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死餓事大的成語

死餓事大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8 11:48:34

① 形容工作量大任務重的成語

任重道遠。

「任重」是指任務繁重,「道遠」是指路程很遠,「任重道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出自《論語·泰伯》。

「任重道遠」出自先秦·孔子《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譯文:曾子說:「有特殊社會地位以及有遠大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使命重大,路途遙遠。把實現仁愛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遙遠嗎?」

(1)死餓事大的成語擴展閱讀:

反義詞:無所事事

1、無所事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ú suǒ shì shì,是形容閑著什麼事情都不幹。事事:做事。

2、出自明代歸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無所事事。」(但是每天早上升堂入朝,都作揖而退,最終什麼事都沒有作為。)

3、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② 關於重大事情不說的成語

諱莫如深 [huì mò rú shē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諱:隱諱;深:事件重大。原意為事件重大,諱而不言。後指把事情隱瞞得很緊。
出 處

《穀梁傳·庄公三十二年》:「諱莫如深;深則隱。

③ 形容由一件小事聯想到大的壞事的成語

防微杜漸,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④ 以大字結尾的成語

以大字結尾的成語 :聲勢浩大、發揚光大、牛高馬大、神通廣大、妄自尊大、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自高自大、狂妄自大

⑤ 死,絕,如,大,見,不,事,縷,捉,餓,肘,襟。組成語

捉襟見肘

⑥ 事事情的事,四字的成語

事半功倍 指做事得法,因而費力小,收效大。
事倍功半 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
事必躬親 躬親:親自。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形容辦事認真,毫不懈怠。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認為事情與己無關,把它擱在一邊不管。
事不師古 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經驗。
事不宜遲 事情要抓緊時機快做,不宜拖延。
事出有因 事情的發生是有原因的。
事過境遷 境:境況;遷:改變。事情已經過去,情況也變了。
事齊事楚 事:侍奉;齊、楚:春秋時兩大強國。依附齊國呢?還是依附楚國?比喻處在兩強之間,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事實勝於雄辯 事情的真實情況比喻雄辯更有說服力。
事以密成 事情因為嚴密謹慎而成功。
事與願違 事實與願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事預則立 指無論做什麼事,事前有準備就會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
事在人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
事敗垂成 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
事半功百 指做事得法,因而費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事不關己 事情同自己沒有關系。
事不過三 指同樣的事不宜連作三次。
事不有餘 謂達到極點。
事出無奈 事情出於無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事過景遷 事情已經過去,情況也變了。同「事過境遷」。
事過情遷 隨著事情過去,對該事的感情、態度也起了變化。
事核言直 事情確實,文辭直捷。
事後諸葛亮 比喻事後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事緩則圓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事火咒龍 比喻荒誕不經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
事急無君子 謂人到緊急關頭,就顧不得講規矩、禮貌了。
事捷功倍 事情易辦而功效很大。
事寬即圓 謂遇事只要從容對待,就能圓滿解決。款,寬緩。同「事款則圓」。
事寬則圓 遇到事情只要從容對待,就能圓滿解決。款:寬緩。同「事款則圓」。
事款則圓 謂遇事只要從容對待,就能圓滿解決。款,寬緩。
事生肘腋 肘腋:胳肢窩。比喻事變就發生在身邊。
事往日遷 指事情和時光都已過去。
事危累卵 事情危險得像堆起來的蛋一樣。形容形勢極端危險。
事無常師 謂處事沒有固定不變的准則,要擇善而從。
事無大小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麼事都管。
事無二成 謂公事和私事不能兩全。
事無巨細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麼事都管。同「事無大小」。
事無三不成 謂辦事非經多次努力不會輕易成功。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律發生...
事與心違 事實與願望相違背。同「事與原違」。
事與原違 事實與願望相違背。
事在必行 事情非做不可。
事在蕭牆 謂禍亂出自內部。事,變故;蕭牆,宮室內當門的小牆。
