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日暮途窮成語故事

日暮途窮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4 07:57:49

成語故事:日暮途窮的故事

【成語】:抄 日暮途窮
【拼音】: rì mù tú qióng
【解釋】: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盡頭。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到了末日。也形容窮困到極點。
【成語故事】:
戰國時,楚平王的太子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伍奢,一個是費無忌。費無忌得到楚平王的寵愛,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後會對他不利,於是他便誣告太子。沒想到平王竟然相信,還把太子調到邊關去。但是費無忌還是不放心,擔心太子找機會報復,因此他又將伍奢囚禁,並且派人殺害太子。
心狠的費無忌還不願罷休,他想到伍奢有兩個兒子,於是他又派人殺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兒子,只有伍奢的小兒子伍員逃走了。平王聽信費無忌的謊言,認為伍員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員。伍員為了逃命,一夜之間頭發鬍子全白了。後來他逃到了吳國,幫助吳王,建議派兵攻打楚,經過五次戰爭,終於打到楚國都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員為了報殺父兄之仇,便挖出平王的屍體,親自鞭屍。伍員的老朋友知道之後便責備他。傷心的伍員對他說:我像一個走路的人,此時天色已晚,但是路卻很遠,所以會做些違背常理的事。

⑵ 日暮途窮是貶義成語嗎

日暮:天快黑。窮:盡、盡頭。途窮:路走到了盡頭。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盡頭。
比喻到了末日或衰亡的境地。也比喻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

是貶義詞

⑶ 日什麼窮成語有哪些

日暮途窮!!!!

⑷ 成語故事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戰,當時項羽大敗章邯。這場戰爭有兩個意義:一是消滅了秦軍主力,農民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二是項羽由一個將軍一躍成為聯軍統帥,戰爭開始由滅秦之戰逐漸向楚漢戰爭轉變。

【草木皆兵】
【馬革裹屍】
【赤膊上陣】
【烏合之眾】
【打草驚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無謀】
【全民皆兵】
【聲東擊西】
【堅壁清野】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魏書·荀傕(yù)傳》。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壓黃巾軍佔領了兗(yǎn)州地區後,雄心勃勃地准備奪取徐州要地。
那時,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有個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為避董卓之亂遷居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他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門下。曹操大喜,任命他為司馬。從此,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死,死前將徐州讓給了劉備。消息傳來,曹操奪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著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說道:「當年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有河內,他們都有一個鞏固的根據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隊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後,一定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他還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聽說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這說明他們已有了准備,一旦有風聲傳來,他們必然會加固防禦工事,轉移全部的物資,一切准備就緒迎擊我們(原文為:『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這樣,你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麼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軍隊就會不戰自潰。」
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後來,又打敗了劉備,占據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牆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禦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一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這是對付優勢之敵的一種作戰方法。

【揭竿而起】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里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餘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他倆原來並不認識,現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拚命趕路,一點也不敢耽誤。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扎了營,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干。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里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⑸ 成語故事有哪些

一丘之貉

漢朝漢宣帝時,有個很有名的人叫楊惲,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的丞相,母親是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兒。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養,少年時在朝廷中的名氣就很大,因為向漢宣帝舉發大將霍光謀反,被封為平通侯。漢朝當時的社會賄賂風氣很嚴重,有錢人用錢行賄,可以到處玩樂,沒錢賄賂的人就要一年到頭辛苦地工作。因此他大力革除了這些弊病,整頓了朝廷的不良風氣,獲得人們的稱贊。他自認為功勞很高,有時目中無人,得罪了太僕戴長樂。
有一次,楊惲聽說匈奴的首領單於被人殺了,便說:「這是不明是非的君王,忠心的臣子提議的治國策略不用,卻聽信小人的讒言,殺害忠良,結果性命不保,國家滅亡。秦朝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也許現在還存在,而不會被漢朝代替。自古以來,各朝代的君王都是如此,喜歡聽信小人的讒言,就像從同一個山丘里出產的貉,沒有什麼差別。」這話傳到長樂的耳里,他連忙向漢宣帝報告,宣帝聽到楊惲把自己和歷代君王比作「一丘之貉」感到非常震怒,再加上長樂又說了許多楊惲對宣帝不滿的壞話,因此就下令革去楊惲的官職。
後來「一丘之貉」用來比喻那些臭氣相投、不務正業的人。

