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度外解析成語
Ⅰ 關於成語置之度外的問題
置之度外,這里的之,代指生死利害等事物或事情,但在這個詞語裡面並不確指內生死或利害等,具體指什麼要容由需要表述的事物來決定,和英語的everybody用法差不多。比如,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也可以把個人利益置之度外等等。
置之度外的解釋:
一、《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注意,這個括弧的應用就是對之字的解釋。
二、《中國成語大辭典》(吉林文史版):把它放在考慮的問題之外。形容不放在心上。
三、《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版):事情不放在心上。
四、《中國成語典故考釋》(山西經濟出版社,成戎、葉辛著):在考釋了出處之後,作了解釋:後用「置之度外」一語,引申比喻把生死利害等情,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Ⅱ 成語「置之度外」是什麼意思
置之度外 [zhì zhī dù wài]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解釋】: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專人的生屬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自】:《後漢書·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示例】:七十老翁,死生早~,由他去吧。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出 處
《後漢書·隗囂傳》:「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Ⅲ 成語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之度外釋義:
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置之度外
[拼音] [zhì zhī dù wài]
[出處] 《後漢書·隗囂傳》:「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Ⅳ 成語"置之度外"的"度"作何解釋
【解釋】: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Ⅳ 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成語
徇國忘身復
拼音: xùn guó wàng shē制n 簡拼: xgws
近義詞: 捨生忘死、舍己為人 反義詞: 自私自利
解釋: 徇:為國獻身。為國盡忠而將個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出處: 唐·白居易《贈裴垍官制》:「故太子賓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為理,事君盡禮,徇國忘身。」
Ⅵ 置之度外這個成語的含義是什麼
(把生死、利害等)放在考慮之外
Ⅶ 置之度外的意思
拼音
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釋義
解 釋: 不去考慮。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處
出 處 《後漢書·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編輯本段用法
用 法 含褒義,多用來表示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得失放在心上。一般作謂語。 也含貶義,多用在一個人把團隊的利益,國家利益置之度外而為了個人利益。 結構 偏正式;
示例
《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范蠡拾薪炊箭,面目枯槁。夫差時使人窺之,見其君臣力作,絕無幾微怨恨之色,終夜亦無愁嘆之聲,以此謂其無志思鄉,置之度外。」 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他為了搶救落水的兒童,置之度外。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置之不理、置若罔聞、漠然置之 反義詞 耿耿於懷、念念不忘
翻譯
英 文 give no thought to <have no regard for>
來歷
西漢末年,劉秀起兵打敗了王莽的新朝,又鎮壓和收編了河北、山東一帶的農民起義軍,在洛陽建立東漢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東漢建立之初,國內尚未統一,許多地方勢力占據某些州郡和東漢抗爭。有的雖然表示臣服東漢,實際上都仍舊保留地盤,並不甘服。而部分比較強大的農民軍也相當活躍。劉秀花了5年多時間,才算打下了一個基本統一的局面,只剩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大軍閥。這時,隗囂表面上已向劉秀稱臣,並且把兒子送到洛陽任官,表示歸順。公孫述自稱蜀王,擁兵數十萬,盤踞四川山區。因交通困難,劉秀對這兩個人,暫不想征戰,企圖把連續苦戰多年的部隊好好整頓和休養一下再說。據《後漢書·隗囂傳》載,當時劉秀曾對將領們說:「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姑且把這兩人丟在一邊,暫不考慮吧!)後來,劉秀終於發兵,先消滅了隗囂,接著又把公孫述的獨立王國攻破。 上述《後漢書》所載劉秀那句話,就是成語「置之度外」的來歷。
Ⅷ 置之度外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麼
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Ⅸ 置之度外,成語意思
把一切都拋在腦外。
Ⅹ 成語置之度外怎麼解釋
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釋義
[ zhì zhī dù wài ]
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回利害等放在心上。
詳細釋義答
【解釋】: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自】:《後漢書·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