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掌握成語
❶ 公務員考試成語700
按部就班 [àn bù jiù bān] 按部就班是一個成語,讀音是àn bù jiù bān,原意是寫文章時篇章結構安排得體,用字造句合乎規范 。後來引申為照章辦事,依次進行,不越軌,不逾格。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出自晉 陸機 《文賦》。中文名按部就班外文名 Step-by-step 拼音 àn bù jiù bān 反義詞勇往直前 、聞風而動近義詞循序漸進 、墨守成規解釋部(班):門類,次序;就:歸於。原指寫文章按照內容需要來安排章節、選詞、定句。後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按部就班它是中性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按照老規矩辦事
❷ 公務員考試必看成語辨析
一、考查力度——不斷加大從2007年行測言語理解部分將選詞填空作為一個穩定的考查題型以來,成語在其中所佔的比重是不斷加大的。年份題量 2007 2 2008 7 2009 11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2007年只有兩道題,在2008年就激增到了7道題,在2009年更是佔到了一半以上,達到11道之多。從此可以看出在選詞填空之中成語考查力度在明顯加大。二、考查方式——組合考查 1.與實詞混合考查。成語類的題目在2007年只有兩道題目,並且這兩道題目都是單獨考查的成語的用法。在2008年和2009年的成語類題目中,分別有5道題和6道題是和實詞結合在一起考查的,占成語類試題的絕大部分,所以成語加實詞的考查方式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2.多空都選成語。隨著題目難度的加大,在選詞填空之中往往會出現多個空的題目。在2009年的試題中,第30題和第39題不僅是多個空的題目,而且兩個空都是成語,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得出正確答案的難度。三、考查角度——復雜多元從成語類試題考查的角度來看,該類試題的考查角度也在逐漸的復雜化。早期的題目中,成語考查主要集中在對易誤用成語的考查上,掌握了此類成語解題難度不大。但是,現在又逐漸加大了對常見成語的考查,重點考查常見成語的側重點的不同,增大考試難度。例如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目的第36題: 26.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築一方城。邊地城市風貌的千姿百態,原本就是的事情。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順其自然B.順理成章C.水到渠成D.司空見慣選項之中的四個成語並不會引起歧義和望文生義的誤用,但是放在句子之中具體辨析側重點的不同,並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夠選出正確答案的。那麼在這種成語類試題逐漸加大考查力度和難度的情況下,我們在備考的過程之中,如何准備成語類題目的考試呢? 公務員考試網建議考生在備考成語辨析試題的過程中,根據成語辨析題在考查角度上的特點,結合其考查形式從積累入手:一方面,考生要注意對易誤用的成語的記憶。比如「文不加點」、「不刊之論」等等,不要望文生義;「篳路藍縷」、「休戚相關」等要注意適用對象;「始作俑者」、「高談闊論」等要注意感情色彩。這要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才能保證在做題目的時候,在實戰之中不至於犯低級的錯誤。另一方面,注意常見成語的積累。常見成語的准備可以從國考和地方的考題之中尋找。仔細分析會發現在常考成語部分是存在著很多成語的重現,這並是巧合現象,這符合這些成語是常用成語的情況的。比如: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第30題出現了「A.自上而下不可逆轉B.一呼百應鋪天蓋地C.有條不紊舉世矚目D.運籌帷幄波濤洶涌這樣」一些成語。實際上其中的「舉世矚目」這一成語在國考的2003就出現過「A.界限舉世矚目B.界限舉足輕重C.范疇舉足輕重D.范疇舉世矚目」另外,2008年考查的「順其自然」,在2009年再次考查。這種重復考查的現象也出現於國考和省考的交叉之中。例如,2008年湖南省就考查了「A.相差甚遠B.各有所求C.截然不同D.南轅北轍」這樣四個成語。其中的「南轅北轍」在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也考到了,而且這兩道題都是在考查表示事物有區別這一意思的成語。這就要求我們在公務員的備考過程之中,做一個有心人。注意題目之中的信息,注意日常的積累。這樣在考試之中才能夠做到得心應手,應付自如。公務員考試網建議各位考生在復習過程中充分挖掘歷年真題中包含的信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積極備考。最後祝願各位考生最終在國考的道路上取得理想的成績。
❸ 形容公務員的成語
描寫公務員的成語
一.知書達禮:形容公務員僅知道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學會送禮;
二.度日如年:形容公務員日子非常好過,每天象過年一樣;
三.杯水車薪:形容公務員每天辦公室喝喝茶,月底可以拿到一部車的工資;
四.知足常樂:形容公務員知道有人請自己洗腳,心裡就感到快樂;
五.見異思遷:形容公務員看見漂亮的異性就想搬到她那裡去住;
六.語重心長:形容公務員別人話講的重了,心裡懷恨很長時間;
❹ 公務員言語理解 必會成語及詞彙
申論:把頭腦變厚,把思維變薄 我發現考生對待申論的態度只有兩種:1種是全內盤放棄,容認為申論是長期積累的結果,短期的學習不會取得質的提高;另一種是瘋狂的學習,恨不得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最多的信息,盡可能的快速提高寫作的能力
❺ 公務員常用成語有哪些
按部就班 [àn bù jiù bān]
按部就班是一個成語,讀音是àn bù jiù bān,原意是寫文章時回篇章結構安排得體,答用字造句合乎規范 。後來引申為照章辦事,依次進行,不越軌,不逾格。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出自晉 陸機 《文賦》。
中文名
按部就班
外文名
Step-by-step
拼音
àn bù jiù bān
反義詞
勇往直前 、聞風而動
近義詞
循序漸進 、墨守成規
解釋
