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對象場合范圍誤用

成語對象場合范圍誤用

發布時間: 2021-02-16 07:01:49

1. 100個對象誤用成語匯編

1、哀而不傷:形容詩歌、音樂等具有中和之美。也比喻處事適中,沒有過與不及之處。
【適用對象】詩歌、音樂、處事。
2、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適用對象】反常現象、不順利情況。
3、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適用對象】時間。
4、百步穿楊: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適用對象】箭法或槍法。
5、百讀不厭: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適用對象】詩文、書籍。
6、斑駁陸離:形容色彩紛雜。
【適用對象】色彩。
7、比翼雙飛: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業上並肩前進。
【適用對象】夫妻。
8、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風格灑脫,也指書法速度很快,筆勢雄健活潑。
【適用對象】書法。
9、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
【適用對象】自己的東西。
10、鞭辟入裡: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適用對象】學問、說話、寫文章。
11、變本加厲:指情況變得比本來更加嚴重。
【適用對象】壞的程度、情況的嚴重。
12、別出機杼: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指寫作另闢途徑,能夠創新。
【適用對象】詩文、寫作。
13、別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
【適用對象】技巧、藝術。
14、兵不血刃: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適用對象】勝利者一方。
15、不恥下問: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謙虛好學。
【適用對象】地位、學識比自己低的人。
16、不絕如縷: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適用對象】局面、情勢、聲音、氣息。
17、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藝術等有獨創風格,不落伍。
【適用對象】文章、藝術。
18、不忍卒讀: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適用對象】文章悲慘動人。
19、不枝不蔓: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適用對象】說話、寫文章。
20、奼紫嫣紅: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適用對象】多種花。
21、長此以往:長期這樣下去(多指不好的情況)。
【適用對象】未來不好的情況。
22、城下之盟:用於被迫簽訂的屈服的和約。
【適用對象】政治軍事上的被迫性和約。
23、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適用對象】技藝絕妙。
24、穿雲裂石: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適用對象】歌聲。
25、春蘭秋菊:比喻各有所長,各有值得稱贊的地方。
【適用對象】人物。
26、春秋鼎盛:比喻人正當壯年,精力充沛。
【適用對象】人。
27、大快人心: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適用對象】壞人壞事。
28、簞食壺漿:形容軍隊受到群眾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適用對象】軍隊受歡迎。
29、盪氣回腸:形容文章、樂曲十分婉轉動人。
【適用對象】樂曲、文章。
30、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循序漸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適用對象】學問或技能。

2. 常見成語誤用的幾種形式

成語誤用的幾種類型
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是我國語言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綜觀近幾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成語的正確使用也已成為中考考查的熱點題型。而對成語的運用的考查以選擇題為主,要求准確無誤地判斷出成語運用的正誤。如果能准確無誤地判斷出成語運用的正誤,會提高我們語言的運用能力,從而使自己表述的語言增添亮色。

