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成語或者典故
❶ 世說新語這本書里成語典故說出三個成語,它的出處和解釋
1難兄難弟
含義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難分高下。後來多比喻兩人同樣壞。
出處
《世說新語·版德行》第八條權
2拾人牙慧
含義
牙慧,原指言談中所流露之智慧,後喻他人曾說之言論與見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語為己用,或抄襲他人之言論。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第二十七條
3.
道邊苦李
含義
比喻庸才,無用之才。
出處
《世說新語﹒雅量》第4條
❷ 世說新語的成語故事
1、 【難兄難弟】
【含義】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難分高下。後來多比喻兩人同樣壞。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第八條
【原文】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故事說明】
潁川有個叫陳宴的人,自幼好學,辦事公道。後來做了縣官,更是廉潔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兒子叫元方,小兒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後來被朝廷任命為侍中,又想讓他當司徒官,但是他不幹,朝廷又封他為尚書令。因為陳宴、元方、季方的聲望極高,當時豫州的城牆上,都畫著他們父子三個的圖像,讓百姓學他們的品德。
元方有個兒子叫長文,季方有個兒子叫孝先。有一天,他們為自己父親的功德爭論起來,都說自己的父親功德高,爭來爭去沒有結果,便一同來請祖父陳宴裁決。陳宴想了一會兒,對兩個孫子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他倆的功德都很高,難以分出上下啊!」兩個孫子滿意而去了。
2、【割席絕交】
【含義】
割斷席子,表示斷絕交情,不再來往。常用來形容朋友絕交不再往來。
【出處】
《世說新語•德行》第十一條
【原文】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
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故事說明】
三國時,華歆、邴原、管寧被時人稱為一條龍,華歆年稱龍頭,邴原居中為龍腹,管寧年為龍尾。
管寧和華歆(xin)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雖則如此,但兩人的性格卻不同。管寧高潔,一生不曾進仕;管寧則經世致用,功名累世。通過兩件小事,管寧目睹了華歆捉金出看的所作所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嘆惋和失望,等到華歆回來以後,管寧就拿出刀子當著華歆的面把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痛心而決絕地宣布:「我們兩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樣了。從今以後,我們就像這被割開的草席一樣,再也不是朋友了。」3、【小時了了】
【含義】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第三條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故事說明】
李元禮就是李膺,東漢朝臣、名士,名氣很大。《世說新語•德行》有載:「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很多人就是因為有李元禮的欣賞和贊譽,就因此聲名大噪的。
孔文舉便是我們所熟知的孔融,漢末文學家,曾任北海相,故也稱孔北海。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義】
字面意思是鳥巢傾覆了,其卵就會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都不得倖免。後也泛指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第五條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故事說明】
據《魏氏春秋》記載:「(孔)融對孫權使有汕謗之言,坐棄市。」臨事,他的子女無動於衷。原來二人預料必被株連,故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為喻。
5、【拾人牙慧】
【含義】
牙慧,原指言談中所流露之智慧,後喻他人曾說之言論與見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語為己用,或抄襲他人之言論。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第二十七條
【原文】殷中軍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故事說明】
殷中軍,即殷浩,東晉人,學識淵博,善發議論,少時頗有名氣。曾封為建武將軍,取中原時戰敗,而遭免官,放逐至浙江信安。偕同者有其外甥韓康伯。韓康伯常中斷殷浩的發言,私表議論。一天,殷浩見韓康伯又誇誇其談,便出此語。
6、【標新立異】
【含義】
原指獨創新意,立論與眾不同。後來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張,創造新奇的式樣;有時帶貶義,指另搞一套。
【出處】 《世說新語*文學》第32條
【原文】
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後遂用支理。
【故事說明】
支道林,名遁,是東晉時的佛教學者。他常與謝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歡談玄理,對《莊子》也很有研究。
《莊子》是戰國時期莊周所著的一部哲學著作。魏晉時期的士人多崇此書。晉代的向季和郭象曾對《莊子》作注。《逍遙游》是《莊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個難點。當時許多著名的學者深入鑽研體味這篇文章的道理,都沒有能夠超出郭象、向秀的見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陽白馬寺同太常護國將軍馮懷一起聊天,談到《逍遙游》,支道林說出了一種新的道理,大大高於郭象、向秀的解釋,樹立了一種新的見解,超出當時許多著名學者的認識。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見解,都是那些著名學者苦苦搜求思索沒有能夠解決的。後來人們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見來解釋《逍遙游》
❸ 從《世說新語》中產生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出自《世說新語》的成語典故
1、 【難兄難弟】
【含義】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難分高下.後來多比喻兩人同樣壞.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第八條
2、【割席絕交】
【含義】割斷席子,表示斷絕交情,不再來往.常用來形容朋友絕交不再往來.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第十一條
3、【小時了了】
【含義】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第三條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義】字面意思是鳥巢傾覆了,其卵就會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都不得倖免.後也泛指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第五條
5、【拾人牙慧】
【含義】牙慧,原指言談中所流露之智慧,後喻他人曾說之言論與見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語為己用,或抄襲他人之言論.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第二十七條
6、【標新立異】
【含義】原指獨創新意,立論與眾不同.後來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張,創造新奇的式樣;有時帶貶義,指另搞一套.
【出處】 《世說新語﹒文學》第32條
7、【皮裡春秋】
【含義】 指表面不露好惡、不表態度,但內心實際上是有褒貶的.
【出處】 《世說新語﹒賞譽》第66條
8、【嶔崎歷落】(qīn qí lì luò)
【含義】比喻品格卓異出群.
