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而論同義成語
1. 一概而論相似的成語
相提並論 [xiāng tí bìng lù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相提:相對照;並:齊。把不同的人或不專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屬或看待。
貶義
出 處
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並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例 句
1. 他們兩人差別太大,怎麼可以~。
2. 一概而論同義詞是
混為一談
相提並論
並為一談
3. (把性質不同的人或事物合並在一起,不加去分,一概而論) 成語(
不倫不類
答對請及時採納,謝謝!!!
…………………………………………
4. 一概而論成語的解釋意思是什麼
一概:同一標准,一律。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 用同一標准來對待或處理。
5. 與一概而論相近的成語
【成語】:等量齊觀
【拼音】:děng liàng qí guān
【解釋】:等:同等;量:版衡量,估量;權齊:一齊,同樣。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處】:清·況周頤《惠風詞話》:「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
【示例】:後來列國紛紛稱王,國王更不算回事,他們至多能和宋、魯等小國君主~罷了。 ★朱自清《經典常談·戰國策八》
【近義詞】:一視同仁、相提並論、混為一談
【反義詞】:大相徑庭、迥然不同、厚此薄彼
【語法】:作謂語;用於否定句
【英文】:equate
【德文】:etwas mit etwas gleichsetzen
【俄文】:стáвить на одну дóску
(等量齊觀,等量齊觀)
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
清周中孚《鄭堂札記》卷五:「若李滄溟者,諸體少完善,惟七絕差勝,祇堪與謝四溟之五律等量齊觀。」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或帶煙月而益韻,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郭沫若《雄雞集·努力把自己改造成為無產階級的文化工人》:「高爾基是把做書的工作和做靴子、做椅子等工作等量齊觀,一視同仁的。」
6. 與一概論之 相近的俗語,成語
得過且過,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
寡不敵眾, 好虎抵不過群狼
吹毛求疵,雞蛋裡面挑骨頭
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
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
強人所難,牛不喝水強按頭
直言不諱,打開天窗說亮話
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識抬舉
這山望著那山高,見異思遷
老馬腳下不迷路,老馬識途
7. 一概而論相近成語意思xi
一概而言
【讀音】:yī gài ér yán
【解釋】:一概:同一標准,一律。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准來對待或處理。
【出處】:戰國·楚·屈原《懷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
8. 一概而論的成語用法
作主語、謂語、賓語;用於否定句
9. 一概而論的成語解釋
一概:同一標准,一律。
指處理事情或問題不分性質,不加區別,用同一標准來對待或處理。
10. 一概而論的成語意思
拼音:來yī gài ér lùn
釋義:不自加區別地用一個標准來看待。後世常用此比喻對問題不做具體分析,籠統地看成一個樣子。[1]
出自:《楚辭·九章·懷沙》:「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
唐·劉知幾《史通·敘事》:「而作者安可以方古,一概而論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