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入孝出悌成語小視頻

入孝出悌成語小視頻

發布時間: 2021-02-14 08:07:42

Ⅰ 入孝出弟的成語典故

出 處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示 例 小學之方,灑掃應對,~,動罔或悖。行有餘力,誦詩讀書,詠歌舞蹈。★宋·朱熹《〈小學〉題辭》

Ⅱ 把成語大全拍成小視頻

滴水穿石成語故事
【滴水穿石成語解釋】
水不斷下滴,可以打穿石頭。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則事必有成。
【成語故事】
童第周小時候的好奇心十分強,看到不懂的問題往往要向父親問個為什麼。父親每次都不厭其煩地耐心給他講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階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行小坑坑,他覺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便去問父親:;父親,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誰敲出來的?是做什麼用的呀?;父親看到兒子這么好奇,高興地說:;這不是人鑿的,這是檐頭水滴下來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還能把堅硬的石頭敲出坑?父親耐心地解釋說:;一滴水當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長日久,點點滴滴不斷地敲,不但能敲出坑,還能敲出一個洞呢!古人不是常說;滴水穿石;嘛!就是這個道理。;父親的一席話,在小童第周的心裡激起了一陣陣漣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階上,望著父親,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由於農活比較多,童第周對學習有些失去興趣,不想讀書了。父親耐心地開導童第周說:;你還記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嗎?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堅持不懈,能把堅硬的石頭敲穿。難道一個人的恆心不如檐水嗎?學知識也要靠一點一滴積累,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為了更好地鼓勵童第周,父親書寫了;滴水穿石;四個大字贈給他,並充滿期望地說:;你要把它作為座右銘,永誌不忘。;

Ⅲ 孝傳有哪些成語

忠孝節義、入孝出悌、披麻帶孝、披麻戴孝孝思不匱、移孝為忠、子孝父慈、孝悌忠信、忠孝兩全、孝子賢孫、母慈子孝、孝子順孫、移孝作忠、求忠出孝、入孝出弟

Ⅳ 孝的成語有哪些

孝的成語 :
孝子慈孫、
孝悌力田、
孝思不匱、
孝子愛日、
忠孝節義、
移孝為忠、
入孝出弟、
求忠出孝、
父慈子孝、
忠臣孝子、
父嚴子孝、
母慈子孝、
忠孝兩全、
忠孝節烈、
披麻帶孝、
披麻戴孝、
子孝父慈、
移孝作忠、
孝子順孫、
入孝出悌、
孝子賢孫、
忠孝不並、
孝經起序、
忤逆不孝、
孝悌忠信、
為臣死忠,為子死孝、
有了存孝,不顯彥章

Ⅳ 入孝出弟的成語解釋

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Ⅵ 出則悌成語故事

出則悌,說的是家中兄弟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 在一起的規矩。在這些規范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自然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當哥哥姐姐的要能友愛弟妹,做弟妹的應做到 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減少沖突,父母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就存在孝道。
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來跟弟弟相處。「弟道恭」,弟弟又應該如何來對待哥哥。「兄道友」,這個「友」就是友愛。做哥哥的要友愛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長,還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長曾經這樣抱怨過,他說孩子沒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總是會打打鬧鬧。我們曉得,雖然子弟在家裡,他們是玩樂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從小父母就要灌輸他們觀念,讓他們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樹干、樹枝一樣,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兩個人慪氣,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時候,身為父母的應該要曉以大義,如果能講一些故事給他們聽,可以說會更好。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孝悌的故事,譬如說唐朝的李績。李績當時已經貴為像宰相那麼大的一個臣子,當他年老的時候,他還不忘照顧他的姐姐,還為他的姐姐熬煮稀飯,不小心當中,一陣風吹來,火就把李績的鬍子給燒焦了。我們想一想,當姐姐年紀這么大了,李績年紀也不小、也已經老了,他還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姐姐,實在是非常難能可貴。