部(班):門類,次序;就:歸於。原指寫文章按照內容需要來安排章節、選詞、定句。後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按部就班它是中性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按照老規矩辦事
❻ 描寫公務員的成語
一.知書達禮:形容公務員僅知道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學會送禮;
二.度日如年:形容公務員日子非常好過,每天象過年一樣;
三.杯水車薪:形容公務員每天辦公室喝喝茶,月底可以拿到一部車的工資;
四.知足常樂:形容公務員知道有人請自己洗腳,心裡就感到快樂;
五.見異思遷:形容公務員看見漂亮的異性就想搬到她那裡去住;
六.語重心長:形容公務員別人話講的重了,心裡懷恨很長時間;
七.有機可乘:形容公務員出門考察有飛機可
❼ 祝福別人考上公務員的成語有哪些
1、金榜題名
【拼音】: jīn bǎng tí míng
【解釋】: 金榜:科舉時代稱殿試揭曉的榜;題名:寫上名字。指科舉得中。
【出處】: 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譯文:今天金榜題名了,春天還是那個春天,意思暗指物是人非。
【舉例造句】: 旬月之間,金榜題名,已登三甲進士。
2、馬到成功
【拼音】: mǎ dào chéng gōng
【解釋】: 形容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功。
【出處】: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那老尉遲這一去,馬到成功。」
【舉例造句】: 只要不輕敵,相信你們一定會馬到成功。
3、 獨占鰲頭
【拼音】: dú zhàn áo tóu
【解釋】: 鰲頭:宮殿門前台階上的鰲魚浮雕,科舉進士發榜時狀元站此迎榜。科舉時代指點狀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處】: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譯文:在朝堂上曾經貢獻昇平策略,取得了第一名。
【舉例造句】: 一戰勝群賢,獨占鰲頭高選。
4、旗開得勝
【拼音】: qí kāi dé shèng
【解釋】: 剛一打開旗幟進入戰斗,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剛一開始,就取得好成績。
【出處】: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賴主人洪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舉例造句】: 旗開得勝姜文煥,一怒橫行劈董忠。
5、蟾宮折桂
【拼音】: chán gōng zhé guì
【解釋】: 蟾宮:月宮。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
【出處】: 《晉書·郤詵傳》:「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譯文:我就像月宮里的一段桂枝,昆侖山上的一塊寶玉。」用廣寒宮中一枝桂、昆侖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
【舉例造句】: 只要吳剛老爹修桂樹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賜給我們老爺,我們老爺就可以中舉,名叫蟾宮折桂。
❽ 用四字成語贊美公務員
大勢已去【解釋】: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出自】:宋·朱熹《朱子諫類》卷五十一:「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示例】: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非人力可挽。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❾ 公務員成語詞語大全
您好,領學網解答。關於公務員考試的成語有很多,您可以網路搜一下。
1.哀鴻遍野:比喻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到處都是。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悲哀呼號的災民。
2.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閑。
3.安土重遷: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飢餓的悲慘遭情景。嗷嗷,哀號聲;哺,餵食。
5.篳(bì)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形容創業的艱苦。
6.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7.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白駒,駿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9.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於事。
10.別無長(cháng)物: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朴。
11.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謙虛說法。
12.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准則。訓,准則。
13.不可理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比喻,使明白。
14.不脛而走:比喻消息傳得很快。脛,小腿。
15.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孚,使人信服。
16.不為(wéi)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已甚,過分。
17.不即不離:不接近也不疏遠。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對待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沒出息。稂、莠,田裡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