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常見的成語語法誤用現象

常見的成語語法誤用現象

發布時間: 2021-02-15 19:17:34

1. 常用誤用成語有哪些

第一類 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辟的古義,這就造成了成語意蘊上的理解難度,如果我們對成語意蘊不仔細辨析,粗枝大葉,一瞥而過,就極易造成望文生義的誤用。如:
⑴各部門都要有全局觀念,那種目無全牛而忽視整體利益的做法是不對的。
"目無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體時,看到的是其各個相連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後用來比喻技藝極其純熟,已達到得心應手的境地。而例⑴由於望文生義,誤解為看不到整頭牛即看不到整體,因而導致了使用的錯誤。
⑵在語文老師的嚴格要求下,我逐漸改正了文不加點的毛病。
成語中"點"是"塗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氣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點"時,由於望文生義,把"點"理解為標點,導致誤用。
類似因誤解意義而誤用的成語還有:
1.明月黃花: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別人利用去干冒險事,付出了代價而得不到好處。
3.萬人空巷: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4.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5.不為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要適可而止。
6.望洋興嘆: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7.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准則或榜樣。
8.因人成事: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
9.彈冠相慶:指舊社會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10.久假不歸:長期地借用,不歸還。
11.司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數典忘祖: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13.大動干戈: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絕如縷:形容形勢危急。
16.不翼而飛:比喻東西突然丟失。也比喻消息傳得極快。
第二類 對象誤用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使用對象,如果把握不準,就極易擴大使用范圍或誤作它用。
例(3)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夥子都是十八九歲,豆蔻年華、風華正茂。"豆蔻年華"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專指十三四歲少女,這里用在青年小夥子身上,實在是笑話。類似誤用的詞語還有:
⑴"美輪美奐"用於形容屋舍高大華美,不能用來形容藝術品。
⑵"相敬如賓,琴瑟之好,破鏡重圓"只能用於夫妻之間,不能用於朋友、同學、同事
⑶"青梅竹馬"只能用於年幼的男女之間。
⑷"休戚相關"只能用於人物之間,不能用於事物之間。
⑸"置若罔聞"不可用於視覺方面。
⑹"篳路藍縷"只用來形容創業艱苦,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
⑺"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其它東西多。
⑻"耳提面命"用於長輩對晚輩,平輩、朋友之間不可用。
⑼"三令五申"用於上級對下級。
⑽"絡繹不絕"用於人、馬、車、船。
(11)"揮灑自如"用於寫作,畫畫的運筆,不可用於舉止風度。
(12)"豁然開朗"不能用來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滅"與痕跡、印象、功績、事業道理等搭配,若與情感、友誼搭配則錯。
(14)"人老珠黃"只用於婦女。
(15)"巧奪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來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漸進"只用於學習、工作。
(17)"如履薄冰"用於人的心緒,不能用於環境。
第三類 褒貶顛倒
成語從感情色彩上可分褒義、中性、貶義,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明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的錯誤。例如(4)湖北省黃金寺村為迎接上級扶貧檢查,把幾個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規模效益騙取扶貧資金,其手段之惡劣,令人嘆為觀止。
該成語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極點,是一個褒義詞,用在弄虛作假,蒙騙上級身上,犯了"褒詞貶用"的錯誤。
例(5)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
這是個貶義詞,例句(5)中當褒義用,所以錯了。
類似(4)、(5)的誤用,情況較多。
△成語中,像"生龍活虎,赤膽忠心"之類,一看便知色彩是褒義,但還有不少褒義成語,色彩容易被搞錯。如"狼心狗肺,害群之馬",一看便知是貶義,也有相當部分不易看出。
褒詞誤用貶義的主要有: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機妙算:形容預料准確,善於估計形勢,決定策略。
3.名不虛傳:指實在很好,不是空有虛名。
4.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觀:形容美好的事物眾多豐盛。
6.沁人心脾: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閑爽朗的感覺
7.別有天地: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8.別出心杼:比喻寫作不因襲前人,另闢新路。
9.有口無心:指不是有心說的。
10.慘淡經營:指苦心費力經營。
11.來日方長:未來的日子還很長。表示事有可為,勸人不必急於做某事。
貶詞誤用褒義的主要有:
1.滿城風雨: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
3.無獨有偶: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
4.無所不為:指什麼壞事都幹了。
5.長此以往:長期如此這樣下去。
6.趨之若鶩:比喻很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8.等量齊觀:不管事物間的差異,同等看待。
9.絞盡心機:挖空心思,想盡辦法。
10.大言不慚:說大話,吹牛皮,一點也不害臊。
11.明目張膽:形容公開放肆地干壞事。
12.明哲保身:指因怕連累自己而迴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
13.忘乎所以:指因過分興奮或得意而忘了應有的舉止。
14.高談闊論:指不著邊際地大發議論。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個作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16.好高騖遠:指在學習或工作上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的目標。
17.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忘了。
18.如喪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和著急。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麼差別。
20.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
21.虎視眈眈:形容惡狠狠地盯著看,等待機會下手。
22.別有用心:指言論或行動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圖。
2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外表內心不一樣。
2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
25.好為人師:指不謙虛,喜歡以教育者自居。
26.人模人樣:或指小兒有成人相(親昵語),或指人態度舉止儼然與身份不相稱(諷)。
27.神氣活現:表現出自鳴得意或傲慢的神態。
