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四字成語故事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練成神箭手。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閻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據學家閻若璩小時候是個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負,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閻若璩憑著勤能補拙的精神,刻苦讀書,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趕上了正常的同學,此後,閻若璩仍舊憑著這股好學肯吃苦的精神,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顧炎武讀破萬卷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歐陽修借閱典籍。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賈逵隔籬偷學。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隔著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的故事。
孟柯改過勤學。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並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園求學。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致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主席怎樣讀書?
B. 勵志四字成語大全
1、心堅石穿:是指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2、戮力同心:指「戮力」,合力。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大家同心合力。
3、言簡意賅:年輕人要特別培養溝通和表達能力,口才的關鍵不是你能說多少,而是你說的多有效。如果你一句可以說明的,就不要羅嗦十句。
4、實事求是:這就話是為人正直之本,記得孔子說:勿意勿必,不要主管臆斷,不要想當然。
5、白手起家:是指一切靠自己艱苦奮斗,創立了一番事業。
6、堅韌不拔:韌,有韌性;拔,動搖,改變。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7、事半功倍:是指不是在鼓勵大家投機取巧,而是鼓勵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效能效果效率。
8、水滴石穿:是指有一次見證積累的力量,正如愚公移山的精神,如果年輕人能夠保持堅韌和恆心,再加上青年的智慧還有什麼不可以做到呢?
9、有志竟成:只要有好的志向,努力去做,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10、隨機應變:是指年輕人更激靈還是老頭更激靈?可能挑戰在於做事情的時候,什麼該堅持什麼該靈活,不過總體的上應該是原則和目標要堅持,過程和方法可以更有創造力。
11、堅韌不拔:成功路上不可避免有風有雨有挫折,生活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面對困難要向胡爺爺鼓勵災區青少年說的:要從小學會堅強!以百折不饒的精神,勇敢頑強的生活奮鬥成長!
12、朝夕不倦: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奮努力,孜孜不倦。
13、水落石出:是指水滴石穿這則成語的本意是水不住往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細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難辦的事。
14、堅持不懈:懈,鬆懈。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15、一舉多得:是指同理事半功倍,做事情前做好籌劃,多思考多合作,就會通過一件事情收獲更多的結果。
16、卷土重來:是指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17、始終不懈:是指自始自終一直不鬆懈。
18、笨鳥先飛:行動笨拙的鳥要先飛。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19、奮發圖強:同學們,立大志,要實現大志,需要我等的努力。因此,青春年華去努力拚搏,是最壯麗的歷程!
20、一清二楚:如此簡單的成語,確實人們做事情說事情最常做不到的,就連孔子在數千年前就把「溝通」的本質談透了,孔子告訴我們:說話要說清楚,聽話要聽明白。就是這樣。
21、引錐刺股: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22、只爭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時間短暫。比喻抓緊時間,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目的。
23、一諾千金:指再次強調一旦承諾,就使命必達。人格和人的信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做好每一件承諾的事情,如果確實識失敗了,也用勇敢坦盪誠懇的承認和道歉。
24、歷世磨鈍:激勵世人,使魯鈍的人奮發有為。同「歷世摩鈍」。
25、學如登山:學習象登山一樣。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26、持之以恆: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27、桑弧蒿矢:是指行桑弧蓬矢之禮以勵志。蒿,蓬蒿。同「桑弧蓬矢」。
28、自強不息: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29、浩然正氣:人間正道是滄桑,青春是一時的,但正氣是一生的,從青年時代就保持大氣浩方、志存高遠。
30、不屈不撓:屈,屈服;撓,彎曲。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31、兼容並包:以海納百川的胸襟,以博採眾長的學習態度,能夠像水一樣親潤萬物、對待各類事物和人群。
32、遠見卓識:不要說遠見是屬於CEO的事情,年輕人要胸懷大志。從小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關注和發展相關領域的`知識積累、前沿觀察和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培養出遠見了。
33、晝耕夜誦:是指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34、堅持不懈:是指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35、鑿壁借光: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36、髀肉復生:是指根據這個故事,後來人們引出「髀肉復生」這個成語,比喻不甘虛度光陰,要有所作為。
37、鐵杵磨成針: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38、拾金不昧:是指中華之美德,要恪守。如果你實在不能恪守,記住了,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兒,很多詐騙、上當就是因為貪婪哦。
39、堅持不渝:渝,改變。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
40、滾瓜爛熟:學習讀書工作如果做到滾瓜爛熟,還有什麼不可以成就的呢?
41、揚清厲俗:發揚清操,激勵世俗。
42、揚長避短:五個手指不一般齊,發展和發揚你的長處,你的短處要適當克服。
43、夕寐宵興:晚睡早起。形容勤奮不息。
44、破釜沉舟:是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45、勵志冰檗:是形容在清苦的生活環境中激勵自己的意志。
46、手不釋書:是指猶手不釋卷。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47、勵精圖治:是指如同奮發圖強,在我們有限的青春時光中,去發揮和激昂無限的可能吧!
