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和太陽的成語故事
1.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2.《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 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漁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Ⅱ 有關太陽的典故有哪些
比較著名的有誇父追日,後羿射日。
1.
據說「誇父」本是一個巨人族的名稱,從世繫上看,誇父族人原本是大神後土傳下的子孫,住在遙遠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載天」的大山上。他們個個都是身材高大、力大無比的巨人,耳朵上掛著兩條黃蛇,手中握著兩條黃蛇。看樣子很可怕,其實他們性情溫順善良,都為創造美好的生活而勤奮努力。
北方天氣寒冷,冬季漫長,夏季雖暖但卻很短,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山頭的積雪還沒有溶化,又匆匆從西邊落下去了。誇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們從本族中推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他的名字就叫「誇父」。
誇父被推選出來,心中十分高興,他決心不辜負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陽賽跑,把它追回來,讓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樣溫暖。於是他跨出大步,風馳電掣般朝西方追去,轉眼就是幾千幾萬里。他一直追到禺谷,也就是太陽落山的地方,那一輪又紅又大的火球就展現在誇父的眼前,他是多麼地激動、多麼地興奮,他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雙巨臂,把太陽捉住帶回去。可是他已經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他口渴難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黃河、渭河裡的水。兩條河的水頃刻間就喝乾了,還是沒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澤里的水,但他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雖然誇父失敗了,但他的這種精神、這種毅力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並且激勵著許多有志之士不斷進取。
2.
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幹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後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後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後羿射日的故事。
Ⅲ 太陽的成語故事
烈日炎炎、
日薄西山、
日中則昃、
驕陽似火、
日上三竿、
日升月恆、
火傘高張、
旭日東升、
如日中天、
如日方中
風和日麗、
日月如梭、
撥雲見日、
重見天日、
旭日東升、
暗無天日、
Ⅳ 關於太陽故事和成語
[kuā fù zhuī rì]
誇父追日
這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誇父奮力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Ⅳ 有關橋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過河拆橋、
橋歸橋,路歸路、
牽線搭橋、
逢山開路,遇水疊橋、
修橋補路、
遇水架橋、
立馬造橋、
船到橋門自然直、
船到橋門自會直、
過橋抽板、
星橋火樹、
火樹星橋、
舌橋不下、
船到橋頭自會直
Ⅵ 有關橋的成語故事
【搭橋牽線】搭橋:架設橋梁;牽線:指從中介紹。比喻為促成某事而做中介工作。內
【過河拆橋】自己過了河容,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過橋抽板】比喻目的達到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過橋拆橋】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同「過河拆橋」。
【火樹星橋】形容節日的夜晚燈火輝煌的景色。
【據水斷橋】依靠河道阻斷橋梁。形容膽識過人,勇敢善戰。
【立馬蓋橋】形容火急。亦作「立馬造橋」。
【立馬造橋】見「立馬蓋橋」。
【鵲橋相會】鵲橋:古代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比喻情人或夫妻久別之後的團聚。
【舌橋不下】形容驚訝的神態。
【修橋補路】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星橋火樹】形容節日的夜晚燈火輝煌的景色。
【遇水疊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遇水迭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遇水架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Ⅶ 關於太陽的成語故事