Ⅶ 入孝出弟這個成語的意思

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Ⅷ 成語小古文的視頻教學

5.掩耳盜鈴 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鍾者②.欲負而走③,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④,鍾況然有音⑤.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⑥.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智伯消滅范氏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准備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 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鍾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 害怕別人聽到鍾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塗了. 6.請君入瓮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周興》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後命來俊臣鞠之. 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瓮,與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圍如興法,來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瓮.」興惶恐叩頭伏罪. 【譯 文】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 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 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 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 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 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 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 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 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 說:「哦,請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 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 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 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翻譯: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8.唇亡齒寒 【出 處】 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 原文(《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庄乎,其愛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 3.望梅止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有一次,曹操率領部隊行軍時一時沒有找到水源,士兵們都乾渴難忍.於是曹操傳下命令說:「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結滿枝頭,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這話,都流出口水,靠這種辦法,使部隊堅持走到前邊有水源的地方. 10.盲人摸象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洪進禪師》 原文: 《大般涅盤經》三二:「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 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譯文: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蘿卜.」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凈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 拔苗助長《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 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天鵝)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會神,認真聽弈秋的教導;另一人雖然也聽講,可是心裡卻想著天上有天鵝飛過,怎樣拿弓箭去射它,這個人雖然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做事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才能成功. 截竿進城《笑林》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堅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譯文: 魯國有個人扛著根又粗又長的毛竹進城.到了城門口,他把毛竹豎起來拿,被城門卡住了,他把毛竹橫著拿,又被兩邊的城牆卡住了.他折騰了半天,累得氣喘吁吁,還是進不了城.旁邊有個老頭兒邊看邊樂:「你可真是個大草包!腦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這一大把年紀,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你怎麼不請教請教我呢?」賣毛竹的人連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頭兒捋(lǚ)著白鬍子說:「這事兒簡單.你把毛竹鋸為兩段,不就進去了嗎?」「毛竹鋸斷了就不頂用了.」「那總比你卡在城外強吧!」賣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鋸子,把毛竹鋸斷,拿進城去了. 告訴我們我們要多動腦,不要讓頭腦僵化了. 入木三分《書斷?王羲之》 原文: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於其父枕中, 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 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衛夫 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 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譯文: 晉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親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筆說》,就偷來讀.父親(發現後)問:「你為什麼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說:「你看《筆說》.」父親見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對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後,我再傳授給你.」王羲之誠懇的請求父親:「現在就給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會埋沒幼年的才華.」父親很高興,於是就給了他.不到一個月,書法便大有長進.衛夫人見了後,對擔任太常官的王策說:「羲之一定是看了《筆說》,最近看他的書法,已有了老成穩重的風格.」淚流滿面地說:「這孩子一定會比我還有名.」晉帝時,朝廷在北郊舉行祭祀大典,更換祝版時,工人削去他的字,滲入木板三分. 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恰切. 聞雞起舞《晉書?祖逖傳》【古文】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譯文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形容人很勤奮杯弓蛇影《感事》【原文】杯弓蛇影① 嘗②有親客③,久闊④不復來.廣⑤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⑦,既飲而疾⑧.」 於時⑨河南⑩聽事(11)壁上有角(12),漆畫作蛇(13).廣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15)?」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痾(18)頓愈. 【翻譯】 樂廣有一位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不見再來了.問到原因時,友人告訴說:「前些日子他來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時候,彷彿看見杯中有一條"小蛇"在晃動.心裡雖然十分厭惡它,可還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裡,就身得重病.」當時河南聽事堂的牆壁上掛著一張角弓.樂廣心想,杯中所謂的"小蛇"無疑是角弓的影子了.於是,他便在原來的地方再次請那位朋友飲酒.問道:「今天的杯中還能看到'小蛇'嗎?」朋友回答說:「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樣.」樂廣指著牆壁上的角弓,向他說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積久難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問一個為什麼,都要通過調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實的真相,求得正確解決的方法. 按圖索驥《漢書?梅福傳》 [原文] 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語②.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③,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④.」 [譯文] 伯樂《相馬經》中有「高高的額頭,眼睛鼓起,馬蹄像疊起來的酒葯餅子」之類的話.他的兒子,拿著父親寫的《相馬經》,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不像疊起來的酒葯餅子.」父親知道兒子愚笨,不生氣反而笑道:「這馬喜歡跳,不好駕馭.」 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翻譯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麼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假龍.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麼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准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麼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Ⅸ 孝的成語有哪些

【xiao】

1、孝來子自賢孫;2、忠孝兩全;3、孝思不匱;4、入孝出弟;5、忠孝節烈。

Ⅹ 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的成語是

1、慈烏反哺

[成語解釋]慈:奉養;慈烏:烏鴉的一種,相傳能反哺其母;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典故出處]元·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慈烏反哺。」

譯文: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

2、烏鳥私情

[成語解釋]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典故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五回:望陛下賜臣還鄉,少遂烏鳥私情。

譯文:希望陛下能恩賜臣回到鄉下加中,圓少少的侍奉尊親的孝心。

3、卧冰求鯉

[成語解釋]卧在冰上以求得鯉魚。指忍苦孝親

[典故出處]晉·干寶《搜神記》第11卷:「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

譯文: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

4、入孝出悌

[成語解釋]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亦作『入孝出弟』。

[典故出處]宋·葉適《孟達甫墓誌銘》:入孝出悌,朝經暮史。

譯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早上讀經典晚上闞世書

5、孝思不匱

[成語解釋]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典故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還是你的孝思不匱。

譯文:你還是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