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填寫錯誤分析

成語填寫錯誤分析

發布時間: 2020-11-18 13:13:24

1. 關於分析的成語有哪些

【鞭辟入裡】: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擘肌分理】:擘:分開;理:肌膚的紋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細致。
【抽絲剝繭】:絲得一根一根地抽,繭得一層一層地剝。形容分析事物極為細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層次。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飯。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分毫析厘】:毫、厘:都是細小的單位名稱;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細微。
【鶻侖吞棗】:把棗子整個兒吞下,不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行成於思】: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為多思考,失敗是由於不經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囫圇吞棗】: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渾掄吞棗】:比喻籠統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同「渾淪吞棗」。
【渾淪吞棗】:整個地吞下棗子。比喻籠統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肌擘理分】:擘:分開;理:肌膚的紋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細致。
【聚米為山】:東漢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給皇帝分析軍事形勢、進軍計劃,講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陳述軍事形勢,險要的地形。
【聆音察理】:聽到聲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於分析。
【流言止於智者】: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縷析條分】:縷:線;析:剖析。有條有理地細細分析。
【剖毫析芒】:指分析判別得至細至精。
【剖決如流】:剖決:分析、解決;如流:如同流水一般。形容分析、解決問題明快、敏捷。
【剖析入微】:剖析:分解辨析。形容分析事理深入細致。
【剖玄析微】:剖辨玄奧,分析細微。
【剖幽析微】:猶剖玄析微。剖辨玄奧,分析細微。
【權時救急】:權:稱量。正確分析形勢,挽救危急局面。
【入木三分】: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深中肯綮】:比喻分析深刻,能擊中要害,或能說到點子上。
【審時定勢】: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同「審時度勢」。
【審時度勢】:審:仔細研究;時:時局;度:估計;勢:發展趨勢。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
【是古非今】:是:認為對;非:認為不對,不以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定現代的。
【絲分縷解】:細致而有條理的分析。
【絲分縷析】:細致而有條理的分析。同「絲分縷解」。
【絲析發解】:比喻細密而有條理地分析剖解。
【頌古非今】:指不加分析地頌揚古代的,否定現代的。
【剔膚見骨】:剔:從骨頭上把肉刮下來;膚:肌膚。把肉剔下來,一直剔到了骨頭。比喻對事物分析和解剖得非常深刻、徹底。
【條分節解】:指逐條逐節進行分析。
【條分縷析】:縷:線;析:剖析。有條有理地細細分析。
【條分縷晰】:縷:詳盡,細致。形容分析得細密而有條理。
【調查研究】:了解情況,考察分析。
【頭腦簡單】:指人思考問題簡單,不會綜合分析。
【析毫剖厘】:分解剖析極為細小的事物。形容分析仔細而透徹。
【析毫剖釐】:析、剖:分解。分割剖析毫毛芒刺。形容分析研究極其仔細透徹。
【析縷分條】:析:剖析;縷:線。有條有理地細細分析。
【研機析理】:幾:細微。研究分析精微的義理。
【研幾析理】:幾:隱微,事物苗頭。研究隱微的現象,分析精深的義理。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眼觀四處,耳聽八方】: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枝分縷解】:指詳盡而有條不紊地辨別分析。
【枝葉扶疏】:①形容枝葉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②比喻分析事理詳明縝密。③比喻興旺發展。
【質疑問難】:質疑:請人解答疑難;問難:對於疑問反復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銖分毫析】:指細微地分析。

2. 成語精打細算運用錯誤的例句及原因分析

精打細算
拼音: jīng dǎ xì suàn 簡拼: jdxs
近義詞: 克勤克儉、一絲不苟 反義詞: 大手大腳、粗心大意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解釋: 打:規劃。精密地計劃,詳細地計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時計算得很精細。
出處: 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教給他們記帳,看看錢都花在哪裡,教給他們精打細算。」
例子: 再看紅英自己,那是連半個鍾頭的工都不肯耽誤的,也從沒見她吃過一口零食,一看就知道是個會~、會過日子的人。(茹志鵑《妯娌》
謁後語: 一文錢不落虛空;頭發絲扣算盤
謎語: 好管家;顆粒歸倉,核實產量