28.趾高氣揚: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29.為所欲為:想干什麼就干什麼。
30.嗚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31.天花亂墜: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誇張而不符合實際。
32.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33.一團和氣: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
34.改頭換面:表面上改一下,實質上和原來的還是一樣。
對象誤用的主要有:
1.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2.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眾多。
3.相敬如賓: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對待客人一樣。
4.破鏡重圓:比喻失散或離婚後重新團聚。
5.琴瑟之好:比喻夫婦感情非常好。
6.青梅竹馬:指男女幼年時親密無間。
7.休戚相關: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8.置若罔聞:指不予理睬,放在一邊不管,好像沒聽見一樣。
9.篳路藍縷:形容創業的艱苦。
10.汗牛充棟:形容藏書非常多。
11.耳提面命:形容長輩對晚輩教導熱心懇切。
12.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誡,多指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
13.絡繹不絕: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14.揮灑自如:形容舉止瀟灑,從容不迫。也形容寫字或寫文章,畫畫兒運筆不拘束。
15.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昏暗一變為開闊敞亮。
16.不可磨滅:指事跡言論等將始終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17.人老珠黃:指婦女因為老了被輕視,就像珠子年代久了會變黃,不如新珠子值錢。
18.巧奪天工:形容技藝極其巧妙。
19.循序漸近: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20.如履薄冰:指做事極為小心,多用於的心緒。
以上所談是色彩誤用,關於這個問題還要注意三點,一是大量中性詞,像"成千上萬""如虎添翼"等,在或褒或貶語境中都可使用。二是有時為了譏諷、自嘲葉、開玩笑,故意說反話,褒詞貶用,貶詞褒用,是可以的,不能以為錯,三是應當知道一些感情色彩相反的同義的成語。下面成對舉出的成語,基本意義相同而感情色彩相反,每對中,前一個詞是褒義詞,後一個詞是貶義詞:
⑴情投意合----臭味相投 ⑵見機行事----見風使舵
⑶侃侃而談----誇誇其談 ⑷一得之見----一孔之見
⑸無微不至----無所不至 ⑹再接再厲----變本加厲
⑺深思熟慮----處心積慮 ⑻絞盡腦汁----費盡心機
⑼開山祖師----始作俑者 ⑽昂首闊步----趾高氣揚
(11)從容不迫--故作鎮靜
1.情投意合: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來。
臭味相投:比喻由於有相同的壞思想和習氣而彼此很合得來。
2.見機行事: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見風使舵: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3.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誇誇其談:形容說話浮誇不切實際。
4.一得之見:謙虛的說法,指自己對某個問題的一點膚淺的見解。
一孔之見: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
5.無所不至:指沒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凡是能做的都做了。
無微不至: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
6.再接再厲: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變本加厲:情況變得比本來更加嚴重,多指缺點、缺誤。
7.深思熟慮:反復深入地思考。
處心積慮:指長期謀劃要干某件事。
8.絞盡腦汁:費盡思慮,費盡腦筋。
費盡心思:挖空心思,想盡辦法。
9.開山祖師:指某一事業創始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個作某一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創始人。
10.昂首闊步:形容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趾高氣揚: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第四類 語境不合
成語也是詞,它必須符合一定的語言環境,語境不合,自然造成誤用,成語的意思必須與句意相合,否則會錯誤。例(6) 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
"莘莘學子"是指眾多學生,例句中雖有"學子"條件,卻不具備"莘莘"(眾多)條件,所不符合語境。
類似這種毛病的詞語還有:
⑴"力挽狂瀾":比喻盡力挽回險惡的局勢,如果語境中沒有險惡的局勢,不能用。
⑵"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
⑶"名不虛傳":"名"是"名譽"是好名聲,一般名聲不可用。
⑷"耳濡目染":這詞語的主語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⑸"不可開交":只能做"得"的補語。
例(7) 我本來就對那裡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差強人意"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用在勉強別人做為難的事,這個語境顯然是誤用,可改為"強人所難",下列舉出成對的成語,很容易在同一語境中誤用,請注意:
⑴望其項背----望塵莫及 ⑵身臨其境---設身處地
⑶耳濡目染----耳聞目睹 ⑷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⑸無與倫比----不可同日而語 ⑹形影相弔---形影不離
⑺東山再起----死灰復燃 ⑻一見如故---一見鍾情
⑼不拘一格----無拘無束 ⑽樂不思蜀---樂不可支
(11)不以為然---不以為意 (12)不孚眾望---不負眾望
(13)首當其沖---當務之急 (14)間不容發---親密無間
(15)刮目相看---繪聲繪色 (16)首當其沖---首屈一指
(17)置若罔聞---置之度外 (18)匪夷所思---不可思議
1.身臨其境:指自己處在某一種環境或氛圍中
設身處地: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望其項背: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於否定)。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
3.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了之後,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耳聞目睹:親耳聽見,親眼看見。
4.捨本逐末:形容輕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關系弄顛倒了。
5.無與倫比:沒有能比得上的。(褒義)
不可同日而語: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並論。
6.形影相弔:形容孤獨。
形影不離: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7.一見如故:初次見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樣。
一見鍾情:一見面就產生了愛情。
8.不拘一格:不局限於一種規格或方式。
無拘無束:不受任何約束,形容自由自在。
9.樂不思蜀:泛指樂而忘返。
樂不可支:形容快樂到了極點。
10.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意)
不以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
11.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不負眾望:不辜負群眾的希望。
12.間不容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親密無間:形容非常親密,沒有任何隔閡。

