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快查
❶ 下載能快速查成語的工具書
一見鍾情
yījiànzhōngqíng
[釋義] 鍾:集中;專注。男女之間一見面就產生很深的感情。
[語出] 清·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鍾情;故賤妾有感於心。」
[正音] 鍾;不能讀作「zōnɡ」。
[辨形] 鍾;不能寫作「中」。
[近義] 一見傾心 一見如故 的拍即和
[反義] 無動於衷 行同路人 視同路人
[用法] 多用於男女之間的相愛。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見「一見如故」(1154頁)。
❷ 什麼軟體可以快速查成語裡麵包括成語的使用對象,范圍,比喻義,象徵義
一心一意yīxīnyīyì
[釋義] 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語出] 《三國志·杜恕傳》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近義] 全心全意 真心實意 一心無二
[反義] 三心兩意 心猿意馬
[用法] 可表示專心致志、或聚精會神;跟別人一條心、一門心思。一般作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見「全心全意」(795頁)。
❸ 葉什麼花什麼的四字成語快點給我查嗎流利說
葉什麼花什麼的四字成語快點給我查嗎流利說
葉瘦花殘
❹ 最容易望文生義的50個成語,快來自我檢查一下吧
1.向壁虛構
例:他作畫時喜歡將畫框固定在牆上,俯仰奮筆,向壁虛構,這樣靈感才會噴涌而出,畫出境界。
向壁虛構指文章詞句憑空捏造,出於杜撰。
2.曠日持久
例:學好語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經過曠日持久的努力才能提高語言運用水平。
曠日持久指耽誤時間,拖延很久。
3.空谷足音
例:此時已是午夜時分,周麗穿著高根鞋,獨自走在深巷中,周圍悄然無聲,只有空谷足音和自己的心跳聲,雖說是自己平時最熟悉的路,但她心中還是有幾分恐懼。
空谷足音比喻難得的音信、言論和事物。
4.不贊一詞
例:我的態度很鮮明,對任何邪教的言論不贊一詞,對他們的行為深惡痛絕。
不贊一詞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
5.炙手可熱
例: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
炙手可熱原義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熱,使人接近不得。比喻一些人權勢很大,氣焰囂張,使人不敢接近。
6.萬人空巷
例: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
「萬人空巷」的意思是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里出來,到了大街上。形容盛大的集會或新事物把許多的人都吸引出來了。常被人誤用為指巷子里靜悄悄的,空無一人。
7.無所不為
例: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無所不為」是一個貶義詞,指沒有不幹的事情,什麼壞事都干。可該詞常被人理解為褒義詞「什麼都敢做」的意思,上句即是如此。
8.彈冠相慶
例:園丁康居工程,確實抓到了點子上,消息一傳出,廣大教師奔走相告,彈冠相慶,稱贊為他們辦了實事。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塵土。彈冠相慶指因即將作官而互相慶賀。多用作貶義。常被誤解為中性的互相慶賀,顯然不當。
9.不刊之論
例:這是一篇不刊之論,因而總編決定不予發表。
刊:削。古代在竹簡上寫字,有錯誤就用刀削去。不刊,指無須修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 「不刊之論」的正確義為內容正確,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0.文不加點
例:古代的文學作品多是文不加點,讓人不能卒讀。
「文不加點」的意思是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下筆成章,和標點符號毫無瓜葛。可是句中卻將「點」理解為「標點」,這就與原意相去甚遠了。
11.差強人意
例:他們差強人意的服務質量,不僅給社區居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有損職能部門在公眾中的形象。
這個成語在報刊中的失誤率較高,常被人理解為「不能使人滿意」。它的原意為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現表示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12.空穴來風
例:我們有些同志就是喜歡捕風捉影,竟然說我們老廠長行賄受賄,這不是空穴來風嗎?