成事不說 說:解說。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說;後指事情已過,不要再解說。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指辦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大事不糊塗 指在有關政治的是非問題上能堅持原則,態度鮮明。
大事鋪張 指對場面特別安排,過於講究,以顯示自己的闊綽。多用於婚喪大事。
大事去矣 去:失去。形容事情無法挽回了。多指政權喪失,國家滅亡等大事。
多事之秋 多事:事故或事變多;秋:時期。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
惡事行千里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含有勸告的意思)。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准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
公事公辦 公事按公事的原則辦,不講私人情面。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
好事多磨 磨:阻礙,困難。好事情在實現、成功前,常常會遇到許多波折。
好事之徒 喜歡多事或好管閑事的人。
就事論事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現常指僅從事物的表面現象孤立、靜止、片面地議論。
料事如神 形容預料事情非常准確。
臨事而懼 臨:遭遇,碰到;懼:或懼。遇事謹慎戒懼。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舊諺。意思是自己已經盡力而為,至於能否達到目的,那就要看時運如何了。
七事八事 形容事情多而雜亂。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師:借鑒。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鑒。
惹事生非 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人事代謝 代謝:更迭,交替。泛指人世間的事新舊交替。
實事求是 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
完事大吉 指事情結束了,或東西完蛋了(多含貶義)。
萬事大吉 吉:吉利,順利。什麼事都很圓滿順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辦好。
萬事亨通 亨通:通達順利。一切事情都很順利。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一切都准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颳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麼都已准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無事不登三寶殿 比喻沒事不上門。
無事生非 無緣無故找岔子,存心製造麻煩。
息事寧人 息:平息;寧: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騷擾百姓,後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使人們平安相處。
尋事生非 形容有意製造事端,引起糾紛。
詢事考言 詢:查詢;考:考核。查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說的話。後多指對官員的考核。
仰事俯畜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養活妻兒。泛指維持一家生活。
一事無成 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
疑事無功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會有效果。
因事制宜 根據不同的事情,制定適宜的措施。
遇事生風 原形容處事果斷而迅速。後指一有機會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踵事增華 踵:追隨,繼續。繼續前人的事業,並使更加完善美好。
茲事體大 這件事性質重要,關系重大。
百事大吉 指一切順利;平安無事。
百事無成 猶言一事無成。什麼事情都沒成功。
敗事有餘,成事不足 指非但辦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壞。
不事邊幅 指不修邊幅。
此事體大 事體:事情。這事關系重大,牽涉面廣。亦作「茲事體大」。
怪事咄咄 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同「咄咄怪事」。
好事多慳 猶言好事多磨。
好事天慳 猶言好事多磨。
機事不密 指泄漏機密。
即事窮理 指根據事實深究它的道理。
見事風生 指遇事雷厲風行。
見事生風 形容遇到事情,興風作浪。
敬事不暇 敬:恭敬。事:侍奉,為他人效勞。暇:空閑。恭敬地為他人奔走效勞,忙得沒有閑暇之時。
敬事後食 指凡事應當先盡力去做,待有功績後才能享受俸祿。
舊事重提 把已經擱置的事情重新提出。
樂事勸功 指樂於從事所業,努力獲得成效。
謀事在人 謀:謀劃,安排。根據個人的能力策劃事情。
無事生事 猶言無事生非。無緣無故找岔子,存心製造麻煩。
年事已高 年事:年紀。指一個人的歲數已經很大了。
惹事招非 引起麻煩之事。同「惹是招非」。
人事不省 指昏迷不醒,失去知覺。
人事不醒 指昏迷不醒,失去知覺。同「人事不省」。
人事不知 指昏迷不醒,失去知覺。同「人事不省」。
斯事體大 斯:此;體:體制,規模。這件事性質重要,關系重大。
隨事制宜 根據事實,採取適當措施。
心事重重 心裡掛著很多沉重的顧慮。
仰事俯育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養活妻兒。泛指維持一家生活。同「仰事俯畜」。
仰事俛畜 泛指維持一家生活。同「仰事俯畜」。
一事不知 比喻知識尚有欠缺。同「一物不知」。
議事日程 議事:討論或辦理事情;日程:時間進度表。在計劃之內的討論、辦理事情的日期。
軼事遺聞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跡和傳說。多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
