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相處的成語故事
1、北郭騷的故事
據史書記載,北郭騷是春秋時期齊國名士,是個出了名的大孝子。但他的家境不好,十分貧寒,以至於到了無錢奉養老母的地步。於是慕名去找當時名相晏子,希望得到一些糧食奉養老母。晏子久聞其名,很樂意交他這個朋友。
晏子臨走又送北郭騷很多糧食、金錢。北郭騷謝絕了金錢收下了糧食,兩人從此成了很好的朋友。不久之後,晏子受讒言被齊景公猜忌,逃亡他國,臨行路過北郭騷家進來告別,晏子闡述了事情的經過,北郭騷只是說了一句:「請好自為之。」完畢送客。
晏子走後,北郭騷找來他的朋友,告訴他說:「我仰慕晏子道義,與之相交,如今晏子被無端猜忌,我將用生命為他洗清冤誣。」北郭騷換好衣冠,請朋友攜劍和竹匣跟隨其後。前往皇宮會見景公近臣,北郭騷慷慨激昂地說:「晏嬰是名聞天下的賢相,因他在而其他國家畏懼不敢侵犯。若他出亡,齊國必遭侵犯。我不想看見國家生靈塗炭,我願用我的生命為晏子洗清冤屈。」然後自刎身亡。景公看此情景非常後悔,親自駕車在邊境追回晏子。
2、俞伯牙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俞伯牙,這人琴彈得特別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彈琴的時候,來了一個打柴人叫鍾子期。俞伯牙一彈琴,鍾子期就說了:「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心裡很驚訝,因為他心裡正想表現高山呢,就被聽出來了。
俞伯牙心想:我換一個主題,我表現流水,看你還能不能聽出來。誰知,鍾子期一聽,又說:「洋洋兮若江河。」不管俞伯牙彈什麼,鍾子期都能聽出音樂表現的內容。於是乎兩個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
但是,沒多久鍾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傷心到極點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琴給摔了,發誓永遠不再彈琴。這個故事後來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語,形成了「知音」這樣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
3、生死之交的故事
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忽悠贈答。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意思是:當王子衡講評詩歌時,就是魯國孔子的弟子聽了,也會如春風。
後來鄭少谷死了,王子衡驚聞噩耗,哀傷至極,他不顧千里奔波,特地趕到福建,為他辦理喪事,寬慰親屬。
4、管鮑之交
管仲年輕時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了錢之後,鮑步牙知道管仲家裡十分貧困,總是多分給管仲一些,絕不認為管仲貪心;管仲幫助鮑叔牙做事時,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觀條件所限。
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鮑叔牙深知並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幹得不出色,而是時機和運氣問題……管仲深情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牙後來推薦管仲做了齊國之卿,幫助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齊國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現在,人們常以「管鮑之交」形容友誼篤厚。
5、馬克思與恩格斯
青年的馬克思就有著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並付諸行動,因而他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長期流亡在外。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
恩格斯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他寧願經營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把掙來的錢源源不斷地寄給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幫助馬克思,在事業上,他們更是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共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
正如列寧所說的「古老的傳說中有各種各樣非常動人的友誼故事,後來的歐洲無產階級可以說,它的科學時由兩位學者和戰友創造的。他們的關系超過了古人關於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㈡ 關於友誼,友情的成語故事。
八拜之交 白首同歸 道義之交 高情厚誼 恨相見晚 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 傾蓋如故 深情厚誼專 深情厚意 生死不屬渝 叨在知己 萬古長青 刎頸之交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相視莫逆 心照情交 心照神交
有關親情、友誼的成語
寸草春暉 cùn cǎo chūn huī 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唐·孟郊《遊子吟》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范張雞黍 fàn zhāng jī shǔ 范:範式。張:張劭。雞:禽類。黍:草本植物,指黍子。範式、張劭一起喝酒食雞。比喻朋友之間含義與深情。 《後漢書·範式傳》載:「範式字巨卿……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北風之戀 běi fēng zhī liàn 比喻對故土的懷念之情。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比翼雙飛 bǐ yì shuāng fēi 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業上並肩前進。比翼,翅膀挨著翅膀。雙飛,成雙的並飛。 《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 居里夫婦在科學征途上~。
