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四字成語帶之字

四字成語帶之字

發布時間: 2020-11-18 10:57:54

❶ 帶之的四字成語

之死靡二 一飯之恩 不諱之朝 疇咨之憂 逢君之惡 無名之朴 霜露之辰 眉睫之內 一介之善 不諱之路 點頭之交 池魚之殃 置之死地 處之晏然 綺紈之歲 生桑之夢 安身之地 吳市之簫 下車之始 瑚璉之器 袍澤之誼 奸人之雄 刎頸之交 末如之何 處之夷然 案牘之勞 一笑置之 毛發之功 桑間之約 貪天之功 泛泛之交 葑菲之采 錐刀之末 倒懸之危 斗筲之人 靈蛇之珠 城下之盟 久而久之 東南之美 風塵之驚 匹夫之諒 飽學之士蛇雀之報 筆墨之林 濟世之才 轉瞬之間 不諱之門 金屋之選 儋石之儲 豐屋之禍 掎角之勢 不羈之才 延津之合 無所用之 一席之地 好自為之 可乘之機 嗟來之食 貿首之仇 搏牛之虻 阿保之勞 八斗之才 摽梅之年 嗜痂之癖 心腹之病 肺腑之言 杞天之慮 無名之師 染絲之變 一目之士 連城之璧 等而上之 浸潤之譖 計無復之 立談之間 滔天之罪 縲紲之憂 欺人之談 採薪之患 不祧之祖 淡然處之 不刊之典 河山之德 曳兵之計市道之交 繩墨之言 目睫之論 忘年之交 門戶之見 不白之冤 計無所之 半子之誼 黃泉之下 逐臭之夫 要而論之 逾淮之橘 虎狼之勢 置錐之地 遁天之刑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召:召喚。揮:擺手。手一召就來,手一擺就去。形容非常聽從指揮。
[一之已甚]做了一次,已經過分。比喻錯誤不能重犯。同「一之謂甚」。
[一之謂甚]甚:過分。做了一次,已經過分。比喻錯誤不能重犯。
[一之為甚]做了一次,已經過分。比喻錯誤不能重犯。同「一之謂甚」。
[仰之彌高]愈仰望愈覺得其崇高。表示極其敬仰之意。
[言之諄諄,聽之藐藐]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
[言之鑿鑿]鑿鑿:確實。形容說得非常確實。
[言之有序]說話和寫文章很有條理。
[言之有物]物:內容。文章或講話有具體內容。
[言之有理]說的話有道理。
[言之有禮]說的話有道理。
[言之有故]所說的話有根據。同「言之成理」。
[言之無物]指文章或言論空空洞洞,沒有實際內容。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言之過甚]話說得太過頭了。
[言之成理]之:代詞,指所說的話。話說得有一定道理。
[言之不預]沒有預先說明。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玄之又玄]原為道家語,形容道的微妙無形。後多形容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行之有效]之:代詞,它,指辦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實行起來有成效。指某種方法或措施已經實行過,證明很有效用。
[心之官則思]心:古人以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說做心,現指腦筋;官:官能,作用。腦筋的官能就是思維。
[托之空言]指寄託所懷於文詞議論。
[聽之任之]聽、任:隨,任憑;之:代詞,代人或事物。任憑事物存在發展而不去過問。
[天之戮民]受天懲罰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天之僇民]受天懲罰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天之驕子]驕子:父母溺愛驕縱的兒子。老天爺的寵兒。原指強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後也指為父母溺愛、放肆不受管束的兒子。
[桃之夭夭]喻事物的繁榮興盛。亦形容逃跑。桃,諧音「逃」。有時含詼諧義。
[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艷麗。後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詼諧的說法。
[損之又損]形容極為謙虛。
[駟之過隙]用以比喻光陰飛逝。
[駟之過蠙]用以比喻光陰飛逝。同「駟之過隙」。
[順之者興,逆之者亡]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順:順從;昌:昌盛;逆:違背;亡:滅亡。順從他的就可以存在和發展,違抗他的就叫你滅亡。形容剝削階級的獨裁統治。
[束之高屋]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同「束之高閣」。
[束之高閣]高閣:儲藏器物的高架。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
[收之桑榆]指初雖有失,而終得補償。後指事猶未晚,尚可補救。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十之八九]比喻有極大的可能性。
[失之千里,差若毫釐]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過。形容當面錯過。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毫、厘: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失之東隅]東隅:日出的地方。比喻這個時候遭到損失或失敗。
[繩之以法]根據法律制裁。
[如之奈何]怎麼辦。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
[人之常情]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卻之不恭]卻:推卻。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竭:盡,完。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