【出處】 《世說新語*容止》第20條
9、【黑白分明】
【含義】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跡、畫面清楚.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第15條
10、【道邊苦李】
【含義】比喻庸才,無用之才.
【出處】 《世說新語﹒雅量》第4條
11、【卿卿我我】
【含義】形容男女相愛,十分親昵,情意綿綿.
【出處】 《世說新語*惑溺》第35條
12、【蒹葭玉樹】(亦做蒹葭倚玉樹或蒹葭倚玉)
【含義】指兩個品貌極不相稱的人在一起,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後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貴的人.亦常用作謙辭,用作借別人的光的客套話.
【出處】 《世說新語*容止》第3條
13、【身無長物】
【含義】 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指生活節儉.後多用來形容極其貧窮.
【出處】 《世說新語*德行》第44條
14、【竹頭木屑】
【含義】厚頭,靠近根部的竹頭.竹頭與木屑,比喻細微的東西.後比喻可供利用的廢置之材.
【出處】 《世說新語﹒政事》第16條
15、【楚楚可憐】
【含義】 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第84條
17、【芝蘭玉樹】
【含義】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第92條
18、【漸入佳境】
【含義】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出處】 《世說新語*排調》第59條
19、【頰上三毛】
【含義】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出處】《世說新語*巧藝》第9條
20、【醉玉頹山】亦作【醉山頹倒】
【含義】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後醉倒的風采.
【出處】 《世說新語*容止》第5條
21、【鶴立雞群】
【含義】象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出處】 《世說新語*容止》第11條
22、【天壤王郎】
【含義】原是謝道蘊輕視其丈夫王凝之的話,後用以喻對丈夫不滿意或者指一門子弟子,才貌等某一方面差距很大.
【出處】 《世說新語﹒賢媛》第26條
23、【千里蒓羹】
【含義】原為具有吳地風味的名菜,後泛指本鄉特產,含思鄉之意.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第26條
24、【看殺衛玠】
【含義】原指衛玠被人看死,後比喻為群眾所仰慕的人.
【出處】《世說新語﹒容止》第19條
25、【真金百煉】
【含義】 比喻人經過長久、多次的鍛煉,變得非常堅強.
【出處】 《世說新語﹒文學》第97條
26【吳牛喘月】
【含義】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形容天氣酷熱.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第20條
27、【望梅止渴】
【含義】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世說新語﹒;假譎》第2條
❹ 求《世說新語》中的典故和成語
【頰上三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版 益三毛。權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後遂用作典故。以「頰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面如傅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後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食辨勞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 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後遂以「食辨勞薪」形容識見卓越。
【鶴唳華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劉孝標注引裴啟《語林》:「機為河北都督,聞警角之聲,謂孫丞曰:『聞此不如華亭鶴唳。』」後常以「鶴唳華亭」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❺ 世說新語里的成語故事
1、望梅止渴
曹操帶兵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曹操騙他們說:「前面有很大的一片梅樹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聽了,都流出口水來,不再嚷渴(見於《世說新語·假譎》)。後用來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出處: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說新語·假譎》)
2、七步成詩
相傳魏文帝曹丕叫他弟弟曹植作詩,限他在走完七步之前完成,否則就要殺他。曹植立刻就作了一首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於《世說新語·文學》)。比喻敏捷的文才。
出處: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世說新語·文學》)
3、管中窺豹
通過竹管的小孔來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語出《世說新語·方正》)。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時跟「可見一斑」連用,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
出處
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畢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世說新語·方正》)
4、覆巢之下無完卵
鳥窩翻落下來不會有完好的鳥蛋,比喻整體覆滅,個體不能倖免。
出處: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世說新語·言語》)
5、鶴立雞群
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出處:
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世說新語·容止》)
6、標新立異
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一般不同。
出處:
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世說新語·文學》)
7、難兄難弟
東漢陳元方的兒子和陳季方的兒子是堂兄弟,都誇耀自己父親的功德,爭個不休,就去問祖父,祖父說:「元方難為弟,季方難為兄」(見於《世說新語·德行》)。意思是元方好得做他弟弟難,季方好得做他哥哥難。後來用「難兄難弟」形容兄弟都非常好,難分高下。今多反用,諷刺兩人同樣壞。
出處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世說新語·德行》)
8、棟梁之才
房屋的大梁,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
出處
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世說新語·賞譽》)
9、割席分坐
三國時管寧跟華歆同學,合坐一張席讀書,後來管寧鄙視華歆的為人,把席割開分坐(見於《世說新語·德行》)。後世指跟朋友絕交。
出處
管寧與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無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爾非吾友也。」(《世說新語·德行》)
10、小時了了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出處: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世說新語·言語》)
❻ <世說新語>中的成語及其故事
一、出自《世說新語》的成語典故有很多。這里僅舉五個例子。
二、五例專子如下:
1、 【難屬兄難弟】
【含義】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難分高下.後來多比喻兩人同樣壞.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第八條
2、【割席絕交】
【含義】割斷席子,表示斷絕交情,不再來往.常用來形容朋友絕交不再往來.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第十一條
3、【小時了了】
【含義】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第三條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義】字面意思是鳥巢傾覆了,其卵就會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都不得倖免.後也泛指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第五條
5、【拾人牙慧】
【含義】牙慧,原指言談中所流露之智慧,後喻他人曾說之言論與見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語為己用,或抄襲他人之言論.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第二十七條
❼ 《世說新語》里有哪些著名故事,成語
《世說新語》里成語故事有:【望梅止渴】,【一覽無余】,【二童一馬】,【七步成詩】,【才高七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