第五類 表意重復
成語一般都比較精煉,使用得當,可以收到言簡意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語和句子的語義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語隱含義與句子語義的重復。
例(8) 時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來詞時,追求時髦,嘩眾取寵,令人費解。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稱,只能讓人貽笑大方。
此詞是被內行人笑話之意,已含有"讓人"之意,與句中"讓人"重復。
這類詞語誤用較為常見,如:
⑴勞苦大眾民不聊生 ⑵廣大災民哀鴻遍野
⑶百姓生靈塗炭 ⑷連著幾天幾夜通宵達旦地忙活
⑸山岡和田野上,到處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樹林
⑹說話音量大,聲如洪鍾 ⑺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⑻暗含著不言而喻的潛台詞 ⑼眾多的莘莘學子
⑽寒舍真是蓬篳生輝 (11)活蹦亂跳的生猛海鮮
(12)目前當務之急 (13)妄自菲薄自己等
第六類 誤用字面意義
例(9) 在黃山游覽,滿目青山,進退維谷,蒼松凌空,飛泉漱石,讓人深知黃山既險且秀的特色。
"進退維谷"這個成語的實際意義是進退都處於困境之中,進退兩難;例句中誤用了字面意義,顯然是錯誤的,對下面這些成語,要注意防止望文生義,誤用字面意義:
⑴如坐春風 ⑵春風化雨 ⑶間不容發 ⑷禍起蕭牆 ⑸炙手可熱 ⑹一衣帶水
⑺下車伊始 ⑻開門見山 ⑼水清無魚 ⑽盲人瞎馬 (11)獨步天下 (12)獨辟蹊徑
1.進退維谷:形容進退兩難。
2.如坐春風: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春風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4.間不容發:形容情勢極其危急。
5.禍起蕭牆:指禍亂從內部發生。
6.炙手可熱:形容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7.一衣帶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8.下車伊始:比喻帶著工作任務剛到一個地方。
9.開門見山: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直截了當談本題,不拐彎抹角。
10.水清無魚: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11.盲人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12.獨步天下:天下沒有第二個。
第七類 謙敬錯位
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人,如果辨別不準,會犯謙敬錯位的錯誤。
例(10) 張廠長的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搞好產品質量的好建議。
"拋磚引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只能對己。
類似的詞語還有:
⑴虛懷若谷:形容非常謙虛,表示對人的敬意,只能對人,不能對己。
⑵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在好的東西的後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謙虛。
⑶蓬篳生輝:用於稱謝別人到自己家中,或稱謝別人的字畫送到自己家裡。
⑷敬謝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夠,用於自謙,表示推辭某事。
⑸心嚮往之:用於表示對某人或事的景仰之情。
⑹一得之見:謙詞,表示"自己一點淺薄的意見"。

