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阿地鼻獄成語

阿地鼻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8 09:33:03

1. 一阿百獄祖根僵典忘數勸地大李代深桃諷樹鼻的成語

李代桃僵[ lǐ dài táo jiā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 lǐ dài táo jiāng ]

  • 古樂府《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後來用「李代桃僵」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 出 處

    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例 句

    芝焚蕙嘆嗟僚友,~泣弟兄。

2. 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阿二不曾偷是成語嗎

此地無銀三百兩 是成語
後面那句就不是了
此地無銀三百兩
【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出自】: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近義詞】:欲蓋彌彰、不打自招
【語法】:復句式;作主語、分句;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出來

3. 人,天,地獄,餓鬼,畜生,阿羅修為成一圈打一成語

六道輪回copy
[拼音]liù dào lún huí
[釋義]佛教語,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指眾生輪回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
[出處]唐·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聖人有以見六趣輪回,是無明網,故決之以定力。」

4. 阿羅修畜生人俄鬼天地獄聯成一串打成語

六道輪回

liù dào lún huí

【解釋】佛教語,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指眾生輪回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

【出處】唐·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聖人有以見六趣輪回,是無明網,故決之以定力。」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迷信說法

【近義詞】六趣輪回

【例句】我著你脫離生死,免卻~。 ◎元·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折

5. 形容一個人位高權重的地位和身份的詞語或成語,要多個

飛黃騰踏、達官貴人、阿尊事貴、北斗之尊、舉足輕重。
一、飛黃騰踏
白話釋義:形容馬的飛馳。後多比喻官職地位升得很快。
朝代:唐
作者:韓愈
出處:·《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翻譯:飛黃騰踏去,不能只是癩蛤蟆
二、達官貴人
白話釋義:達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門身價顯赫的人。
朝代:宋
作者:釋惟白
出處:·《續傳燈錄》第九卷:「京師都會;好惡萬端貴人;達官盈門」。
翻譯:京城都市;好討厭千頭萬緒貴人;大官滿門
三、阿尊事貴
白話釋義:逢迎侍奉位高權重的權貴
朝代:東漢
作者:史學家班固
出處:《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劉交傳》:「以不能阿尊事貴,孤特寡助,抑厭遂退,卒不克明。」
翻譯:因為不能阿尊事貴,我只是我們幫助,還是滿足就退,最終沒能明白。
四、北斗之尊
白話釋義:北斗星的位置近於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貴。
朝代:唐
作者:李又
出處:·《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地出南關遠,天回北斗尊。」
翻譯:地出南關遠,天回北斗尊
五、舉足輕重
白話釋義:後用來比喻所處地位重要,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全局。
朝代:南宋
作者:范曄
出處:《後漢書·竇融傳》:「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
翻譯:地出南關遠,天回北斗尊方蜀漢互相攻擊;權力在將軍;舉腳左右;就有輕有重

6. 阿卧存縷驚動旨冰地順求鯉紀羅天情能組什麼成語

卧冰求鯉,
阿旨順情,羅縷紀存,
驚天動地!

7. 5個成語要解釋2個故事。

橋的5首詩
揚州橋邊小婦,長干市裡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雜曲歌辭·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園中柳,春來已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雜曲歌辭·祓禊曲)
岩腹乍旁穿,澗唇時外拓。橋因倒樹架,柵值垂藤縛。(燕子龕禪師)王維
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送楊長史赴果州)王維
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曉行巴峽)王維

5副對聯
渡船橋:
南側聯:一線橋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帶吳歌;
北側聯: 春入船唇流水綠,人歸渡口夕陽紅。
東溪橋:一泓月色含規影;兩岸書聲接榜歌。
梅縣橋溪村:
上聯是「一門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鴻圖,四海揚名,五指峰巒鍾沛國」;
下聯是「六朵荊花,七行樓屋,八方齊慶賀,九如獻壽,十分聲價壯橋溪!」
南星橋:淑氣風光架嶺送登彼岸,洞天雲漢橫梁穩步長堤。
安平橋:暴雨驟傾萬斛珍珠浮水面;長虹多掛一條金帶束天腰。
5個成語
1. 過河拆橋
成語發音: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語釋義: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成語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成語示例:祥子受了那麼多的累,~,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不平。(老舍《駱駝祥子》十四)2 橋歸橋,路歸路:比喻互不相乾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