[kuā fù zhuī復 rì]
誇父追日
這是制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誇父奮力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Ⅷ 有關橋的故事和傳說
1、關於趙州橋還有一段搞笑的神話故事。相傳趙州橋是魯班所造。這座大橋建成後,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著毛驢,帶著柴榮,也興沖沖地去趕熱鬧。他們來到橋頭,問魯班這座大橋是否經得起他倆走。
魯班心想:這座橋,騾馬大車都能過,兩個人算什麼,於是就請他倆上橋。誰知,張果老帶著裝有太陽、月亮的布袋,柴榮推著載有「五嶽名山」的小車,上橋後,橋竟被壓得搖晃起來。魯班一見不好,急忙跳進水中,用手使勁撐住大橋東側。
因為魯班使勁太大,大橋東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橋上也因此留下驢蹄印,車道溝,柴榮跌倒時留下的一個膝印,和張果老斗笠掉在橋上時打出的圓坑。
2、奉城高橋鎮有座石拱橋,建於明永樂六年。相傳當地有個鄉紳外出,有人問他出生何處?他說高橋。那人又問高橋有多高?他誇耀說:「初一跌下去,月半咚聲響。」此事傳到乾隆皇帝那裡,引起游興,欲下江南看高橋。
船從澱山湖進黃浦江直駛奉賢,途徑得勝港。乾隆問:「此處何地?」侍從答道:「此乃得勝港。」乾隆一聽「得勝」兩字,大悅,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樂煞高橋鄉紳,慶倖免卻一場欺君殺身大禍。
3、虎溪———吉水縣城東恩江末梢的一條支流。虎溪發源於青原區富灘鎮古富村北面。早在南宋末年,這條小江上就建有一座石拱橋,名為相公橋。這座橋古時候是吉水縣城通往水南、白沙、沙溪、東固,甚至上興國、贛州的必經之路。
關於相公橋,當地有一個真實的傳說:古富北面有一官道,過往人都得經過。南宋年間,一位才華橫溢的相公騎馬走在官道上進京趕考。
該相公躊躇滿志,趕路心急,凌晨一早便來到這虎溪的簡易橋邊,策馬上橋,由於原橋年久失修,破爛不堪,馬行至中段,一腳踏在松動的石塊上,失腳連人帶馬跌下丈許深的橋下溪水中。
溪底怪石嶙峋,相公重重的撞在亂石上便一命嗚呼了。村民們聞訊很是悲痛。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村民們下決心要在此建一座石橋。可那個時候,建一座石橋是需要大筆資金的,村民們實在窮哇,盡管傾其所有,仍然遠遠不夠。
然而血的教訓,讓古富村民眾耿耿於懷,造橋的初衷不改。人心齊,泰山移,古富村民硬是勒緊褲帶積攢了好幾年,才把這座石橋建成。
為了紀念這位前途無量的趕考生,人們便將橋命名為相公橋。不久,大家又在橋西面建了「相公廟」,以紀念這位命不該絕的相公,這才了卻村人的一樁心願。
4、在漢水的支流——清河上游,竹林橋鎮的西頭,有一座一孔兩墩,青石鋪底的小平橋。這座橋,有個神話傳說。
話說清河小龍,常常到清河上遊玩耍,每次出遊,清河泛濫,一河兩岸百姓遭災,人們在岸邊修建龍王廟,給清河小龍燒香上供,但泛濫照常。當地有一個叫朱林的小後生,憑著一腔血氣,要跟小龍子算帳。
這年秋天,小龍子又來,洪水沖岸。朱林駕船搏浪尋找小龍子。他看到小龍子身子像合抱的老槐,眼睛像燈籠,小船還沒湊近,就被小龍子的尾巴掀翻。
他落入洪水,仍緊握刀,連連向小龍子砍去。小龍子回頭張開大嘴,眼看就要把小朱林吞掉。突然,一聲巨響,從烏雲里掉下一根大木頭,不偏不倚,正砸在小龍子身上。小龍子朝水裡一鑽,順水溜掉了。
岸上早有一位白鬍子老頭等在那裡。老頭兒伸手一指,抓在小朱林手中的大木頭,變成拐杖回到手裡。小朱林知道他不是凡人,趕緊跪下求教。老頭兒扶起小夥子道:「要想兩岸平安無事,必須依靠大家的力量,修一座聚心橋,鎮住龍子。
架橋的時候,你就拿著寶劍守在岸邊,千萬不要和小龍子拚命,不然為你就要變成大石頭,再也回不到人間。」說完,老頭兒把一對寒光閃閃的雌雄遞給小朱林,便飄然而去。
小朱林拿著雌雄寶劍,動員兩岸百姓,選定九月初九開始修建聚心橋。清河小龍子聽到了消息,初九這天也趕到了。他看兩岸人山人海,架木磊石,吆喝連天,就在水中發威,攪得河水旋轉,河岸倒塌,磨盤大的石頭滾進旋窩,立刻無影無蹤。
小朱林舉起雙劍向天空一劃,小龍子逃進水中,小朱林不顧老頭兒忠告,也縱身跳進河水,只見兩道閃電劃破烏雲,轟地一聲,小朱林變成山一樣巨石,壓在小龍子身上,雌雄寶劍變成了兩堵石墩,矗起水面。
小龍子被鎮住了,小朱林再也沒有回到人間。後來,在兩堵石墩上建起了聚心橋,為了紀念小朱林,人們把聚心橋改名為朱林橋,年長日久,朱林橋也就傳成了現在的竹林橋。
5、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
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
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
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
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
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
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Ⅸ 關於橋的成語故事
與橋有關的成語
[逢山開道,遇水造橋]逢:遭逢,遇見。遇到山則打通道路版,遇見水則架權起橋梁。比喻不畏艱險,打通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搭橋牽線]搭橋:架設橋梁;牽線:指從中介紹。比喻為促成某事而做中介工作
[濠梁觀魚]濠:水名;梁:橋梁。在濠水的橋樑上觀魚。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鯨吞虎噬]鯨吞虎噬..