㈢ 關於朋友的成語典故20字
桃花潭水:tá抄o huā tán shuǐ,意思是比喻友情深厚;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贈汪倫》。
講述了一個關於朋友的故事,李白和汪倫是摯友,在與摯友短暫相聚後,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3)朋友相處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贈汪倫》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朴實、真誠的情感;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
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㈣ 有關友誼的成語故事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基本釋義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 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例 句
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知音難覓 流水高山
典 故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弦,鍾子期擅長於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岩石之下,心裡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著,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鍾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後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鍾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贊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鍾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盪盪,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他放下了琴,嘆息著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說的跟我心裡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二人於是結為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鍾子期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㈤ 與友情有關的成語故事
高山流水
春秋戰國時,晉國上大夫(很高的一個官職)俞瑞字伯牙,有一珍貴的五弦琴。乘船中秋遊覽江山之時彈起,琴弦忽然斷了一根,伯牙大驚,後發現是有人在岸上聽琴。於是招此聽琴人上船,見他是一個樵夫,便很輕視。沒想到這個樵夫其實胸裝才學無數,對他所彈的曲子、所彈的琴都了如指掌,於是說:「你對於音樂的道理十分明白,但如果我彈一曲,心中想著事情,你能知道嗎?」俞伯牙將斷弦重整,想著高山,彈了一曲,樵夫贊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想著流水彈了一曲,樵夫又贊道:「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大驚,推琴而起,施以賓客之禮,問樵夫姓名,答姓鍾名徽字子期,兩人談得十分投機。俞伯牙總算找到了知音,邀子期留下,子期要盡孝道而不肯,於是兩人結為兄弟,伯牙贈子期黃金二鎰(48兩),約來年仲秋再見,灑淚而別。
光陰似箭,來年仲秋,俞伯牙又在江邊等鍾子期,卻等不著。他彈奏一曲,發現商弦凄切,感到子期未來的原因,不是父喪,就是母亡。於是詢問著找到了子期家,見一老者,是子期的父親。老者哭著說,子期用所贈黃金,買書攻讀,日夜辛勤,卻心力耗費,染病於百日之前亡故了。俞伯牙大慟,淚如泉涌,在子期墓前悲奏一曲,卻被周圍不識音律的觀看的人所恥笑,它們只知道琴聲是用來取樂的。俞伯牙割斷琴弦,將琴摔向祭石,登時玉軫拋殘,今徽凌亂,嘆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後棄官到江邊侍奉子期的父母,曰:「子期即吾,吾即子期。」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齊國人,也都是當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倆年輕時就成為了好朋友,後來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我小時侯比較喜歡讀春秋戰國這段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也重點記述了不少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現在許多的成語典故也出自那個時期。
一、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裡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㈥ 5個交友的成語故事
(1)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2)知音之交--伯牙和鍾子期
(3)刎頸之交--廉頗和藺相如
(4)捨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
(5)膠漆之交-- 陳重和雷義
(6)雞黍之交--張勛和範式
