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流言越傳越大的成語

流言越傳越大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28 07:47:32

A. 話越傳越走樣的成語故事是什麼

三人成虎,我國古代成語,出自《韓非子》,原意指三個人謊報集市裡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多人重復述說,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B. 表示謠言非常嚴重的成語

訛言惑眾、蜚短流長、眾口爍金、以訛傳訛、三人成虎。
一、訛言惑眾
釋義:訛言:詐偽的話。用謠言欺騙迷惑群眾。
出自:《《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東宮,甲寅,誅西京訛言惑眾者。」
示例:還要讓訛言惑眾者忽悠到幾時?
二、蜚短流長
釋義: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
出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封三娘》:「造言生事者,蜚短流長,所不堪受。」
示例: 我們都是誠實的,不必害怕別人蜚短流長。
三、眾口爍金
釋義: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謠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出自:漢·荀悅《漢紀·景帝紀》:「眾口爍金,積毀銷骨。」
示例:俗話說: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可俗話又說:眾口爍金,積毀銷骨!端正自我,堅持自我,身正不怕影子斜!
四、以訛傳訛
釋義:把本來就是錯誤的東西妄加傳播,越傳越錯。
出自: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上·愛妾換馬》:「不然,長髯紫衣,怪誕幽顯之說,何其駭異哉?後人又不考而吟詠焉,訛以傳訛也。」
示例:我向來要求眼見為真,才不會被以訛傳訛的傳聞所愚弄。
五、三人成虎
釋義:城裡本沒有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說城裡有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傳播;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出自: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
示例:三人成虎雖是無中生有,卻可以使一個人的清譽毀於一旦。

C. 形容「謠言殺傷力大」的成語或俗語有哪些

1、人言可來畏[rén yán kě源 wèi]:言:指流言蜚語;畏:怕。意思是人們的流言蜚語是很可怕的。

2、積銷毀骨[jī xiāo huǐ gǔ]:是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的意思。

3、投杼逾牆[tóu zhù yú qiáng]: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過牆壁。比喻謠言眾多,就連最親信的人也會動搖堅定的信念。

4、眾口鑠金[zhòng kǒu shuò jīn]: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5、以訛傳訛[yǐ é chuán é]:意思是把本來就不正確或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話又不正確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D. 形容流言的成語有哪些

[曾參殺人]比喻流言可畏。
[眾議成林]指眾人的議論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現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亂真。
[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數傳能使人信而轉疑。
[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
[人言可畏]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蔑的話很可怕。
[三夫之言]泛指經過多人傳播的流言。
[三夫之對]泛指經過多人傳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流言飛語]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同「流言蜚語」。
[曾母投杼]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飛謀釣謗]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飛謀薦謗]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同「飛謀釣謗」。
[流言飛文]猶言流言蜚語。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流言風語]猶言流言蜚語。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流言惑眾]流言:無根據的話。指製造謠言以欺騙、迷惑群眾。

E. 有什麼形容謠言殺傷力大的成語或俗語

形容謠言殺傷力大的成語:

1、眾口鑠金

【成語】眾口鑠金

【全拼】: 【 zhòngkǒushuò版jīn 】

【釋義】: 鑠:熔化權。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出處】: 《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例子】: 群言淆亂,異說爭鳴;~,積非成是。(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聖誕》)


2、三人成虎

【成語】三人成虎

【全拼】: 【 sānrénchénghǔ 】

【釋義】: 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出處】: 《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人言可畏

【成語】人言可畏

【全拼】: rén yán kě wèi

【釋義】: 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蔑的話很可怕。

【出處】: 《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例子】: 但是~,必定也要明明心;就是你不怕什麼,難道我們老大死了,還當王八么?(清·李寶嘉《活地獄》第三十回)

F. 形容謠言越傳越離譜可以用那句俗話來概括

三人成虎眾口xx

G. 形容流言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流言的成語有:

曾參殺人、眾議成林、三告投杼、空穴來風、人言可畏、三夫之言、三夫之對、流言飛文、流言惑眾。

H. 形容謠言殺傷力很大的俗語,成語,名言有哪些

一、形容謠言殺傷力很大的俗語:

1、舌頭底下壓死人,唾沫淹死人

2、嘴巴兩張皮,隨說隨改意。

3、謠言重復多遍就成了事實。


二、形容謠言殺傷力大的成語:

1、眾口鑠金

【成語】眾口鑠金

【全拼】: 【 zhòngkǒushuòjīn 】

【釋義】: 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出處】: 《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例子】: 群言淆亂,異說爭鳴;~,積非成是。(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聖誕》)


2、三人成虎

【成語】三人成虎

【全拼】: 【 sānrénchénghǔ 】

【釋義】: 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出處】: 《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人言可畏

【成語】人言可畏

【全拼】: rén yán kě wèi

【釋義】: 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蔑的話很可怕。

【出處】: 《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例子】: 但是~,必定也要明明心;就是你不怕什麼,難道我們老大死了,還當王八么?(清·李寶嘉《活地獄》第三十回)


三、形容謠言殺傷力很大的名言:

  1. 所有的邪惡中,謠言散播最快。隨著速度的加快更加激烈,隨著散播面的擴展更有精力。——維吉爾

  2. 謠言會把人們所恐懼的敵方軍力增加一倍,正像回聲會把一句話化成兩句話一樣。——莎士比亞

  3. 沒有火就不會有煙,沒有重重疑惑,就不會有紛紛謠言。——黎里

  4. 謠言是一隻憑著推測、猜疑和臆度吹響的笛子。——莎士比亞

  5. 謠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謠言殺人,也以謠言被殺的。——魯.迅

  6. 在理論的政治的認識上,站穩著腳步,才不至於隨時為某些現象或謠言而動搖自己的革命信仰!——方誌敏

I. 傳流言蜚語的成語

傳流言蜚語的成語如下:

搬弄是非 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後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出處:《莊子·盜跖》:「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事非。」
捕風捉影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出處:《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訛言謊語 訛言:謠言。造謠說謊話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俺孩兒也不曾訛言謊語,又不曾方頭不律。」
訛言惑眾 訛言:詐偽的話。用謠言欺騙迷惑群眾。
出處:《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東宮,甲寅,誅西京訛言惑眾者。」
惡意中傷 出自惡毒用心去誹謗誣陷傷害別人,中傷說壞話攻擊陷害別人。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飯。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