有事之秋 指戰爭或多事故的年頭。
於事無補 對事情毫無補益。
遇事生端 指好事者一有機會就借端興風作浪。
遭事制宜 猶言因事制宜。
招事惹非 招惹是非。指無故生事。
指事類情 謂闡述事理,譬喻情狀。
東窗事發 比喻陰謀已敗露。
洞徹事理 洞徹:透徹,深遠;理:道理,規律。深入透徹了解事物規律。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失節:原為封建禮教指女子失去貞操,後泛指失去節操。貧困餓死是小事,失節事情就大了。
好為事端 喜歡惹事生非。
急於事功 指做事急於求成。
既成事實 既成:已成。已經造成的事實。常指用武力或某種手段強行造成的局面。
名山事業 指著作。
情隨事遷 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
食少事煩 每日吃飯很少,可是處理的事務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勞,身體不佳。
事齊事楚 事:侍奉;齊、楚:春秋時兩大強國。依附齊國呢?還是依附楚國?比喻處在兩強之間,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送往事居 往:死者;居:生者。禮葬死者,奉養生者。
枉道事人 枉:違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國君。後泛指不擇手段取悅於人。
無所事事 事事:前一「事」為動詞,做;後一「事」為名詞,事情。閑著什麼事都不幹。
置身事外 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關心。
東窗事犯 比喻陰謀已敗露。同「東窗事發」。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指不管閑事,事情越少越好。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指不管閑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蓋棺事定 猶蓋棺論定。指人死後對其一生作出評價。
計獲事足 猶言如願以償。指願望實現。
經一事,長一智 親身經歷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長關於這方面的知識。
靦顏事仇 指不知羞恥地為仇敵做事。
靦顏事敵 厚著臉皮替敵人工作,不知羞恥。
敏於事,慎於言 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慎。
情逐事遷 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同「情隨事遷」。
慎小事微 謹慎對待微小的事情。
時異事殊 殊:不同;差異。時間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樣。意思是事物隨著時間改變而發生變化。亦作「時異勢殊」。
食少事繁 形容工作辛勞,身體不佳。同「食少事煩」。
靦顏事仇 謂不知羞恥地為仇敵做事。
逍遙事外 ①指犯法者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壞事或與壞事有牽連的人不受追查。②指置身事外,毫不關心。
言聽事行 指說話能聽從,事情能執行。
言中事隱 指言語雖然委曲卻中正不偏,論事雖然放縱卻隱藏著精深的道理。
坐失事機 白白地失掉機會。
哀死事生 哀:哀痛;事:侍奉。哀慟死者,侍奉生者
安然無事 猶言平安無事。
暗昧之事 指見不得人的醜事。
報冰公事 舊時官場指清苦的差使。
比類從事 比:比照。其它類似的情況按照這種精神辦理。
便宜行事 便宜:方便,適宜。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斟酌處理,不必請示。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智:智慧,見識。不經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不省人事 省:知覺。指昏迷過去,失去知覺。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草草了事 草草:形容草率、馬虎;了:辦完,結束。草率地把事情結束了。
草率從事 草率:粗枝大葉,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就處理了。形容辦事不認真。
膽小怕事 膽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怕惹麻煩。
杜絕人事 杜絕:斷絕;人事:人與人的交往。即斷絕與別人的一切交往。
咄咄怪事 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
分內之事 分內:自己,本分。本分之內的事情。指自己應負責任的事情。
風流韻事 風雅而有情趣的事。舊指文人詩歌吟詠及琴棋書畫等活動。也指男女私情。
奉行故事 奉行:遵照辦理;故事:老規矩、老章程。按照老規矩辦事。
敷衍了事 敷衍:做事不認真;了:完。指辦事馬馬虎虎,只求應付過去就算完事。
干卿底事 干:關涉。管你什麼事?常用於譏笑人愛管閑事。
感情用事 憑個人的愛憎或一時的感情沖動處理事情。
紅白喜事 紅指結婚做壽,白指喪事,並到一起說就是紅白喜事。
見機行事 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就事論事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現常指僅從事物的表面現象孤立、靜止、片面地議論。
例行公事 按照慣例辦理的公事。現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義的工作。
呂端大事不糊塗 喻指辦事堅持原則。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
七事八事 形容事情多而雜亂。
青州從事 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東東部;從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稱。