[趨之若鶩]趨:快走;鶩:野鴨。象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
[趨之若騖]鶩:鴨。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後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棄之如敝屐]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樣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拋棄掉。
[棄之可惜]扔掉它未免可惜。
[棄之度外]指根本不放在心上。
[棄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裡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牛之一毛]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莫之與京]莫:沒有什麼,沒有誰。京:大,高。大得沒有什麼可與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無與倫比。亦作「大莫與京」。
[羅之一目]網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體中才能起其作用;脫離了整體,局部便不起作用。
[溜之乎也]溜走(諷刺的、風趣的說法)。
[溜之大吉]偷偷地跑掉為妙。
[理之當然]理所當然,理應如此。
[老之將至]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來之不易]來之:使之來。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拒之門外]拒:拒絕。把人擋在門外,不讓其進入,形容拒絕協商或共事。
[居之不疑]對自己所處的地位,毫不懷疑。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見到時不拿過來,以後再想要就更難辦了。
[蹇之匪躬]指為君國而忠直諫諍。同「蹇蹇匪躬」。
[悔之無及]後悔也來不及了。
[悔之晚矣]後悔已經晚了。
[悔之不及]後悔也來不及了。
[麾之即去]命令他走就離開。形容服從指揮,聽候調遣。
[呼之欲出]呼:叫,喊。形容人像畫得逼真,似乎叫一聲就會從畫中走出來。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
[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即:就,立刻;揮:揮手。叫他來就來,叫他走就走。形容統治階級對下屬或奴才的任意使喚。
[恨之入骨]形容痛恨到極點。
[國之干城]干城:批御敵的武器和工具,這里比喻捍衛者。國家主權的捍衛者。
[歸之若水]歸附的勢態就像江河匯成大海一樣。形容人心所向。
[公之於眾]公:公開;之:代指事物的內容;於:向;眾:大眾。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甘之若素]若素:就像往常一樣。雖然遭受不平,但甘願承受,就像平素一樣。
[甘之如飴]甘:甜;飴:麥芽糖漿。感到象糖那樣甜。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願承受艱難、痛苦。
[甘之如薺]薺:甜菜。荼菜雖苦,但是和內心的痛苦相比,覺得就像薺菜一樣甜美。後指事如樂意為之,雖苦亦甜。同「甘心如薺」。
[付之一笑]用笑一笑來回答。比喻不計較,不當一回事。
[付之一嘆]嘆一口氣。多指對不滿意的某件事表示無可奈何。
[付之一炬]付:給;之:它;炬:火把。一把火給燒了。
[付之梨棗]指刻版刊印書籍。梨棗:舊時刻書多用梨木棗木,古代稱書版。
[付之度外]度外:心意計度之外。放在考慮之外,形容不計安危、成敗的行為。
[付之東流]扔在東流的水裡沖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好象隨著流水沖走了一樣。
[付之丙丁]指用火燒掉。
[放之四海而皆準]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故稱全國為「四海」;准:准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動之以情]用感情來打動他的心。
[當之有愧]當:承受;愧:慚愧。承受某種榮譽或稱號與事實不相符,感到慚愧。常作自謙之詞。
[當之無愧]無愧:毫無愧色。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無須感到慚愧。
[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須謹慎選擇。
[處之泰然]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持之有故]持:持論,主張;有故:有根據。指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一定的根據。
[持之以恆]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嗤之以鼻]嗤:譏笑。用鼻子吭聲冷笑。表示輕蔑。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操之過切]指處事過於急切。
[操之過急]操:做,從事。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操之過激]指處事過於激烈。
[操之過蹙]猶言操之過急。指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志趣相投的人。
[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極有價值。
