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舍已為人的成語故事

舍已為人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9:16:39

A. 捨本逐末成語故事

http://ke..com/view/137226.htm
【典故】
一天,齊王派出了一個使者,要他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後。
齊王的這位使者,沒到過趙國,更沒見過趙威後。但他早已聽說,趙威後是一位很賢德的王後,所以,他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差事。他想去向趙威後問安,趙威後一定會很歡喜。她一歡喜,說不定會回賜一件什麼貴重的小禮品。因此,他覺得此次出使趙國,還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呢。
披星戴月,馬不停蹄,終於到了趙國京都邯鄲。
邯鄲,在齊王使者的想像中十分美麗。是啊,那雕梁畫柱的梳妝樓;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熱鬧非凡的市橋;那巍峨秀麗的叢台……他聽人說過了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沒有見過。因此,一路上盤算著,待辦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鄲,飽飽眼福。
他直奔趙王城,去問候趙威後。
果然,趙威後不負賢名。當齊王的使者被一位鮮麗的宮娥引進後宮時,那趙威後早已端坐在一個綉墩之上,在等候了。她一身的正氣,滿臉的慈祥。
禮儀過後,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問候趙威後的親筆信,遞給了趙威後。但不知怎的,那趙威後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卻躬身問齊王使者道:「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後又問:「黎民百姓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後再問:「齊王也很好嗎?」
「也很好。」齊王使者答。
隨著趙威後的問候,該如何回答,齊王使者都回答過了。可齊王使者心裡卻很不是滋味。他是直率的人,心中有啥,便會說啥。再說,見趙威後是那樣的慈祥與寬厚,於是,他問道:
「尊貴的威後,吾奉吾王旨意,專程向你來問安。照說,你若回問的話,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可你先問的,卻是年景和百姓。你怎麼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而把尊貴的擺在了後頭呢?」
趙威後微微地笑了:
「話可不能這么說。我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後問候你的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齊王使者:「什麼道理?」
趙威後:「你想想看:假如沒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麼活下去呢?同樣,假如沒有黎民百姓,又哪裡有大王呢?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捨本逐末。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這……」
齊王的使者,張口結舌了。
召見一結束,齊王的使者,一沒有去觀光那雕梁畫柱的梳妝樓,二沒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沒有去游覽那巍峨的叢台和熱鬧的市橋,便直接回齊國去了。
在歸國的路上,齊王的使者一直覺得肩上沉甸甸的。雖說那趙威後什麼禮品也沒有賜給他,可他並不認為是空手而回。他覺得,趙威後的那不是「捨本逐末」的幾句問候,比什麼禮品都貴重,都沉重……

B. 白雲親舍成語故事

【成語】: 白雲親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解釋】: 親: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話。
【成語故事】:
狄仁傑是唐朝並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輕時曾做過並州法曹參軍。
當時他的父母遠在河陽(今河南孟縣),一次,狄仁傑外出辦事登上太行山,由於思鄉情切,不由向河陽方向遠眺,只見一片白雲在天上孤零零地飄浮。
狄仁傑指著那片白雲對隨行的人員說:「吾親舍其下。」意思是,他的雙親就往在那片白雲下面。他悵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雲散雲才離開。
公元700年9月,鍬仁傑病逝,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聞訊,非常悲痛,流著眼淚說:「朝堂空矣!」傳說,狄仁傑死後葬於邯鄲磁縣狄仁村,墓冢尚在。「白雲親舍」,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

C. 舍己為人的成語故事

舍己為人

【讀音】:shě jǐ wèi rén
【解釋】: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處】:《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注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D. 講成語故事:白雲親舍

【成語】:
白雲親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解釋】:
親:指父母;舍:居住專。屬比喻思念父母的話。
【成語故事】:
狄仁傑是唐朝並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輕時曾做過並州法曹參軍。
當時他的父母遠在河陽(今河南孟縣),一次,狄仁傑外出辦事登上太行山,由於思鄉情切,不由向河陽方向遠眺,只見一片白雲在天上孤零零地飄浮。
狄仁傑指著那片白雲對隨行的人員說:「吾親舍其下。」意思是,他的雙親就往在那片白雲下面。他悵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雲散雲才離開。
公元700年9月,鍬仁傑病逝,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聞訊,非常悲痛,流著眼淚說:「朝堂空矣!」傳說,狄仁傑死後葬於邯鄲磁縣狄仁村,墓冢尚在。「白雲親舍」,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

