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教育成語
1. 形容家長培養孩子的成語
望子成龍
wàng zǐ chéng lóng
【解釋】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成就。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龍,一會想送他上英國,一會又想送他上美國。」
【結構】動賓式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望女成鳳
【例句】家長要有~的願望,更要有培養和教育孩子成材的行動。
2. 形容培養的成語
一字師 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出處:《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
百年樹人 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百世之師 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病民蠱國 病:損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出處:明·天然痴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昔劉晏桑弘羊,利盡緇銖,而未嘗病國病民,後世猶說其聚斂。」
伯樂相馬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唐·韓愈《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不堪造就 指沒有培養前途。
出處:茅盾《蝕·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傳道受業 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出處: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果行育德 以果斷的行動培養高尚的道德。
出處:《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儉以養廉 儉:節儉;廉:廉潔。節儉可以培養廉潔的作風。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
教無常師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師。
出處:《尚書·咸有一德》:「德無常師,主善為師。」
口傳心授 指師徒間口頭傳授,內心領會。
出處:明·解縉《春雨雜述·評書》:「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
老師宿儒 宿儒:原指長期鑽研儒家經典的人,泛指長期從事某種學問研究,並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輩最尊的老師和知識淵博的學者。亦作「老手宿儒」。
能者為師 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出處:《禮記·學記》:「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青出於藍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出處:《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青過於藍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同「青出於藍」。
出處:宋·朱熹《答呂季克書》:「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說》者,則可謂青過於藍矣。」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於藍者。」
孺子可教 指年輕人可培養。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師道尊嚴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出處:《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師嚴道尊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出處:《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十年生聚 比喻培養實力,為報仇雪恥作長期的准備。
授業解惑 授:教,傳授。惑:疑難。傳授學業,解除疑難。
桃李之教 指老師的教誨。
無師自通 沒有老師的傳授就能通曉。
出處:唐·賈島《送賀蘭上人》詩:「無師禪自解,有格句堪誇。」
興觀群怨 興:聯想;觀:觀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認為讀《詩經》可以培養人的四種能力。後泛指詩的社會功能。
出處:《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朽木糞牆 朽壞的木頭,污穢的土牆。比喻沒有培養前途的人。
出處:《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學如穿井 穿:鑿通。求學如同鑿井。比喻在學習當中,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因此為了獲得更深的學問,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學無常師 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指凡有點學問、長處的人都是老師。
出處:《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熏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養;性:習慣。經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種習性。
出處:《宋史·程頤傳》:「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熏陶成性。」
鴉巢生鳳 烏鴉的窩里生出了鳳凰。比喻貧苦人家培養出了才化的人物。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僧問:『如何是異類?』顯端曰:『鴉巢生鳳。』」
言傳身教 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處:《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一字之師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衣缽相傳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出處:《舊唐書·神秀傳》:「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雲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尊師重道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出處:《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名師出高徒 高明的師傅一定能教出技藝高的徒弟。比喻學識豐富的人對於培養人才的重要。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天下 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武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培植,培養。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3. 形容「培養」的成語
1、白首北面
讀音:【bái shǒu běi miàn】
釋義: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出處:《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
2、百年樹人
讀音:【bǎi nián shù rén】
釋義: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4. 有關培養的成語有哪些
4、孺子可教
【拼音】:rú zǐ kě jiāo
【解釋】:指年輕人可培養。
【造句】:
1、他年輕有為,個個都說他孺子可教。
2、這個年輕人認真上進,許多長輩都說他孺子可教。
3、我相信你是一個聰明人,同時也是一個孺子可教的人才。
4、這個小孩剛8歲就拉得一手好提琴,真是孺子可教。
5、這孩子聰明伶俐,在表演方面悟性很高,孺子可教,將來前程似錦。
5. 形容培養人才的成語
1、百年樹人
成語拼音:bǎi nián shùrén
成語解釋:百年:形容時間長;樹:栽培;造就;人:指人才。形容人才的培養不容易;需要很長時間。也指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
成語出處:先秦 管仲《管子 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2、孺子可教
成語拼音:rú zǐ kě jiào
成語解釋:指年輕人可培養。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3、鴉巢生鳳
成語拼音:yā cháo shēng fèng
成語解釋:烏鴉的窩里生出了鳳凰。比喻貧苦人家培養出了有才華的人物。
成語出處: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僧問:『如何是異類?』顯端曰:『鴉巢生鳳。』」
4、人才輩出
成語拼音:rén cái bèi chū
成語解釋:人才:指德才兼備的人或有某種特長的人;輩出:成批地連續出現。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涌來。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斷涌現。
成語出處:清 李漁《閑情偶寄 詞曲 格局第六》:「猶之詩、賦、古文以及時藝,其中人才輩出,一人勝似一人。」
5、求賢如渴
成語拼音:qiú xián rú kě
成語解釋:慕求賢人,如渴思飲。形容求賢心情十分迫切。
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
6. 有關形容教育的成語有哪些
1.教導有方
【拼音】:jiào dǎo yǒu fāng。
【解釋】: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出處】: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2.誨人不倦
【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釋】:誨:教導。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例句】:他一生勤勤懇懇,誨人不倦,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
【近義詞】:不厭其煩。
【反義詞】:誤人子弟。
7. 關於教育的成語
良師益友、誨人不倦、諄諄教導、諄諄告誡、觸類旁通
一、良師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自】:夏衍《知公此去無遺恨——痛悼郭沫若同志》:和一位締交半個多世紀的良師益友訣別,悲痛之情是難以盡述的。
二、誨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釋】: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翻譯】: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有什麼在我哦?