空穴來風指有了洞穴才進風。空穴是來風的條件,既能來風,必有空穴,傳聞有一定根據。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13.不足為訓
例:一個人犯點錯誤,是難免的,是不足為訓的。
訓:准則。不足為訓,是指不能當作典範或准則。句中卻理解成「不足以成為教訓」,是沒有理解「訓」的意思。
14.始作俑者
例:在這個廠里,他是敢於摔了鐵飯碗,而干個體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後,不少人或辭職,或停職,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始作俑者貶義詞,是指開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15.罪不容誅
例:法庭認為張師傅因正當防衛而致使歹徒喪命,實屬情有可原,罪不容誅。
罪不容誅意思是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足以抵償。
16.河東獅吼
例:二十一世紀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世紀,河東獅吼,巨龍騰飛指日可待。
河東獅吼比喻悍婦發怒。例句錯為「東方睡獅醒來,發威長吼」。
17.側目而視
例:有些人工作中剛取得一點兒成績就對別人側目而視,驕傲自滿。
側目而視意思是「斜著眼睛看人,以表示憤怒不滿或不敢正視」 形容拘謹畏懼的樣子。例句錯解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18.三人成虎
例:你應該和朋友合作搞這個課題,要知道三人成虎,眾志成城。
三人成虎原指「城市裡本無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謊傳市裡有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虎了。」後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19.馬革裹屍
例:那個時候,張大爺窮困潦倒,衣食無著,十分令人痛心,到頭來只落得馬革裹屍的結局。
馬革裹屍意思是「用馬皮將屍體包裹起來。指英勇殺敵,戰死疆場」。
20.江河日下
例:近幾年,黃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現斷流現象,面對這江河日下的情況,人們開始冷靜地思考環保問題。
江河日下指「長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比喻事物日趨衰落,情況一天不如一天」。一般用於事物的比喻。例句中誤將「日下」理解為「水流一天天在減少」。
21.曾幾何時
例:有人對歪風邪氣深惡痛絕,可是輪到自己身處其中,也便隨風而走。他們忘了,曾幾何時,自己對這些現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齒。
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例句卻錯誤地理解為「在很久以前」或「過了很長時間」。
22.目無全牛
例:為了應付高考,教師越教越細,其結果是肢解了課文,長此以往,學生目無全牛。
目無全牛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
23.危言危行
例: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危言危行意思是「講正直的話,做真正的事」。例句錯解為「危險的語言和行為」。
24.首當其沖
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了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
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而上句中,僅僅將它理解為「首先、第一個」,因此,運用是不當的。
25.下里巴人
例:一些人對中國的茶有偏見,以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東西,檔次不如進口飲料。
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國的一種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藝作品,這里錯解為普通的鄉下人。
26.良莠不齊
張老師針對班上同學良莠不齊的現狀,講課時注意分層指導。
良莠不齊:好人和壞人摻雜在一起。不表示學習成績參差不齊。
27.望其項背
例:成都五牛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他甲B球隊望其項背。
望其項背是「 能夠望見脖子和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句中作「只能望見項背,形容差得遠」來理解了。
28.捉襟見肘
例:運動會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見肘。
捉襟見肘本指衣服破爛,後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 與「不合身」無關。
29.火中取栗
例: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白吃苦頭自己還沒有得到好處。用來形容消費者,明顯是望文生義。
30.渙然冰釋
例:由於太平洋暖流的影響,去年春天來得早,春節剛過,北海公園就渙然冰釋,讓喜歡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渙然冰釋是比喻相互間的前嫌、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或困難迅速克服,而不是原句所作「冰塊解凍」的意思。
31.慘淡經營
例: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慘淡經營本來是說作畫之前的苦心構思,後來形容苦費心思於謀劃並從事某項事情或事業。「慘淡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容易被判斷為錯誤。
32.間不容發
例:近段時間,「超級女生」在全國巡迴演出,每到一處,那場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間不容發來形容。
間不容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不是「形容距離小」。
33.對簿公堂
例:事情一拖再拖,懸而不決,雙方只得求助於法律,對簿公堂。
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不能誤用為「雙方打官司」。
34.拍手稱快
例:文藝演出現場,身著盛裝的表演者光著腳,微笑著,一邊跳著傣族舞,一邊向人們潑水致意,在場群眾紛紛拍手稱快。
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義得到伸張或事情的結局使人感到滿意。不能直接用於那些歡快的場面。
35.不絕如縷
例:大街上,商場里,到處是遊玩購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絕如縷。
絕:斷;縷:細線。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不能誤認為「連續不斷」。
36.長此以往
例:新學期伊始,教師要引導高一新生聽好課、做好筆記、完成好課後作業,長此以往,定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長此以往指長期這樣下去。多用於不好的結果。
37.久假不歸
例:人事處通知,對那些久假不歸的同志要查明情況,對其中的無故曠工者要嚴肅處理。
假:借。長期借去,不歸還。不能理解為「長期請假而不回來」。
38.明日黃花
例:李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你們是明日黃花,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努力呀!」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來的東西。
39.巧奪天工
例:翹首西望,海面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
奪:勝過。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十分巧妙。不能用於「自然本身」。
40.別無長物
例:他謙虛地說:「我既不擅長唱歌,也不喜歡運動;除了畫畫,就別無長物了。」
長物:多餘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朴,現形容貧窮。不能理解成「自己沒有什麼長處」。
41.細大不捐
例:當人們紛紛向災區人民捐款捐物時,你卻細大不捐,這樣做,你不感到羞愧么?
