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誠信的成語
❶ 形容人守信的成語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 取信於民
取信於人 信誓旦旦 言而有信 言行信果 信守不渝
言信行果
一諾千金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抱誠守真
誠至金開
赤誠相待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閑邪存誠
修辭立誠
另有:
抱誠守真
誠至金開
赤誠相待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閑邪存誠
修辭立誠
一言九鼎。
一諾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說話,一言為定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名言警句】
蘇聯: 愛情的火焰需要不斷添加忠誠的乾柴。
清·顧圖河: 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
幫人要幫心,幫心要知心,知心要誠心。
宋·蘇軾: 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宋·周敦頤: 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英國: 誠實不需假於筆墨,美麗不需假於粉黛。
誠召天下客,譽從信中
資治通鑒: 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 來。
【成語】
抱誠守真
誠至金開
赤誠相待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閑邪存誠
修辭立誠
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 馬雅可夫斯基
84、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 鄧肯
85、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 列夫·托爾斯泰
86、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87、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
88、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 克雷洛夫
89、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爾
90、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 貝多芬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養心莫善於誠(荀子)
●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後心正。(《大學》)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漢·韓嬰《韓詩外傳》)
●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宋·楊時《河南程氏粹言·論學篇》)
●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潘序倫)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誠。(潘序倫)
●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准則,不做假賬。(朱鎔基)
●獨立、客觀、公正執業是我們注冊會計師的天職,我們既然選擇了做荷花,就要力求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郭晉龍,深圳注協)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誠信成語
抱誠守真 抱柱之信 達誠申信 表裡如一
誠心誠意 襟懷坦白 光明磊落 開誠布公
一諾千金 拾金不昧 推心置腹 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 光明正大 海枯石爛 講信修睦
竭誠相待 開誠相見開心見誠 傳守不渝
口血未乾披肝瀝膽 披心相什 剖心析肝
歃血為盟 推誠相見 推誠不飾 物微志信
心虔志誠 信誓旦旦 信以為本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一言之信 以誠相見 忠信樂易
曾子殺豪 言必信,行必果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誠信警句格言
⒈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意思是:不要把金玉當成寶物,而忠誠與信用才是寶 出自《禮記·儒行》。
⒉ 不足於行者,說過;不足於信者,誠言。
意思是:行為不實在的人,說話一定誇誇其談;
⒊ 不誠實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
意思是:沒有真誠所涉及不到的,用真誠提高自己以養就能規范,從真誠去處理事情就能完美。出自(宋)楊時《二程粹言·論道篇》。
4.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意思是:誠是自然規律,追求誠是做人的規律。出自《孟子。離婁上》
5.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意思是:說話辦事,信誠在先;欺騙與胡說,那怎麼可以呢?出自《弟子規》。
6. 非直諒多聞之人,不能得直諒多聞之友。
意思是:不是正直、信實、知識淵博的人,不能得到正直、信實、知識淵博的朋友。出自(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7. 華而不實,恥也。
意思是:只開花不結果實,令人感到羞恥。比喻徒有漂亮的外表,無實際內容。出自《國語·晉語》
8.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意思是:人的真誠所達到一定程度,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又稱「精誠所加,金石為虧」。出自(漢)王充《論衡·感虛篇》。
9. 君子誠以為貴。
意思是:有修養的人把真誠看得非常重要。出自《禮記·中庸》10. 君子一百,快馬一鞭。
意思是:一句話說定,不再反悔。出自《景德傳燈錄·卷六·道明禪師》。
11.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意思是:失去糧食,失去兵器,也不能失掉信用。出自(元)關漢卿《獨赴單刀會》。
12. 受人之託,終人之事。
意思是:既然接受別人委託,就要把事情辦好。出自(元)高則試《琵琶記》。
❷ 關於誠信的成語
關於誠信的成語有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誠至金開、一言為定、抱誠守真、修辭立誠、金口玉言、閑邪存誠、駟馬難追、言信行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1、一言為定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yán wéi dìng,指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改變。