那麼如何解答好此類試題呢?應在理解成語的基礎上,抓好關鍵,關鍵是要能識別「誤用」成語,撥雲見日。誤用成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主觀臆斷,緣文生義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只根據字面牽強附會,生吞活剝地簡單地理解成語的涵義,結果導致這些成語大大背離了本意,甚至驢唇不對馬嘴,比如「七月流火」本指「天氣轉涼」很多時候都被誤理解為 「盛夏時節,天上下火」; 「屢試不爽」──多數情況誤認為「沒有成功,其實意為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有每每都成功的意思。而成語突出的特點是意義的整體性,我們在使用時必須透過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質的內涵,不能簡單從字面了解大意,或從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不然就很容易產生錯誤。
例1 對於作文中的病句和錯字,許多老師不以為然,覺得這些問題不必較真,長大了自然會解決。(2011年浙江省餘姚市)
例2 面對美味大餐,我們卻常有味同嚼蠟的感覺,是物質生活過於豐富讓我們無法選擇,還是我們的味覺麻木了呢?(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
例3 學生應多讀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從中斷章取義,反復斟酌。(2011年湖南省郴州市)
例1中「不以為然」的意思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近似於不敢苟同、滿不在乎 。而在這里應該是指老師不把它放在心上,應該用「不以為意 」
例2中「味同嚼蠟」是形容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近似平淡無味、興味索然。
例3 中「斷章取義」 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近似穿鑿附會、望文生義。
二、 前後重復,畫蛇添足
成語在運用中相當於一個詞,就要和句中其他詞語相搭配,雖然成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確的,但還要防止與句中其他詞語意義重復,否則就成了畫蛇添足,進而造成使用失當。而那種比較隱蔽的語意重復–不表現為字面上的重復,是成語使用中的一種常見而疑難的錯誤類型。學生在解答成語辨析題時需要觀其形、明其義,辨其用法,聯系語境,考慮成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是否有意義重復的現象。
例1 長江中下游地區正遭遇著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災,中央領導多次親臨災區視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確保災區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2011年湖北省黃岡市)
例2 媽媽在抽屜里翻來覆去好幾遍,可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證。(2011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例1中「安居樂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而在句中本來已含有生活的意思,造成前後語意上的重復。
例2中的「翻來覆去」是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也形容來回翻動,多指睡不著覺。在這里與「好幾遍」語意上重復。
三、 不合邏輯,自相矛盾
在成語運用中,成語自身意義盡管准確,但它有時與句子其他部分表達的語意不一致,因而造成句子前後意思自相矛盾。
例1 放學後,山村的校園里人已經很少了,真是人聲鼎沸。(2011年雲南省德宏州)
例2 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學們都認為他是一個自負的人。(2011年雲南省曲靖市)
例3 小王在李老師的幫助下終於完成了一篇文章,可謂是妙筆生花。(2011年廣東省肇慶市)
例1中的「人聲鼎沸」通常用來形容人聲嘈雜喧鬧,用在這里,前後矛盾,不恰當。
例2中的「妄自菲薄」的意思是隨便看輕自己,與「孤傲」、「自負」相矛盾。
例3中的「妙筆生花」是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而小王的文章是在幫助下才完成的,前後意思自相矛盾。
四、 功能混亂,張冠李戴
成語適用對象和范圍一般是比較固定的,具有很強的單一性,假如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造成誤用。