(7)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8)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管鮑之交
管仲鮑叔牙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從前,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後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㈦ 古今中外關於朋友之間的小故事
1、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做生意,管仲出小錢而分大頭。打仗的時候管仲第一件事就是逃跑。每當別人質疑管仲的行為時,鮑叔牙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為他說話。
鮑叔牙推薦管仲做了宰相,在管仲退休時,他卻沒有向皇上推薦鮑叔牙,稱其不是做宰相的料,鮑叔牙知道後非但沒有怪管仲,他說佩服管仲的識人之能。
自己的確不是做宰相的料。管仲聽說後就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管鮑之交這個成語,起源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
最初見於《列子·力命》,二者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2、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
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
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
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
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3、雞黍之交
範式,字巨卿,山陽郡金鄉縣(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人。別名汜。範式年輕的時候在太學游學,成為儒生,和汝南郡人張劭是好朋友。張劭,字元伯。
後來兩人一起告假回鄉,範式對元伯說:「兩年後我要回京城,我會去拜見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後就共同約定了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快到了。
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訴了母親,讓她布置好酒食恭候範式。母親說:「都分別兩年了,千里之外約定的事情,你怎麼就這么相信他呢?」
元伯回答說:「巨卿是講信用的人,一定不會違背諾言。」母親說:「如果真是這樣就該為你們釀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來了,二人升堂互拜對飲,喝得十分暢快後才相互告別。
4、伯牙絕弦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
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5、左羊之交
楚元王招賢納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聞風而歸,西羌積石山,有一個賢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雙亡,勉力讀書,養成了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那時候左伯桃已經快上五十年紀。
因鑒於中國諸侯行仁政者少,恃強霸者多,所以一向沒有做官的念頭,後來聽說楚平王慕仁為義,遍求賢士,乃攜書一囊,辭別鄉中鄰友,逕奔楚國而來,迤邐來到雍地,時值嚴冬。
雨雪霏霏,再加一陣陣如刀如刺的狂風,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濕透了,勉強忍住寒冷前進,看看天色漸漸黑了下來,遠遠望見遠處竹林之中,有一間茅屋,窗中透出一點燈亮來。
伯桃大喜,就跑到這茅屋前去叩門求宿,屋裡走出一個書生來,四十四五年紀,知道了左伯桃的來意,便一口歡迎他進屋去。左伯桃進得屋內,上下一看,只見屋中傢具簡單。
而且破陋不堪,一張床上滿堆了一些書卷,左伯桃請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念「絕」)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愛好讀書,想救國救民的人,二人三言兩語,便十分投機。
大有「恨相見之太晚」的意思,兩人便結拜做異姓骨肉。左伯桃見羊角哀一表人材,學識又好,就勸他一同到楚國去謀事,羊角哀也正有這個心思。
一日天晴,兩人便帶了一點干糧往楚國而去。曉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糧將要用盡,而老天又降下大雪來,左伯桃兀自思量,這點干糧,若供給一人受用,還能到得楚國。
否則兩個人都要餓死。他自己知道學問沒有羊角哀的淵博。便情願犧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才能。想罷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塊大石來坐著休息。
等羊角哀把大石搬來,左伯桃已經脫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凍得只剩了一口氣。羊角哀大慟而號。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糧帶走,速去求取功名。言畢死去。
羊角哀到了楚國,楚元王因愛惜羊角哀的才能,以上卿的禮節安葬左伯桃。羊角哀夢見左伯桃說:感謝你的恩德,我才能得到厚葬。
我因為墳冢靠近荊將軍的墳冢,受到他的逼迫。當月15日那天,羊角哀帶兵馬來到左伯桃墓前,並製作了三個桐木偶,然後自殺,捨命去幫助左伯桃。
㈧ 與朋友有關的成語故事
高山流水
成語典故
當時的楚國有個讀書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歡彈琴,從小跟一位名叫連城的先生學琴。伯牙天資聰穎,琴藝大進,但卻很難捕捉到樂曲的神韻。
一日,老師對伯牙說:「我帶你去尋一個仙師點化點化,好嗎?
