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舍己為人這個成語故事

舍己為人這個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4 09:16:49

成語故事(50字)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 成語漫畫
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2]

Ⅱ 愚公移山舍己為人東施效顰毛竹自薦嫦娥奔月這些成語哪個字不是同類的成語

舍己為人:是並列結構。 不同類。

愚公移山、東施效顰、毛遂自薦、嫦娥奔月:都是主謂結構。

Ⅲ 誰有感人的成語故事及!!!!!!!!

他是一個徒步的旅行者,有一天,他漫步在深山叢林中,突然有一塊森林著了火,在火勢蔓延的草叢中,他發現有一團團黑色的物體從劈劈啪啪從火中滾出,他仔細一看,原來那一團團的黑色物體,竟然是一團團螞蟻,那一團團螞蟻越滾越小,外面一層的螞蟻在火焰的吞噬下,一隻只被燒死,一層層被剝落,可裡面的螞蟻在外層的保護下,得以倖存。他被這一幕情景驚呆了,螞蟻為了保存它們的種群,需要有何等的智慧和何等的犧牲精神啊!

源致「舍己為人」。

Ⅳ 舍己為人是不是成語

是成語的

【解釋】: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自】:《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註:「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近義詞】:捨己救人、助人為樂
【反義詞】:損人利己、假公濟私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舍己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解 釋 舍,舍棄。原指放棄自己的見解,隨聲附和別人。現指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 處 先秦·孔子《論語·先進》:「吾與點也。朱熹集注:「初無舍己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Ⅳ 有關歷史人物的成語故事。

城下之盟
春秋時期,有一次楚王率軍隊對絞國發動進攻。楚軍連連得勝,一直攻到絞國都城的南門。絞國軍隊不出城交戰,竭盡全力把守城池,楚軍幾次三番攻城,都沒有取得成功。


楚國大將屈瑕見此情形,就對楚王說:「絞國國勢弱小,處理事情很輕率而不使用計謀,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弱點,用智謀取勝。」然後,他向楚王獻了一條計策。楚王一聽,認為很好,就依計而行。

第二天,楚國的幾十個士兵扮做樵夫模樣,到絞國都城周圍打柴,來引誘敵軍。絞國將領見到楚人在山上打柴,身後沒有楚軍保護,就派軍隊捕捉他們,結果三十個手無寸鐵的楚人被他們抓住。絞國官兵見這么容易就獲得「勝利」,都高興得笑了起來。

過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兵扮做打柴的樵夫,到山上引誘敵軍。絞兵發現後,沒有等到下命令,就紛紛出城,到山上捉拿楚人。這時,事先埋伏在城北門的楚兵一起沖殺出來,絞國軍隊很快就被打得大敗。
絞國軍隊遭到慘敗,城池眼看就守不住了。在這種情況下,絞國國君為了保住國家,被迫在絞國的城下與楚國簽訂屈辱的盟約。從此以後,絞國貪小便宜吃大虧的事情,便在各國中傳揚開來。

◎成語釋義

常用來比喻抵禦不住敵人的武力威逼,被迫簽訂屈辱性的和約。

◎故事出處

《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出處譯文

在戰爭中大敗絞國,強迫絞國在城下與楚國訂立屈辱的盟約後返回。

汗馬之勞

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蕭何是他的可靠助手。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任相國。論功行賞,蕭何第一,首先封為侯,食邑八千戶。

對這一封賞,有些功臣不服氣,便說:「我們拚死拼活,身經百戰,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連戰場都沒上過,只會耍筆桿,發議論,封賞為什麼反在我們之上?」

劉邦則回答說:「你們都打過獵,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巢穴、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而蕭何指揮沖殺,是『功人』。並且,你們雖然勇敢,卻多數是單身跟隨我出戰,而蕭何一家幾十口人都參加軍隊作戰,這你們又怎麼能比呢?」

這些人聽了劉邦的話,心裡才服氣,不再發牢騷。

◎成語釋義

在戰爭中立下的功勞,後泛指工作成績。

◎故事出處

《史記·蕭相國世家》:「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出處譯文

蕭何未有汗馬之勞,根本沒上過戰場,只會耍筆桿,發議論,封賞為什麼反在我們之上?

Ⅵ 和舍己為人有關的成語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急公好施 指熱心公益,樂於施捨。
急公好義 急:急於。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
濟寒賑貧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出處:《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養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弔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共苦。」
濟苦憐貧 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
濟困扶危 濟、扶:幫助。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個報冤讎稱了子胥,一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復楚。」
濟弱扶傾 弱:弱小;傾: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濟世救人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葯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矜貧救厄 矜:憐憫。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一葯,矜貧救厄是一葯。」
救困扶危 救濟、扶助陷於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
救災恤患 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樂善好義 指樂於行善,喜好正義。
普度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出處:《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普濟群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普濟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輕才好施 指人不把錢財放在眼裡,樂於慷慨解囊,急公好義。
出處:《三國志·吳志·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善門難開 善門:為善之門。舊指一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一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大善士見機,善門難開。」
舍己為人 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處:《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註:「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施仁布德 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為善最樂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修橋補路 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與人為善 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振窮恤寡 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出處:《北史·魏紀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出處:《明史·王越傳》:「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
賑貧貸乏 救濟窮人。
出處:《新唐書·劉仁軌傳》:「賑貧貸乏,勸課耕種,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周急繼乏 周:接濟。繼:幫助。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亦作「周急濟貧」、「周貧濟老」。
諸惡莫作 諸惡:各種壞事。佛家語,凡是壞事都不要做。舊時用以勸人行善。
出處:《大般涅槃經》:「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作善降祥 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
出處:《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Ⅶ 成語舍己為人的意思和解釋,用舍己為人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故事典故:《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註:「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Ⅷ 舍己為人的成語故事

舍己為人

【讀音】:shě jǐ wèi rén
【解釋】: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處】:《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注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Ⅸ 舍己為人的意思是什麼

舍己為人的意思是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自】:孔子·春秋《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註:「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譯文】:孔子長嘆一聲說:我和點的。朱熹注釋: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為人的意思,而他胸中悠然,直接與天地萬物上下一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近義詞】:光明正大、先人後己、捨身求法

【反義詞】:見死不救、獨善其身、損人利己

(9)舍己為人這個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舍己為人的近義詞

1、光明正大

【解釋】:原指明白不偏邪。現多指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出自】: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三:「聖人所說底話,光明正大,須是先理會光明正大底綱領條目。」

【譯文】:聖人所說的話,心懷坦白,言行正派,應該是先領會光明正大底綱領條目。

2、先人後己

【解釋】: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

【出自】:西漢·戴聖《禮記·坊記》:「子雲:『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譯文】:孔子說:君子貴族而輕視自己,首先人然後自己。

3、捨身求法

【解釋】:捨身:舍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後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出自】:魯迅·現代《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Ⅹ 舍己為人是不是寓言故事

不是 是成語故事 舍己為人原指放棄自己的見解,隨聲附和別人.現指舍棄自回己的利益去幫助答別人.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先進》:「吾與點也.」朱熹集註:「初無舍己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奮不顧身【出處】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