例1 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經驗來發展本地區經濟,無異於守株待兔。(2011年江蘇無錫市)
例2 有些正值風華正茂的兒童沉迷在網吧里,浪費了時光,荒廢了學業,真讓人痛惜。(2011年廣東省梅州市)
例3 在王平同學上次作文時因用詞不當丟了丑以後,我決心吃一塹,長一智,苦下功夫遣詞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樣的錯。?搖?搖(2011年四川省遂寧市)
例1中的「守株待兔」 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用在這里,顯然不合適。
例2中的「風華正茂」是指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用來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不適用於形容兒童。
例3中的「吃一塹,長一智」是經受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智慧的意思,是從自己的角度說的,不是指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所以使用有誤。
五、 不辨色彩,不合語境
成語從色彩上分為感情色彩和謙敬色彩。從感情色彩上又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從謙敬色彩上分為謙辭和敬辭。在使用中,必須辨明色彩,否則就會誤用。
1. 褒貶誤用,情感錯位
成語是有感情色彩的,使用成語時,須要使成語的感情色彩和語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語境褒則褒,語境貶則貶,中性語境則使用中性詞,否則會造成誤用,比如「粉墨登場」多數情況誤認為「出台」「上場」,誤當褒義詞,其實這個成語是貶義詞,表示譏諷,用來諷刺某些壞人經過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例1 近階段,毒黃瓜、瘦肉精、塑化劑……種種食品安全問題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公眾面前,令人惴惴不安。(2011年江蘇省連雲港市)
例2 「我讀經典」系列讀書活動深受我市青少年歡迎,同學們趨之若鶩,從中吸取文化精髓。(2011年湖南省益陽市)
例3 為迎接中國——亞歐博覽會這一規格高、規模大、影響廣的重要展會,我市召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會議,決定投資10億元,力爭讓首府改頭換面,發生巨大變化。(2011年新疆烏魯木齊市)
例1中的「雨後春筍」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出來。此處不合語境,感情色彩有誤。
例2中的「趨之若鶩」意思是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當的事物。是貶義詞,不適合此時的語境色彩。
例3中的「改頭換面」原指人的容貌發生了改變,現多比喻只改形式,不變內容,含貶義,用在這里不舍適。
2. 敬謙錯位,主客混淆
成語同樣也有謙敬色彩。謙辭是向人表示謙卑和自謙的一類詞語,敬辭是向人表示尊重和恭敬的一類詞語。如「雕蟲小技」「東塗西抹」「貽笑大方」「敝帚自珍」等;有的則用於稱對方(敬稱),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風」等。如將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誤用。所以在遣詞用句的時候要注意得體有禮,對別人要敬,對自己要謙,要讓詞語的謙敬色彩與語境保持協調一致。
例1 何可欣在比賽中失誤意外掉杠,比賽結束後潸然淚下,她的隊友寬慰她說:「沒關系,大家相信你的實力。不管出了什麼問題,大家都會鼎力相助的。」
例2 下面,我們就歡迎王市長作拋磚引玉的重要指示。
例3 李明祝賀習作發表的張凱說:「你續寫《祥林嫂》真是狗尾續貂!」
例1 中的「鼎力相助」敬辭,指別人的大力相助。
例2中的「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或作品。是謙辭。
例3中的「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在好的東西的後面,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謙虛,是謙辭。
從各地中成語考查來看,中考考雖然從不同的側面考查了成語運用,但歸納起來還是集中在固定的幾個方面。成語誤用現象在實際生活應用中非常普遍,並且考生在此也經常失分。所以,以2011年中考成語考查為例,談談成語誤用的幾種類型,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3. 成語誤用從哪幾個角度分析

