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秋毫無犯成語題

秋毫無犯成語題

發布時間: 2020-11-18 09:19:35

A. 與秋有關的成語

秋毫無犯
春秋筆法
春華秋實
一葉知秋

秋水伊人
春秋鼎盛
明察秋毫
多事之秋

秋毫不犯
千秋萬世
望穿秋水
富於春秋

秋毫勿犯
千秋人物
洞察秋毫
獨有千秋

秋毫之末
千秋人物
暗送秋波
多事之秋

臨去秋波 秋高氣爽 老氣橫秋 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琨玉秋霜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各有千秋 華星秋月 平分秋色 一日三秋 落葉知秋 秋水盈盈 兼葭秋水 春花秋月 春蚓秋蛇 春花秋實 百歲千秋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疾風掃秋葉 秋月寒江 萬代千秋 萬古千秋 萬歲千秋 一葉報秋 盈盈秋水 月旦春秋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冰壺秋月 春蘭秋菊 皮里陽秋 秋波盈盈 秋風過耳 秋扇見捐 春去秋來 一字千秋 萬載千秋 微察秋毫 秋收東藏秋月春風 春秋鼎盛 秋荼密網 秋風掃落葉 秋風落葉 秋高馬肥 秋高氣和 千秋萬代 千秋萬古 秋實春華 秋月春風 獨有千秋 秋荼密網 秋風掃落葉 秋風落葉 秋高馬肥 秋高氣和 千秋萬代 千秋萬古 秋實春華 秋後算賬 秋色平分 春秋無義戰 春蛇秋蚓 皮裡春秋 利析秋毫 春蛙秋蟬 秋月春花 千秋萬歲 霜氣橫秋 葉落知秋 有事之秋 危急存亡之秋 遺臭千秋 望秋先零 社燕秋鴻 秋收冬藏 富於春秋 華屋秋墟 春生秋殺 多故之秋 春露秋霜 冰壼秋月 秋行夏令 秋豪之末 秋毫見捐 秋高氣肅 千秋萬世 凜若秋霜 秋風掃葉 秋風團扇 秋風紈扇 秋後算賬 秋色平分 春秋無義戰 春蛇秋蚓 皮裡春秋 利析秋毫 春蛙秋蟬 秋月春花 千秋萬歲 霜氣橫秋 葉落知秋 有事之秋 危急存亡之秋 遺臭千秋 望秋先零 社燕秋鴻 秋收冬藏 華屋秋墟 春生秋殺 多故之秋 春露秋霜 冰壼秋月 秋行夏令 秋豪之末 秋毫見捐 秋高氣肅 凜若秋霜 秋風掃葉 秋風團扇 秋風紈扇

B. 秋毫無犯成語故事

【注音】qiū háo wú fàn
【出處】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史記·項羽本紀》持軍整齊,秋毫無犯。《後漢書·岑彭傳》
【解釋】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軍紀嚴明
【近義詞】雞犬不驚、道不拾遺、纖毫無犯

【反義詞】胡作非為、無惡不作

【押韻詞】無庸置辯、山不轉路轉、明教不變、罕聞寡見、婦人之見、浴血奮戰、好謀無斷、裝門面、打個照面、磨礲浸灌、......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就投奔劉邦,在丞相蕭何的推薦下,劉邦拜他為大將,劉邦問韓信有什麼高見。韓信把劉邦與項羽進行一番對比,說劉邦的軍隊與項羽的軍隊不同,對百姓的利益秋毫無犯,可以得天下
【成語示列】老夫一生公廉正直,與人秋毫無犯。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
【成語例句】

C. 秋毫無犯 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就投奔劉內邦,在丞相蕭何的推容薦下,劉邦拜他為大將,劉邦問韓信有什麼高見。韓信把劉邦與項羽進行一番對比,說劉邦的軍隊與項羽的軍隊不同,對百姓的利益秋毫無犯,可以得天下
注音】qiū háo wú fàn
【出處】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史記·項羽本紀》持軍整齊,秋毫無犯。《後漢書·岑彭傳》
【解釋】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軍紀嚴明
【近義詞】雞犬不驚、道不拾遺、纖毫無犯

【反義詞】胡作非為、無惡不作

【押韻詞】無庸置辯、山不轉路轉、明教不變、罕聞寡見、婦人之見、浴血奮戰、好謀無斷、裝門面、打個照面、磨礲浸灌、......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就投奔劉邦,在丞相蕭何的推薦下,劉邦拜他為大將,劉邦問韓信有什麼高見。韓信把劉邦與項羽進行一番對比,說劉邦的軍隊與項羽的軍隊不同,對百姓的利益秋毫無犯,可以得天下

D. 成語秋毫無犯的典故

抄秋毫無犯
qiū háo wú fàn
【解釋】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後漢書·岑彭傳》:「持軍整齊,秋毫無犯。」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辨形】毫;不能寫作「豪」。

【近義詞】雞犬不驚、道不拾遺

【反義詞】胡作非為、無惡不作

【例句】
(1)子弟兵紀律嚴明;~;受到群眾的熱情支援。
(2)解放軍一路上~;深得人心。

E. 成語秋毫無犯是什麼意思

成語
明察秋毫
英語
be
perceptive
of
the
slightest
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釋】:
。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後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示例】: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
◎清·沈復《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近義詞】:洞若觀火、明查暗訪、洞察秋毫
【反義詞】:不見薪新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故事
戰國時期,齊宣王田辟想學齊桓公那樣做霸主,他向孟子請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訴他要用仁義道德的力量統一天下,同時要對國情明察秋毫,體察民情,現在是能幹不能乾的事情,而是您願干不願乾的事情

F. 成語秋什麼無犯

秋毫無犯 [qiū háo wú fà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褒義
出 處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大王(劉邦)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例 句
1. 子弟兵紀律嚴明,~,受到群眾的熱情支援。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毫毛不犯 道不拾遺 雞犬不驚
反義詞
姦淫擄掠 巧取豪奪

G. 秋毫無犯的成語主人公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就投奔劉邦,在丞相蕭何的推薦下,劉邦拜他為大將,劉邦問韓信有什麼高見。韓信把劉邦與項羽進行一番對比,說劉邦的軍隊與項羽的軍隊不同,對百姓的利益秋毫無犯,可以得天下

H. 秋毫無犯的成語解釋

秋毫無犯qiūháowúfàn
[釋義] 秋毫:動物秋後新換的絨毛。比喻十分纖細之物。形容軍紀嚴明;對百姓無絲毫侵犯;也形容為人清正廉潔。
[語出]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大王(劉邦)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辨形] 毫;不能寫作「豪」。
[近義] 雞犬不驚 道不拾遺
[反義] 胡作非為 無惡不作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①子弟兵紀律嚴明;~;受到群眾的熱情支援。
②解放軍一路上~;深得人心。

I. 成語秋毫無犯是什麼意思

秋毫無犯抄
qiū háo wú fà襲n

成語解釋:秋毫:動物秋後新換的絨毛。比喻十分纖細之物。形容軍紀嚴明;對百姓無絲毫侵犯;也形容為人清正廉潔。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成語繁體:秌毫無犯
成語簡拼:QHWF
成語注音:ㄑㄧㄡ ㄏㄠˊ ㄨˊ ㄈㄢ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秋毫無犯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辨形:毫,不能寫作「豪」。
近義詞:雞犬不驚、道不拾遺
反義詞:胡作非為、無惡不作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