細:微,小;捐:舍棄。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不能理解為「一點東西也不捐出」。
42.石破天驚
例:改革開放的成果越來越令人矚目,許多來中國的人都有感於二十幾年來中國發生的石破天驚的變化。
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不能用於「驚人的消息或變化」。
43.豆蔻年華
例:近年來,一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大學生沉迷在網吧里,從而荒廢了學業,浪費了青春,真讓人痛惜不已。
豆蔻:一種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歲時。不能用於成年女子,更不能用於男孩。
44.大快人心
例:最近,老王的女兒考上了公務員,兒子考上了大學,下崗的妻子也找到了工作。老王樂得合不攏嘴:這真是大快人心啊!
快:痛快。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於「一般的好事」。
45.休戚相關
例: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個社會休戚相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休戚相關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主語不能用於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
46.不忍卒讀
例:網路小說多有言過其實者,文筆太差讓人不忍卒讀。
不忍卒讀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47.山高水低
例:每逢鑼鼓比賽雙方互不相讓,各顯身手,一曲接一曲,一陣連一陣,一會兒急似一會兒,不爭個山高水低,決不歇手。
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貶義。
48.不以為然
例:應試教育的結果是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至於學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為然。
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含輕蔑意味)。
49.無所不至
例:老師們早出晚歸,問寒問暖,對我們的關心簡直是無所不至。
原指沒有什麼達不到的地方,後指什麼地方都去,什麼壞事都做。即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於壞事)。指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與「無微不至」有天壤之別。
50.五風十雨
例:當前,發展中國家的外部發展環境惡劣,五風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選擇,才能實現持久的增長。不能形容環境惡劣。望文生義了。
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
❺ 成語接龍快速查詢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 [shēng shēng bù xī]
成語接龍
息事寧人 人窮志短 短吁長嘆 嘆為觀止 止戈興仁 仁心仁聞 聞名喪膽 膽小怕事 事捷功倍倍道兼行 行步如飛 飛遁離俗 俗不可耐 耐人咀嚼 嚼墨噴紙 紙貴洛城 城下之盟 盟山誓海海屋籌添 添枝接葉 葉散冰離 離鄉背井 井底之蛙 蛙鳴蚓叫 叫苦不迭 迭見層出 出世超凡凡夫俗子 子夏懸鶉 鶉衣百結 結駟列騎 騎揚州鶴 鶴長鳧短 短兵接戰 戰戰兢兢 兢兢業業
❻ 快快查成語詞典阡陌成語開頭兩字為阡陌的成語有哪些
阡陌交通
讀音:qiān mò jiāo tōng
釋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
出處: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❼ 關於方便快速,走近路的解釋,查相應的成語
風馳電掣
fēng chí diàn chè
【解釋】馳:奔跑;掣:閃過。形容非常迅速,象風吹電閃一樣。
【出處】《六韜·龍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結構】聯合式。
【用法】常跟比況助詞「般」、「似」、「的」組成比況短語;多用於書面。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掣;不能讀作「zhì」。
【辨形】掣;不能寫作「摯」或「制」。
【近義詞】流星趕月、電炮火石
【反義詞】老牛破車、蝸行牛步
【例句】火車~般地行駛在原野上。
❽ 成語接龍快速查詢天上人間
天上人間 → 間不容發 → 發奮圖強 → 強詞奪理 → 理不忘亂 → 亂七八糟 → 糟糠之妻 → 妻兒老小 → 小鳥依人 → 人定勝天 →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❾ 快快查成語詞典靈活
八面玲瓏玲瓏:精巧細致,指人靈活、敏捷。本指窗戶明亮軒敞。後用來形容人處世圓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出處:唐·盧綸《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宋·夏元鼎《滿庭芳》詞:「雖是無為清靜,依然要八面玲瓏。」
筆頭生花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筆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彩筆生花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
出處:元·湯式《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彩筆生花夢境熟。」
操翰成章翰:鳥毛,借指毛筆。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處:《三國志·魏書·徐幹傳》:「干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干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遲眉鈍眼指眼神呆滯,不靈活。
出處: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二:「並且遲眉鈍眼,看著人憨痴痴地,比蔡興順精靈不到多少。?
聰明伶俐聰明:智力發達,天資高。伶俐:靈活、乖巧。形容小孩頭腦機靈,活潑且乖巧。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原來這樂和是一個聰明伶俐的人;諸般樂品學著便會;作事道頭知尾;說起槍棒武藝,如糖似蜜價愛。」
呆頭呆腦呆:呆板,不靈活。形容思想、行動遲鈍笨拙。
出處: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呸!可不幹賺了我奔走紅塵九千里。」
斗酒百篇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對客揮毫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出處: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方便之門方便:本佛家語,指靈活對待。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後指給人方便的門路。
出處:唐·王勃《廣州寶庄嚴寺舍利塔碑》:「維摩見柄,蓋申方便之門;道安謝歸,思遠朝廷之事。」