48、順其自然:當然,這個成語不要成為睡懶覺和湖吃海喝順應胃口等的借口,這里是鼓勵朋友們對待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應該順應和利用客觀規律,違背規律的舉動必然失敗。
49、聚沙成塔:是指聚細沙成寶塔。原指兒童堆塔游戲。後比喻積少成多。
50、聞雞起舞:是指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51、雷打不動:是形容態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定,決不變更。
52、持之以恆: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53、百折不撓: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54、廢寢忘食: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55、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進去。
56、多才多藝:記住,技多不壓身!大家要及早多學習各類技能,包括才藝,豐富人生,擴展視野和增加人生的機會。
57、言而有信:信任是人際溝通的基礎,對自己的說要做到可信真實,說了承諾的事情,一定實現,否則就別說。目標說出來,然後全力以赴去實現,說道做到。
58、策頑磨鈍:鞭策愚頑,磨礪遲鈍。極言勉力奮進。
59、一心一意:毛主席說「世間就怕認真二字」,你專注了你認真了,很多問題困難和挑戰就能克服,請做到矢志不渝!
60、鬥志昂揚:正如要鼓勵青年人的意氣風發,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作為年輕的朋友們更加要越戰越勇、保持鬥志昂揚!
C. 有關「勤學苦練」的四字成語故事有哪些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D. 形容努力學習的四字詞語
◎形容讀書勤奮之成語◎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語辭典] http://140.111.34.46/dict/
※讀書最怕打瞌睡……
【懸梁刺股】
注音
ㄒㄩㄢˊ ㄌㄧㄤˊ ㄘˋ ㄍㄨˇ
解釋
比喻人發憤努力學習.
楚國人孫敬好學,將頭發用繩子綁在屋樑上以防止打瞌睡.後比喻發憤求學.
戰國時蘇秦讀書想打瞌睡時,就用錐子刺腿.後比喻發憤求學.
※窮人家白天工作,只能晚上讀書,卻看不到……
【鑿壁偷光】
注音
ㄗㄨㄛˋ ㄅㄧˋ ㄊㄡ ㄍㄨㄤ
解釋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牆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
後比喻刻苦勤學.
或作「穿壁引光」,「鑿壁透光」.
【囊螢】
注音
ㄋㄤˊ ㄧㄥˊ
解釋
晉代車胤家貧,無力購買燈油,於是在囊袋中放入螢火蟲,借著螢火所發出的亮光讀書.
後用來形容在艱困的環境中,勤奮讀書.
亦作「聚螢」,「車胤囊螢」.集螢,照螢,螢窗.
亦作「囊螢積雪」,「積雪囊螢」,「映雪」,「聚螢積雪」,「聚螢映雪」,「映雪」.
【映雪讀書】
注音
ㄧㄥˋ ㄒㄩㄝˇ ㄉㄨˊ ㄕㄨ
解釋
晉時孫康家貧,夜晚利用雪光照明讀書.
形容在困苦的環境中勤奮讀書.
亦作「雪案」.
【映月讀書】
注音
ㄧㄥˋ ㄩㄝˋ ㄉㄨˊ ㄕㄨ
解釋
南齊江泌晚上藉著月光讀書的故事.
後形容勤奮苦讀.
※借了這麼多光,讀到天亮也不為過.
【焚膏繼晷】
注音
ㄈㄣˊ ㄍㄠ ㄐㄧˋ ㄍㄨㄟˇ
解釋
膏,油脂,指燈燭.晷,日影,日光.焚膏繼晷指燃燒燈燭一直到白天日光出現.
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
◎相反詞【玩歲愒日】ㄨㄢˋ ㄙㄨㄟˋ ㄎㄞˋ ㄖˋ
:貪圖安逸,虛度光陰.
※歐陽修作文常在馬上,枕上,廁上.
利用時間讀書,也有牛背上與馬背上.
【牛角掛書】
注音
ㄋㄧㄡˊ ㄐㄧㄠˇ ㄍㄨㄚˋ ㄕㄨ
解釋
唐李密貧寒,乘牛掛書於角上,邊行邊讀書.
比喻勤勉讀書.
【手不釋卷】
注音
ㄕㄡˇ ㄅㄨˋ ㄕˋ ㄐㄩㄢˋ
解釋
手中總是拿著書卷.比喻勤奮好學.
三國曹丕:「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或作「手不輟卷」.
※白居易「手舌成瘡ㄔㄨㄤ,手肘生胝ㄓ」,
有人連堅韌的牛皮都讀「爛」了!
【韋編三絕】
注音
ㄨㄟˊ ㄅㄧㄢ ㄙㄢ ㄐㄩㄝˊ
解釋
韋,熟皮.舊時用以串聯竹簡成冊.
韋編三絕本指孔子勤讀易經,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
後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
亦作「三絕韋編」.