[避之若浼]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卑之無甚高論]表示只就淺易的說,沒有什麼過高難行的意見。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安之若命]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註定,因而甘心承受。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喜愛他時,總想叫他活著;討厭他時,總想叫他死掉。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愛之欲其生]指喜歡一個人時總想叫他活著。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之」字在第三位的成語及解釋: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於欣賞山裡的風景。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祖龍之虐]指秦始皇焚書坑儒。祖龍,指秦始皇。
[總角之交]總角:兒童發髻向上分開的結果童年。指童年時期就結交的朋友。
[總角之好]指小時候很要好的朋友。
[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自新之路]罪犯自己改正錯誤,重新做人的出路。
[錐刀之末]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極小的事情。
[錐刀之利]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極小的事情。同「錐刀之末」。
[轉眼之間]轉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時間。形容極短的時間。
[轉瞬之間]非常短暫的一瞬間。
[祝鮀之佞]祝鮀,春秋衛人,能言善辯,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後因以為佞人的典型。
[柱石之堅]像柱石一樣堅硬。比喻大臣堅強可靠,能擔負國家重任。
[杼柚之空]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
[麈尾之誨]指高明的教誨。
[逐臭之夫]追逐奇臭的人。比喻嗜好怪癖,與眾不同的人。
[竹馬之友]指兒童時期的朋友。
[竹馬之交]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
[珠翠之珍]指水陸所產的美味食物。
[誅心之論]誅:懲罰。指不問罪行,只根據其用心以認定罪狀。也指揭穿動機的評論。
[朱陳之好]表示兩家結成姻親。
[肘腋之患]肘腋:胳膊肘和夾肢窩,比喻極近的地方。產生於身邊的禍患。
[肘脅之患]近在身邊的禍患。同「肘腋之患」。
[舟水之喻]舟:船。對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懸賞,就會有勇於出來幹事的人。
[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指用重金懸賞,就會有勇於出來幹事的人。
[眾怨之的]眾人怨恨的目標。
[眾矢之的]矢:箭;的:箭靶的中心。眾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擊的對象。
[鍾鼓之色]指歡欣喜樂的面色,像欣賞音樂時表現出的那樣。
[鍾鼎之家]富貴宦達之家。
[終焉之志]在此安身終老的想法。
[終天之恨]終天:終身。到死的時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稱心的事情。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中冓之言]中冓:內室。內室的私房話。也指有傷風化的丑話。
[置錐之地]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小的一塊地方。也指極小的安身之處。
[置水之情]表示人民對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咫尺之書]書信。古代書寫用木簡,信札之簡長盈尺,故稱。
[咫尺之功]咫尺:比喻微小。微小的功勞。
[知遇之恩]給予賞識和重用的恩情。
[知人之明]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知己之遇]遇:待遇。像對知己一樣的待遇。形容受到賞識。
[芝蘭之室]比喻良好的環境。
[鄭衛之音]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正正之旗]正正:整齊。排列整齊的軍旗。借喻強盛整肅的軍隊。
[正始之音]①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於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為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於洛下。②指純正的樂聲。
[枕干之讎]指不共戴天的仇恨。
[針芥之投]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因以之相投契。同「針芥相投」。
[針芥之契]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因以之指相投契。同「針芥相投」。
[針芥之合]磁石引針,琥珀拾芥。指相互投契。
[者也之乎]者、也、之、乎都是古漢語里常用的虛詞。指講話或寫文章咬文嚼字。含諷刺意。
[折沖之臣]指忠勇之臣。
[章句之徒]指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於辨析章句的儒生。