鳳舞龍飛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只這書法也寫得這等鳳舞龍飛,真令人拜服。」
干凈利落利落:靈活敏捷,也指整齊,有條理。形容沒有多餘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准確。
出處: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十二》:「不是老人家,誰能這樣干凈利落。」
規行矩步規、矩:圓規和角尺,引伸為准則;步:用腳走。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毫不苟且。也指辦事死板,不靈活。
出處:晉·潘尼《釋奠頌》:「二學儒官,縉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於堂下,以待執事之命。」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規行矩步,安辭定色。」
規行矩止規、矩:圓規和角尺,引伸為准則。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毫不苟且。也指辦事死板,不靈活。
出處:晉·潘尼《釋奠頌》:「二學儒官,縉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於堂下,以待執事之命。」
活靈活現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看到一般。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丈夫凶信,初時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也信了。」
見機而行見機:看時機,看情況。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出處:《周易·系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見機行事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出處:《周易·系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蛟龍戲水比喻刀槍棍棒等武器使得輕松自如,靈活多變。形容武藝精湛純熟。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凶惡。」
錦心綉腹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冬景題情》套曲:「他有那錦心綉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錦胸綉口猶言錦心綉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鏡花水月鏡里的花,水裡的月。原指詩中靈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後比喻虛幻的景象。
出處: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口齒伶俐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素日雖然口角伶俐,此時一心卻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也身亡命殞。」
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動作不靈活。
立馬萬言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書》:「唐翰林應長庚之夢,世號謫仙人,立馬萬言,而文章為天下之法。」
利齒伶牙伶:通「靈」,靈活,乖巧。能說會道。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你休聽那廝說短論長,那般的利齒伶牙。」
臨機應變機:時機,形勢。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出處:《舊唐書·郭孝恪傳》:「世充日踧月迫,力盡計窮,懸首面縛,翹足可待。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伶牙俐齒伶、俐:聰明,靈活。形容人機靈,很會說話。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你休那裡便伶牙俐齒,調三干四,說人好歹,訐人曖昧,損人行止。」
靈機一動靈機:靈活的心思。急忙中轉了一下念頭(多指臨時想出了一個辦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
玲瓏剔透玲瓏:精巧細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緻通明,結構細巧。也比喻人精明靈活。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那廝愛女娘的心,見的便似驢共狗,賣弄他玲瓏剔透。」
玲瓏透漏形容器物精緻通明,結構細巧。也比喻人精明靈活。同「玲瓏剔透」。
流水行雲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洪咨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雲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龍飛鳳舞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處:漢·張衡《東京賦》:「我世祖龍飛白水,鳳翔參墟。」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龍威虎震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龍翔鳳舞猶言龍飛鳳舞。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龍翔鳳躍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同「龍翔鳳舞」。
履機乘變猶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夢筆生花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明眸善睞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木雕泥塑用木頭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靈活或神情呆滯。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兩班文武,如泥塑木雕,無人敢應。」
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七步成章稱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群鴻戲海鴻:鴻雁;海:指大湖。象許多飛鴻在大湖裡游戲一樣。形容書法遒勁靈活。
出處: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王羲之書如群鴻戲海。」
燃萁之敏後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處:相傳三國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脅迫下七步成詩,詩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語。宋·寧參《白水縣齋十詠》序:「曾無擊缽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日試萬言一日寫上萬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生花妙筆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生花之筆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識變從宜指認識事物的變化,靈活地處理問題。