E. 捨本逐末的意思 成語故事捨本逐末出自哪裡

捨本逐末
shěběnzhúmò
[釋義] 拋棄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語出] 《呂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
[正音] 舍;不能讀作「shè」。
[辨形] 末;不能寫作「未」。
[近義] 舍近求遠 貪小失大
[反義] 追本求源
[用法] 用作貶義。比喻辦事處理問題抓次要的;不抓主要的。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F. 捨本逐末成語故事主要內容

「捨本逐末」成語故事主要內容:

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准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

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後貴。難道說,一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趙威後聽了並沒有生氣。

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活人民?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啊!難道說要先舍根本,去問那些末節嗎?」齊國使臣對趙威後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並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度感到慚愧。

現在,人們用「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6)舍已為人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捨本逐末

【解釋】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拋棄根本追求枝節,耕田的人不能很少,邪惡不能禁止,都是起源於錢。

【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捨本逐末。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貪小失大、掘地尋天、舍本求末、舍近求遠、尋流逐末、輕重倒置、事倍功半、買櫝還珠、本末倒置、南轅北轍、損本逐末、秦伯嫁女、本末顛倒、因小失大、勞民傷財、離本趣末

【反義詞】逐本舍末、大處落墨、追根尋源、追本求源

G. 捨生取義的成語故事

捨生取義的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晉國有六大家族,分別是智氏、韓氏、趙氏、魏氏、范氏、中行氏。這六家你打我我打你,先是范氏、中行氏滅亡,再以後是韓、趙、魏滅了智氏,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陽之戰」。 如今單說這期間有一個刺客,雖然不是王侯公卿,也不是什麼推動歷史進程的大人物,幾千年來卻一直以捨生取義的精神為老百姓稱贊。那麼這位是誰呢?他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悲情英雄——豫讓。 豫讓最初在范氏家族當門客。所謂門客,就是當時的大族世家養一些人,平時也不做什麼事,到了需要的時候,就要這些人出力賣命。門客分上中下三等,下等門客就是管飯,過年過節發點過節費什麼的。中等門客吃飯有魚肉,出門有車,待遇要好一些。至於上等門客,是要參與大事的,也就是心腹了。 豫讓在范氏那裡挺不招人待見的,當他是下等門客,一日三餐倒不愁,不過始終不見重用。豫讓不想這么碌碌無為一輩子,就跳槽到了中行氏的門下。中行氏對他還不錯,把他提到了中等門客,生活方面好多了,但是豫讓待了兩天還是不滿意,又走了,就到了智氏門下。 當時智氏是晉國最大的勢力,家主智伯慧眼識人,見到豫讓好生恭敬,直接提拔為上等門客,凡有大事都要找他商量,把個豫讓感動的,決心輔佐智伯干一番大事業。但是很不走運,當豫讓出外辦事的時候,智氏家族被韓、趙、魏三家聯手給滅了。 滅就滅了吧,反正春秋時期誰厲害誰就是老大,但是趙氏家主趙襄子辦了一件糊塗事,不但把智伯的頭顱懸掛在城頭示眾三日,還揚言要把這頭顱做成酒杯,用來喝酒賞月!這話傳到豫讓耳朵里,他想,智伯把自己當個人看,這個仇一定要替智伯報了! 再說趙襄子,那是春秋時期了不得的人物,有點像三國時期的曹操,也就是奸雄一個。