判斷成語是否誤用通常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一)語意重復類
成語使用中的意義重復是指句中已含有與成語本身的意義相互重疊或重復的部分,進而造成使用失當。語意重復,尤其是那種比較隱蔽的語意重復--不表現為字面上的重復,是成語使用中的一種常見而疑難的錯誤類型。學生在解答成語辨析題時需要觀其形、明其義,辨其用法,聯系語境,考慮成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是否有意義重復的現象。
1.他惡習不改,整日沉迷於賭博之中,最後弄得傾家盪產,這完全是由於他咎由自取。(咎由自取指罪過或災禍都由自己惹來的,其意義與"由於"重復。)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樣的文章到處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貽笑大方。(貽笑大方指被行家譏笑,本身含被動語氣。)
3.這本拼湊起來的"名家"短篇小說集,幾乎沒有精彩之作,頂多有一兩篇基本上還差強人意。("差強人意"指大體上使人滿意,與"基本"的意義重疊。)
4.那張合影中,左邊站著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站著許多莘莘學子。("莘莘"是形容眾多,與"許多"相重復)
5.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真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苦衷。("難言之隱"的"隱"與"苦衷"重復)
6.江姐在獄中雖然全身被敵人打得遍體鱗傷,但仍然堅守黨的秘密。("全身"與"遍體鱗傷"的"遍體"重復)
7.綿延七八年,禍及半個中國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人民的生靈塗炭。("人民"與"生靈塗炭"的"生靈"重復)
(二)望文生義類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通過字面意義簡單地理解成語的涵義,導致使用錯誤。考查成語使用時利用望文生義可以增加考生的失誤。成語的意義一般是比較穩定的,其中有的語素仍保持著文言色彩,如果簡單從字面了解大意,或從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產生錯誤。成語突出的特點是意義的整體性,我們在使用時必須透過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質的內涵。忌望文生義,宜整體理解。以下是常見的、容易產生此種錯誤類型的成語:
1.這點小錯誤還算不上什麼,不足為訓,您不要老記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不足為訓指不值得當作遵循的准則或典範。訓:法則、典範。)
2.乍暖還寒時候,他身著冬裝漫步在田野中,仍然覺得不寒而慄,不冷而發抖。形容十分恐懼。(不寒而慄指不是因為寒冷而渾身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3.這篇文章觀點陳舊,材料單薄,語句不通,可謂不刊之論。(刊,刪改。指不能刪改的、極為精當的言論。)
4.上海申花隊雄厚的財力和人力是其他甲A球隊無法比擬的,只能望其項背。(望其項背指能夠望得上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比得上或趕得上。)
5.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街上靜悄悄的,人們都在家裡,幾乎萬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6.老師無意間看到他對繪畫十分感興趣,便讓他登堂入室成為最年幼的學生。(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7.雖然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因為認錯態度好,所以罪不容誅。(罪不容誅指判處死刑也不足以抵償,形容死有餘辜,可改為"罪不至死。")
8.有些同學寫的作文,文不加點,字跡潦草,叫人頭疼。(文不加點是比喻才思敏捷,一氣呵成.)
(三)色彩失當類
成語的色彩可以分為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感情色彩中褒貶誤用是考查的重點,感情色彩變化則是難點。例如"燈紅酒綠"這個成語,有的同學只知道它有貶義(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而不知道它還可以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是個中性詞,95年高考題第4題中C項中的"想入非非",很多人認為它是貶義詞,可實際上是一個中性詞,所以用於修飾"神話和傳說"其實是恰當的。類似的成語還有如虎添翼、東山再起、獨來獨往、高視闊步、旁若無人等。
語體色彩是一個難點,迄今為止高考還未出現,需要引起重視.語體色彩失當常常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混用。成語由於來源不同,有的出自文史典籍,文藝作品,有的出自民間俗語。因此,有的成語常用在書面語中,有的則常出現在口語中,要根據不同的語境選用不同語體的近義成語。
1.魯迅先生對於友人,尤其對於青年,愛護無所不至,不但盡心竭力,還常主動幫忙。("無所不至"意思是沒有達不到的地方。現多形容壞人到處干壞事或所有的壞事都做到了。貶義。)
2.現實中,有許多身居要職,卻胸無城府,思想頑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撓改革。("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處事的心機。整個詞語的意思是指為人坦率真誠,不用心機。褒義。)
3.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97年高考題第4題)("趨之若鶩"是一個貶義詞,用於形容藝術愛好者是不合適的。)
4.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98年高考題的5題)("處心積慮"也是一個貶義詞,用於上句中是不合適的。)
5.小王深受大家信賴,這次被選為學生會主席,同學們無不彈冠相慶。("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它是一個貶義成語。)
6.我英勇的公安人員在車站守株待兔,一舉將殺人後潛逃的罪犯擒獲。("守株待兔"常用此成語來比喻有的人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是貶義成語,與贊頌之意相反。)
(四)對象與范圍失當
成語因其詞義有所側重,這便確定了該詞語的大致適用對象、范圍。如成語"汗牛充棟"僅用於物(書),不能指人;"左右逢源"泛指事;"相提並論"可用於人,也可用於事;"栩栩如生"指人或生物的形象;"眉飛色舞"僅用於人。如果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1.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那種不扎扎實實地學好基礎知識就急於做高難度題的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喧賓奪主"比喻客人佔了主人的地位,或外來的次要的事物佔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而句中的基礎知識與難題無主客之分。)
2.小羅看好了那件款式新穎的運動服,可惜帶的錢不夠,只好忍痛割愛。("忍痛割愛"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愛的東西交給別人。作為商品的運動服本不屬於自己所有,因無錢而不買自己喜歡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愛"。)
3.這里有良好的水土條件,又有一個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安居樂業"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兒,喜愛自己的職業。只能說"人民安居樂業",不能說"生活安居樂業"。)