十面埋伏

秦朝末年,韓信屬於楚軍的行列,曾經多次參加戰爭,但是始終沒有得到重用。後來楚軍由項羽指揮,可是項羽卻不肯重用韓信,因此他決定到劉邦領導的漢軍中找出路。韓信本來就不是什麼出名人物,所以到了漢軍中間他還是沒有機會,等了很長一段時間,可是還是沒有任何音訊,最後又無奈又生氣的韓信只好不告而別。漢軍大將蕭何知道韓信是個難得的人才,因此立刻快馬加鞭把韓信給追了回來,然後又稟告漢王讓韓信做了大將。
韓信做了大將後,取得了關中的三秦之地,當韓信打敗齊國的同時,漢王正被楚霸王項羽逼得走投無路,這時韓信要求做齊王,漢王無奈只好答應,韓信率軍三十萬攻佔了蘇北,把項羽的楚軍圍在垓下,還專門針對項羽的驍勇採用了步步為營、的戰術,終於打敗了項羽的楚軍。

大義滅親

衛庄公的愛妾有個兒子叫州吁,從小就很受寵愛,可是他不務正業,整天只喜歡舞刀弄槍。而當時,大夫石碏也有個兒子名石厚,與州吁臭味相投,兩個人關系很好。後來衛庄公死了,公子完繼位為衛恆公。此時,石碏因年紀老邁又不滿州吁的作為,便告老還鄉。
一天,衛恆公要到洛邑去見周王,州吁和石厚便借送行殺死了衛恆公,並奪取了王位,可是他們不得人心,於是他們商量找石碏幫助,以安撫民心。石碏告訴前來求助的兒子說:「你們只要去請陳恆公幫你們在周王面前說說,得到周王的同意就好了。」於是石厚和州吁,帶上禮物趕往陳國。這邊石碏暗中寫信密告陳恆公,讓他幫捉拿殺君王的兇手。當石厚和州吁來到陳國時就被抓起來了。接著陳王派人去問怎麼處置這兩個兇手。石碏就說:「這小子不忠不孝,留他又有什麼用?」於是叫人把他殺了。石碏的這種做法得到後人的贊許,後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大義滅親」。

不可救葯

西周的厲王生活奢侈,殘酷的壓迫和欺壓人民。當時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常冒死勸諫,希望厲王能改邪歸正,但是他不但得不到厲王的重視,反而被奸臣所嘲笑。

凡伯眼看著漸漸衰弱的國勢,內心格外焦急,於是就寫了一首詩警告這幫小人。詩的大意是說:不是我老了,才說這些不該說的話,而是你們把憂患的事情當做兒戲。憂患還沒有到來的時候,還能夠防止;但是,一旦憂患越來越多,那就像讓火焰熊熊燃燒一樣,就沒有辦法補救了。果然,不久老百姓把周厲王趕到了很遠的地方,再也沒讓他回來過。

東施效顰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的一舉一動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有一次,她在河邊洗完衣服准備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雖然她的樣子非常難受不舒服,但是見到的村民們卻都在稱贊,說她這樣比平時更美麗。同村有位名叫東施的女孩,因為她的長相並不好看,他看到村裡的人都誇贊西施用手扶住的樣子很美麗,於是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在人們面前慢慢地走動,以為這樣就有人稱贊她。她本來就長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有人看到之後,趕緊關上大門;有些人則是急忙拉妻兒躲得遠遠的,他們比以前更加瞧不起東施了!

東施只知道西施皺著眉的樣子美麗,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結果只給後人留下「東施效顰」的笑話。

死灰復燃

西漢時,韓安國是漢景帝與梁孝王身邊一個很受歡迎的人。但是他年輕的時候,也曾經發生過一段曲折的故事。

由於受到某件事的牽連,他被送進監獄等最後的判決下來。在監獄里有一個叫田甲的看守,對他非常不禮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有一次安國被欺負得太過份,就告訴田甲說:「你不要以為我這輩子就沒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暫時熄了火的灰燼,難道就沒有可能再燒起來嗎?」田甲得意地說:「如果會的話,我一定會撒泡尿澆熄它。」可是,過了不久,安國無罪釋放,而且還當上了大官。這時,田甲只好低頭向韓安國認錯。

剖腹藏珠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對大臣們講了一個故事:「西域有一個商人,偶然間得到一顆非常稀有的珍珠。因為這顆珍珠很值錢,商人一直很擔心別人會來偷他的珍珠,所以,想盡辦法要把它藏在一個比較隱密的地方。不過,盡管他換了多少地方,他都覺得不夠安全。有一天,他終於想到一個自以為最好的辦法,他把自己的肚子剖開,把珍珠藏在肚子里。當然商人最後就死了。」

