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運用如坐針氈

成語運用如坐針氈

發布時間: 2020-11-18 09:14:59

⑴ 如坐針氈成語典故

如坐針氈
rúzuòzhēnzhān
[釋義]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語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吉平只是大罵;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覷;如坐針氈。」
[正音] 氈;不能讀作「tǎn」。
[辨形] 氈;不能寫作「毯」。
[近義] 坐立不安 手足無措 局促不安
[反義] 泰然自若 心安理得
[用法] 多用來形容心情不安定。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和「坐立不安」都形容心神不寧;但~含有比喻色彩;比「坐立不安」更生動。
[例句] 兒子離家出走了;一張字條也沒留下;兩口子捶胸頓足;~。
[英譯] sitonpinsandneedies
[成語故事]
西晉時候有個叫杜錫的人,學識淵博,性格非常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以後,多次規勸晉惠帝的兒子愍(mǐn)懷太子。愍懷太子不僅不聽勸告,反而對杜錫心懷怨恨,便故意在杜錫坐的氈墊中放了一些針。杜錫沒有發覺,屁股被扎得鮮血直流。第二天,太子故意問杜錫:「你昨天出了什麼事?」杜錫難以開口,只好說:「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幹了些什麼。」太子說:「你喜歡責備別人,為什麼自己也做錯了事呢?」

⑵ 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如坐針氈

傳》:「累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故事典故:《晉書·杜錫傳》:「累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造句:卻說三巧兒自丈夫出堂之後,~,一聞得退衙,便迎住問個消息。(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

⑶ 與如坐針氈相近的成語

如坐針氈

【近義】坐立不安、手足無措、局促不安
【反義】泰然自若、心安理得
【釋義】象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晉書·杜錫傳》:「累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用例】卻說三巧兒自丈夫出堂之後,~,一聞得退衙,便迎住問個消息。(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

⑷ 如坐針氈 看圖猜成語

如坐針氈 [rú zuò zhēn zhān]
基本釋義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 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吉平只是大罵;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覷;如坐針氈。」

⑸ 成語「如坐針氈」比喻什麼

【成語】:如坐針氈

【拼音】: rú zuò zhēn zhān

【解釋】:象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晉書·杜錫傳》:「累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舉例造句】:卻說三巧兒自丈夫出堂之後,如坐針氈,一聞得退衙,便迎住問個消息。★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


【近義詞】:坐立不安、手足無措、局促不安


【反義詞】:泰然自若、心安理得、從容不迫

⑹ 類似如坐針氈成語

坐立不安
zuòlìbùān
[釋義] 坐著站著都不安寧。形容煩躁、緊張的樣子。
[語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尋思去計;坐立不安。」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與「坐卧不寧」有別:~多用在口語里;「坐卧不寧」多用在書面語里。
[例句] 兒子第一次出遠門;今天回來;媽媽在家等得~。

⑺ 如坐針氈成語故事

如坐針氈的故事:

【成語】: 如坐針氈
【拼音】: rú zuò zhēn zhān
【解釋】: 象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成語故事】:
許多人看了典故南轅北轍後,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地球是球形的,麥哲倫可以實現環球航行,鄭國人不也可以通過環球旅行到達楚國嗎?那麼,是不是我們的先人弄錯了呢?讓我們在地球儀上做個實驗再下結論吧。
現在,鄭國人從出發點一直往北走,假設一路順利,首先到達北極,停在北極點。此時,在方向問題上就出現麻煩了。因為北這個方向是相對於極點而言的。現在,鄭國人無論是越過北極點繼續朝前走,還是轉過來往回返,方向都會改為朝南。同樣,到達南極點後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無論朝哪邊走,方向都是朝北。因此,鄭國人如果要經過環球旅行到達楚國,行進方向也必定要改變。若堅持只是朝北走,到達北極點後就無法前進了,更不用談去楚國。從這一點上看,南轅北轍中的鄭國人還是錯了。

⑻ 如坐針氈類似的成語

如坐針氈類似的成語:膽顫心驚、面無人色 、驚慌失措、手足無措、張皇失措、心慌意亂、膽戰心驚、芒刺在背、坐卧不安

⑼ 如坐針氈的成語故事

出處與詳解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晉書·列傳版四》:錫性亮直忠烈,權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明 施耐庵《水滸傳》 第三十二回 《 宋江夜看小鰲山花榮大鬧清風寨》:聽得兄長殺了一個潑煙花,官司行文書各處追捕。小弟聞得,如坐針氈,連連寫了十數封書,去貴庄問信,不知曾到也不?今日天賜,幸得哥哥到此,相見一面,大慰平生 。」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後曰:『旦夕如坐針氈,似此為人,不如早亡!妾看宦官中之忠義可托者,莫如穆順,當令寄此書。』」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卻說三巧兒自丈夫出堂之後,如坐針氈,一聞得退衙,便迎住問個消息。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四回:「燕太子丹在秦,聞秦之背燕而與趙,如坐針氈,欲逃歸,又恐不得出關,乃求與甘羅為友,欲資其謀,為歸燕之計。」

⑽ 如坐針氈用成語比喻句

如坐針氈
rú zuò zhēn zhān
【解釋】象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處】《晉書·杜錫傳》:「累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結構】動賓式。

【用法】多用來形容心情不安定。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氈;不能讀作「tǎn」。

【辨形】氈;不能寫作「毯」。

【近義詞】坐立不安、手足無措、局促不安

【反義詞】泰然自若、心安理得

【辨析】~和「坐立不安」都形容心神不寧;但~含有比喻色彩;比「坐立不安」更生動。

【例句】兒子離家出走了;一張字條也沒留下;兩口子捶胸頓足;~。

【英譯】sitonpinsandneedies

【成語故事】西晉時候有個叫杜錫的人,學識淵博,性格非常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以後,多次規勸晉惠帝的兒子愍(mǐn)懷太子。愍懷太子不僅不聽勸告,反而對杜錫心懷怨恨,便故意在杜錫坐的氈墊中放了一些針。杜錫沒有發覺,屁股被扎得鮮血直流。第二天,太子故意問杜錫:「你昨天出了什麼事?」杜錫難以開口,只好說:「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幹了些什麼。」太子說:「你喜歡責備別人,為什麼自己也做錯了事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