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成語故事文字版
東漢末期,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因為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很聰明,特別擅長辭令,年紀不大,已在社會上享有盛名。
他10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小孔融很想見見這位大學者。一天,他來到李元禮的官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守門人見只是一個孩子,就打算隨便把孔融打發走。孔融靈機一動,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他一定會見我的。」守門人通報後,李元禮感到有些奇怪,因為自己並沒有這樣一位親戚,不過還是決定見見孔融。
李太守見到孔融後,就好奇地問:「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後代,你是老子的後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所以他們是師生關系,所以說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原來,在中國歷史上,與孔子同時代的還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老子。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說,孔子當年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自稱學生,謙虛地向李聃請教。李元禮的家裡當時有很多賓客在座,大家對年僅10歲的孔融竟能這樣博學和隨機應變感到驚奇。
正在這時一個叫陳韙的人來拜訪李元禮。陳韙也是一名有些名氣的學者。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誰知陳韙卻不以為然,當著孔融的面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雖然很聰明,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言下之意,陳韙是一個庸才。陳韙被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後人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
Ⅱ 成語故事100篇文字版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餘。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畫蛇添足
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准備飲酒,於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還能夠為它畫腳呢!」他還沒有畫完蛇的腳,另一個人的蛇就畫好了,那個人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隨後喝完了那壺酒。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Ⅲ 幼兒成語故事大全文字版
【成語】:雨沾雲惹
【拼音】:yǔzhānyúnrě
【解釋】:指男女情愛。
【出處】:戰國·楚·宋版玉《高唐賦》:「昔者先權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舉例造句】:弋檻營中夜未央,雨沾雲惹侍襄王。★唐·杜牧《羊欄浦夜陪宴會》詩
【拼音代碼】:yzyr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Ⅳ 兒童幼兒成語故事文字版
井底之蛙復一隻青蛙,住一口制井裡。它高興時,在井裡跳來跳去,天熱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覺得很快活:我是井裡的主人,多麼逍遙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樂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叫它。它抬起頭向井口一看,只見一隻大海龜的頭幾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只聽見大海龜問它:青蛙老弟,你見過大海嗎?青蛙說:大海有我的井大嗎?海龜老兄,歡迎你下井來作客。大海龜被它說動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還沒跨進井去,右腿的膝蓋已被井欄絆住了。於是,大海龜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訴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廣。青蛙這才知道,井外還有這么大的天地。它又驚奇又慚愧,感到自己的見識太渺小了。成語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Ⅳ 成語故事 幼兒園
鶴立雞群hèlì復jīqūn
[釋義制] 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
[語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嵇紹)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正音] 鶴;不能讀作「háo」。
[辨形] 立;不能寫作「力」。
[近義] 出類拔萃 超群絕倫
[反義] 相形見絀 濫竽充數
[用法] 含褒義。用來表示不平凡的人。一般作賓語、定語、狀語。
Ⅵ 簡短的幼兒成語故事八篇
成語一《杞人憂天》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成語二《萬死不辭》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蟬曰:「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興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
釋義:意思是雖然有一萬次死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故事:在東漢末年,朝政的大權落在了董卓的手上。董卓這個人驕橫跋扈,出入宮廷敢用皇帝的儀仗,並讓弟弟、侄兒統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征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築宮室,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
成語三《安居樂業》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社會不滿,並反對當時政治革新,他懷念著遠古的社會,認為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痛苦。他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社會。他的「小國寡民」社會大概的樣子是:
國家小,人民又少。即使有很多的工具,人們也不去用它。不讓人民用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隻,也無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上面的這段文字就是安居樂業的大概意思,這個成語來源於《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成語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Ⅶ 幼兒園成語故事
幼兒園成語故事
成語小故事《拒諫飾非》
兒童成語故事《鞠躬盡瘁》
兒童成語故事《橘化為枳》
兒童成語故事《舉案齊眉》
兒童成語故事《舉措失當》
兒童成語故事《舉一反三》
兒童成語故事《井底之蛙》
兒童成語故事《九牛一毛》
兒童成語故事《酒池肉林》
兒童成語故事《居安思危》
兒童成語故事《居心叵測》
兒童成語故事《噤若寒蟬》
成語小故事《近水樓台》
兒童成語故事《竭盡全力》
兒童成語故事《解衣推食》
兒童成語故事《借花獻佛》
兒童成語故事《金口木舌》
兒童成語故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成語小故事《狡兔三窟》
成語小故事《腳踏實地》
成語小故事《嗟來之食》
成語小故事《 結草銜環》
成語小故事《桀犬吠堯》
成語小故事《膠柱鼓瑟》
Ⅷ 幼兒園里的成語故事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自慚形穢
晉朝時候,有個驃騎將軍名叫王濟,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 很有風度。雖然是個提刀弄槍的軍人,但平時讀書論經,才學很好, 在城裡也頗有名聲。
有一年,王濟的外甥衛玠母子前來投靠王濟。王濟一見衛玠如 此眉清目秀,風度翩翩,簡直驚呆了。他對衛母說: 「人家都說我相貌漂亮過人,現在與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塊與明 珠寶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難看了!」 過了幾天,王濟帶著衛玠,騎著馬去拜見親朋好友。
走到街上。 看見衛玠的人都以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爭著圍觀,你擠我擁。 幾乎哄動了全城。 好不容易到了親戚家,親友們想了解一下衛萬玠以外貌漂亮,學 問是否出眾,便堅持要他講解玄理。衛玠推辭不了,便講了起來。
講的時間不長,聽的人卻沒有一個不稱贊他講得精深透徹的。人們 嘻笑著說:「看來,你們三王抵不上衛家的一個兒郎啊!」王濟說:「是 啊,和我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發光。」
Ⅸ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文字版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餘。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畫蛇添足
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准備飲酒,於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還能夠為它畫腳呢!」他還沒有畫完蛇的腳,另一個人的蛇就畫好了,那個人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隨後喝完了那壺酒。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Ⅹ 幼兒園成語故事大全doc
亡羊補牢故事復
從前有一個制牧民,養了幾十隻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一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一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里鑽了進來,把一隻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干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鑽進羊圈,又叼走了一隻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