引證解釋: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程嬰,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2、說一不二,讀音shuō yī bù èr,漢語成語,釋義為形容說話算數,說了就不改變。也指人獨斷專行。
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3、言而有信,yán ér yǒu xìn,成語,意思是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論語·學而》第七章,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竭盡全力;服侍君主,忠於職守;與朋友交往,講求信譽。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有學問了。
4、表裡如一是一個成語,讀音是biǎo lǐ rú yī,是指表面和內心都一樣,形容言行和品質完全一致。
出自《朱子全書·論語》:「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著實,故某集注雲:『以忠,則表裡如一。』」
譯文:以忠義為原則處事的人,正是事情所要的結果。故某集說忠義的人,表裡如一。
5、一諾千金,讀音yí nuò qiān jīn。是漢語成語,意思是指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諾。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譯文:得到黃金百斤,不如得到季布的諾言。
❸ 形容人誠實的成語有哪些
一諾千金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抱誠守真】抱:存在心裡。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赤誠相待】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誠心敬意】形容對人十分真誠和有禮貌。
【誠心實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誠心正意】誠:真誠。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誠意正心】誠:真心實意;正:糾正。有真誠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誠至金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殫誠畢慮】指竭盡忠誠與思慮。
【達誠申信】達:表達;申:表明;信:誠實。表達真誠忠貞。
【精誠貫日】精:精神;貫:貫通;日:太陽。精神和太陽貫通起來。形容極端忠誠。
❹ 查做人誠實的成語
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解釋】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出處】《晉書·右勒載記下》:「大丈夫行事,當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褒義。常跟「襟懷坦白」通用;也可連用;以加強語氣。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落;不能讀作「là」或「lào」。
【辨形】磊;不能寫作「蕾」。
【近義詞】襟懷坦白
【反義詞】居心叵測
【辨析】~和「光明正大」都含有「心地光明」的意思;都能用於人及其言行;有時可通用。但「~」偏重在人的精神品質;指胸懷坦白;「光明正大」偏重指人的行為正當、正派。
【例句】(1)胸懷坦白;~是一個人的高貴品質。
(2)我十分敬重爸爸;因為他有著豪爽正直、~的性格。
【英譯】frankandforthright
襟懷坦白
jīn huái tǎn bái
【解釋】襟懷:胸懷;坦白:正直無私。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
【出處】宋·黃榦《黃勉齋文集·七·祭李貫之》:「貫之性質粹美,襟懷坦夷,凝靜有常。」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
【正音】襟;不能讀作「jìn」。
【辨形】襟左邊是「衤」;不是「礻」。
【近義詞】胸無城府、光明正大
【反義詞】心懷叵測、兩面三刀
【辨析】~和「胸無城府」;都含有「正直、直率」的意思。但~含有「心地純潔」的意思;「胸無城府」形容待人接物沒有心機。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例句】「一個共產黨員;應該是~;忠實積極;以革命利益為第一生命。"(毛澤東)
【英譯】frankness
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解釋】原指明白不偏邪。現多指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三:「聖人所說底話,光明正大,須是先理會光明正大底綱領條目。」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褒義。表示人及其言行高尚。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大;不能讀作「dá」。
【近義詞】光明磊落
【反義詞】鬼鬼祟祟
【辨析】「光明磊落」和「~」都含有「心地光明」的意思;都能用於人及其言行;有時可通用。但「光明磊落」偏重在人的精神品質;指胸懷坦白;「~」偏重指人的行為正當、正派。
【例句】(1)我們辦事~;他再造謠惑眾;也無濟於事。
(2)堅持~;不搞陰謀詭計;這是做人的道德的頭一條。
【英譯】justandhonorable
胸無城府
xiōng wú chéng fǔ
【解釋】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難於揣測的深遠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
【出處】《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
【結構】主謂式。
【用法】多指率真坦白;全無心機。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城;不能讀作「cénɡ」。
【辨形】城;不能寫作「成」。
【近義詞】胸無宿物、光明磊落
【反義詞】心懷叵測、居心不良、笑裡藏刀
【例句】小姑娘天真爛漫;~;可以做個知心朋友。
【英譯】simpleandcandid
胸無宿物
xiōng wú sù wù
【解釋】宿:過夜。胸中沒有過夜的東西。比喻心地坦率,沒有成見。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庾赤玉胸中無宿物。」
【結構】主謂式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胸懷坦白
【例句】畢為人坦直,~,微泄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