3修橋補路
成語發音:xiū qiáo bǔ lù
成語釋義: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成語示例:

4. 過橋抽板
成語發音:guò qiáo chōu bǎn
成語釋義:比喻目的達到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成語出處:
成語示例:只要你不要~,我馬上去找他們,一定有個辦法,明天來回復你。(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
5遇水疊橋
〖解釋〗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

奈何橋的來歷:

橋可通神、通仙、通天國,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獄。從民間文化的層面看來,橋梁及其象徵性甚至更多地被人們用來在人與鬼、生與死之間建立聯系或形成過渡與中介。

與「神話」與「仙話」相映成趣的是,中國民間口碑文學中,另有一類獨特的「鬼話」。雖然我們常用「鬼話連篇」,來形容某人所言荒誕不經或不足為信,可是在民間「鬼話」里反復出現的「橋」,卻不是偶然的,在我們看來,它並不荒誕。在中國民間信仰里,「鬼」是由於死亡而產生的一類消極的超自然存在。中國各地流傳的許多鬼話中,橋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沒之所。

那些水死或從橋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總是在橋樑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托生而轉世。在這個意義上,橋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脫離陰間,轉生到陽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斷續出,由陽間去冥途的所在,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和轉化,是以橋為中介而實現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靈,徘徊於橋上,常在「橋普請」時,弄歪橋板使人落水的說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話中雖然不能馬上託身轉世為人,卻往往能夠在冥府陞官,或最終總能感動冥府閻王,甚至得到閻王的特許轉生為人。

有一則題為「陸阿唐」的鬼話,說寶山境內練祁河上原本有座陸家橋,橋南為陸家宅,橋北為唐家宅,兩姓人共利此橋,故雙方協議於每年的三月份要輪流維修此橋。有一年,陸家修橋時,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這個水鬼拖唐家修橋者落水為替身,使自己轉世回到了陽間。從此,每年三月修橋時,總要有人落水死亡,人們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該橋淪於荒廢。後來,有一個從唐家入贅陸家,名叫陸阿唐的人,自願成為替死鬼,讓大家放心去修橋。陸阿唐成了水鬼後,不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還在橋下保佑修橋者。於是,他備受陸、唐兩姓的奠祭與供性。後來,凡路過此橋者,均要先在橋頭拱手,表示對陸阿唐的尊敬,然後才過橋。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橋時,人們供奉給陸阿唐的香火便更加興盛,最後終於驚動了陸、唐兩家的「土地」。

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後,玉帝封陸阿唐為陸橋的橋神,並賜給他一根打鬼棒。從此以後,陸家橋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會被淹死,因為陸阿唐受封為橋神以後,一心為民除害。有時候,有人被鬼驅趕,但只要跑到橋上,就會受到橋神陸阿唐的保護。

從這則鬼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生與死之間的聯系,還可以看到玉帝與閻王之間的聯系、「人柱」與橋神之間的聯系,以及橋在兩姓人之間形成的聯系等等。

有趣的是,有一些關於橋的鬼話里,還常有女鬼在陰間生子,又為嬰孩求食於橋上或橋頭的情節。其中有一個故事說,嬰孩被命名為橋,後來還中了頭名狀元。此外,甚至還有閻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陰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為人們搭架浮橋,從而將功贖罪的鬼話。