3.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俗語或成語使用的錯誤,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青年演員們利用業余時間抓緊練功,她們

濫竽充數: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仍沿用原有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來工作」並不是無本領充當有本領,而是固執己見,老古董的意思。所以選D

4. 行測答題技巧:言語理解題之成語錯誤用法

  • 以公務員考試為例,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題備考,成語錯誤用法,比如:

  • 白駒過隙

    【詞義】比喻時間過得很快。並非用來形容駿馬穿過狹小的空間。

    【誤用示例】攀岩愛好者征服了一座座高山,他們在陡峭的岩壁上攀爬,在怪石嶙峋的山間攀登,猶如白駒過隙。

    【誤用分析】這里將「白駒過隙」錯解為在狹小的空間里穿梭。

  • 不名一文

    【詞義】名:佔有。沒有一文錢,形容極其貧窮。並非指一文不值。

    【誤用示例】雖然展銷廳里擺設了各種各樣的瓷器、掛件、字畫,但是每一位來參觀的人都清楚,這些都是贗品,不名一文。

    【誤用分析】這里將「不名一文」錯解為一文不值。

  • 良莠不齊

    【詞義】指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專指人,側重於品質。

    【錯誤用法】被誤用來形容成績、水平等。

  • 高屋建瓴

    【詞義】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的形勢。現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錯誤用法】被誤用來形容高大。

  • 休戚相關

    【詞義】形容人和人關系密切,利害相關。含褒義。

    【錯誤用法】一般只能指有禍福可言的人、集團、國家等相互間的關系,不能指無禍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夯實行測各類題的基礎知識或參考四川省考行測閱讀資料(整理)]

5. 形容分析的成語

  • 鞭辟近里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鞭辟入裡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擘肌分理 擘:分開;理:肌膚的紋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細致。

  • 察察為明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專在細枝末節上顯示精明。

  • 抽絲剝繭 絲得一根一根地抽,繭得一層一層地剝。形容分析事物極為細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層次。

  • 分毫析厘 毫、厘:都是細小的單位名稱;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細微。

  • 囫圇吞棗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 聚米為山 東漢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給皇帝分析軍事形勢、進軍計劃,講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陳述軍事形勢,險...

  • 流言止於智者 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 剖決如流 剖決:分析、解決;如流:如同流水一般。形容分析、解決問題明快、敏捷。