【英譯】never to bear somebody a grudge
胸懷坦白
xiōng huái tǎn bái
【解釋】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純潔,待人誠懇,光明正大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到任之後,會見大先生胸懷坦白,言語爽利,這些秀才們,本不來會的,也要來會會,人人自以為得明師。」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心地純潔
【近義詞】襟懷坦白
【例句】王朔《枉然不供》:「胸懷坦白,問心無愧,夜道遇鬼膽氣壯,半夜敲門心不驚。」
【英譯】be magnanimous and unselfish have largeness of mind
豁達先生
huò dá xiān shēng
【解釋】指人心胸坦盪,頭腦清醒
【出處】《子不語》:「此處向不平靜,自豁達先生過後,永無為祟者。」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人的心胸
【例句】他被人公稱為豁達先生
【成語故事】孝廉蔡魏公對人講鬼有三技:一迷、二遮、三嚇。他列舉他的表弟豁達先生遇鬼的故事。豁達先生晚上路過西鄉,看到一個塗脂擦粉的女人跟著他走,後又上前攔住他,繼而又變成披頭散發、血流滿面的惡鬼嚇他,他始終不怕,鬼拿他沒轍。
豁達大度
huò dá dà dù
【解釋】豁達:胸襟開闊;大度:試題大。形容人寬宏開通,能容人。
【出處】晉·潘岳《西征賦》:「觀夫漢高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也。」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褒義。用來形容人豪爽;待人寬厚。一般作賓語、定語、狀語。
【正音】度;不能讀作「ó」;豁;不能讀作「huó」。
【辨形】豁;不能寫作「獲」。
【近義詞】寬大為懷、恢宏大度、寬宏大量
【反義詞】鼠肚雞腸、心胸狹窄
【辨析】~和「寬宏大量」或「寬大為懷」;都含有「胸懷寬大」的意思。但~指人本身的胸襟度量;「寬大為懷」指處理案情人的態度;「寬宏大量」同時含有上述兩個意思;使用范圍較寬。
【例句】他是個~;心胸開闊;從諫如流的人。
【英譯】magnanimity
襟懷磊落
jīn huái lěi luò
【解釋】襟懷:胸懷;磊落:光明正大。心懷坦盪,光明磊落。
【出處】宋·胡夢昱《竹林愚隱集·象州祭弟利用行十八文》:「弟之襟懷磊落,交遊敬之。」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為人
【近義詞】襟懷坦白
【反義詞】兩面三刀
【例句】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4回:「大丈夫當襟懷磊落,妾見君家何多不豫之色?」
【英譯】be magnanimous and unselfish have largeness of mind
磊瑰不羈
lěi guī bù jī
【解釋】形容胸懷坦盪,舉止不受約束。
【出處】宋·陳亮《祭薛士隆知府文》:「退而從磊瑰不羈之士,接杯酒之歡,笑歌起舞,往往自以為一世之雄。」
【結構】聯合式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磊落不羈
磊落不羈
lěi luò bù jī
【解釋】形容胸懷坦盪,舉止不受約束。
【出處】宋·蘇軾《及第後謝秋賦試官啟》:「不泥於古,不牽於今,非有苛碎難知之文,將觀磊落不羈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誠可以致治。」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人的性格
【近義詞】磊浪不羈
【例句】今夫天下~之人,雅量高致之士,於世間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託,未有泊然頹然絕無所寓意者也。 ◎清·戴名世《曹氏怪石記》
磊浪不羈
lěi làng bù jī
【解釋】形容胸懷坦盪,舉止不受約束。同「磊落不羈」。
【出處】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王季友》:「工詩,性磊浪不羈,愛奇務險,遠出常性之外。」
【結構】補充式
【用法】作定語、賓語;指行為放縱
【近義詞】放浪不羈
【反義詞】循規蹈矩
磊磊落落
lěi lěi luò luò
【解釋】一一分明的樣子。也形容胸懷坦盪。
【出處】《晉書·石勒載記下》:「大丈夫行事,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光明正大
【近義詞】光明磊落
【例句】腷腷膊膊雞初鳴,~向曙星。 ◎元·左克明《古樂府·兩頭纖纖詩》
【英譯】as open as the day
磊落不凡
lěi luò bù fán
【解釋】心胸坦盪,不同凡響。
【出處】《太平廣記·雜錄二·王琚》:「及與語,磊落不凡,問其姓,乃王琚也。」
【結構】補充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誇獎人
【例句】老爺主意甚好。小的們也看這長老~,若為此寺住持,決替朝廷出力,老爺必定高升。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回
【英譯】superior to the common run of people
❺ 有關誠信的成語
有一諾千金、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信行果、說一不二等。
1、一諾千金
一諾千金,漢語成語,讀音為yí nuò qiān jīn,意思是指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意思是:一千兩黃金都比不上季布的一個承諾。
2、言而有信
言而有信,成語,意思是說話靠得住,有信用。出自《論語·學而》第七章: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意思是:跟朋友交往,一定要說話算數。
3、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ūnzǐyīyánsìmǎnánzhuī,意思是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常用在承諾之後,表示說話算數。出自《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意思是:君子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
4、言信行果
言信行果,拼音yán xìn xíng guǒ,說出的話一定守信用,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辦成。出自梁啟超《進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發端及其略傳》:「正直謹言,言信行果。」
意思是:為人正直,說話嚴謹,說到必做到。
5、說一不二
說一不二,讀音shuō yī bù èr,漢語成語,釋義為1.形容說話算數,說了就不改變。2.指人獨斷專行。