人浮於事 浮:超過。原指人的才德高過所得俸祿的等級。後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若無其事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煞有介事 原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裝模作樣,活象真有那麼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樣,好象很了不起的樣子。
賞心樂事 賞心:心情歡暢。歡暢的心情,快樂的事情。
少不更事 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少不經事 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鼠首僨事 壞了事情。比喻人辦事沒決斷,就象膽小的老鼠,在出洞時頭在洞口伸伸縮縮一樣。
通功易事 分工合作,互通有無,拿多餘的換沒有的。
無濟於事 濟:補益,幫助。對事情沒有什麼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無所事事 事事:前一「事」為動詞,做;後一「事」為名詞,事情。閑著什麼事都不幹。
相安無事 相:互相;安:安穩。指彼此相處沒有什麼爭執或沖突,還過得去。
相機行事 看當時實際情況,靈活辦事。
相機行事 相:察看;機:機會。觀察時機,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行若無事 行:行動,辦事;若:好象。指人在緊急關頭,態度鎮定,毫不慌亂。有時也指對壞人壞事聽之任之,滿不在乎。
虛應故事 故事:成例。照例應付,敷衍了事。指用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
意氣用事 意氣:主觀偏激的情緒;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憑一時的想法和情緒辦事。
因人成事 因:依靠。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造謠生事 製造謠言,挑起事端。
擇主而事 事:侍奉。舊指選擇明主,為他辦事。
鄭重其事 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說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終身大事 終身:一生。關系一輩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屬辭比事 原指連綴文辭,排比事實,記載歷史。後泛稱作文紀事。
百年好事 指婚姻喜事。
抱冰公事 公事:公務。指舊時官場中清苦的差使。
比物假事 假借相類的事物,相進行比較歸納。
比物屬事 連綴相類的事物,進行排比歸納。
便宜從事 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
草率將事 指辦事馬虎不認真。
當家立事 主持家業。
雕蟲小事 猶言雕蟲小技。
多管閑事 沒有必要而插手管別人的事。
額外主事 明清時為各部司員的低級官吏。一般由沒有考中庶吉士的進士充任,也可以由皇帝賞賜。
撫時感事 指感念時事,傷懷往事。
各司其事 司:主管,經營。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攤事。
假門假事 做得像真的一樣。
建功立事 猶建功立業。建立功勛,成就大業。
聚眾滋事 聚集一幫人到處惹事,製造糾紛。
軍法從事 按照軍法嚴辦。
看人行事 根據對方與自己的關系及身分的高低來處理事情。
看家本事 指自己特別擅長的本領。
快人快事 爽快人辦爽快事。
例行差事 指按照規定或慣例處理的公事。
連類比事 連綴相類的事物,進行對比。同「連類比物」。
無補於事 補:益處,裨益,對事情沒有什麼益處。
無端生事 無端: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地搗亂鬧事。
無事生事 猶言無事生非。無緣無故找岔子,存心製造麻煩。
區區小事 區區:小,少。形容很小很少的小事。
片文只事 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軼事。
平安無事 平平安安,沒出什麼事故。
前塵影事 指往事。
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遇到喜慶之事則心情舒暢。
如無其事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慎重其事 指對某一事的態度嚴肅認真。
屬詞比事 連綴文辭,排比史事。後亦泛指撰文記事。
太平無事 指時世安寧和平,也指生活清靜無憂。
天道人事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違背。意謂大勢所趨。
通工易事 分工合作,互通有無,拿多餘的換沒有的。同「通功易事」。
文武差事 比喻明劫暗偷。
遺落世事 指遺忘棄置世俗之事。
遺聞瑣事 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同「遺聞逸事」。
遺聞軼事 散失,遺留下來的事跡。
遺聞逸事 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
新人新事 具有新的道德品質的人和體現新的高尚社會風尚的事。
酗酒滋事 喝醉酒尋釁生事者。
一笑了事 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視。同「一笑了之」。
軼聞遺事 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跡和傳說。多指不見於正式記載的。同「軼事遺聞」。
逸聞趣事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逸聞瑣事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逸聞軼事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玉成其事 玉成:成全,內含客氣的意思。成全那件事情。
造次行事 匆忙做事。
造言生事 捏造虛言以挑起事端。
張大其事 張:誇張。把原來的事情誇大。形容言過其實。亦作「張皇其事」、「張大其辭(詞)」、「張揚其事」。
張皇其事 把原來的事情誇大。形容言過其實。同「張大其詞」。
照章辦事 按照規定辦理事情。