他以少勝多滅了智氏,也擔心復仇,隨身總帶著一群侍衛,連吃飯睡覺都不離開。 這一天,趙襄子上廁所,到了廁所外面,隱隱看到裡面好像有人影。他這人疑心大,就讓侍衛進去看看是什麼人。侍衛們進去,很快帶出個臟兮兮的大漢來:「啟稟主公,這人是個清廁工。」趙襄子利目一掃,看見大漢袖筒里有反光,立即大喝一聲:「給我搜身!」 這一搜就在袖筒里搜出一把匕首。不用說,大漢就是豫讓了。他見事情敗露,知道很難活命了,就破口大罵趙襄子的殘暴。趙襄子聽了幾句就明白了:「你是智伯的門客豫讓啊,想不到智氏一族後人那麼多,卻沒有一個敢來的,反倒是你一個小小的門客有這般膽識!」停了停,他又說:「我敬你是一個義士,就不殺你了,你走吧。」 這話把豫讓說愣了。不殺我?哪有這種好事啊。不過看上去趙襄子不是開玩笑,於是他對趙襄子深施一禮,說:「感謝您的不殺之恩,不過這個仇我還是要報的。」說畢揚長而去。 趙襄子打的是什麼算盤呢? 他知道眼下雖然滅了智氏,可是韓氏、魏氏也不是省油的燈,需要時時提防,這就需要大量充實自己的人馬。他放了豫讓,是給侍衛以及所有部下看的:看見沒?我是多麼尊重講義氣的人吶,就連刺殺自己的人也能放過,你們也要對主公我講義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不過放歸放了,他可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開玩笑,讓侍衛畫了豫讓的畫像,傳給大家看,讓他們都小心這個人。想了想還是不放心,乾脆派人監視起豫讓來,看看他每天都在做什麼。 這時候豫讓住在朋友青平家裡,趙襄子雖然沒抓自己,卻來了個全天候監視。就連上個廁所,都被人從外面偷窺。豫讓一想,這還怎麼報仇啊,看來只能使出非常手段了。某一天夜裡,豫讓離開朋友家,失蹤了。青平連忙去街上找,找了好幾天也沒找到。當時春秋時期的城可不大,青平直納悶,豫讓這是藏哪裡了? 其實,豫讓還在這個城裡,他知道要避開趙襄子的耳目很難,就穿了一件乞丐衣服,把生漆塗到臉上手上。生漆可是有毒的,沒多久皮膚就潰爛了,好好一個人變成了人見人厭的乞丐。 外貌改變了,可聲音變不了,豫讓裝乞丐乞討的時候,難免要說話。這一天,路上遇到朋友青平了。青平聽出了他的聲音,也不管豫讓身上有多臟,就去抓他的手。豫讓慌忙躲閃,可是沒躲開。這時青平就說了:「像你這樣的人,我知道勸也是白勸,可是也沒必要殘害自己的身體啊。你可以假裝歸順趙襄子,近身的時候突然殺掉他不就行了嗎?」 豫讓說:「那不行,我殺趙襄子是為了一個義字,如果假裝歸順再出手,那我就不是義了,對趙襄子就是欺騙。你不用多說了。」青平還是不肯撒手,豫讓甩脫他就跑了。 這時豫讓又想,自己的聲音既然能被朋友聽出來,那麼趙襄子的人也能聽出來,他就用了一招狠的,吞火炭!把燒得通紅還帶著火苗的木炭吞下去,那是什麼滋味?但豫讓堅持住了,他成功地毀掉了自己的嗓子,雖然能說話,但是徹底啞了。 這一番努力不是白費的。晉哀公四年,趙襄子騎著馬,後面跟著一隊徒步行進的侍衛從赤橋經過。豫讓埋伏在橋下的洞里,懷抱著長劍靜靜等候。這一刻,他想起了把自己當個人物看的智伯,想到了長達數月的隱忍。 來了!馬蹄聲碎,像敲在豫讓的心上。近了!他握緊長劍,手上青筋暴起。到了!豫讓如猛虎般躍起——刺出——收劍——呆住。他發現騎馬的人只是一名侍衛,趙襄子步行隨後。 歷史結結實實地跟豫讓開了一個玩笑。當趙襄子騎馬來到赤橋前,他的馬怎麼也不肯前行。一向疑心過重的趙襄子就下了馬,讓一名侍衛騎上過橋。於是,豫讓的致命一擊成為煙花泡影。 豫讓獃獃地看著腹部遭到重創的侍衛倒在地上。趙襄子看著豫讓,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他恨,為什麼明明放過這人一馬,還敢再次前來;他敬,好一個為主報仇的義士,讓他這顆奸雄的心也為之顫抖;他悲,這種人物為何不是自己的麾下,不然何愁大業難成? 此時,眾侍衛已把豫讓團團圍住,就要萬刃分屍。豫讓微微閉目,面帶悲憤。這時趙襄子一舉手,說:「慢!豫讓我問你,你跟過范氏,跟過中行氏,最後跟智氏,可你從來沒有給范氏和中行氏報過仇,為什麼要鍥而不舍地替智伯報仇?」豫讓笑笑:「很簡單,因為他把我當個人物看,我就用人物的行為來報答。這就是,士為知己者死啊!」 趙襄子被他這種捨生取義的行為深深感動了,他沉吟半晌,決定再次放過他,不由說:「豫讓,我就再——」這時眾侍衛大聲呼喊:「主公,他不但連續行刺,還殺傷了我們的人,這個人不能放!」 趙襄子聞言有點猶豫。反倒是豫讓分外從容,他輕輕坐在地上,說:「我已經盡了力,仇卻未報,活著有什麼意思?請您把外袍賜給我吧,我要砍上三劍,以便對死去的智伯有個交代。」 趙襄子的手有些抖,不過還是脫下了袍。豫讓舉劍連砍三下,大笑三聲,又大哭三聲,然後拔劍自刎。 這就是悲情英雄豫讓,一個在歷史長河中始終難以湮滅的人物。他的捨生取義,他的士為知己者死,一直為後人所稱道。