食生不化指生吞活剝,不善靈活運用。
思如湧泉才思猶如噴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處:《舊唐書·蘇頲傳》:「舍人思如湧泉,嶠所不及也。」
死眉瞪眼眉不活,眼不動。比喻不靈活,不能應付。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偏偏那日來的多,里頭的人都死眉瞪眼的。鳳姐只得在那裡照料了一會子。」
隨機應變機:時機,形勢。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出處:《舊唐書·郭孝恪傳》:「世充日踧月迫,力盡計窮,懸首面縛,翹足可待。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通古達變通曉古代的學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行事。
脫口成章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唾地成文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雲:「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文不加點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出處: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文無加點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同「文不加點」。
五步成詩唐史青能五步成詩。後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出處: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雲:『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下筆成篇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諫》:「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文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千言:長篇大論。形容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出處:宋·曾鞏《送豐稷》:「讀書一見若經誦,下筆千言能立成。」
下筆如神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舊唐書·陸贄傳》:「其於議論應對,明練理體,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
下筆有神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一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相機行事相:察看;機:機會。觀察時機,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二回:「如此依計,往花榮軍前,密傳將令,相機行事。」
行雲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眼觀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面了解。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一板三眼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出處: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老弟你看,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獃子罷了。」
一板一眼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一揮九制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指文思敏捷。
出處:宋·歐陽修《集賢院學士劉公墓誌銘》:「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以權達變用靈活的態度去適應變化發展的時勢。
出處:清·王韜《變法自強》下:「不知時之所尚,勢之所趨,終貴因事制宜,以權達變。」
倚馬可待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倚馬千言倚馬:靠著戰馬。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桓溫]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袁宏]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語妙天下形容言語精妙無比。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援筆成章援筆:拿起筆來。拿起筆來就寫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援筆立成援筆:拿筆。拿起筆立刻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筆成章」、「援筆而就」。
源泉萬斛比喻文思涌溢。
出處:宋·蘇軾《文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
言語妙天下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出處:元·無名氏《大戰邳彤》:「主公,便好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兵來將敵,水來土堰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出處:元·無名氏《雲台門》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兵就隨著我來,不可延遲也。」
兵來將迎,水來土堰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出處:元·高文秀《澠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里領兵與他交鋒。」
眼觀四處,耳聽八方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出處:清·文康《新兒女英雄傳》:「強盜的本領,講的是觀六路,耳聽八方。」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擺好陣勢以後出戰,這是打仗的常規,但運用的巧妙靈活,全在於善於思考。指高超的指揮作戰的藝術。
出處:《宋史·岳飛傳》記載,岳飛對宗澤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運用之妙,在於一心指兵法運用得巧妙,全在於善於思考。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且不要管他。『運用之妙,在於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