2. 常見成語誤用的幾種形式

成語誤用的幾種類型
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是我國語言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綜觀近幾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成語的正確使用也已成為中考考查的熱點題型。而對成語的運用的考查以選擇題為主,要求准確無誤地判斷出成語運用的正誤。如果能准確無誤地判斷出成語運用的正誤,會提高我們語言的運用能力,從而使自己表述的語言增添亮色。

那麼如何解答好此類試題呢?應在理解成語的基礎上,抓好關鍵,關鍵是要能識別「誤用」成語,撥雲見日。誤用成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主觀臆斷,緣文生義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只根據字面牽強附會,生吞活剝地簡單地理解成語的涵義,結果導致這些成語大大背離了本意,甚至驢唇不對馬嘴,比如「七月流火」本指「天氣轉涼」很多時候都被誤理解為 「盛夏時節,天上下火」; 「屢試不爽」──多數情況誤認為「沒有成功,其實意為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有每每都成功的意思。而成語突出的特點是意義的整體性,我們在使用時必須透過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質的內涵,不能簡單從字面了解大意,或從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不然就很容易產生錯誤。
例1 對於作文中的病句和錯字,許多老師不以為然,覺得這些問題不必較真,長大了自然會解決。(2011年浙江省餘姚市)
例2 面對美味大餐,我們卻常有味同嚼蠟的感覺,是物質生活過於豐富讓我們無法選擇,還是我們的味覺麻木了呢?(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
例3 學生應多讀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從中斷章取義,反復斟酌。(2011年湖南省郴州市)
例1中「不以為然」的意思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近似於不敢苟同、滿不在乎 。而在這里應該是指老師不把它放在心上,應該用「不以為意 」
例2中「味同嚼蠟」是形容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近似平淡無味、興味索然。
例3 中「斷章取義」 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近似穿鑿附會、望文生義。
二、 前後重復,畫蛇添足
成語在運用中相當於一個詞,就要和句中其他詞語相搭配,雖然成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確的,但還要防止與句中其他詞語意義重復,否則就成了畫蛇添足,進而造成使用失當。而那種比較隱蔽的語意重復–不表現為字面上的重復,是成語使用中的一種常見而疑難的錯誤類型。學生在解答成語辨析題時需要觀其形、明其義,辨其用法,聯系語境,考慮成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是否有意義重復的現象。
例1 長江中下游地區正遭遇著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災,中央領導多次親臨災區視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確保災區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2011年湖北省黃岡市)
例2 媽媽在抽屜里翻來覆去好幾遍,可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證。(2011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例1中「安居樂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而在句中本來已含有生活的意思,造成前後語意上的重復。
例2中的「翻來覆去」是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也形容來回翻動,多指睡不著覺。在這里與「好幾遍」語意上重復。
三、 不合邏輯,自相矛盾
在成語運用中,成語自身意義盡管准確,但它有時與句子其他部分表達的語意不一致,因而造成句子前後意思自相矛盾。
例1 放學後,山村的校園里人已經很少了,真是人聲鼎沸。(2011年雲南省德宏州)
例2 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學們都認為他是一個自負的人。(2011年雲南省曲靖市)
例3 小王在李老師的幫助下終於完成了一篇文章,可謂是妙筆生花。(2011年廣東省肇慶市)
例1中的「人聲鼎沸」通常用來形容人聲嘈雜喧鬧,用在這里,前後矛盾,不恰當。
例2中的「妄自菲薄」的意思是隨便看輕自己,與「孤傲」、「自負」相矛盾。