※總歸一句,專心是最重要的!
【目不窺園】
注音
ㄇㄨˋ ㄅㄨˋ ㄎㄨㄟ ㄩㄢˊ
解釋
漢董仲舒長於春秋,景帝時為博士,專心一意治學,三年未曾窺視園菜一眼.
比喻治學刻苦專心.
※孟子在「弈秋誨弈」的故事裡說不專心的人:「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ㄓㄨㄛˊ而射之.」專心度不夠不僅不容易成功,說不定還會被唾棄呢!
【割席分坐】
注音
ㄍㄜ ㄒㄧˊ ㄈㄣ ㄗㄨㄛˋ
解釋
世說新語:「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後用以比喻和朋友絕交.
或作「割席」,「割席絕交」.
※意志堅定,想不成功都難!
【鐵硯磨穿】
注音
ㄊㄧㄝˇ ㄧㄢˋ ㄇㄛˊ ㄔㄨㄢ
解釋
晉桑維翰初考進士時,主司惡其姓,以為桑,喪同音.有人勸他用別的方法求仕,維翰慨然,乃鑄鐵硯以示人曰:「硯弊則改而他仕.」最後還是考上進士.
後比喻勤學苦讀,終有所成.
亦作「磨穿鐵硯」.
※著名文人的艱苦學習歷程……
◎范仲淹:
【斷虀畫粥】
注音
ㄉㄨㄢˋ ㄐㄧ ㄏㄨㄚˋ ㄓㄡ
解釋
宋代名臣范仲淹少時家境貧苦,在長白山僧舍讀書,每天以二升粟煮粥,過夜凝結後,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食二塊,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後用以形容不畏艱苦,刻苦勤學.
◎歐陽修:
【修母畫荻】
注音
ㄒㄧㄡ ㄇㄨˇ ㄏㄨㄚˋ ㄉㄧˊ
解釋
歐陽修的母親以荻草為筆,在地上教歐陽修讀書識字的故事.
E. 有關勤學苦練的四字成語故事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程門立雪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游酢、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游酢(音zuò)與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鑿壁偷光 出自西漢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名相的故事。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手不釋卷 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F. 形容努力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努力的成語有:
一、夙興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1.【解釋】: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2.【出自】:《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3.【示例】:可憐數載宮闈,克勤克儉,~,何敢輕為妄作,有黍姆訓。
二、持之以恆 [ chí zhī yǐ héng ]
1.【解釋】: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2.【出自】:清·曾國藩《家訓喻紀澤》:「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
3.【示例】:學習要鍥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績。
三、焚膏繼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1.【解釋】: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2.【出自】: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3.【示例】: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以致損明。
四、業精於勤 [ yè jīng yú qín ]
1.【解釋】: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2.【出自】: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學業精深在勤奮。
五、勤學苦練 [ qín xué kǔ liàn ]
1.【解釋】: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2.【出自】:秦牧《秘訣》:「他的兒子聽後,再不敢妄圖僥幸走上捷徑,經過真正的勤學苦練,終於也成為書法家。」
G. 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
一,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二,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三,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四,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五,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7)努力四字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成語典故指關於成語產生、形成、流傳的故事傳說。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既代表了一個故事典故,又是一種現成的話,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義而被廣泛引用。
H. 四字成語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I. 形容刻苦學習的。四字詞語小,故事簡便
廢寢忘食
故事來源:孔子年老時,開始周遊列國。在他六十四歲那年,來到了專楚國沈諸梁的封地屬葉邑(今河南葉縣附近)。楚國令尹、司馬沈諸梁,熱情接待了孔子。沈諸梁人稱葉公,他只聽說過孔子是個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對孔子本人並不十分了解,於是向孔子的學生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怎麼回答,就沒有作聲。後來,孔子知道了這事,就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回答他:『孔子的為人呀,努力學習而不厭倦,甚至於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於授業傳道,而從不擔憂受貧受苦;自強不息,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這樣的話呢?」孔子的話,顯示出他由於有遠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實。
J. 形容學習很努力的四字成語
廢寢忘食: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鑿壁偷光: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專心致志: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勤學苦練: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囊螢映雪: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全神貫註:貫註: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聞雞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牛角掛書:比喻讀書勤奮。
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發憤忘食: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廢寢忘食: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分秒必爭:一分一秒也一定要爭取。形容抓緊時間。
焚膏繼晷: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雞鳴而起:雞叫時就起床。形容勤奮不怠。
磨穿鐵硯:把鐵鑄的硯台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恆心。
勤學苦練: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夙夜匪懈: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謹慎工作,勤奮不懈。
夙興夜寐: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無冬無夏: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指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宵衣旰食:宵:夜間;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來,時間晚了才吃飯。形容為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
學而不厭: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圓木警枕: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
幼學壯行:幼時勤於學習,壯年施展報負。
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爭分奪秒:一分一秒也不放過。形容充分利用時間。
手不釋卷: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