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非常好學的成語
1. 形容一個人勤奮學習,刻苦讀書的成語
1 勤學苦練 qín xué kǔ lian
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2 勤能補拙 qín néng bǔ zhuō
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3 將勤補拙 jiāng qín bǔ zhuō
以勤奮彌補笨拙。
4 篤學不倦 dǔ xué bù juàn
篤學:專心好學;倦:疲倦。專心好學,不知疲倦。
5 篤實好學 dǔ shí hào xué
篤實:踏實,實在。認真踏實,愛好學問。
6 篤信好學 dǔ xìn hào xué
篤信:忠實地信仰。指對道德和事業抱有堅定的信心,勤學好問。
7 學而不厭 xué ér bù yàn
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8 篤學好古 dǔ xué hào gǔ
篤學:專心好學。指專心致至地學習古代曲籍。
9 鑿壁借光 záo bì jiè guāng
鑿:挖。在牆上鑿一小孔,借鄰居的燈光讀書。形容家貧刻苦讀書
10 囊螢映雪 náng yíng yìng xuě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11 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12 廢寢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13 秉燭達旦
14 頓學累功 dùn xué lěi gōng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2. 形容一個人愛學習的成語有哪些
1、好學不倦
【拼來音】:自 hào xué bù juàn
【解釋】: 喜歡學習,不知疲倦。
【出處】: 《史記·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寵於獻公,好學不倦。」
2、學而不厭
【拼音】: xué ér bù yàn
【解釋】: 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出處】: 《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廢寢忘食
【拼音】: fèi qǐn wàng shí
【解釋】: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 《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4、篤實好學
【拼音】: dǔ shí hào xué
【解釋】: 篤實:踏實,實在。認真踏實,愛好學問。
【出處】: 《北史·張袞傳》:「袞篤實好學,有文才。」
5、手不釋卷
【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釋】: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3. 求~形容人學習能力強,一學就會的成語
絕頂聰明、精明能幹、敏而好學、聰明伶俐、聰明才智
1、絕頂聰明
【解釋】:絕頂:極端。形容異常聰明。
【出自】:郭沫若《莊子的批判》:「莊子是絕頂聰明的人,他的門徒大約也是些~的人。」
【近義詞】聰明絕頂
2、精明能幹
【解釋】: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出自】:佚名《新唐書·蘇弁傳》:「弁通學術,吏事精明,承延齡後,平賦緩役,略煩苛,人賴其寬。」
譯文:弁勾結學術,辦事精明,承延齡後,平賦緩戰,略煩瑣苛刻,人依靠她的寬。
【近義詞】聰明能幹
3、敏而好學
【解釋】: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孔子說:『聰明好學,又謙虛下問,不以為恥,因此稱他謚號為文。
4、聰明伶俐
【解釋】:聰明:智力發達,天資高。伶俐:靈活、乖巧。形容小孩頭腦機靈,活潑且乖巧。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原來這樂和是一個聰明伶俐的人;諸般樂品學著便會;作事道頭知尾;說起槍棒武藝,如糖似蜜價愛。」
譯文:原來這快樂和是一個聰明伶俐的人;各種音樂品學著便會;作事道頭知道尾;說起槍棒武藝,如糖似蜜價格愛。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形容頭腦機靈
【近義詞】皓齒明眸、伶牙俐齒、聰明才智、百伶百俐、冰雪聰明、人小鬼大、聰明智慧、玲瓏剔透
【反義詞】土頭土腦、木頭木腦、傻里傻氣、笨頭笨腦、蠢如鹿豕、腦瓜不靈、呆頭呆腦、遲眉鈍眼、冥頑不靈、腦子生銹、懵懂無知
5、聰明才智
【解釋】:指有豐富敏捷的智力和顯著的才能。
【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
譯文:如有聰明才智,見識通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幫助他們不值得。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智力發達
【近義詞】聰明智慧、聰明伶俐
【反義詞】冥頑不靈
4. 形容一個人好學的成語
雞鳴而起、專心致志、全神貫注、鍥而不舍、不恥下問
一、雞鳴而起 [ jī míng ér qǐ ]
【解釋】:雞叫時就起床。形容勤奮不怠。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譯文】:雞叫就起床,孜孜不倦地做善事的人,舜的徒弟啊
二、專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釋】: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譯文】:「現在下棋作為技藝,是小技藝,不專心致志的話,就學不到。」
三、全神貫注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解釋】:貫註: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自】:近代 葉聖陶《伊和他》:「他指著球里嵌著的花紋,相著伊又相著花紋,全神貫注的,十分喜悅的告訴伊。」
四、鍥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釋】: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自】:戰國 荀子《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譯文】:(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五、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他聰敏勤勉而愛好學習,又謙虛下問
5. 形容好學上進的成語
精進不休、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堅持不懈、自強不息
一、精進不休
白話釋義:專心努力上進;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進步。
朝代:現代
作者:木馬晨君
引證:《追求》:刻苦,沉著,精進不休。
二、懸梁刺股
白話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朝代:西漢
作者:劉向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翻譯:蘇秦讀書時一旦要睡著,就用錐自己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腳跟
三、鑿壁偷光
白話釋義: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朝代:晉
作者:·葛洪
出處:《西京雜記》:「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熾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書映光而讀書。」
翻譯: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四、堅持不懈
白話釋義:堅持到底,一點不鬆懈。
朝代:民國
作者:趙爾巽
出處:《清史稿·劉體重傳》:「遇大雨;賊決河自衛。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陽。」
翻譯:遇到大雨;賊決黃河保護自己。轉動激勵兵團;堅持不鬆懈;賊兵走投無路乞求投降;於是又濮陽。」
五、自強不息
白話釋義:「君子以自強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朝代:西周
作者:姬昌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翻譯: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
6. 形容人刻苦好學的成語
1.懸梁刺股: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獲. 孫敬到洛陽太學求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 時間久了,也會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樑上,一頭束在頭發上, 當他讀書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發,弄疼頭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繼續讀書學習. 從此,每天晚上讀書時,他都用這種辦法,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2.鑿壁偷光:形容勤學苦讀.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 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 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 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 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 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3.囊螢映雪:指勤學苦讀. 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 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 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 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 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 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 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 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 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 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這里有三個,如果不夠請補充問題,樂意為您解答^^
7. 形容人勤奮好學的成語有哪些求速答!@_@
你好,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廢寢忘食
囊螢映雪
聞雞起舞
8. 形容人勤奮好學的成語
學而不厭 秉燭夜讀 聞雞起舞 懸梁刺股 負薪掛角 斷齏畫粥 鑿壁偷光
9. 形容人好學的成語
一絲不苟 全神貫注 廢寢忘食 專心致志 孜孜不倦 一心一意 懸梁刺骨 鑿壁偷光 囊螢映雪 聞雞起舞 聚精會神 秉燭達旦 牛角掛書
10. 形容人勤奮好學的成語
形容人勤奮好學的成語有:
一、學而不厭 [ xué ér bù yàn ]
1.【解釋】: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2.【出自】:《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示例】:對自己,「~」,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二、手不釋卷 [ shǒu bù shì juàn ]
1.【解釋】: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2.【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3.【示例】: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 ◎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三、囊螢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1.【解釋】: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2.【出自】: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四、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1.【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2.【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3.【示例】: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的志士。 ◎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五、焚膏繼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1.【解釋】: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2.【出自】: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3.【示例】: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以致損明。 ◎清·張潮《虞初新志·三儂贅人廣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