例3中的「妙筆生花」是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而小王的文章是在幫助下才完成的,前後意思自相矛盾。
四、 功能混亂,張冠李戴
成語適用對象和范圍一般是比較固定的,具有很強的單一性,假如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造成誤用。
例1 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經驗來發展本地區經濟,無異於守株待兔。(2011年江蘇無錫市)
例2 有些正值風華正茂的兒童沉迷在網吧里,浪費了時光,荒廢了學業,真讓人痛惜。(2011年廣東省梅州市)
例3 在王平同學上次作文時因用詞不當丟了丑以後,我決心吃一塹,長一智,苦下功夫遣詞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樣的錯。?搖?搖(2011年四川省遂寧市)
例1中的「守株待兔」 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用在這里,顯然不合適。
例2中的「風華正茂」是指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用來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不適用於形容兒童。
例3中的「吃一塹,長一智」是經受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智慧的意思,是從自己的角度說的,不是指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所以使用有誤。
五、 不辨色彩,不合語境
成語從色彩上分為感情色彩和謙敬色彩。從感情色彩上又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從謙敬色彩上分為謙辭和敬辭。在使用中,必須辨明色彩,否則就會誤用。
1. 褒貶誤用,情感錯位
成語是有感情色彩的,使用成語時,須要使成語的感情色彩和語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語境褒則褒,語境貶則貶,中性語境則使用中性詞,否則會造成誤用,比如「粉墨登場」多數情況誤認為「出台」「上場」,誤當褒義詞,其實這個成語是貶義詞,表示譏諷,用來諷刺某些壞人經過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例1 近階段,毒黃瓜、瘦肉精、塑化劑……種種食品安全問題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公眾面前,令人惴惴不安。(2011年江蘇省連雲港市)
例2 「我讀經典」系列讀書活動深受我市青少年歡迎,同學們趨之若鶩,從中吸取文化精髓。(2011年湖南省益陽市)
例3 為迎接中國——亞歐博覽會這一規格高、規模大、影響廣的重要展會,我市召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會議,決定投資10億元,力爭讓首府改頭換面,發生巨大變化。(2011年新疆烏魯木齊市)
例1中的「雨後春筍」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出來。此處不合語境,感情色彩有誤。
例2中的「趨之若鶩」意思是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當的事物。是貶義詞,不適合此時的語境色彩。
例3中的「改頭換面」原指人的容貌發生了改變,現多比喻只改形式,不變內容,含貶義,用在這里不舍適。
2. 敬謙錯位,主客混淆
成語同樣也有謙敬色彩。謙辭是向人表示謙卑和自謙的一類詞語,敬辭是向人表示尊重和恭敬的一類詞語。如「雕蟲小技」「東塗西抹」「貽笑大方」「敝帚自珍」等;有的則用於稱對方(敬稱),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風」等。如將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誤用。所以在遣詞用句的時候要注意得體有禮,對別人要敬,對自己要謙,要讓詞語的謙敬色彩與語境保持協調一致。
例1 何可欣在比賽中失誤意外掉杠,比賽結束後潸然淚下,她的隊友寬慰她說:「沒關系,大家相信你的實力。不管出了什麼問題,大家都會鼎力相助的。」
例2 下面,我們就歡迎王市長作拋磚引玉的重要指示。
例3 李明祝賀習作發表的張凱說:「你續寫《祥林嫂》真是狗尾續貂!」
例1 中的「鼎力相助」敬辭,指別人的大力相助。
例2中的「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或作品。是謙辭。
例3中的「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在好的東西的後面,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謙虛,是謙辭。
從各地中成語考查來看,中考考雖然從不同的側面考查了成語運用,但歸納起來還是集中在固定的幾個方面。成語誤用現象在實際生活應用中非常普遍,並且考生在此也經常失分。所以,以2011年中考成語考查為例,談談成語誤用的幾種類型,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3. 常見九種類型成語誤用