奈何橋的民間信仰在中國由來甚久。唐人張讀所撰《宣室志》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中國古代向來就有地府與陽間有河流相隔,亡魂須過渡以橋的觀念。唐人段成式撰《酉陽雜徂》上提到冥途,便說「……有水東西流,……一橋飾以金碧,過橋北,入一城,……疑即冥司。」傳統中國的地府觀念,後來與佛教的地獄閻王、來世輪回等觀念發生了契合,於是便逐漸形成了現在民間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橋的俗信。約到南宋時,民間的地府傳說,逐漸將冥府鬼都確定在四川省的豐都縣。此後,歷代在豐都鬼府均有營建,其中包括人們常說的陰陽界與奈何橋。豐都鬼府的奈何橋,大概算得上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座了。

根據人類學家衛惠林先生於1935年刊行的《豐都宗教習俗調查》的記載,在豐都鬼府,通過山門即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橋稱作奈何橋,橋下一個石池即為血河池。此奈何橋東首為地藏殿,西首為血河將軍殿,相傳奈河是鬼魂要過的第一道關。為了附會這一類的「鬼話」,明代蜀獻王朱椿曾在豐都平都山,建造過三座連拱石橋,並稱之為奈何橋。據說,舊時香客在渡過這里的奈何橋之前,必先燃香、化紙,求神保佑:而廟內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橋面塗以桐油,使過橋者經常滑倒,嚇個半死,從而可獲得更多的香火之錢。

關於四川豐都的奈何橋,有兩幅橋聯分別為:

積德修行,奈何橋易過

貪心造孽,尖刀山難逃

三步跨過奈何橋,知爾是善是惡

一氣走通金銀道,賜汝發福發財

在有關鬼府豐都的文學描寫中,除了夢筆生的《金瓶梅》之外,另一則關於明代名士王世貞游地府的鬼話說,陰府的茶亭王婆,只給出鬼城過橋的人喝茶,而不給過橋進鬼城的人喝。王世貞來到橋上,但見橋下泛著七色浪花,變幻莫測,他想這大概就是情慾禍水了。王婆以橋下之水煮茶,讓投胎之鬼吃了,就會使之情慾迷心,良知頓失。…這則鬼話中的「橋」,或者就是奈何橋的另外一種說法吧。

中國各地關於奈何橋的說法,有很多異傳。或說陰間有奈河,河上有橋為奈河橋;或說在去陰間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污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橋名為奈何橋。據顧炎武《山東考古錄》講,人們甚至把奈何及奈何橋附會確指為山東泰安附近的一條實在的河流。
傳說:1.風雨橋的傳說
進入侗鄉,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別致的風雨橋。說起風雨橋,可有一段神話傳說。
古老的時候,還沒有開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個小山寨,只有十幾戶人家。有個小山寨里有個後生,名叫布卡,娶了個妻子,名叫培冠。夫妻兩人十分恩愛,幾乎形影不離。兩人幹活回來,一個挑柴,一個擔草,一個扛鋤,一個牽牛,總是前後相隨。這培冠長得十分美麗,夫妻兩人過橋時,河裡的魚兒也羨慕地躍出水面來看他們。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漲。布卡夫婦急著去西山幹活,也顧不了許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橋走去。正當他們走到橋中心,忽然刮來一陣大風,颳得布卡睜不開眼睛,培冠「哎呀」一聲跌落河中。布卡睜眼一看,妻子不見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頭跳進水裡,潛到河裡。可是,來回找了幾圈都沒有找到。鄉親們知道了,也紛紛趕來幫助他尋找,找了很長時間,還是找不到培冠。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河灣深處有一個螃蟹精,把培冠卷進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變成一個漂亮的後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還打了他一巴掌。他馬上露出兇相威脅培冠。培冠大哭大罵,哭罵的聲音從河底傳到上游的一條花龍耳朵里。
這時風雨交加,浪濤滾滾,只見浪頭里一條花龍,昂首東張西望。龍頭向左望,浪頭就向左打,左邊山崩,龍頭向右看,浪頭往右沖,右邊岸裂。小木橋早已被浪濤捲走了。眾人膽戰心驚。可是龍頭來到布卡的沙灘邊,龍頭連點幾下浪濤就平靜了。隨後,花龍在水面上打了一個圈,向河底沖去。頓時,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響聲不斷傳來,大漩渦一個接一個飛轉不停。接著,從水裡冒出一股黑煙,升到半空變成一團烏雲,那花龍緊追沖向半空,翻騰著身子,把黑雲壓下來,終於壓得它現出原形。原來是那隻鼓樓頂那麼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張張逃跑,爬到懸崖三丈高。花龍下到水裡翻跟頭,龍尾一擺,又把螃蟹橫掃下水來。這樣幾個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盡,搖搖擺擺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擋住花龍。可是花龍一躍而起,張口噴水,噴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龍緊緊追到水底後,浪濤翻滾著便順河而下,這時再也看不見黑螃蟹露面了。後來,在離河灣不遠,露出一塊螃蟹形的黑石頭,就是花龍把螃蟹精鎮住的地方。這塊石頭,後人稱它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靜之後,聽見對面河灘上有個女人的聲音在叫喚。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幾個人馬上游水過去。上岸以後,培冠對布卡說:「多虧花龍搭救啊!」大家這才知道是花龍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龍。這時,花龍往上游飛回去了,還不時向人們頻頻點頭。
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侗鄉。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橋改建成空中長廊似的大木橋,還在大橋的四條中柱刻上花龍的圖案,祝願花龍常在。空中長廊式的大木橋建成以後,舉行了隆重的慶賀典禮,非常熱鬧。這時,天空中彩雲飄來,形如長龍,霞光萬道,眾人細看時,正是花龍回來看望大家。因此後人稱這種橋為回龍橋。有的地方也叫花橋,又因橋上能避風躲雨,所以又叫風雨橋。