伯牙一口答應,高高興興地背著琴隨老師乘船來到東海蓬萊山,老師讓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師去了。
伯牙在這巍峨蒼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見老師歸來,便沿一條山路尋去。繞過一個山頭之後,不想卻有一幅奇景掛在眼前:真是雲中飛瀑,霧中清泉,水花四濺如珍珠,激音回盪如仙樂。伯牙頓感天眼大開,靈感湧起,便席地而坐,撫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後傳來老師的聲音:「哈哈,哈哈……仙師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所說的仙師就是大自然啊。相傳《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這兩首古琴曲都是伯牙當時成就的。從此,他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到一個知音。
後來,伯牙到晉國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待風平之後,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雲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贊嘆不已。
伯牙大驚,便問道:「你會聽琴,你能識琴之優劣嗎?」
伯牙與子期(6張)
樵夫接琴觀之,答道:「此琴叫瑤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上段聲音太清,下段聲音太濁,只有中段,清濁相濟,輕重相兼。後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按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稱為武弦。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伯牙聽罷,心悅誠服,便又調弦撫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樵夫時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時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禮而問道:「天下賢士,請教高名雅姓?」樵夫還禮,說:「在下姓鍾,賤字子期。」伯牙嘆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燭,與子期結為兄弟。並相約來年中秋再在此地相會。
第二年中秋時節,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弦。並仰天而嘆:「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說畢,琴擊祭台,琴破弦絕。 後人感其事,就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畔築一琴台,以資紀念。
據記載,伯牙台建於北宋,清代重修,後破敗,解放後修復。碑廊門額上有「琴台」二字,相傳為北宋書法家手筆。今天,歷經風雨的伯牙台已成為漢陽的一個重要風景點,殿堂里金碧輝煌,殿堂前是相傳為伯牙撫琴的漢白玉築成的琴台。當你在稍遠處駐足默立的時候,在那湖光山色,濃蔭繁花當中,你會看到碑廊門額上的那四個字:高山流水。它成了一個召喚,永遠回響在我們的耳邊!
琴曲釋義。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㈨ 與朋友有關的成語典故
【八拜之交】: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友誼。舊時朋友結為兄弟的關系。
【白頭如新】:白頭:頭發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時間雖久,仍跟剛認識一樣。
【白衣送酒】:身穿白衣的人前來送酒。後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東西朋友正好送來,遂心所願。
【拜把兄弟】:朋友結為異姓兄弟。
【拜把子】:朋友結為異姓兄弟
【班荊道故】:班:鋪開;道:敘說。用荊鋪在地上坐在上面談說過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來談談別後的情況。
【班荊道舊】:指朋友相遇於途,鋪荊坐地,共敘情懷。後泛指朋友相遇,共敘離情。亦作「班荊道故」。
【半面之識】:半面:指瞥過一眼;識:相識。後用以指只見過一次的朋友。
【背故向新】:棄絕多年的朋友,而同新結識的人來往。指結交朋友不為友誼,只圖勢力。
【比目連枝】:比目:比目魚,傳說僅一眼,須兩魚並游;連枝:連在一起的樹枝。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和朋友。
【賓朋滿座】:賓客朋友坐滿了席位。形容賓友聚會。
【伯勞飛燕】: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不敢高攀】:不敢跟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結親戚。
【不棄故舊】:棄:拋棄;故舊:舊交。不輕易拋棄老朋友。
【不忘故舊】:故舊:舊交、舊友。不忘記老朋友。
【車過腹痛】:原指經過朋友的墳墓如不祭奠,走過去肚子就會痛起來。用來表示對亡友的悼念。
【稱兄道弟】:朋友間以兄弟相稱。形容關系親密。