4. 容易對象誤用的成語

1.。容易用錯對象的成語例釋
成語適用對象和范圍一般是比較固定的,具有很強的單一性,如果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造成誤用。例如:
1、翹首西望,海面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巧奪天工」 適用於描述人工製作的東西,指人工的技藝極其精巧,勝過自然。而這里陳述的對象主體是自然界中的「蒼山」和「洱海」,強調的是大自然藝術技巧的高超,非人力所能達到,應該使用「鬼斧神工」。】
2、博物館里保藏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輪美奐。【「美輪美奐」,一般用來形容「房屋的高大華麗」,這里用來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鳥蟲魚」和「人物形象」,顯然是陳述對象的誤用。】
3、公園里擺放的各種盆栽菊花,奼紫嫣紅,微風一吹,更是風姿綽約。【「風姿綽約」形容女子姿態優美,不用來形容花木。】
4、使用我廠生產的塗料裝飾您的居室,保您蓬篳生輝。【「蓬篳生輝」是自謙之辭,表示由於別人到自己家裡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只能用於自己,這里卻用在別人身上,顯得不夠得體。2001年全國高考考過,「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篳生輝。」】
5、他呀做起事來可麻利了,無論做什麼都倚馬可待。【「倚馬可待」意思是站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不用來形容做事。】
6、三月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草長鶯飛,春光迷人。【「草長鶯飛」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詞語,這里說的是北方大草原,不恰當。】
7、文章生動細致的描寫了小麻雀的外型、動作和神情,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傾注著強烈的感情,讀來楚楚動人,有很強的感染力。【「楚楚動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鮮明,姿態嬌柔,能打動人。使用對象錯誤。】
8、他從小就喜歡畫畫,常在紙上信筆塗鴉,現在他畫的鳥已是栩栩如生。【「信筆塗鴉」是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不是指畫畫。】
9、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再說此句也並未說明刊物「過」在何處。】
10、古人中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汗牛充棟」的意思是用牛運書,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書,要放滿整個屋子。形容書籍很多。它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
11、王小海經常向老師請教,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值得每一個同學學習。【「不恥下問」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這里明顯顛倒了師生之間的關系,顯得不夠正確。】
12、辯論會上,聽了同學們慷慨激昂的發言,張教授真有一種如坐春風的感覺。【「如坐春風」比喻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長輩或良師的懇切教誨,這里用錯了對象。】
13、會議開始時氣氛有些沉悶,主持人建議李教授先來一段開場白,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拋磚引玉」是謙辭,多用於自己一方,用在這里顛倒了主從或尊卑關系,顯然不正確。】
14、《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來便炙手可熱,並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熱潮,更是被全球藝評人一致推崇為當代最具愛爾蘭民族風格的經典音樂劇。【「炙手可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它的。1999年全國高考考過:「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
15、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
16、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
17、老張一家三代,十多年來和睦相處,真可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之間相敬相愛,關系融洽。】
18、打假活動是長期的,如果我們稍有疏忽,冒牌貨又會東山再起。【「東山再起」是說東晉謝安退職後在東山做隱士,後來又出任要職。東山再起是指再度任職,或比喻失勢後重新任職。它用於人而不用於物。】
19、沒有好本子就沒有好戲可演,上質量差的劇本,演了就賠錢,所以尋找好本子就成了不少影視製作人朝思暮想的事。【「朝思暮想」往往用於思念,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想」,句子中的「朝思暮想」應該用「夢寐以求」來替換。】
20、陳寅恪先生上課時旁徵博引,還不時夾著所引史料的數種語言文字,這使得外語尚未過關、文史基礎知識貧乏的學生,簡直不知所雲。【不知所雲,指說話人語言紊亂空洞。此句是指聽話人聽不懂。】
2。褒貶誤用類的成語例釋
成語中相當一部分是具有明顯的色彩的,使用時如果不加以區別,就會導致誤用。不辨色彩主要表現在褒貶誤用、語體色彩不當等方面。例如:
1、書記、市長嚴令當地公安機關限期破案,公安傾巢出動,設卡排查,當夜就抓獲小偷,錢包如數追回。【「傾巢出動」比喻全部出動,多用於貶義。此處為感情色彩不當。】
2、敵人被打跑了,但我們知道,他們不會甘心失敗,一定會重整旗鼓,卷土重來。【「重整旗鼓」指「失敗後,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義詞,不作貶義用。】
3、他出獄後,仍不思悔改,和一個盜車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內偷了三輛摩托車。【誤將褒義詞「同心同德」作貶義詞用。】
4、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半斤八兩」較多用於貶義。】
5、老王一句話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氣沖霄漢。【「氣沖霄漢」常形容大無畏的氣概和精神,用於此既感情色彩不當,又不分輕重。】
6、斯韋思林杯終於回到了我們的懷抱!當普天彈冠相慶時,人們不由得不佩服蔡振華。【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有官可做。一般用來形容壞人當道,惡人得志。這里弄混了感情色彩。】
7、現實中,有許多身居要職,卻胸無城府,思想頑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撓改革。【「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處事的心機。整個詞語的意思是指為人坦率真誠,不用心機。是褒義詞,不用作貶義。】
8、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無所不為」指的是「沒有不幹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壞事都干盡了」,用在「年輕的科學家」身上,顯然是不夠恰當的。】
9、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1997年全國高考題)【「趨之若騖」比喻許多人像鴨子一樣成群的趕過去,多含貶義,用來說明「藝術愛好者」,是誤將貶義詞作褒義詞用。】
10、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處心積慮」 指存心已久,費盡心機,也指千方百計地謀算,多用作貶義。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
11、自從中國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規以來,不少外商蠢蠢欲動,紛紛來中國投資。【誤將貶義詞「蠢蠢欲動」用為中性詞。】
12、辛棄疾繼承並發揚了蘇東坡的豪放風格,以翻雲覆雨的筆力、激昂跌宕的氣勢,抒情言志,針砭時弊,形成了南宋詞壇的一大流派。【句子的意思是說辛棄疾筆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而「翻雲覆雨」是比喻耍手段,弄權術,反復無常。這里顯然是誤用。】
13、魯迅先生不僅是「五四」新文學的偉大旗手,而且也是現代版畫藝術的始作俑者。【「始作俑者」是貶義,指惡劣風氣的創始者。用來說魯迅也是版畫藝術的開拓者,是明顯的誤用。】
14、政府要真正轉變職能,非要對現有的政府機構進行徹底的改頭換面不可。【「改頭換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內容。用在這里顯得感情色彩不當。】
15、侵華日軍在南京瘋狂屠殺中國平民,這是有口皆碑的事實,任何狡辯都改變不了。【「有口皆碑」指所有的人都是活的紀念碑,比喻對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頌揚,把它用在「瘋狂屠殺中國平民」這件事上,犯了「褒詞貶用」的毛病。】