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意思是:褚一官平時說話很不嚴謹,泰山在他嘴裡都動來動去,但跟他妻子卻說話算數,從不改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言而有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言信行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說一不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諾千金
❻ 形容人講誠信的成語有哪些
一言九鼎、言信行果、誠至金開、言而有信、一言為定
一、一言九鼎
白話釋義:形容所說的話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朝代:西漢
作者:司馬遷
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翻譯: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楚國獲得夏禹九鼎,周廟大鍾
二、言信行果
白話釋義: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朝代:1873年
作者:梁啟超
出處:《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發端及其略傳》:「正直謹嚴,言信行果。」
三、誠至金開
白話釋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朝代:1905年
作者:楊靖宇
出處:《中朝民族聯合抗日歌》:「事在人為,誠至金開。」
翻譯:事情是靠人去做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四、言而有信
白話釋義:說話算數,守信用。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出處:《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翻譯:和別人交朋友,要守信用
五、一言為定
白話釋義: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朝代:元
作者:紀君祥
出處:《趙氏孤兒》第二折:「程嬰,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❼ 關於誠信的成語,
1、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說話算數,守信用。 信:信用。
出 處:《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抱誠守真 [ bào chéng shǒu zhēn ] 抱:存在心裡。意思是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出 處:魯迅《墳·摩羅詩力說》:「上述諸人,其為品性言行思惟,雖以種族有殊,外緣多別,因現種種狀,而實統於一宗;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
3、言信行果 [ yán xìn xíng guǒ ] 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出 處:梁啟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發端及其略傳》:「正直謹嚴,言信行果。」
4、不輕然諾 [ bù qīng rán nuò ] 輕:輕易;然諾:許諾。不隨便許諾什麼。形容處事謹慎。也形容人守信用。
出 處: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中卷:「如嚴某者,其亦濁世之錚錚,而不輕然諾者與!」
5、千金一諾 [ qiān jīn yī nuò ] 諾:許諾。一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出 處:《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6、抱柱之信 [ bào zhù zhī xìn ] 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出 處:《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❽ 堅守誠信的成語和名言
一、堅守誠信的成語:一諾千金
讀音:yí nuò qiān jīn
釋義:指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諾。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譯文:的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的一個諾言。
近義詞:言而有信。
反義詞:言而無信。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常與「出言不苟」連用。
二、堅守誠信的名言:
1、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准則,不做假賬。——朱鎔基
2、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3、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儒行》
意思是:不要把金玉當成寶物,而忠誠與信用才是寶出自。
4、不誠實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宋)楊時《二程粹言·論道篇》
意思是:沒有真誠所涉及不到的,用真誠提高自己以養就能規范,從真誠去處理事情就能完美。
5、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出自《弟子規》
意思是:說話辦事,信誠在先;欺騙與胡說,那怎麼可以呢?
(8)做人誠信的成語擴展閱讀
堅守誠信的典故: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
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
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❾ 形容人講誠信的成語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季布「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曾子殺豬
是講古時一個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騙孩子說在媽媽集市回來後殺豬給兒子吃,曾子得知後真的將豬殺了。故事告訴我們為人要誠信,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
一諾千金
釋義
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出處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示例
夫人而誠一諾千金,更無食言也者。(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金聖嘆批)
❿ 關於誠信的成語有哪些
光明磊落、誠心誠意、抱誠守真、講信修睦、竭誠相待、表裡如一、一諾千金、光明正大、以誠相見、信誓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