常見九種類型成語誤用
1、張冠李戴 2、望文生義 3、重復贅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輕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邏輯 8、不當修飾 九、對象用錯
一、張冠李戴
每個成語都有其適用范圍和對象,若使用不當,張冠李戴,就要鬧出笑話。
例:翹首西望,海面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巧奪天工」用於描述人工製作的東西,對象錯)
二、望文生義
對一些成語,想當然地確定其意義,導致誤用。
例:這部精採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萬人空巷」是說人們都從巷子里出來到大街上,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本句從語勢上看,要表述的是人們閉門不出在家裡欣賞電視劇。)
三、重復贅余
與成語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導致語意重復。
例:遺憾的是,因臨時有事我末能去黃浦碼頭送行,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與陶先生和張老失約,一直耿耿於懷,迄今也未能忘記。(「耿耿於懷」就是「一直」「未能忘記」的意思)
四、自相矛盾
有些成語在運用中,它自身的意義與句子其他部分表達的語意不是一回事,前後矛盾。
例:我本來就對那裡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從上文的語意趨勢來看,末一分句要表達是「你這樣做是強迫我」的意思,但「差強人意」的意思是「這勉強讓我滿意」,前後矛盾,應當改為「強人所難」)
五、不分輕重
句中的成語與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誇大其辭,輕重失調,大詞小用,言過其實。
例:剛一起跑,高三(2)班的夏豐就滑倒了,他爬起來奮力追趕,離終點20•米時終於成為後起之秀,奪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後起之秀」所指後出現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此大詞小用)
六、不辨色彩
不辨色彩主要表現在褒貶誤用、語體色彩不當等方面。
例: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無所不為」是指「什麼壞事都敢幹」,此誤將貶義詞作褒義詞用)
七、不合邏輯
有些成語從意義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從邏輯推理角度推敲則存在問題。
例:這位責任編輯敢對文字部分負責任,書籍的其他環節,如插圖裝訂等,他就望塵莫及了。(「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與上文不構成轉折關系)
八、修飾不當
成語的修飾不當主要表現在修飾語中心詞之間搭配。
例: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莘莘學子」是集體概念,與數量短語「一位」不能搭配)
九、對象用錯
即指該成語是用來描繪甲類事物的,卻被張冠李戴地用到乙類事物上去。
例:您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顯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蓬蓽生輝」是謙辭,表示由於別人到自己家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而使自己非常光榮。)
有些成語專指特定對象,例如:「鱗次櫛比」形容房屋等建築物多;「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形容書籍多;「相敬如賓」形容夫妻;「天倫之樂」形容一家人;「鳳毛麟角」指的是罕見珍貴的人才或事物;「一揮而就」指寫字、畫畫、作文很快就完成;「改弦更張」指對制度和方法的改革變更;等等

4. 語法功能易誤用的成語

成語語法功能的誤用
高考題展示:
①每天早晨,他都要一個人跑到公園里,指手畫腳地練動作,抑揚頓挫地背台詞。(2001年北京春招卷)

②對曾經縱橫中國五百年的晉商,我們今天只能透過那些紙醉金迷的晉商大院來遙想他們當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輝煌。(2004年福建卷)

③《蝸居》中貪污腐化的宋思明終於走上了不歸路,這完全是由於他咎由自取。

④年輕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和摧枯拉朽的創造力。(2005年山東卷)

⑤這次來美國參加會議,要積極參加活動,既能向各國的同行學習,又能走馬觀花地感受美國的生活。(同上)

⑥各類配套完善的高新園區的建成使用,不僅帶動了房地產開發,取得了經濟效益,而且在潛移默化中聚集著人氣,改善著人居環境。(2006年山東卷)

⑦暮春時節是潭拓寺「二喬玉蘭」的盛花期,4月上旬,這兩株玉蘭的樹冠上就布滿了含英咀華的花蕾。(2007年北京卷)

