍾大呂內、
弦外之音、
輕歌曼舞、容
餘音裊裊、
有板有眼、
黃鍾毀棄、
一唱三嘆、
五音六律、
周郎顧曲、
一板三眼、
鄭衛之音、
引商刻羽、
頓挫抑揚、
簫韶九成、
鈞天廣樂、
絲竹管弦、
亡國之音、
擊節稱賞、
正聲雅音、
朱弦三嘆、
變徵之聲、
八音遏密、
金鼓喧闐、
不知肉味、
彈絲品竹、
北鄙之音

㈤ 與音樂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餘音繞抄梁
【解釋】: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出處】:《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示例】:受罪半天,能聽到一段回腸盪氣的唱兒,就很值得,「~,三日不絕」,確是真有那種感覺。
◎梁實秋《聽戲》
【近義詞】:繞梁三日、鶯舌百囀、如聞天籟
【反義詞】:不堪入耳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㈥ 跟音樂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八音遏密 八音: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後停止演奏音樂。各種樂器停止演奏。指國家元首去世
不同凡響 凡響:平凡的音樂。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後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吹彈歌舞 演奏管弦樂器,唱歌跳舞。泛指音樂舞蹈娛樂活動。
斷章取義 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顧曲周郎 原指周瑜業於音樂。後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黃鍾大呂 黃鍾: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大呂:六種陰律的第四律。形容音樂或言辭庄嚴、正大、高妙、和諧。
黃鍾毀棄 黃鍾:黃銅鑄的鍾,我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陰陽各六,黃鍾為陽六律的第一律;毀:毀壞;棄:拋棄。比喻賢人遭受擯斥。
擊節嘆賞 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擊節稱賞 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鈞天廣樂 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後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南風不競 南風:南方的音樂;不競:指樂音微弱。原指楚軍戰不能勝。後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輕歌曼舞 音樂輕快,舞姿優美。
絲竹管弦 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也指音樂。
亡國之音 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後多指頹靡淫盪的歌曲。
五音六律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六律:定樂器的標准。指古代音律。後也泛指音樂。
簫韶九成 簫韶:虞舜時的樂章;九成:九章。指簫韶音樂奏了九章。
弦外之音 原指音樂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里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一唱三嘆 一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朴。後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
一片宮商 宮、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諧的音樂聲。形容文辭如樂聲一樣優美、悅耳。
一板三眼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餘音裊裊 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㈦ 與音樂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1、曲高和寡

【解釋】: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自】: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譯文】:

2、餘音繞梁

【解釋】: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出自】:戰國·列子《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譯文】:他們都是嚴格按照曲調歌唱,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國家中屬而和諧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3、天籟之音

【拼音】[ tiān lài zhī yīn ]

【解釋】形容聲音十分動聽悅耳,是音樂的最高境界。

【近義詞】餘音繞梁

【反義詞】靡靡之音

4、餘音裊裊

【解釋】: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出自】: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譯文】:那簫聲嗚嗚地響著,如怨如仰慕,如泣如訴;尾聲婉轉悠長,像綿綿不斷的細絲在耳際繚繞。

5、陽春白雪

【解釋】: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出自】: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譯文】:他為《陽阿》、《薤露》,都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他為《陽春》、《白雪》,國家中屬而唱的不過幾十人而已。

㈧ 用動物比喻音樂是什麼成語

鶯歌燕舞
鶯聲燕語
聲譽鵲起
兔死狐悲
雞犬不寧
百鳥朝鳳
鶯聲婉轉
黃鶯出谷
聲如鶯啼
鳳鳴鶴唳
燕語鶯啼
柳鶯花燕
鳳鳴朝陽
龍躍鳳鳴
鳳鳴麟出
百鳥爭鳴
嚶嚶成韻
委婉動聽
鶯鳴雀和
千囀不窮
丹鳳求凰

㈨ 與音樂有關的成語有什麼

1 哀而不傷:形容詩抄歌襲、音樂優美雅緻,所表現的傷感情調適度。也比喻事適中,沒有過於不及之處。也形容裝出悲哀的樣子,但並不真正傷心。

2哀絲豪竹:指悲壯動人的音樂。

3大吹大擂:許多樂器同時大聲吹打,表示慶賀。現多比喻大肆宣揚,過分的誇張顯示。

4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得或樂曲高妙.

5黃鍾大呂:形容音樂或文辭正大、庄嚴、高妙、和諧。

6黃鍾毀棄,瓦釜雷鳴:黃鍾被毀壞棄置一旁,聲音低沉的沙鍋卻發出雷鳴般的聲響。

7急管繁弦:形容樂曲復雜熱鬧,也作「繁弦急管」。

8膠柱鼓瑟:把瑟上調音的拄用膠粘住再彈奏。比喻拘泥死板不知靈活變通。

9靡靡之音:指低級趣味,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

10輕歌曼舞;形容輕松愉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姿。

11聲情並茂;形容演唱時的音色優美,所表達的感情豐富動人。

12異曲同工:曲調雖然不同,卻都同樣的美妙。比喻做法不同,但效果卻相同。

13亡國之音;指頹靡的樂曲。

14弦外之音:指除弦樂器的絲線上發出的聲音以外的聲音。比喻說話中間接透露,而不是直接說明的意思。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