⑦ 形容事物很大的成語

形容事物很大的成語有:龐然大物、一望無際、碩大無朋、無邊無際、遮空蔽日。
一、龐然大物
1、拼音:páng rán dà wù
2、釋義:指高大笨重的東西。
3、出處: 唐·柳宗元《黔之驢》: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翻譯:老虎看見它,覺得它是巨大的傢伙,把它當做神物,便隱藏在樹林里偷偷地看它。)
二、一望無際
1、拼音:yī wàng wú jì
2、釋義:一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
3、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一望無際,似有千里之遙。(翻譯:一眼望不到邊,好像千里路途一樣遙遠。)
三、碩大無朋
1、拼音:shuò dà wú péng
2、釋義:用來形容非常大;無與倫比;大得沒有可以與之相比的。
3、出處:周·佚名《詩經·唐風》:彼其之子,碩大無朋。(翻譯:那至誠至敬仁義的君子啊,他形象高大不能表之以言。)
四、無邊無際
1、拼音:wú biān wú jì
2、釋義:形容範圍極為廣闊。
3、出處: 清·錢采《說岳全傳》:白茫茫一片無邊無際,原來是太湖邊上。
五、遮空蔽日
1、拼音:zhē tiān bì ri
2、釋義: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3、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遠遠望見遼兵蓋地而來,黑洞洞遮天蔽日。(翻譯:遠遠看過去遼兵鋪天蓋地的來了,黑洞洞的數量眾多氣勢盛大。)

⑧ 形容糾結一些很小的事情,而對大的事情失去判斷的成語

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小雞肚腸。
坐井觀天。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因小失大。
蠅頭小利。
抓了芝蔴,丟了西瓜。

⑨ 形容小事情不去理會造成大患成語,詞語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同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意思是千里長的大堤,往往因螞蟻洞穴而崩潰。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⑩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成語典故