該文章《成語故事《捨生取義》》來源於出國留學網,網址:https://www.liuxue86.com/a/3245956.html

H. 舍近求遠的成語故事

出處:《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後漢書·臧宮傳》:「舍近謀遠回者,勞答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釋義:捨去近處的,追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

故事一
古代有個人,頑固不知變通。有一天,他跟兒子一起出門,途中,兒子不小心掉到河裏,他沒有立即跳到河裏搶救,反而是千里迢迢的跑到越國。別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因為我聽說越國人的游泳技術高明,所以我不辭千里來到越國,就是想要找個高手來救我兒子啊。這樣難道不對嗎?」

I. 求田問舍有怎樣的成語故事

求田問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iú tián wèn shè,本意是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房價。比喻沒有遠大志向。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見胸無大志的好友許汜來拜訪,問他有什麼事情。許汜說只想謀求田地,購置房產,陳登只是簡單招待他,讓他睡下床。幾年後,許汜在荊州牧劉表手下任職,同劉備談起此事,劉備說:「要是我就會讓你睡地上」

J. 求田問舍成語故事

【釋義】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詢問房價。指只知買田置屋,謀求個人私利。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陳登傳》。
陳登是漢獻帝建安年間的廣陵太守,他在任時,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百姓對他贊譽很高。
一次,陳登的一位老朋友許汜到下邳來拜望他。陳登知道他是個胸無大志,只知求田問舍的庸人,因而對他十分冷淡。
晚上,許汜在陳登家中留宿,陳登獨自高卧在上床,卻把許汜安置在下床,許汜受到如此冷遇,便對陳登懷恨在心。
幾年後,許汜投奔到荊州牧劉表手下任職。一天,劉表、劉備和許汜三人在一起談天閑聊,評點天下的英雄人物。
許汜借這個機會,故意污衊陳登說:「陳登這個人,徒有虛名,他待人粗暴無禮,十分狂妄蠻橫,算個什麼英雄啊!」
劉備問許汜:「你說陳登粗暴無禮,這有何根據呢?」
許汜氣憤地把幾年前拜游陳登一事細細地說給劉備聽,劉備聽後不僅沒同情許汜,反而教訓許汜:「你只知道求田問舍,而不知道憂國憂民,以天下安危當己任,當然得不到陳登的青睞。」
許汜聽了,羞得面紅耳赤,一言不發。劉備又譏笑道:「虧得你遇到的是陳登,如果碰到我的話,我將睡在百尺高樓之上,而讓你席地而睡,這就不僅僅是上床與下床的差別啦!」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