2.會仙橋的傳說
會仙橋在渝中區民族路上,就在如今會仙樓前面那廣場的中心。會仙橋消失得早,筆者伯父上個世紀20年代初就來到重慶做工,也沒見過那橋。不過,會仙橋的地名卻存在到上個世紀80年代。

古時,重慶城內人煙並不多,大梁子(今新華路)一帶還是森林。從大梁子流下一條小溪,大約是順如今的正陽街,經大陽溝,到洪崖洞,流入嘉陵江。會仙橋就是這條小溪上的一座橋,長可能不到10米。之所以叫會仙橋,是傳說有人在此遇到過神仙。不過,傳說有多種版本。

一種說法是:有個老頭在那橋頭開了個冷酒館,經常有個南岸老君洞的道長來他館里喝酒。那道長便邀請老頭到老君洞去耍。老頭去了,道長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來,兩個人總是吃不完。下午,老頭回到酒館,老婆子好驚奇,說:「你啷個好多年都不回來喲?」老頭說:「你昏了喲,我才耍半天。」但一照鏡子,竟然長出了雪白的長鬍子。老頭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長是個神仙。一傳十十傳百,於是人們便把這酒館門前的橋叫作會仙橋。
貓兒橋的來歷---傳說故事!
從前,杭州琵琶街拐彎的地方有座橋,橋邊住著一個老皮匠。老皮匠是個孤老頭兒,家裡養著一隻貓。這只貓通身光禿禿的沒有幾根毛,難看死了,它不會捉老鼠,懶得連叫也不高興叫,一日到夜悶聲不響地伏在老皮匠腳邊打瞌睡。鄰居們看著不順眼,都勸老皮匠:「趁早丟了它吧,養只癩皮貓有啥用場呀!」但老皮匠聽了,總是搖搖頭:「我家裡冷冷清清的,養只貓也好作個伴哩。」
一天,有個采寶客經過這里,恰巧一隻靴後眼走掉了,便拐進老皮匠的修鞋鋪子,叫他修理一下。采寶客等在旁邊,東看看西看看,一眼看見子老皮匠腳邊的癩皮貓。他盯著貓看了半天,就問老皮匠:「老伯伯,這只貓是你養嗎?」老皮匠點點頭。采寶客又問:「給你三百兩銀子,把它賣給我吧!」老皮匠只當他尋開心,就說:「你買這樣的貓去做什麼?」采寶客說:「買去做什麼你不用管,只要答應給我,就一手交銀一手了取貨。」老皮匠聽了搖搖頭:「沒有說過有三百兩銀子買只貓的!我不賣,我不賣!」
旁邊看熱鬧的人都勸老皮匠說:「老皮匠呀,你辛辛苦苦活了大半輩子,連三兩銀子也沒積下過,這下有了三百兩銀子,往後的日子就窮不著啦,快把這癩皮貓賣給他吧。」
老皮匠並沒有動心,他慢吞吞地說:「我大半輩子也窮過來了,只要苦掙苦做過日腳,能有碗飯吃就好,決不指望這只小貓發橫財!」
人們都笑老皮匠是個獃子。
你一言,我一語,大家正在紛紛談論,剛好羊壩頭的惡習霸瘌痢頭阿五經過這里。瘌痢頭阿五聽說有這樣便宜的事,急忙擠進人群,向采寶客拱拱手,說:「客人請了!你要這瘌皮貓不難,只要把貓的用場講出來,這件事包在我五爺身上!」
人們一見來了瘌痢頭阿五,就紛紛避開了。采寶客看這人在地方上是有勢面的,料想有他出場,這只貓不怕買不到手,就說:「五爺,你仔細看看這只貓,雖說只有幾根黃毛,卻在太陽底下閃閃發亮,這是一隻金絲貓呢!五爺不知道,錢塘江旁邊的六和塔頂上,有十二隻玉老鼠,半夜裡會出來在塔頂上玩耍。那玉老鼠乃是無價之寶,只有這金絲貓才能捉得到它。」