5. 成語誤用有哪八種類型

1、張冠李戴 2、望文生義 3、重復贅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輕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邏輯 8、不當修飾

6. 成語誤用的幾種情況

成語誤用有以下幾種情況:望文生義、褒貶誤用、對象不當、不合情景、誤解詞義 、重復用語、自相矛盾、搭配不當等。
1、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理解的難度。如果不仔細辨析語素意義,則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
例1: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來了。「萬人空巷」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而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意思卻是:人們都在家裡看電視,街上顯得靜悄悄的。這個成語的詞義與所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把「降價的烽火」理解為「火中取栗」的「火」顯然是望文生義。而且「火中取栗」也帶有貶義,用在本句不合適。
2、誤用褒貶
因為平時使用不夠規范或沒有搞清楚成語的來龍去脈,往往容易把褒義詞語當作貶義詞語,把貶義詞語當成褒義詞語,造成判斷或使用錯誤。

例1: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
辨析:命題者從感情色彩上設誤來進行考查。「處心積慮」,意即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作貶義。本句對「新上任的領導」有所褒揚,故「處心積慮」的運用,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
例2:五十年來,我國取得了一批批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這同幾代科技工作者殫精竭慮,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辨析:「殫精竭慮」指用盡精力,費盡心思。它不是貶義詞,所以在這個句子中使用正確。
例3:幾乎所有造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幾間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於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了。
辨析:「雨後春筍」是褒義詞,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廠大量出現,所以這個成語屬於褒詞貶用的錯誤類型。
3、對象不當
有些成語的使用必須適合特定的對象,有的專指人,有的專指物,有的專指景,等等。在復習時要善於記住典故,辨清對象。
例1:博物館里保存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輪美奐。
辨析:句中的「美輪美奐」,語出《禮記•檀弓下》。「輪」:高大。「奐」:眾多。這個成語形容高大華美,多用於贊美新屋。此句中用來贊美「花鳥蟲獸、人物形象」,屬於對象誤用。
例2:古人中不乏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
辨析:「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它與前面的主語「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無從搭配,屬於用錯對象。
例3: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它所述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來指刊物不恰當,屬於對象用錯。

4、不合情境
每個句子都有一定的語言情境,比如氣氛有嚴肅緊張、庄嚴肅穆或輕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狹小或寬敞明亮等區別……成語的使用如果沒有照顧到這些,就容易犯不合語境的錯誤。

例1: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
辨析:句中的「安步當車」,是慢慢行走、就當著坐車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搶險形勢很緊急,搶險隊員不可能有「安步當車」的閑情逸致。因而,成語與語境出現矛盾,「安步當車」使用不當。
例2:會議期間,農科院等單位在會場外擺出了鮮花盆景銷售攤。休息時,攤前車水馬龍,產品供不應求。
辨析:「車水馬龍」是說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車輛很多,來往不絕。而句中所敘述的攤前不過幾米或十幾米,無法形成車如水、馬如龍的壯觀景象,所以不合語句中的情境。
5、用錯謙敬
例: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你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
辨析:「蓬蓽生輝」是謙辭,只能用於自己自述,不能用於他人,否則於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錯謙詞的錯誤。另外,「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一句中,「居室」和「蓬蓽」意義相同,因為「蓬蓽」是「蓬門蓽戶」的省略,就此而論,又犯了語義重復的錯誤。刪去「蓬蓽」才正確。
6.重復用語
例: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
辨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