【出雲入泥】:指自己一旦青雲直上,便不惜將舊時朋友踩入泥中。比喻人情澆薄,世態炎涼。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分。
【串親訪友】:走親戚,看朋友。
【打成相識】:指雙方經過一番較量,顯出自己的功夫,最後從漠不相識變為朋友。
【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須謹慎選擇。
【淡水交情】:友情像水一樣清澈。指不以勢利為基礎的朋友。
【淡水之交】:友情像水一樣清澈。指不以勢利為基礎的朋友。
【彈冠結綬】:朋友之間互相援引出仕。
【叨在知己】:叨:謙詞,表示辱沒他人,自覺慚愧;知己:友誼深厚的朋友。有愧於作為您的知己朋友。
【道弟稱兄】:朋友間以兄弟相稱,表示關系親密。
【道義之交】:交:交情,友誼。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得一知己,死可無恨】: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遺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沒有遺憾。形容知音難覓。
【東勞西燕】:勞:伯勞。比喻情侶、朋友離別。
【斷金之交】:指情深誼厚的朋友。
【泛泛之交】:泛泛:一般,平常。交情不深的朋友。
【范張雞黍】:范:範式;張:張劭;雞:禽類;黍:草本植物,指黍子。範式、張劭一起喝酒食雞。比喻朋友之間含義與深情。
【分朋樹黨】:區分開朋友黨羽,樹立起幫派。
【腹心之友】:指同心同德的知心朋友。形容關系密切,友情深厚。
【高朋故戚】:高貴的朋友,至近的親戚。指至親好友。
【高朋滿座】:高:高貴。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形容賓客很多。
【割席斷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開分別坐。比喻朋友絕交。
【割席分坐】:席:坐席。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
【狗黨狐朋】: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同「狐朋狗黨」。
【故舊不棄】:故舊:舊交,舊部下;棄:拋棄。不輕易拋棄老朋友、老部下。
【故人之情】:故人:老朋友。老朋友之間的感情。
【故人之意】:故人:舊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管鮑之好】: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鮑之交】: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寧割席】:管寧:人名;席:坐卧用的編織物。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
【貴在知心】:以知心交心為貴,指朋友之間心心相印。
【貴則易交】:易:改變,換。人發達後拋棄舊時貧賤朋友,另交新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四海之內有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象鄰居一樣近。
【海翁失鷗】:翁:老人。在海邊居住的那個老翁沒有捉取到海鷗。比喻人如果懷有私心,就會失去朋友的信任和情誼。
【狐朋狗黨】: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
【狐朋狗友】: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
【化敵為友】:把敵人轉化為自己的朋友。
【患難見真情】:只有經過共同的患難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患難見知己】:只有經過共同的患難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患難之交】: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朋友。
【惠子知我】:比喻朋友相知之深。
【雞黍深盟】:雞黍:招待客人的飯菜;深盟:深厚的交情。指朋友之間交情深厚。
【江湖義氣】:舊指走南闖北的人之間所遵循的忠義之氣。今多指不顧原則地一味講求朋友間的義氣。
【膠漆相投】:膠漆:膠和漆,比喻親密;投:投合。形容朋友之間親密投合。
【今雨新知】:比喻新近結交的朋友。
【金蘭契友】:金蘭:指友情投合,交誼深;契:投合;契友:情投意合的朋友。泛指結拜兄弟。
【金蘭之契】:金:比喻堅;蘭: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金蘭之友】:指親密的朋友。
【盡歡竭忠】:指朋友對自己竭盡友愛和忠心。
【敬業樂群】:敬業:違心於學業;樂群:樂於與好朋友相處。專心學習,和同學融洽相處。
【九故十親】:泛指親戚朋友。
【久別重逢】:指朋友或親人在長久分別之後再次見面。
【酒朋詩侶】:指在一起喝酒作詩的朋友。
【酒肉弟兄】:在一起只是吃喝玩樂而不幹正經事、不能共患難的朋友。
【酒肉朋友】:在一起只是吃喝玩樂而不幹正經事的朋友。
【酒肉兄弟】:指酒肉朋友。
【酒食徵逐】:征:召喚;逐:追隨。指酒肉朋友以吃喝交往。
【舊識新交】:老相識,新相交。比喻結交的朋友眾多。
【舊雨新知】:舊相識和新朋友。
【舊雨重逢】:舊雨:老朋友的代稱。指老朋友又相遇了。
【臼杵之交】: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與杵不相離。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
【狂朋怪侶】:行為狂放不循常軌的朋友。
【狂朋怪友】:行為狂放不循常軌的朋友。同「狂朋怪侶」。