[鑿空之論]空泛而沒有根據的言論。
[糟糠之妻不下堂]糟糠:用以充飢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堂:正房。不要遺棄共過患難的妻子。
[糟糠之妻]糟糠:窮人用來充飢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過患難的妻子。
[在天之靈]尊稱死者的精神。
[在色之戒]指色慾方面的戒忌。
[在陳之厄]指飢貧等困境。
[再造之恩]再造:再生。象救了自己性命那樣大的恩德。
[再實之根必傷]一年之內再度結果的樹,根必受傷。比喻過度幸運,反而招致災禍。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擺好陣勢以後出戰,這是打仗的常規,但運用的巧妙靈活,全在於善於思考。指高超的指揮作戰的藝術。
[雲樹之思]比喻朋友闊別後的相思之情。
[雲霓之望]比喻迫切地盼望。
[雲泥之別]象天上的雲和地上的泥那樣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欲:要;患:憂愁,擔心;辭:言辭,指借口。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
[漁人之利]漁人: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魚米之鄉]指盛產魚和稻米的富饒地方。
[魚米之地]盛產魚類及稻米等的富庶地方。
[右傳之八章]打了一頓巴掌。
[有過之無不及]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有過之而無不及]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有過之,無不及]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由衷之言]衷:內心。出自內心的話。
[引玉之磚]自己表示謙虛的話。比喻為了引出別人高明的意見而發表的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衣裳之會]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一字之師]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一枝之棲]棲:鳥停留在樹上。泛指一個工作位置。
[一隅之說] 片面的說法;偏見。
[一隅之見]見:見解。偏於一方面的見解。
[一隅之地]隅:角落。形容地域狹小。
[一線之路]指一條活路。
[一席之地]放一個席位的地方。比喻應有的一個位置。
[一世之雄]雄:英雄豪傑。一個時代的英雄人物。
[一時之選]指某一時期的優秀人才。
[一時之秀]一個時期的優秀人物。亦作「一時之選」。
[一時之權]暫時的權宜。
[一射之地]一箭所能達到的距離,約當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一日之雅]雅:交往。指短暫的交往。指交情不深。
[一日之長]表示判斷或處理事情有相當能力。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
[一人之交]親密得象一個人。形容交情深。
[一邱之貉] 邱,同「丘」。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麼差別。同「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個土山裡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麼差別。
[一偏之論] 偏於一面的議論。
[一偏之見]偏於一面的見解。
[一念之誤] 一個念頭的差錯。同「一念之差」。
[一念之差]念:念頭、主意;差:錯誤。一個念頭的差錯(造成嚴重後果)。
[一年之計在於春]要在一年(或一天)開始時多做並做好工作,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礎。
[一目之士]指見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體的人。
[一命之榮] 指受任一官的榮耀。
[一面之緣]見一面的緣分。
[一面之雅]只見過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淺。同「一面之交」。
[一面之識]指只見過一面,略有認識。
[一面之款]謂只見過一面,了解不深。同「一面之交」。
[一面之交]只見過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淺。
[一面之辭]爭執的雙方中一方所說的話。指單方面的話,版面的看法。
[一面之詞]爭執的雙方中一方所說的話。
[一簣之功]簣: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後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後一份努力。
[一孔之見]從一個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
[一介之士]一個微末的士人。指忠心正直的人。
[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
[一介之才]指微小的才能。
[一箭之遙]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一箭之地]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一劍之任]指以一人一劍之力。指作戰的士兵,猶言一人之勇。亦指獨力擔任艱巨的任務。
[一家之作]自成一家的著作。
[一家之言]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論著。
[一家之學]自成一家的學派。