7. 成語誤用例析

判斷成語是否誤用通常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一)語意重復類
成語使用中的意義重復是指句中已含有與成語本身的意義相互重疊或重復的部分,進而造成使用失當。語意重復,尤其是那種比較隱蔽的語意重復--不表現為字面上的重復,是成語使用中的一種常見而疑難的錯誤類型。學生在解答成語辨析題時需要觀其形、明其義,辨其用法,聯系語境,考慮成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是否有意義重復的現象。
1.他惡習不改,整日沉迷於賭博之中,最後弄得傾家盪產,這完全是由於他咎由自取。(咎由自取指罪過或災禍都由自己惹來的,其意義與"由於"重復。)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樣的文章到處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貽笑大方。(貽笑大方指被行家譏笑,本身含被動語氣。)
3.這本拼湊起來的"名家"短篇小說集,幾乎沒有精彩之作,頂多有一兩篇基本上還差強人意。("差強人意"指大體上使人滿意,與"基本"的意義重疊。)
4.那張合影中,左邊站著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站著許多莘莘學子。("莘莘"是形容眾多,與"許多"相重復)
5.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真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苦衷。("難言之隱"的"隱"與"苦衷"重復)
6.江姐在獄中雖然全身被敵人打得遍體鱗傷,但仍然堅守黨的秘密。("全身"與"遍體鱗傷"的"遍體"重復)
7.綿延七八年,禍及半個中國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人民的生靈塗炭。("人民"與"生靈塗炭"的"生靈"重復)
(二)望文生義類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通過字面意義簡單地理解成語的涵義,導致使用錯誤。考查成語使用時利用望文生義可以增加考生的失誤。成語的意義一般是比較穩定的,其中有的語素仍保持著文言色彩,如果簡單從字面了解大意,或從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產生錯誤。成語突出的特點是意義的整體性,我們在使用時必須透過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質的內涵。忌望文生義,宜整體理解。以下是常見的、容易產生此種錯誤類型的成語:
1.這點小錯誤還算不上什麼,不足為訓,您不要老記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不足為訓指不值得當作遵循的准則或典範。訓:法則、典範。)
2.乍暖還寒時候,他身著冬裝漫步在田野中,仍然覺得不寒而慄,不冷而發抖。形容十分恐懼。(不寒而慄指不是因為寒冷而渾身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3.這篇文章觀點陳舊,材料單薄,語句不通,可謂不刊之論。(刊,刪改。指不能刪改的、極為精當的言論。)
4.上海申花隊雄厚的財力和人力是其他甲A球隊無法比擬的,只能望其項背。(望其項背指能夠望得上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比得上或趕得上。)
5.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街上靜悄悄的,人們都在家裡,幾乎萬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6.老師無意間看到他對繪畫十分感興趣,便讓他登堂入室成為最年幼的學生。(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7.雖然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因為認錯態度好,所以罪不容誅。(罪不容誅指判處死刑也不足以抵償,形容死有餘辜,可改為"罪不至死。")
8.有些同學寫的作文,文不加點,字跡潦草,叫人頭疼。(文不加點是比喻才思敏捷,一氣呵成.)
(三)色彩失當類
成語的色彩可以分為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感情色彩中褒貶誤用是考查的重點,感情色彩變化則是難點。例如"燈紅酒綠"這個成語,有的同學只知道它有貶義(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而不知道它還可以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是個中性詞,95年高考題第4題中C項中的"想入非非",很多人認為它是貶義詞,可實際上是一個中性詞,所以用於修飾"神話和傳說"其實是恰當的。類似的成語還有如虎添翼、東山再起、獨來獨往、高視闊步、旁若無人等。
語體色彩是一個難點,迄今為止高考還未出現,需要引起重視.語體色彩失當常常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混用。成語由於來源不同,有的出自文史典籍,文藝作品,有的出自民間俗語。因此,有的成語常用在書面語中,有的則常出現在口語中,要根據不同的語境選用不同語體的近義成語。
1.魯迅先生對於友人,尤其對於青年,愛護無所不至,不但盡心竭力,還常主動幫忙。("無所不至"意思是沒有達不到的地方。現多形容壞人到處干壞事或所有的壞事都做到了。貶義。)
2.現實中,有許多身居要職,卻胸無城府,思想頑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撓改革。("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處事的心機。整個詞語的意思是指為人坦率真誠,不用心機。褒義。)
3.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97年高考題第4題)("趨之若鶩"是一個貶義詞,用於形容藝術愛好者是不合適的。)
4.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98年高考題的5題)("處心積慮"也是一個貶義詞,用於上句中是不合適的。)
5.小王深受大家信賴,這次被選為學生會主席,同學們無不彈冠相慶。("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它是一個貶義成語。)
6.我英勇的公安人員在車站守株待兔,一舉將殺人後潛逃的罪犯擒獲。("守株待兔"常用此成語來比喻有的人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是貶義成語,與贊頌之意相反。)
(四)對象與范圍失當
成語因其詞義有所側重,這便確定了該詞語的大致適用對象、范圍。如成語"汗牛充棟"僅用於物(書),不能指人;"左右逢源"泛指事;"相提並論"可用於人,也可用於事;"栩栩如生"指人或生物的形象;"眉飛色舞"僅用於人。如果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1.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那種不扎扎實實地學好基礎知識就急於做高難度題的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喧賓奪主"比喻客人佔了主人的地位,或外來的次要的事物佔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而句中的基礎知識與難題無主客之分。)
2.小羅看好了那件款式新穎的運動服,可惜帶的錢不夠,只好忍痛割愛。("忍痛割愛"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愛的東西交給別人。作為商品的運動服本不屬於自己所有,因無錢而不買自己喜歡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愛"。)
3.這里有良好的水土條件,又有一個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安居樂業"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兒,喜愛自己的職業。只能說"人民安居樂業",不能說"生活安居樂業"。)