【出處】: 《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這句話出處在:《程氏遺書》卷二十二,載有程頤與某人的一段對話:「或問:『孀婦於理,似不可取(娶),如何?』伊川先生(程頤)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也。』又問:『人或居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這就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原始出處。需要指出的是,程頤這段話所針對的是男、女兩者,並非僅指婦女。他的意思很明確: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男人娶寡婦為妻,是一種失節行為;寡居的女子改嫁,也是失節行為。一個人即使貧困致死,也不能失去品節。如果細加推究,作者在此對改嫁女子的批評,還是有所保留的。因為她們一旦寡居,經濟上往往會失去保障,如不改嫁就難以生存。而男子明知對方孀居卻去迎娶,則是大大的失節。應當說,對上述對話做出這樣的理解,符合程頤的原意。
晚唐五代以來,由於皇權的極大削弱、社會的動盪不安,使得維系社會秩序的倫理綱常的作用降低。人們生存環境的惡劣,使得追求物慾、悲觀絕望的思想盛行。「今朝有酒今朝醉」及貪圖男歡女愛成為時尚。晚唐五代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溫庭筠及西蜀、南唐諸多以表現男女情愛為主的詞人之作,很可以說明當時的情況。宋代承襲晚唐五代遺風,加之城市商業經濟的發展、最高統治者的縱容(優待官吏、推尊文士、奉祿優厚、鼓勵享樂),整個社會對物慾的追求猶過於前朝。寇準、晏殊等位至宰相者自不待言,即如張先、宋祁等一般文士,甚或柳永之類落魄文人,也可養妾狎妓、歌酒滿前。男人們如此放縱,必然影響到女性的生活、思想,她們也變得非常「開放」。當時許多人家不以自己的女兒作養娘、侍妾、歌女為恥,很有「笑貧不笑娼」的味道。大戶人家的女子也褪去矜持,追隨時俗。比如身為貴婦的魏夫人(曾布之妻)就自辦文化沙龍,招待男性文人,她所作《系裙腰》(燈花耿耿漏遲遲)、才女曹希蘊《西江月·燈花》等詞,很有一點兒挑逗煽情的味道。至於李清照自少女時代就了無顧忌地飲酒、放游,更是與社會大氣候分不開的。當時宋朝時期正是外有北方強鄰壓境恥辱肆虐,內有僧侶信徒互相奢亂之時,社會混亂,道德貞操價值觀念等都被摒棄淡忘。面對這樣一種人慾橫流的情景,程頤肯定是看不慣的。從道學家的角度而言,這顯然屬於無行、失節的行為,應當予以抑制。
程頤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雖系針對現實、有感而發之論,但在當時乃至整個宋代,並未產生多大影響。以對待女性的態度而言,與他同時的士大夫大都是寬容的。如司馬光主張女子可以讀書。范仲淹在其所訂《義莊田約》中規定再嫁寡婦給予費用,他的兒子純祜早死,兒媳守寡,後來他的學生王陶死了妻子,他便把自己的兒媳嫁給了王陶。范仲淹的母親在他幼年時也是因為家貧而改嫁朱氏的。即使程頤自己,也並未盡遵所言:他的外甥女喪夫之後,他怕姐姐過度悲傷,就把外甥女接到家中,然後再嫁給他人(《近思錄》卷六)。到了南宋,女子再嫁仍很普遍,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李清照改嫁於張汝舟、唐婉再嫁趙士誠,在當時並未引起非議。當時的最高統治者也不歧視再嫁婦。據載孝宗年間有一婦人,先嫁單氏,生了一個兒子,後改嫁耿氏,又生了一個兒子。後來,兩個兒子都作了大官,此婦死後,兩個兒子因爭葬相持不下,最終由孝宗出面為二人葬母(《西湖余志》)。不過,由於朱熹的大力提倡,「理學」在南宋後期的影響漸成,節義之說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亦得到傳播。但直至宋終,程朱思想未能真正深入人心,也沒有占據統治地位。在當時也只是理學六子哲學之一,邵雍易學對社會的影響也遠遠大於程朱思想。
程頤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是在非正式的場合偶然提出的,他自己並沒有反復地大肆宣揚。後來,弟子們將其收入《程氏遺書》中。到了南宋,朱熹把它重新翻找出來,作為勸人守節的工具。盡管朱熹再倡此說並沒有真正起到改變當時世風的作用,卻使其影響進一步擴大了。元明時期,理學日趨興盛,理學的代表即是程、朱。程、朱所言,皆為金科玉律。
歷代把「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單純針對女性,是完全錯誤的,也是不符合程頤原意的。因為程頤的意思是:假使女子要為死去的丈夫守節、不能再嫁,那麼男子的妻子若死,做為丈夫也應為亡妻守節、不應再娶。 後人曲解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一理學信條後,不知釀成了多少婦女絕粒、吞金、上吊、跳井等悲劇結局。正因為如此,這一信條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嚴厲的批判。但細察之,這八個字在歷史上有時也曾被理解為並非專指婦女應當為男人守節,而是泛指做人應當守氣節。
日本侵華時期堅守民族氣節的愛國人士葉恭綽先生(清末任郵傳部官員,民國後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財政部長),在給自己所寫的一首詠氣節的詩所做的跋語中談到:宋人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頗為近人詬病。
余意此指是非善惡,且括男女而言,非專說女為男守節也。又宋人雲,縱使餓死,也須還我堂堂地做人,自是不刊之論。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在宋代,盡管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八個字主要指婦女應當守婦節,但宋代以來實際上也有人是從泛指做人應當守氣節的意義上理解這句話,並將其付諸實踐的,葉恭綽就是一位。據此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一理學信條除被用來摧殘婦女(這是主要方面)外,也曾對某些人多少起過一些砥礪人格和氣節的作用。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