[一家之計]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一家之辭]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論著。同「一家之言」。
[一技之長]技:技能,本領;長:擅長、長處。指有某種技能或特長。
[一己之私]指個人的私心、私利。
[一己之見]指一個人的意見。
[一狐之腋]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隻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貴的東西。
[一狐之掖]比喻珍貴的東西。同「一狐之腋」。
[一夫之用]指僅能當一人之用,而無兼人之能。
[一夫之勇]猶言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力。
[一方之任]負一方面責任的職務。
[一飯之德]比喻微小的恩德。
[一定之規]比喻已經決定了的辦法。
[一得之愚]指自己對某件事的一點看法。
[一得之見]見:見解。謙虛的說法,指自己對某個問題的見解。
[一得之功]一得:一點心得,一點收獲;功:成績。一點微小的成績。
[一朝之患]突然發生的禍患。
[一朝之忿]朝:早晨;忿:氣忿。一時的氣忿。
[一臂之力]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從旁幫一點忙。
[鄴架之藏]對他人藏書的美稱。
[曳兵之計]指佯敗而逃,把敵人引入埋伏圈。
[要害之地]要害:人體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軍事上處於至關重要位置的地方。多比喻軍事戰略要地。亦作「要害之處」。
[葯石之言]葯石:治病的葯物和砭石,泛指葯物。比喻勸人改過的話。
[養生之道]指修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燕雀之居]比喻簡陋的廬舍。
[燕雀之見]比喻淺薄的見識。
[燕岱之石]比喻庸才下品。
[晏開之警]晏,晚也。有警急則門開得晚也。形容時世不安寧。
[鹽梅之寄]比喻可託付重任。
[岩穴之士]指隱士。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
[言外之意]指有這個意思,但沒有在話里明說出來。
[言外之味]語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長意味。
「之」字在第四位的成語及解釋:
[總而言之]總的說起來。
[折而族之]推翻他,而且殺他的家族。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則:就;加:加以。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以意為之]只憑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一走了之]指不顧而去。
[一以貫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笑置之]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邊了。表示不當回事。
[一笑了之]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視。
[一舉手之勞]比喻不費力,只是一抬手那樣。
[要而言之]概括地說,簡單地說。
[要而論之]猶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說,簡單地說。
[心嚮往之]對某個人或事物心裡很嚮往。
[心鄉往之]對某人或某些事物心裡很仰慕。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寤寐求之]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種事物。
[勿謂言之不預也]以後不要說沒有跟你事先說過。指把話說在前面。
[無用武之地]沒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無法施展才能。
[無所用之]沒有地方可以用上它。
[無容身之地]①指沒有棲身立腳的地方。②指羞愧而無處可以藏身。
[無立錐之地]沒有立錐子的地方。比喻連極小的地方也沒有。後常形容貧窮。
[無何有之鄉]無何有:即無有。原指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後指虛幻的境界。
[推而廣之]廣:寬,大。推展開來而且把它擴大。也指從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堂而皇之]形容公然毫不隱諱地(多含貶義)。
[泰然處之]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處:處理,對待。形容毫不在意,沉著鎮定。
[思所逐之]盤算著如何驅趕他們。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馬牛之嘆]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生而知之]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奧妙,在於各人的領會。
[神而明之]指表面玄妙的事理。
[取而代之]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品而第之]品:品評,區分;第:等第,等級。品評優劣而後確定他的等級。
[偶一為之]指平常很少這樣做,偶爾才做一次。
[默而識之]默:不語,不說話。識:記。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裡。
[漠然置之]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擱在一邊。指對人或事態度冷淡,放在一邊不理。

