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有哲學的四字成語

有哲學的四字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15 04:38:27

㈠ 中國四字成語及哲學道理

清靜無為 道家語。春秋時期道家的一種哲學思想和治術。指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必強為。
生生不息 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不斷地生長、繁殖。
生生不已 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形容一切生物新陳代謝,永無停止。
無邊風月 無邊:無限;風月:風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死後影響深廣。後形容無限的美好風景。
修齊治平 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一分為二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㈡ 有關哲學的四字詞語

清靜無為 道家語。春秋時期道家的一種哲學思想和治術。指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回必強為。
生生答不息 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不斷地生長、繁殖。

生生不已 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形容一切生物新陳代謝,永無停止。

無邊風月 無邊:無限;風月:風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學家周敦頤死後影響深廣。後形容無限的美好風景。

修齊治平 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一分為二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㈢ 哲學的四字成語

有哲理的四字詞語很多,如知足常樂、有容為大、無欲則剛、上善若水、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盈、前後相隨、有志事成、大器晚成、大智若愚等等,都是哲學名詞.

㈣ 有哲理的四字成語有什麼

哲理四字詞語「按圖索驥」:按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內事機械、容死板。
哲理四字詞語「呆若木雞」: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是一個貶義詞。然而它最初的含義正好相反,是一個最高級的褒義詞。
哲理四字詞語--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哲理四字詞語--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難得。後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哲理四字詞語--涸轍之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哲理四字詞語--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㈤ 有「哲」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 明哲保身

【拼音】: míng zhé bǎo shēn

【解釋】: 明智的人善於保全自己。現指因怕連累自己而迴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

【出處】: 《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 哲人其萎

【拼音】: zhé rén qí wěi

【解釋】: 指賢人病逝。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 靡哲不愚

【拼音】: mǐ zhé bù yú

【解釋】: 靡:沒有;哲:哲人。沒有一個哲人不出現愚蠢的時候。比喻任何人都會犯錯誤。

【出處】: 《詩經·大雅·抑》:「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 往哲是與

【拼音】: wǎng zhé shì yǔ

【解釋】: 往哲:先哲,前賢;與:贊許。古代聖賢所贊許的。

【出處】: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夫迷塗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

  • 知人則哲

【拼音】: zhī rén zé zhé

【解釋】: 指能鑒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謂之明智。

【出處】: 《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曾運乾正讀:「哲,智;官,任……言知人則能器使。」

㈥ 有哲理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拔苗助長[bá miáo zhù zhǎng]: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2、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刻舟求劍[kè zhōu qiú jiàn]: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4、畫龍點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5、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㈦ 含有哲理的四字成語

哲理四字詞語「按圖索驥」:按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
哲理四字詞語「呆若木雞」: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是一個貶義詞。然而它最初的含義正好相反,是一個最高級的褒義詞。
哲理四字詞語--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哲理四字詞語--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難得。後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哲理四字詞語--涸轍之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哲理四字詞語--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㈧ 有哲理的四字成語

哲理四字詞語「按抄圖索驥」:按照圖襲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
哲理四字詞語「呆若木雞」: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是一個貶義詞。然而它最初的含義正好相反,是一個最高級的褒義詞。
哲理四字詞語--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哲理四字詞語--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難得。後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哲理四字詞語--涸轍之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哲理四字詞語--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㈨ 含有哲學意義的四字成語

有舍有得、積少成多、刻舟求劍、盲人摸象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