【狂朋恠友】:行為狂放不循常軌的朋友。同「狂朋怪侶」。
【蘭友瓜戚】:蘭友:意氣相投的至友;瓜戚:瓜葛相連的親戚。形容親戚、朋友關系親近。
【酈寄賣友】:酈寄出賣朋友。
【聯床風雨】:指朋友或兄弟相聚,傾心交談。
【良師益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良師諍友】:良:好;諍:敢於直言。很好的老師,能夠直言相勸的朋友。
【落月屋樑】:比喻對朋友的懷念。
【賣友求榮】:出賣朋友以謀求名利、地位。
【迷途失偶】:迷途:迷失道路;偶:伴侶。迷失了道路,丟失了朋友。指遭到不幸或陷於孤獨。
【面朋口友】:指非真誠相交的朋友。
【面朋面友】:表面上的朋友,交情不深,貌合神離。
【名師益友】:指有學問,能給自己以教化幫助的老師和朋友。
【明月清風】: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謬托知己】:指假託為知心朋友。
【莫逆交】:莫:沒有;逆:抵觸;交:交往,友誼。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莫逆之交】:莫逆:沒有抵觸,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誼。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莫逆之契】:莫逆:沒有抵觸;契:相合。指朋友之間情投意切,心心相印的深厚友情。
【莫逆之友】:莫:沒有;逆:抵觸。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寧與千人好,莫與一人敵】:寧願與千人做朋友,不要與一個人為敵。
【攀高枝兒】:指跟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結成親戚。比喻人想往高處攀。
【攀親道故】:故:故舊,老朋友。拉親戚論故交。指跟地位高的人拉關系。
【攀親托熟】:認作親戚朋友。
【朋酒之會】:朋酒:朋友聚會暢飲。朋友歡飲的聚會。
【朋坐族誅】:坐:坐罪,判以罪名並給予懲罰;族:家族;誅:殺掉。有點朋友關系的人被判罪,整個家族都被殺掉。指株連治罪,殘酷鎮壓。
【貧賤之交】:貧困時結交的知心朋友。
【貧賤之交不可忘】:貧賤之交:貧困時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貴時不要忘記貧賤時的朋友。
【貧賤之知】:貧困時結交的知心朋友。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貧困時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麩。富貴時不要忘記貧賤時的朋友,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知:貧困時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麩。富貴時不要忘記貧賤時的朋友,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
【平原十日飲】:平原:戰國時趙國的平原君趙勝。表示朋友暫住歡宴。
【契合金蘭】:契合:投合;金蘭:指朋友。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契若金蘭】: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千里結言】:指與遠方朋友相約之言。
【千里借籌】:籌:策劃。和遠方朋友進行商量。
【親戚朋友】:親人、朋友及姻親關系等人。
【親如手足】:象兄弟一樣的親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誼深厚。
【親如兄弟】:象兄弟一樣的親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誼深厚。
【親知把臂】:親知:親人和知心朋友;把臂:握人手臂,比喻親密的朋友。指親人或知心朋友。
【青林黑塞】:比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處。
【青蠅弔客】:死後只有青蠅來吊。比喻生前沒有知己朋友的人。
【青蠅之吊】:死後只有青蠅來吊。比喻生前沒有知己朋友的人。
【傾蓋如故】:偶然結識的新朋友卻像友誼深厚的舊故交一樣。
【傾蓋之交】:蓋:古車篷;傾蓋:停車。指一見如故的朋友。
【清風朗月】: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同「清風明月」。
【清風明月】: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清交素友】:素友:真誠的朋友。交往純潔,友情純朴。
【求其友聲】:指朋友以意氣相投而結交,如昆蟲以同聲而相應。
【取友必端】:取:選取;端:端正。正派的人選擇朋友必然端正。形容選擇朋友必須是品行端正的人。
【人不厭故】:故:故交,老朋友。為人不應拋棄老朋友。意指還是老朋友好。
【人莫若故】:還是老朋友親。
【人似秋鴻】:鴻: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樣。比喻朋友間守信用,就像鴻雁每年秋天按時從北方飛到南方那樣。
【人以群分】:人按照其品行、愛好而形成團體,因而能互相區別。指好人總跟好人結成朋友,壞人總跟壞人聚在一起。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人們的互相了解,最可貴的是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指朋友相交要知心。
【認敵為友】:認敵人作為朋友。指人的思想糊塗,不分敵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