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的名言成語資料
㈠ 孟子的所有名言,成語!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孟子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因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òu)。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百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譯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著桑樹,那麼,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繁殖,那麼,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並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辦好各級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他們,那麼,須發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著、背負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譯文】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譯文】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 (18)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沒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21)魚,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夠得到,我就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東西,義(真理、信仰、正義,有益大眾的思想和行為)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夠得到,我就舍棄生命而選擇義。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我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晚輩。 (23)孟子曰:水性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譯文】 孟子說:「水性是不分東西方向的,難道它也不分上下嗎?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低處流一樣(勢所必然)。人沒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沒有不向低處流的一樣。現在論水(的另一面),用力拍打使它跳躍,它可以高過人的額頭;堵截令它激流迴旋,可以使它停在山上。這怎麼是水性如此呢?這實在是外力使然啊!人,可以使他做不善的事,這種違背他善良本性的行為,跟讓水違背它向低處流的行為,本質是一樣的。」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上天給予的時運比不上地理上的優勢,地理上的優勢比不上人們團結合作。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譯文】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譯文】破壞仁愛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人叫做「殘」。這樣的人,我們就叫作他「獨夫」。我只聽說周武王誅殺了獨夫殷紂,?沒有聽說過他是以臣弒君的。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譯文】使有德行的人居於相當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職務。 (28)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譯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傑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文】百姓最為重要的,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是最為輕的。 (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譯文】三里的內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起來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時的戰機,然而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有利的天時不如有利的地勢. (31)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譯文】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鎧甲不是不尖利,糧食不是不多,棄城而逃,這便是有利的地勢不如人心的團結. (3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譯文】所以說: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國家不是靠山川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揚威天下也不是靠銳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也會叛離;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以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連親戚都會叛離的人,因此不戰則已,戰則必獲全勝,這是毫無疑義的。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釋: 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身處逆境之中,不僅僅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在肉體上經歷與「溫室」中不同的體驗;更有「苦其心志」,在精神上歷經和「順境」中迥異的磨礪:「空乏其身」,使其無所依;「行拂亂其所為」,使其不知所措,無所適從;這一切的過程將達成一個結果,也是走出逆境的根本途徑:「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自身的性情、智慧和能力將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磨煉和提升。 這個過程也許只是一瞬,也許將艱難而漫長。身處其間,往往茫然無措,喪失勇氣和信心、迷失前進的方向。這個時候,要保持心態的從容,談何容易;這個時候,保持心態的從容,難能可貴,尤
㈡ 孟子名言10句,5個源於《孟子》的成語要有解釋
孟子的名言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下》
成語有
簞食壺漿
拼音 dān sì hú jiāng
釋義 食:食物;漿:湯。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形容軍隊受到群眾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例子 時操引得勝之兵,陳列於河上,有土人~以迎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愧天怍人
拼音 kuì tiān zuò rén
釋義 怍:慚愧。對天對人,都感到慚愧。指做了虧心事無臉見人。
出處 《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緣木求魚
拼音 yuán mù qiú yú
釋義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例子 若想善出此關,大王乃~,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
愧天怍人
拼音 kuì tiān zuò rén
釋義 怍:慚愧。對天對人,都感到慚愧。指做了虧心事無臉見人。
出處 《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㈢ 有關於孟子的名言有哪些
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2、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
3、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長幼有序。——孟子
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0、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2、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孟子
13、彼一時,此一時也。 ——孟子
14、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
15、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
㈣ 誰有孟子中的成語與名言
成語:
捨生取義:為道義及正義犧牲自己的生命
嗟來之食:泛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內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容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
生於優患,死於安樂。(《孟子·告於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本材料來自《網路文庫》請珍惜。)
㈤ 孟子的名言和成語有哪些
成語:始作俑者
名言: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㈥ 求關於孟子、孔子的成語、俗語、典故、名言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態度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關於老子成語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無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長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滿堂;寵辱若驚;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關於孔子的成語
1.無得而逾。
出自《論語》: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
2.出類拔萃。
出自《孟子》: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無有盛於孔子也。
與孔子有關的成語故事
(1)至聖先師
(2)有教無類
(3)見賢思齊
(4)慎終追遠
(5)舉一反三
(6)溫故知新
(7)見義勇為
(8)怨天尤人
關於孟子的成語
孟子所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捨生取義
㈦ 孟子的名言和成語
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回移,威武不能屈。
人之相識答,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彼一時,此一時也。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敵國外患
以鄰為壑
不遠千里
逢君之惡
言近指遠
㈧ 關於《論語》和《孟子》的成語和名言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 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 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 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 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那種職務 ,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 伯》 5、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 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6、當仁不讓;語本《論語·衛靈公》"當仁不 讓於師"朱熹註:"當仁,以仁為之任也;雖 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後來泛 用"當仁不讓"表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 極主動地去做,不應該推委。 7、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論語·里仁》 :"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8、發憤忘食;用功學習,努力工作,忘記 了吃飯。《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於子 路,子路不對。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 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雲爾。』"(女,同"汝",你;爰,何。)後 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奮。 9、犯上作亂;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 造反。《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 者,未之有也。" 10、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 用。《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也作 "殺雞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 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 衛靈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原指好 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 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後也指愛 施小恩惠。 13、後生可畏;後生;年輕人,後輩;畏: 這里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 他們是可敬畏的。《論語·子罕》:"後生可 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後多用此稱贊 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 14、誨人不倦;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 。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默 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 哉!" 15、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 ,耗費。施惠於人,自己又無所耗費。《 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 惠而不費乎?"後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 多費錢財。 16、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 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 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 戶曉也。" 17、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 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 勇也。" 18、舉一反三;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 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 。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 19、理屈詞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 《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 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 口以御人耳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 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 也。——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 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 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 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 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 ,五不孝也。——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 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 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 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 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 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 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 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 瘦哉?」
《孟子·離婁上》
--------------------------------------------------------------------------------
《孟子》名言名句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不用圓規和曲尺 ,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稱 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要有所 不為,才能有所為。)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 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 能夠再生長的。)
其進銳者,其退速。(前進太猛的人,後 退也會快。)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 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憂愁患害足以 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 惡於眾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 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 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 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 ,不保四體。(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 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 ;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 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 體。)
仁者無敵。(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 不正。(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 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