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則過喜是什麼成語
❶ 聞過則喜。是什麼意思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
【成語】: 聞過則喜【拼音】: wén guò zé xǐ【解釋】: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❷ 聞過則喜什麼意思
聞過則喜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wén guò zé xǐ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出自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上》。
成語解釋
【解釋】: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❸ 聞過則喜下一句是什麼
聞過則喜下一句是:知過不諱
出自:宋·陸九淵《與傅全美書》:「故其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譯文::聽到別人說自己有錯應當高興,知道自己的過失應當不隱諱,而改正自己的過錯應當毫不害怕。
南宋的思想家陸九淵用這一典故,擴充了關於知過必改的含義,提出了三層意思。
1、不怕人指出錯誤
2、知道錯了不自欺欺人,自己仔細分析錯誤的由來
3、堅決地改正錯誤。
(3)聞則過喜是什麼成語擴展閱讀:
近義詞:嚴於律己[ yán yú lǜ jǐ ]
1.【解釋】:律:約束。嚴格地約束自己。
2.【出自】:宋·陳亮《謝曾察院君》:「嚴於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天治道。」
2.【用法】:補充式;作謂語、補語;含褒義;指嚴格地約束自己。
反義詞:文過飾非[ wén guò shì fēi ]
1.【解釋】: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2.【出自】:《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意思:一個小人對於自己的過錯,總想辦法說出一套理由,把過錯掩蓋起來。)
3.【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❹ 聞過則喜是什麼意思以及出處是什麼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版接受意見
。
【成權語】: 聞過則喜【拼音】: wén guò zé xǐ【解釋】: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❺ 聞過則喜,下一句是什麼
聞過則喜是一個成語,沒有下一句。
聞過則喜【wén guò zé xǐ】
基本釋義: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
白話譯文:子路,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他就很高興。大禹聽到有教益的活,就給人家敬禮。偉大的舜帝又更為了不得:總是與別人共同做善事。
(5)聞則過喜是什麼成語擴展閱讀: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有個人叫高繚,他為人謹慎,在齊國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從來沒有犯過錯,但晏子卻無緣無故把他辭退了。這是為什麼呢?
晏子說:「我是一個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頭,必須用墨斗來彈,用斧頭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毛病和缺點,但是如果別人不給予提示的話,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繚呢,他在我身邊足足三年,看見我的過錯,卻從來不說,這對我有什麼好處?所以,我把他辭退了。」
可見,晏子喜歡人指出他的過失,他認為,指出上司的過失,是手下的責任,否則是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是毫無用處。
❻ 聞過則喜成語故事
【注音】wén guò zé xǐ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對他的弟子們談到勇於接受批評的問題時,舉出歷史上三個善於接受別人意見的人,即子路、禹和舜。春秋時魯國人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為人誠實,剛直好勇,別人指出他的缺點時,他虛心接受並且十分高興。
【典故】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解釋】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虛心接受意見
【相近詞】嚴於律己、知錯必改
【相反詞】文過飾非、知錯不改
❼ 聞過則喜的成語
聞過則喜[wén guò zé xǐ]
基本釋義
過:過失;則:就。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表示歡迎和高興。指虛心接受意見。出處
唐·韓愈《答馮宿書》:「然子路聞其過則喜;禹聞昌言則下車拜。」
❽ 聞過則喜中的成語
答案是【舍己從人】、【與人為善】
舍己從人
【注音】shě jǐ cóng rén
【解釋】舍:棄;從: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與人為善
【讀音】yǔ rén wéi shàn
【釋義】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❾ 聞過則喜相近的成語
從善如流 [cóng shàn rú liú]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好像流專水向下,屬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出 處
《左傳·成公八年》:「從善如流;宜哉!」
例 句
老張為人正派,~,你們會相處得很好的。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洗心革面 聞過則喜 從諫如流 改過自新
反義詞
一意孤行 怙惡不悛 剛愎自用 固執己見
❿ 聞過則喜,後面一句是什麼
聞善則拜
聞過則喜,聞善則拜。意思是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高興,聽到別人有教益的話就拜謝。
這句話原話是出自儒家經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孟子·公孫丑上》的第八章,原文如下: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翻譯:孟子說:「子路,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他就高興。禹,聽到善言,就拜謝。偉大的舜又超過了他們,好品德願和別人共有,拋棄缺點,學人長處,樂於吸取別人的優點來修養自己的品德。
舜從當農夫、陶工、漁夫,直到成為天子,沒有哪一點長處不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吸取眾人的長處來修養自己的品德,這又有助於別人培養品德。所以,君子沒有比幫助別人培養好品德更好的了。」
(10)聞則過喜是什麼成語擴展閱讀:
賞析
古人非常注重德的修行,「立功、立德、立言」是古人一生所追求的。「立德」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賢能之士通常用的一生來提高自己的德行。
「聞過則喜,聞善則拜」可以說是衡量個人德之高低的標准之一。子路聞過則喜、大禹聞過則拜,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吸取別人的優點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孔子曾說「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這點呢。
人們之所以做不到「聞過則喜 聞善則拜」主要是因為個人的修行還不夠高,心胸和肚量狹小。如果有誰當面指出自己的錯誤和缺點,想必會對那個人怒目以對吧。
當今社會很多人習慣了聽奉承的話,突然聽到別人說自己的不是,心理就開始承受不了了。好話誰都喜歡聽,但是這對自己人格的提高沒有任何好處,這樣只會助長虛榮心和自我滿足感。那麼整個社會也就止步不前,缺乏進步的動力和生機。
「以人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所以我們應該把別人當成自己的鏡子,每天進行自我反省,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