8. 有幾種情況讓成語誤用

忘文生義、誤用褒貶、搭配不當、用錯對象、重復累贅、謙敬錯位、自相矛盾、不合語境。

9. 對象易誤用的成語

易「對象誤用」的成語
1.美輪美奐:用於形容屋舍高大華美,不能用來形容藝術品。
2.相敬如賓(琴瑟之好、破鏡重圓):只能用於夫妻之間,不能用於朋友、同學、同事之間。
3.青梅竹馬:只能用於年幼的男女之間。
4.休戚相關:只能用於人物之間,不能用於事物之間。
5.置若罔聞:不可用於視覺方面。
6.篳路藍縷:只能用來形容創業艱苦,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
7.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其他東西多。
8.耳提面命:用於長輩對晚輩,平輩、朋友之間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於上級對下級。
10.絡繹不絕:用於人、馬、車、船。
11.揮灑自如:用於寫作、畫畫的運筆,不可用於舉止風度。
12.豁然開朗:不能用來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滅:與痕跡、印象、功績、事業、道理等搭配,若與情感、友誼搭配則錯。
14.人老珠黃:只用於形容婦女。
15.巧奪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來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漸進:只用於學習、工作。
17.如履薄冰:用於人的心緒,不能用於環境。
18.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19.神機妙算:形容預料准確,善於估計形勢,決定策略。
20.來日方長:未來的日子還很長。表示事有可為,勸人不必急於做某事。
21.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22.洋洋大觀:形容美好的事物眾多豐盛。
23.沁人心脾:形容詩歌或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
24.別有天地: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25.別出心裁:形容構思、設計等獨創一格。
26.有口無心:指不是有心說的。
27.慘淡經營:指苦心費力經營。
易「語境不合」的成語
28.差強人意: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用在勉強別人做為難的事。
29.力挽狂瀾:比喻盡力挽回險惡的局勢,如果語境中沒有險惡的局勢,就不能用。
30.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
31.名不虛傳:名指名譽,是好名聲,一般名聲不可用。
32.耳濡目染:這個成語的主語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33.不可開交:只能做「得」的補語。
易「語境重復」的成語
34.刻骨銘心: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記,不能用作「令人難忘的教訓刻骨銘心」。
35.忍俊不禁:原指熱衷於某事而不能剋制自己,後多指忍不住要發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36.難言之隱:深藏於內心的話或事,難以說出口的隱情,不能用成「難言之隱的苦衷」。
37.南柯一夢:泛指一場美夢,比喻得失無常,美夢成空,不能用作「一場南柯一夢」。
38.相形見絀:相比之下,顯出一方非常遜色,不能用作「顯得相形見絀」。
39.如芒在(刺)背: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像如芒在背」。
40.遍體鱗傷:形容被打得全身都是傷,不能用作「渾身被打得遍體鱗傷」。
41.當務之急:原指應當做的事情才是最緊要的,後指當前所做事情是最緊要、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當務之急」。
42.接踵而至:形容很多人接連而來,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闖進來」。
43.津津樂道:指饒有興趣地談論某事,不能用作「津津樂道地說」。
44.聞名遐邇:形容名聲很大,不能用作「海內外聞名遐邇」。
45.責無旁貸:自身負有的責任,不能向別人推卸,不能用作「責無旁貸的責任」。
46.生靈塗炭:指老百姓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國人民生靈塗炭」。
47.安居樂業: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
48.見(貽)笑大方:被內行或有見識的人笑話,不能用作「只能讓人貽笑大方」。
49.自慚形穢:原指自己的容貌風度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後泛指自愧不如別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慚形穢」。

10. 容易誤用對象或場合的成語

遇人不淑,其實是指夫妻之間的我一時間想不起來別的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