❷ 包含帶之的四字成語的成語

埳井之蛙、
弱水之隔、
絲發之功、
季常之懼、
逋慢之罪、
萬人之敵、
磨盾之暇、
不經之語、
急人之困、
北鄙之聲、
生財之道、
靡靡之音、
六尺之孤、
一夫之勇、
計無所之、
置錐之地、
燕岱之石、
向平之原、
不臣之心、
腹背之毛、
天淵之別、
浩然之氣、
後顧之憂、
坎井之蛙、
倒懸之急、
正正之旗、
一隅之見、
文獻之家、
骨鯁之臣、
破竹之勢

❸ 帶有之的四字詞語

井底之蛙
求之不得
無價之寶
燃眉之急
莫逆之交
天府之國
君子之交
不速之客
言之鑿回鑿
置之度外
切膚之痛答
泰然處之
一技之長
普天之下
神來之筆
緩兵之計
用武之地
驚弓之鳥
不解之緣
溜之大吉
堂而皇之
不毛之地
初生之犢
肺腑之言
一以貫之
失之交臂
一念之差
天之驕子
甘之如飴
靡靡之音

❹ 帶有之字的四字成語

自知之明、
井底之蛙、
求之不得、
驚弓之鳥、
燃眉之急、
無價之寶、
持之以恆、
切膚之痛、
泰然處之、
當之無愧、
言之鑿鑿、
君子之交、
不速之客、
一技之長、
用武之地、
神來之筆、
緩兵之計、
天府之國、
置之度外、
莫逆之交、
普天之下、
不解之緣、
溜之大吉、
初生之犢、
肺腑之言、
堂而皇之、
一以貫之、
失之交臂、
趨之若鶩、
甘之如飴

❺ 帶之字四字詞語

曖昧之情 行為不光明,內有不可告人的隱情。也指男女互相愛悅可能的私事。
安身之處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為建業的根基。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註定,因而甘心承受。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❻ 四字成語大全帶解釋

1.禍起蕭牆: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2.積重難返 : 指長期形成的不良風俗、習慣不易改變

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雖然很少,但是聚集起來就能縫成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4.計日程功:可以數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數著日子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

5.濟濟一堂 : 形容許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6.間不容發: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7.見仁見智:對同一問題,各人從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8.見賢思齊:見到好的,優秀的,就向其學習,向其看齊。

9.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10.矯枉過正 : 糾正偏差做得過了頭

11.金科玉律: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或法律條文。

12.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

13.敬謝不敏:謝,推辭;不敏,無能。表示推辭做某事的婉辭。錯用於拒絕別人的要求

14.久假不歸 : 長期借去,不歸還。

15.開卷有益:讀書就有收獲。開卷,打開書本,借指讀書。

16.恪遵功令:嚴謹地遵守條令制度。

17.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18.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鑽研或經營。孤詣,別人所達不到的。(中性)。

19.狼奔豕突:狼和豬東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壞人亂竄亂撞。(貶)。

20.良莠不齊:一群人中有好有壞,側重於品質。不用於水平、成績等。

21.臨淵羨魚 : 比喻只有願望,不去實干,就無濟於事。

22.令人發指:發指,頭發豎起來,形容非常憤怒。

23.另眼相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個人(或某種人)不同於一般。

24.門可羅雀 : 大門前面可以張網捕雀,形容賓客稀少,十分冷落。

25.門庭若市 : 形容交際來往的人很多。

26.面目全非 : 事物的樣子變得很厲害,貶義.指變得很糟。

27.目無全牛: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十分純熟的地步。(褒義詞)

28.沐猴而冠 : 沐猴戴帽子,裝成人的樣子。比喻裝扮得像個人物,而實際並不像。

29.暮鼓晨鍾 : 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30.南轅北轍 : 形容行動和目的相反。

31.南轅北轍:心裡想往南去,車子卻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32.泥沙俱下 : 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

33.拋磚引玉:自謙之辭,不能用於對方或第三方。

34.蓬蓽生輝:謙辭,表示由於別人自己家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十分光榮。

35.披肝瀝膽:比喻開誠相見,也比喻極盡忠誠。

36.披沙揀金:比喻從大量的事物中選擇精華。

37.萍水相逢: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38.期期艾艾 : 口吃.不理解為懦弱猶豫等。

39.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40.前事不忘 : 後世之師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41.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伎倆也用完了(貶)。

42.罄竹難書: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比喻事實(罪惡)很多,難以說完。

43.求全責備:苛責別人,要求完美 無缺。

44.虎視眈眈: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

45.怙惡不悛: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46.渙然冰釋:嫌隙、誤會消除。

47.荒誕不經:不經,不正常的。虛妄離奇,不合正理。

48.黃粱一夢:比喻想要實現的好事落得一場空。也說黃粱美夢,一枕黃粱。

49.諱莫如深:緊緊隱瞞。

50.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成語(chengyu,idioms)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

❼ 帶「之」的成語 四個字的

趨之若鶩 愛莫之助 安身之處 北斗之尊 不登大雅之堂 八拜之交
不白之冤 不敗之地 不測之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費吹灰之力
必經之路 不了了之 百年之好 不世之功 不速之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