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A. 勵志的成語四字成語大全
勵志的成語有:
一、聞雞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1.【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2.【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3.【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二、然糠照薪 [ rán kāng zhào xīn ]
1.【解釋】:燒糠照明。比喻勤奮學習。同「然糠自照」。
2.【出自】:《太平廣記》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憂,因流寓青、齊間,然糠照薪,俾夜作晝,覽書數千卷。」
三、發奮圖強 [ fā fèn tú qiáng ]
1.【解釋】: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2.【出自】:《人民日報》1959.9.3:「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於落後隊貧困落後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四、雞鳴而起 [ jī míng ér qǐ ]
1.【解釋】:雞叫時就起床。形容勤奮不怠。
2.【出自】:《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3.【示例】:~,孜孜焉,亦不為利。 ◎唐·韓愈《上宰相書》
五、自強不息 [ zì qiáng bù xī ]
1.【解釋】: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2.【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3.【示例】:一個國家要想強盛,必須要有~的精神。
B. 關於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1、負荊請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 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舉例造句】: 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
【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重臣藺相如與廉頗,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社稷,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2、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舉例造句】: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張綉,行軍途中沒有水,帶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們渴得要命,紛紛停下乘涼,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沒發現水源,曹操急中生智,傳令下去說前邊有一梅林,時下正是產梅子的季節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氣大振而快速前進。
3、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釋】: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舉例造句】: 只要我們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典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4、卧薪嘗膽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舉例造句】: 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卧薪嘗膽,刻苦訓練。
【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5、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釋】: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舉例造句】: 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典故】: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C. 形容努力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努力的成語有:
一、夙興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1.【解釋】: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2.【出自】:《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3.【示例】:可憐數載宮闈,克勤克儉,~,何敢輕為妄作,有黍姆訓。
二、持之以恆 [ chí zhī yǐ héng ]
1.【解釋】: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2.【出自】:清·曾國藩《家訓喻紀澤》:「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
3.【示例】:學習要鍥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績。
三、焚膏繼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1.【解釋】: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2.【出自】: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3.【示例】: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以致損明。
四、業精於勤 [ yè jīng yú qín ]
1.【解釋】: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2.【出自】: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學業精深在勤奮。
五、勤學苦練 [ qín xué kǔ liàn ]
1.【解釋】: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2.【出自】:秦牧《秘訣》:「他的兒子聽後,再不敢妄圖僥幸走上捷徑,經過真正的勤學苦練,終於也成為書法家。」
D. 關於誠信的成語有哪些
光明磊落、誠心誠意、抱誠守真、講信修睦、竭誠相待、表裡如一、一諾千金、光明正大、以誠相見、信誓旦旦
E. 關於「騰飛」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騰飛」的成語有:飛黃騰達,騰焰飛芒,骨騰肉飛,蠅隨驥尾,飛升騰實。
F. 關於「報恩」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報恩」的成語有:
感激涕零、感激不盡、感恩戴德、感恩圖報、千恩專萬謝、謝天謝地、感遇忘身屬、知恩報德、投桃報李、反哺之恩、銜環結草、慈烏反哺、蛇雀之報、羊羔跪乳
關於報恩的成語故事:
銜環結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顆沒有按照父親的遺願讓小老婆陪葬而讓她改嫁他人,小老婆的父親的靈魂在戰場上把草打結絆倒秦國大將杜回幫助魏顆取勝來報答。東漢人楊寶救了一隻受傷的小黃雀,小黃雀傷好後叼來四個玉環來報答楊寶救命之恩。
慈烏反哺:據說烏鴉的幼烏長大以後,為了報答它們「父母」的養育之恩,在它們的「父母」老了,飛不動了,不能出去覓食時,就讓「父母」棲息在巢里,而這些幼烏則經常出去為「父母」找食,去奉養它們的「父母」。
報恩,讀音:[bào ēn]
造句:
1、聆聽你,我總是想起那個關於報恩關於愛情關於悲劇的故事。
2、我想感激自己,因為惟有懂得報恩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G. 關於美食的成語大全
狼吞虎咽、津津有味、餘味無窮、大快朵頤、飢不擇食。
一、狼吞虎咽
白話釋義:狼在吞食食物,虎在咽下獵物。
出處:《官場現形記》:「不上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
朝代:清
作者:李寶嘉
二、津津有味
白話釋義: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出處:·《朱舜水集·答野節書之十七首》:「佳作愈;讀愈覺津津有味;可見理勝之文;大勝他人詞致美好也。」
朝代:明
作者:朱之瑜
翻譯:好詩愈;讀越覺得津津有味;可以看到理勝的文章;大勝過其他人帶來美好的詞。
三、餘味無窮
白話釋義:形容美妙的詩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出處:《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五章:「須是如我方才的樣子,輕吸慢噓,不惟安然無恙,且覺餘味無窮哩!」
朝代:近代
作者:劉斯奮
翻譯:必須是像我剛才的模樣,輕吸慢吐氣,不僅安然無恙,而且覺得多味無窮哩!
四、大快朵頤
白話釋義:指吃喝方面,形容大飽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非常快活的享受美食。
出處:《周易·頤》:「舍爾靈龜,觀我朵頤。」
朝代:周
作者:姬昌
翻譯:你自己放著大量財物,還來窺伺我的衣食。
五、飢不擇食
白話釋義:餓極了的時候,就不挑揀食物了。比喻急需的時候顧不得選擇。
出處:·《五燈會元·天然禪師》:「士曰:『飢不擇食。』」
朝代:宋
作者:釋普濟
翻譯:這位先生說:餓極了的時候,就不挑揀食物了。
H. 關於「自由」的成語有哪些
自由自在(ziyouzizai),形容自由,無拘束。造句: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飛翔
I. 關於「選擇」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選擇」的成語有:
別無選擇
bié wú xuǎn zé成語解釋 沒有別的選擇餘地
成語出處 瑪拉內沁夫《茫茫的容草原》第三卷:「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對那些企圖投敵的巴彥,只能採取無情斗爭的對策!」
采善貶惡
cǎi shàn biǎn è成語解釋 采:選擇;貶;貶斥。採取善良的行為,貶斥惡劣的行徑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
反復推敲
fǎn fù tuī qiāo
成語解釋 多次捉摸,選擇最佳方案
成語出處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著『推』字,煉之未定。《詩話總龜》
飢不擇食
jī bù zé shí成語解釋 不管什麼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顧不得選擇。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丹霞天然禪師》:「又一日訪龐居士,至門首相見。師乃問:『居士在否?』士曰:『飢不擇食』。」
急不暇擇
jí bù xiá zé成語解釋 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
成語出處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擇,從竇中魚貫而出,外面正是一條逼狹的胡同,還靜悄悄的沒人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