[枕席過師]師:軍隊。軍隊從橋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過那樣安穩而容易。
[遇水架橋]見「遇水迭橋」。
[遇水迭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遇水疊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修橋補路]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Ⅹ 關於中國橋的成語故事名字對聯和詩句
七七抗戰---盧溝橋 2010-01-20天險飛奪---瀘定橋 2010-01-20北伐大捷---汀泗橋 2010-01-20拾金不昧---古月橋 2010-01-20龍騰月山---如龍橋 2010-01-20虎渡龍江---江東橋 2010-01-20蔡襄悟「醋」---洛陽橋 2010-01-20剌史捐寶---寶帶橋 2010-01-20舜避丹朱---百官橋 2010-01-20洞映山會---小江橋 2010-01-20蔡邕椽笛---融光橋 2010-01-20天姥仙蹤---迎仙橋 2010-01-20玉成善事---玉成橋 2010-01-20右軍題扇---題扇橋 2010-01-20理宗戲水---會龍橋 2010-01-20捨身滅浪---浪橋 2010-01-20大運河與古橋 2010-01-20橋語掇英 2010-01-14重修廣寧橋記 2010-01-14橋聯浙江紹興寶安橋橋亭上聯:心寬可坐須長息。
下聯:事急當行莫久定 浙江烏鎮通濟橋上聯:寒樹煙中,盡烏戌六朝舊地。
下聯:夕陽帆外,見吳興幾點遠山。 《春波橋》 唐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鑒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柳橋》 宋 陸游
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至小橋西。出門頓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 《禹會橋》 宋 陸游
禹會橋頭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煙。冷雲垂野彐方作,斷雁叫群人未眠。
萬里漂流歸故國,一生蹭蹬付蒼天。暮年尚欲師周孔,未遽長齋綉佛前。
《五雲橋》 宋 陸游
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陵谷變遷誰復識,我來徙倚暮煙中《東跨湖橋》 宋 陸游
城邊小市聚,煙水淡秋容。南走蘭亭路,迢迢雲外鍾。
《西跨湖橋》 宋 陸游
東西二十里,相望兩平橋。傍水多投釣,穿雲有負樵。 《楓橋》 明 徐渭
堂開群山雲翠中,一門和氣暖融融。萬里雲煙團檻桂,百年枝葉老橋楓。《浣花橋》 明 徐渭
鏡水及薴蘿,相望不盈尺。郎家浣花橋,妾家浣紗石。《過杜浦橋》 宋 陸游
其一
橋外波如鴨頭綠,杯中酒作鵝兒黃。山茶花下醉初醒,卻過西村看夕陽。
其二
橋北雨余春水生,橋南日落暮山橫。問君對酒何不樂?聽取菱歌煙外聲。《柯橋客亭》 宋 陸游
小市初晴已過春,朱櫻青杏一番新。灞陵老子無人識,暫借郵亭整角巾。《柳橋秋夕》 宋 陸游
柳疏橋盡見,水落路全通。衣杵家家月,漁舟浦浦風。
眼明無俗物,步蹇有枯筇。野逸誰能那,悠悠西復東。《柳橋夜眺》 宋 陸游
小浦聞魚躍,橫林待鶴歸。閑雲石城西,故旁碧山飛《柳橋秋夜》 宋 陸游
青帝萬里月輪孤,掃盡浮雲一點無。正是吾廬秋好夜,上橋渾不要人扶。
《月下自三橋泛湖歸三山》 宋 陸游
素壁初升禹廟東,天風為我送孤篷。山橫玉海蒼茫外,人在水壺縹緲中。
茅舍燈青聞吠犬,萍汀煙淡見驚,白頭尚耐清寒在,安得終年伸釣翁《題跨湖橋下酒家》 宋 陸游
湖水綠於染,野花紅欲燃。春當在月半,狂勝十年前。
小店開新酒,平橋上畫船。翩翩幸強健,不必愧華顛。《泊舟湖橋酒樓》 宋 陸游
縹緲雲邊罨畫樓,空濛雨外木蘭舟。誰知老子清狂甚,獨占城南十里秋。 《秋夕虹橋舟中偶賦》 宋 陸游
解纜初離小市門,放稿中破一溪雲。露螢合散自成體,水鳥飛鳴如覓群。
楓落河疏秋漸老,河傾斗轉夜將分。書生老負功名志,醉里長歌強一欣。《秋夜獨過小橋觀月》 宋 陸游
湖上蕭蕭葉落頻,小橋東畔岸綸巾。乍園素月升寒壁,欲散微雲蹙細鱗。
有酒便應遺世事,得閑隨處勝官身。笑談但恨朋游少,安得幽人與卜鄰。《夜漏欲盡行度浮橋至錢清驛待舟》 宋 陸游
潮生抹沙岸,雲薄漏月明。江頭曉色動,鴉起人末行。
扶攜渡長橋,仰視天宇清。遙憐系舟人,聽我高屐聲。
水檻得小憩。一笑拄杖橫。澄漪弄孤影,微風吹宿醒。
湛然方寸間,不受塵事攖。寄語市朝人。此樂末易名。 《蘭亭詩》二首 晉 王凝之
其一
庄浪濠梁,巢步穎湄。冥心真寄,千載同歸。
其二
氤氳柔風扇,熙怡和氣淳。駕言與時游。逍遙映道津。
《蘭亭詩》 晉 曹華
願與達人游,解結遨濠梁。狂吟任所適,浪流無何鄉。
《蘭亭詩》 晉 虞說
神散宇宙內,形浪濠梁津。寄暢須臾歡,尚想味古人。
(註:以上詩中寫到的河梁、濠梁均指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