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心口不一致成語
1. 形容心口不一的成語
言不由衷來
yán bù yóu zhōng
【解自釋】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
【出處】《左傳·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楊伯峻註:「人言為信,中同衷。」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含貶義。多用來形容不坦率或敷衍的態度;有時也形容虛偽欺騙。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衷;不能讀作「zōnɡ」。
【辨形】衷;不能寫作「哀」或「忠」。
【近義詞】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劍
【反義詞】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辨析】~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多形容以敷衍為目的;不坦率;形容虛偽欺騙時成分要輕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虛偽欺騙的言行。
【例句】他雖滿口應下;但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
2. 心口不一相對的成語
【口不應心】:kǒu bù yìng xīn,應:符合。心口不一致。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心口回不一。
【言不由衷】:答yán bù yóu zhōng,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心口不一致。
3. 心口不一類似成語
言不由衷 陽奉陰違 有口無心 口蜜腹劍 口是心非 兩面三刀
4. 指心口不一的成語
言不由衷、
陽奉陰違、
有口無心、
口蜜腹劍、
口是心非、
兩面三刀、
口不應心、
巧舌如簧、
甜言蜜語、
花言巧語、
虛與委蛇、
虛情假意
5. 心口不一有關的成語
言不由衷
yán
bù
yóu
zhōng
【解釋】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版心話。指心口權不一致。
【出處】《左傳·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楊伯峻註:「人言為信,中同衷。」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含貶義。多用來形容不坦率或敷衍的態度;有時也形容虛偽欺騙。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衷;不能讀作「zōnɡ」。
【辨形】衷;不能寫作「哀」或「忠」。
【近義詞】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劍
【反義詞】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辨析】~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多形容以敷衍為目的;不坦率;形容虛偽欺騙時成分要輕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虛偽欺騙的言行。
【例句】他雖滿口應下;但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
6. 形容人心口不一的成語
形容人心口不一的成語有:口不應心、口是心非、言不由衷、言不由衷、言不由中等。
1、口不應心 [ kǒu bù yìng xīn ]
基本釋義:應:符合。心口不一致。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說;卻又口不應心;做下那事!「
白話譯文:官人你昨晚說的話那麼好,竟然是心口不一致,最後做出這種事!
2、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基本釋義:指嘴裡說的是一套,心裡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出處: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
白話譯文:如果這個人不是口是心非,也不會被肢解成小斷,但是依然說不出。
3、有口無心 [ yǒu kǒu wú xīn ]
基本釋義:嘴上愛說,心裡不存什麼;心中所想和說的不一致。
出處:清·張南庄《何典·序》:「總屬有口無心,安用設身處地。」
白話譯文:總屬是有口無心,怎麼可能去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
4、言不由衷 [ yán bù yóu zhōng ]
基本釋義:話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由:從。衷:內心。
出處:近代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旋復下一通令,洋洋灑灑的約一二千字,小子因他言不由衷,不願詳細記錄。」
5、言不由中 [ yán bù yóu zhōng ]
基本釋義:心口不一致。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此言不由中,轉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復憶之也。」
白話譯文:這話說的心口不一致,說一遍就過去了。即使受到了棍棒的刑法,也不能再想起來。
7. 表達心口不一的成語
【口不應心】:kǒu bù yìng xīn,應:符合。心口不一致。作謂語、賓語、狀語專;指心口不一。
【言不屬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心口不一致。
8. 用什麼成語可以說心口不一
【口不應心】:應:符合。心口不一致。
【口是心非】:嘴裡說得很好內,心裡想的卻是另一套容。指心口不一致。
【言不由中】: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
9. 成語,形容人心口不一
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釋】嘴裡說得很好,心裡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回心口不答一致。
【出處】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貶義。形容人兩面三刀。一般作定語、賓語。
【正音】非;不能讀作「fěi」。
【辨形】是;不能寫作「事」。
【近義詞】陽奉陰違、言不由衷
【反義詞】言為心聲、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辨析】~和「言不由衷」;都能形容心口不一。但~語義比「言不由衷」要重得多。
【例句】同志們對他這種~的作法很不滿意。
10. 表示心口不一的成語
【口來不應心】:應:符自合。心口不一致。
【口是心非】:嘴裡說得很好,心裡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言不由中】: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