唐太宗講完故事後,就問大臣們說:「你們說世界上真的有這種人嗎?」

大臣們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

唐太宗接著說:「商人的行為的確很荒謬,但是,有的人為了貪污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為了追求享樂就斷送國家的未來。他們的行為不就和那個商人一樣笨嗎?」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⑹ 日暮途窮是什麼意思日暮途窮成語造句和典故

如果本頁找不到內容,在頁尾點擊回網路搜索。[成語解釋] 日暮:天快黑;途窮:路走到了盡頭。比喻接近滅亡。[成語出處] 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辨形] 暮;不能寫作「目」。[近義] 窮途末日山窮水盡 [反義] 前程萬里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結構] 聯合式。[辨析] ~和「山窮水盡」;都有「走投無路」的意思。但~偏重在到了沒落、接近死亡的階段;「山窮水盡」偏重在陷入絕境。 [例句] ①小鬼子已經~;沒有多久可以掙扎了。 ②解放大軍渡江後;反動派已面臨~的境地。 [英譯] in one』s decline[成語故事] 戰國時,楚平王的太子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伍奢,一個是費無忌。費無忌得到楚平王的寵愛,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後會對他不利,於是他便誣告太子。沒想到平王竟然相信,還把太子調到邊關去。但是費無忌還是不放心,擔心太子找機會報復,因此他又將伍奢囚禁,並且派人殺害太子。 心狠的費無忌還不願罷休,他想到伍奢有兩個兒子,於是他又派人殺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兒子,只有伍奢的小兒子伍員逃走了。平王聽信費無忌的謊言,認為伍員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員。伍員為了逃命,一夜之間頭發鬍子全白了。後來他逃到了吳國,幫助吳王,建議派兵攻打楚,經過五次戰爭,終於打到楚國都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員為了報殺父兄之仇,便挖出平王的屍體,親自鞭屍。伍員的老朋友知道之後便責備他。傷心的伍員對他說:「我像一個走路的人,此時天色已晚,但是路卻很遠,所以會做些違背常理的事。」網路解釋如下:目錄

⑺ 少見成語故事

買櫝還珠: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裡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裡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鷸蚌相爭
這是一則十分生動的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處理內部事務也是這樣,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斗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早已成為大家常用的成語。
故事:趙國准備討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有死鷸。』它們倆誰也不肯放開誰,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⑻ 日途窮成語大全

日暮途窮

【拼音】

rì mù tú qióng

【解釋】

暮:傍晚。

途:路。

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盡頭。

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到了末日。

也形容窮困到極點。

【出處】

《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

【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用法】

用作貶義。

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辨形】

「暮」不能寫作「目」。

【近義詞】

窮途末日、

山窮水盡、

窮途末路。

【反義詞】

前程萬里。

【辨析】

「日暮途窮」和「山窮水盡」都有「走投無路」的意思。但「日暮途窮」偏重在到了沒落、接近死亡的階段;「山窮水盡」偏重在陷入絕境。

【例句】

(1)小鬼子已經日暮途窮,沒有多久可以掙扎了。

(2)解放大軍渡江後,反動派已面臨日暮途窮的境地。

【英譯】

inone』sdecline

【成語故事】

戰國時,楚平王的太子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伍奢,一個是費無忌。費無忌得到楚平王的寵愛,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後會對他不利,於是他便誣告太子。沒想到平王竟然相信,還把太子調到邊關去。但是費無忌還是不放心,擔心太子找機會報復,因此他又將伍奢囚禁,並且派人殺害太子。心狠的費無忌還不願罷休,他想到伍奢有兩個兒子,於是他又派人殺害了伍奢和他的大兒子,只有伍奢的小兒子伍員逃走了。平王聽信費無忌的謊言,認為伍員是叛徒,因此下令追捕伍員。伍員為了逃命,一夜之間頭發鬍子全白了。後來他逃到了吳國,幫助吳王,建議派兵攻打楚,經過五次戰爭,終於打到楚國都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員為了報殺父兄之仇,便挖出平王的屍體,親自鞭屍。伍員的老朋友知道之後便責備他。傷心的伍員對他說:「我像一個走路的人,此時天色已晚,但是路卻很遠,所以會做些違背常理的事。」

⑼ 日暮途窮的意思是什麼

日暮:天快黑. 途窮:路走到了盡頭.比喻接近滅亡.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