瘌痢頭阿五聽得心癢癢的,肚皮里早已另打了算盤,嘴巴上卻道:「好呀,好呀!」

采寶客一摸身上,偏巧帶的銀子不夠,就向瘌痢頭阿五說:「五爺,和你一言為定,我馬上拿銀子去,夜快邊再來抱貓。」說著,穿起剛釘好的靴子,急急忙忙地走了。

瘌痢頭阿五見采寶客走遠了,回過頭來對老皮匠說:「老頭兒,把貓借給五爺用一用,等捉到玉老鼠再來還你。」老皮匠慌忙護住貓,答道:「開頭我是捨不得這只貓,如今倒捨不得那十二隻玉老鼠。寶貝是大家的,應當讓它留在塔頂上,你憑什麼要把它捉去!」

瘌痢頭阿五一聽歪了嘴巴,把袖子一捋,三拳兩腳將老皮匠打昏在地上。他從老皮匠身邊抱起貓,一聲吆喝,揚長而去。

天黑下來後,瘌痢頭阿五喝得醉醺醺的,獨個人抱著貓,一搖一擺地往錢塘江邊走去。他爬上小山,來到六和塔腳下,等到半夜三更月亮當空的時候,抬起頭來一看,哈!果然有十二隻晶瑩光亮的玉老鼠,正繞著塔頂,跳來跳去地玩耍呢。瘌痢頭阿五急忙從懷里放出貓來。說也真怪,這只貓平時只會眯起眼睛打瞌睡,這時卻忽地精神抖擻起來:昂頭豎耳朵,躬身翹尾巴,瞪起兩隻眼睛,忽閃忽閃的,那模樣就象是一隻剛出山的小老虎。它朝著塔頂「咪嗚,咪嗚」叫了兩聲,就一縱身躥上塔頂去了
玉老鼠一見金絲貓,一隻只都嚇得從塔頂掉下來,跌得粉碎粉碎。瘌痢頭阿五趕過去,不見了玉老鼠,還以為逃了,一個箭步往外竄出去。因為他喝醉了酒,頭腦勿靈清,再加上用力大,腳一滑,「咕碌咕碌」地滾下山坡,「撲通」一聲響,跌進錢塘江里去了。
再說,采寶客回家取了銀子,先拐到市上買了一張大網和一大捆絲綿,再到老皮匠鞋鋪里來抱貓。一看,老皮匠昏倒在地上,那隻金絲貓早不見了。他心裡一捉摸:不對,一定是瘌痢頭阿五先下了手!就急急忙忙追到錢塘江邊來。原來,采寶客在瘌痢頭阿五面前賣了個關子:只講出金絲貓的用場,卻不教捉玉老鼠的方法。捉玉老鼠的時候,要先在塔下張開大網,鋪上厚厚的絲綿,然後才放出貓來。這樣,玉老鼠就不會逃掉,也不會摔碎了。
當采寶客趕到六和塔跟前,玉老鼠已經跌碎,瘌痢頭阿五也死在江里了。他一見這情形,又是頓腳,又是嘆氣;但事情已無法挽回,只好自認晦氣,背起大網走了。
從此以後,六和塔上就沒有這十二隻玉老鼠啦。