三、諄諄教導 [ zhūn zhūn jiào dǎo ]
【解釋】: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教導。
【出自】:毛岸青《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父親,您生前諄諄教導我們,不要那種脫離人民的虛無主義、個人主義。
四、諄諄告誡 [ zhūn zhūn gào jiè ]
【解釋】: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告誡:規勸。懇切耐心地勸告。
【出自】:周.孔子編訂《詩經·大雅·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翻譯】:反覆耐心教導你,你既不聽也不睬。
五、觸類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釋】: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出自】: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我真高興,得著兩個新鮮的意思,讓我對於生活的方法,能觸類旁通的思索一回。
8. 關於培養的成語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一字師 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出處:《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
百年樹人 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百世之師 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病民蠱國 病:損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出處:明·天然痴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昔劉晏桑弘羊,利盡緇銖,而未嘗病國病民,後世猶說其聚斂。」
伯樂相馬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唐·韓愈《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不堪造就 指沒有培養前途。
出處:茅盾《蝕·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傳道受業 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出處: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果行育德 以果斷的行動培養高尚的道德。
出處:《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儉以養廉 儉:節儉;廉:廉潔。節儉可以培養廉潔的作風。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
教無常師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師。
出處:《尚書·咸有一德》:「德無常師,主善為師。」
口傳心授 指師徒間口頭傳授,內心領會。
出處:明·解縉《春雨雜述·評書》:「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
老師宿儒 宿儒:原指長期鑽研儒家經典的人,泛指長期從事某種學問研究,並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輩最尊的老師和知識淵博的學者。亦作「老手宿儒」。
能者為師 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出處:《禮記·學記》:「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青出於藍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出處:《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青過於藍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同「青出於藍」。
出處:宋·朱熹《答呂季克書》:「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說》者,則可謂青過於藍矣。」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於藍者。」
孺子可教 指年輕人可培養。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師道尊嚴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出處:《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師嚴道尊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出處:《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十年生聚 比喻培養實力,為報仇雪恥作長期的准備。
授業解惑 授:教,傳授。惑:疑難。傳授學業,解除疑難。
桃李之教 指老師的教誨。
無師自通 沒有老師的傳授就能通曉。
出處:唐·賈島《送賀蘭上人》詩:「無師禪自解,有格句堪誇。」
興觀群怨 興:聯想;觀:觀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認為讀《詩經》可以培養人的四種能力。後泛指詩的社會功能。
出處:《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朽木糞牆 朽壞的木頭,污穢的土牆。比喻沒有培養前途的人。
出處:《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學如穿井 穿:鑿通。求學如同鑿井。比喻在學習當中,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因此為了獲得更深的學問,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學無常師 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指凡有點學問、長處的人都是老師。
出處:《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熏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養;性:習慣。經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種習性。
出處:《宋史·程頤傳》:「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熏陶成性。」
鴉巢生鳳 烏鴉的窩里生出了鳳凰。比喻貧苦人家培養出了才化的人物。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僧問:『如何是異類?』顯端曰:『鴉巢生鳳。』」
言傳身教 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處:《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一字之師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衣缽相傳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出處:《舊唐書·神秀傳》:「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雲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尊師重道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出處:《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名師出高徒 高明的師傅一定能教出技藝高的徒弟。比喻學識豐富的人對於培養人才的重要。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天下 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武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培植,培養。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9. 形容培育的成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悔人不倦:誨:教導.倦:厭倦.比喻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誨人不倦】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多用於贊美教師.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厭:滿足;誨:教導.學習總感到不滿足,教導人從不厭倦.
【嘔心瀝血】嘔:吐;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贊美教師為學生用心的艱苦.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聲望.贊美教師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至聖先師】至:最.舊時特指孔子,現引申為形容教師德高望重.
【不悱不發】悱:心裡想說而說不出來.發:啟發.指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不憤不啟】憤:心裡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得意門生】得意:稱心如意;門生:親授業的弟子或科舉中試者對座師的自稱.後泛指學生.最滿意的弟子或學生.
【公門桃李】公:對人的尊稱.尊稱老師引進的後輩、栽培的學生.
【高業弟子】高業:高才,對別人學生的敬稱.學業優異的學生.
【高足弟子】高足:高才,稱呼別人學生的敬辭.成績優異的學生.
【滿城桃李】桃李:比喻學生.城中到處都有自己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
【門牆桃李】門牆: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後進者或學生.稱他人的學生.
【門生故舊】指學生和舊友.
【門生故吏】故吏:過去的吏屬.指學生和老部下.
【立雪程門】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10. 形容培育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培育的成語有:復玉不琢、不成制器,有教無類,桃李滿天下,金針度人,授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