練習:
(1)想用化妝品使自己更加花容月貌,誰知臉上卻長出一大片小痘痘。

(2)有人通過散布奇談怪論的謠言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最終只是招來人們的嘲笑罷了。

(3)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津津樂道」「求全責備」「漠不關心」)

(4)在打黑除惡的斗爭中,這群罪大惡極的歹徒,已是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成了瓮中捉鱉,無處可逃了。

(5)摺扇和信封的上面,龍飛鳳舞著文藝界幾十名委員風采各異的簽名。

(6)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信手拈來前人的成果入詞,達到了天衣無縫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詞的範例。

5. 中考常見成語誤用100例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②題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還一無所獲。③題中「安步當車」源自《戰國策》,指把慢慢行走當作坐車,是形容一種安閑自足的生活態度。知道了這些成語的出處,我們自然就能夠准確理解運用它們。此外如「彈冠相慶」、「風聲鶴唳」、「燕雀處堂」等亦需結合出處來理解。

八、不明語病 有些題中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結合語病來分析判斷;句子表意准確,沒有語病,應該是我們正確運用成語的基本前提。

① 你就別再為難她了,她既然不肯講,就一定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你不應該求全責備他的缺點。

①題中的「難言之隱」指難以言說的苦衷,「隱」即「苦衷」,二者重復,應刪掉「之隱」或「的苦衷」。②題中「局勢」和「一勞永逸」主謂搭配不當,可將「一勞永逸」換成「永遠太平」等。③題中「求全」和「責備」都是動賓短語,動賓短語不能帶賓語,故該句表述不合語法;可改換成「對他的缺點,你不應該求全責備」。

以上就是筆者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和多年的備考練習,總結出的成語誤用八種類型。當然,同樣一個例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劃入不同的類型;這八種分法,也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罷了。好在我們分類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更准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功利一點地說,是能夠做准成語運用題。我也真心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資料來自網路

6. 成語誤用的例子有哪些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②題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還一無所獲。③題中「安步當車」源自《戰國策》,指把慢慢行走當作坐車,是形容一種安閑自足的生活態度。知道了這些成語的出處,我們自然就能夠准確理解運用它們。此外如「彈冠相慶」、「風聲鶴唳」、「燕雀處堂」等亦需結合出處來理解。

八、不明語病 有些題中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結合語病來分析判斷;句子表意准確,沒有語病,應該是我們正確運用成語的基本前提。

① 你就別再為難她了,她既然不肯講,就一定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你不應該求全責備他的缺點。

①題中的「難言之隱」指難以言說的苦衷,「隱」即「苦衷」,二者重復,應刪掉「之隱」或「的苦衷」。②題中「局勢」和「一勞永逸」主謂搭配不當,可將「一勞永逸」換成「永遠太平」等。③題中「求全」和「責備」都是動賓短語,動賓短語不能帶賓語,故該句表述不合語法;可改換成「對他的缺點,你不應該求全責備」。

以上就是筆者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和多年的備考練習,總結出的成語誤用八種類型。當然,同樣一個例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劃入不同的類型;這八種分法,也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罷了。好在我們分類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更准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功利一點地說,是能夠做准成語運用題。我也真心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資料來自網路

-

7. 成語誤用的幾種常見類型

成語誤用常見的有八種類型:
1、張冠李戴 2、望文生義 3、重復贅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輕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邏輯 8、不當修飾

8. 常見成語誤用例說

常見成語誤用的例子:

空穴來風:

本義是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專有原因的屬。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但現在很多人把這個詞的意思理解為「完全沒有根據」。

正確用法:

  • 看來有人反映你昨天抄同桌作業,確是空穴來風。

  • 空穴來風,他們的批評不是完全沒有根據。

  • 流言未可輕信,但空穴來風,關於她的那些傳聞,怕還是事出有因吧?

錯誤用法:

  • 想像不是空穴來風,不能脫離實際情況。

  • 說他貪污,純屬空穴來風,實在不足以採信。

  • 這些話都是空穴來風,如何能相信?

9. 成語誤用的例子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

10. 成語誤用有哪八種類型

1、張冠李戴 2、望文生義 3、重復贅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輕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邏輯 8、不當修飾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