老皮匠修鞋鋪子旁邊的那座橋,因為當年出過這件事情,就被叫成了「貓兒橋」。

舊時,合肥東門外壩上街東首沿淝河向北有條汊河,在汊河口上有一橋,名曰:「鳳凰橋」。最早時,這里是一處河灘,灘岸綠樹紅花相擁,蜂喧鳥鳴相和,景色十分美麗。
傳說在一年的七夕節晚上,河灘附近一個鄉村的姐妹們聚會一起,紛紛結七綵線穿七彩針,希望能成為「巧手」、「巧姐」、「巧媳婦」,以得到天神賞賜。就在眾姐妹忙得不亦樂乎時,一個手兒最靈巧的姑娘忽見夜空天門大開,銀河初渡,牛郎與織女相會了。姑娘喜不自禁地叫了起來:「快看呀!快看呀!牛郎織女會面啦!」為了不失姑娘的文雅,該姑娘不時用手在嘴上遮遮捂捂。孰知此動作讓天神看見,誤認為巧姑娘想要在嘴上長出胡須,便慨而賜之。自此,這巧姑娘嘴上就長出了許多濃密的鬍子來了。
一個姑娘家,嘴上長出這許多濃密的鬍子,男不男女不女的,如何見人?巧姑娘終日躲在閨房,大門不出,憂愁不止,苦不堪言。又是一個銀月當空之夜,巧姑娘越想越覺得滋味難受,日子難熬,便一個人悄悄來到淝河邊,對著蒼天和銀月嘆道:「天神啊,您的賞賜沒給我帶來絲毫幸福和快樂,反害得我好苦啊!您若有靈,就讓我插上翅膀,飛到南天,脫離這無邊的苦海吧。」語罷,撲嗵一聲跳入河中。
卻說那天神在南天之上還真的聽到巧姑娘的哭訴,深感愧疚。然而,巧姑娘已投河而去,該怎麼辦呢?天神略思片刻,拿出一尾錦羽向巧姑娘投河的地方丟去,只見瞬間河水泛波,忽地從河中飛出一隻五彩金鳳凰。
自那以後,這里得天神所賜祥瑞之氣,每日清晨,旭日東升,彩霞輝映大地,吉祥之氣縈繞,總有數只鳳凰於其間飛來舞去,好一派仙樂景象。後來人們為仰慕巧姑娘,並思得惠鳳凰之靈氣,便在這里架設一座大青石橋,名曰「鳳凰橋」。

8. 地,無,鼻,獄,天,雙,下,阿組成成語

天下無雙,
阿鼻地獄!
就是這樣的

9. 地、獄、阿、鼻幾個字怎樣組織成語

  • [ā bí dì yù]

    阿鼻地獄

    (漢語詞語)

    編輯

  • 阿鼻地獄,漢語詞語,ā bí dì yù。偏正式詞語,釋義:永受痛苦的無間地獄,出自《法華經·法師功德品》。反義詞是極樂世界。

  • 中文名

  • 阿鼻地獄

  • 外文名

  • avici

  • 詞目

  • 阿鼻地獄

  • 讀音

  • ābí dì yù

  • 結構

  • 偏正式

  • 色彩

  • 貶義

  • 用法

  • 作主語、賓語、定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