  • 入木三分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

6. 成語誤用從哪幾個角度分析

判斷成語是否誤用通常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一)語意重復類
成語使用中的意義重復是指句中已含有與成語本身的意義相互重疊或重復的部分,進而造成使用失當。語意重復,尤其是那種比較隱蔽的語意重復--不表現為字面上的重復,是成語使用中的一種常見而疑難的錯誤類型。學生在解答成語辨析題時需要觀其形、明其義,辨其用法,聯系語境,考慮成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是否有意義重復的現象。
1.他惡習不改,整日沉迷於賭博之中,最後弄得傾家盪產,這完全是由於他咎由自取。(咎由自取指罪過或災禍都由自己惹來的,其意義與"由於"重復。)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樣的文章到處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貽笑大方。(貽笑大方指被行家譏笑,本身含被動語氣。)
3.這本拼湊起來的"名家"短篇小說集,幾乎沒有精彩之作,頂多有一兩篇基本上還差強人意。("差強人意"指大體上使人滿意,與"基本"的意義重疊。)
4.那張合影中,左邊站著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站著許多莘莘學子。("莘莘"是形容眾多,與"許多"相重復)
5.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真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苦衷。("難言之隱"的"隱"與"苦衷"重復)
6.江姐在獄中雖然全身被敵人打得遍體鱗傷,但仍然堅守黨的秘密。("全身"與"遍體鱗傷"的"遍體"重復)
7.綿延七八年,禍及半個中國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人民的生靈塗炭。("人民"與"生靈塗炭"的"生靈"重復)
(二)望文生義類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通過字面意義簡單地理解成語的涵義,導致使用錯誤。考查成語使用時利用望文生義可以增加考生的失誤。成語的意義一般是比較穩定的,其中有的語素仍保持著文言色彩,如果簡單從字面了解大意,或從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產生錯誤。成語突出的特點是意義的整體性,我們在使用時必須透過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質的內涵。忌望文生義,宜整體理解。以下是常見的、容易產生此種錯誤類型的成語:
1.這點小錯誤還算不上什麼,不足為訓,您不要老記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不足為訓指不值得當作遵循的准則或典範。訓:法則、典範。)
2.乍暖還寒時候,他身著冬裝漫步在田野中,仍然覺得不寒而慄,不冷而發抖。形容十分恐懼。(不寒而慄指不是因為寒冷而渾身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3.這篇文章觀點陳舊,材料單薄,語句不通,可謂不刊之論。(刊,刪改。指不能刪改的、極為精當的言論。)
4.上海申花隊雄厚的財力和人力是其他甲A球隊無法比擬的,只能望其項背。(望其項背指能夠望得上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比得上或趕得上。)
5.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街上靜悄悄的,人們都在家裡,幾乎萬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6.老師無意間看到他對繪畫十分感興趣,便讓他登堂入室成為最年幼的學生。(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7.雖然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因為認錯態度好,所以罪不容誅。(罪不容誅指判處死刑也不足以抵償,形容死有餘辜,可改為"罪不至死。")
8.有些同學寫的作文,文不加點,字跡潦草,叫人頭疼。(文不加點是比喻才思敏捷,一氣呵成.)
(三)色彩失當類
成語的色彩可以分為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感情色彩中褒貶誤用是考查的重點,感情色彩變化則是難點。例如"燈紅酒綠"這個成語,有的同學只知道它有貶義(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而不知道它還可以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是個中性詞,95年高考題第4題中C項中的"想入非非",很多人認為它是貶義詞,可實際上是一個中性詞,所以用於修飾"神話和傳說"其實是恰當的。類似的成語還有如虎添翼、東山再起、獨來獨往、高視闊步、旁若無人等。
語體色彩是一個難點,迄今為止高考還未出現,需要引起重視.語體色彩失當常常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混用。成語由於來源不同,有的出自文史典籍,文藝作品,有的出自民間俗語。因此,有的成語常用在書面語中,有的則常出現在口語中,要根據不同的語境選用不同語體的近義成語。
1.魯迅先生對於友人,尤其對於青年,愛護無所不至,不但盡心竭力,還常主動幫忙。("無所不至"意思是沒有達不到的地方。現多形容壞人到處干壞事或所有的壞事都做到了。貶義。)
2.現實中,有許多身居要職,卻胸無城府,思想頑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撓改革。("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處事的心機。整個詞語的意思是指為人坦率真誠,不用心機。褒義。)
3.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97年高考題第4題)("趨之若鶩"是一個貶義詞,用於形容藝術愛好者是不合適的。)
4.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98年高考題的5題)("處心積慮"也是一個貶義詞,用於上句中是不合適的。)
5.小王深受大家信賴,這次被選為學生會主席,同學們無不彈冠相慶。("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它是一個貶義成語。)
6.我英勇的公安人員在車站守株待兔,一舉將殺人後潛逃的罪犯擒獲。("守株待兔"常用此成語來比喻有的人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是貶義成語,與贊頌之意相反。)
(四)對象與范圍失當
成語因其詞義有所側重,這便確定了該詞語的大致適用對象、范圍。如成語"汗牛充棟"僅用於物(書),不能指人;"左右逢源"泛指事;"相提並論"可用於人,也可用於事;"栩栩如生"指人或生物的形象;"眉飛色舞"僅用於人。如果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1.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那種不扎扎實實地學好基礎知識就急於做高難度題的喧賓奪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喧賓奪主"比喻客人佔了主人的地位,或外來的次要的事物佔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而句中的基礎知識與難題無主客之分。)
2.小羅看好了那件款式新穎的運動服,可惜帶的錢不夠,只好忍痛割愛。("忍痛割愛"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愛的東西交給別人。作為商品的運動服本不屬於自己所有,因無錢而不買自己喜歡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愛"。)
3.這里有良好的水土條件,又有一個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安居樂業"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兒,喜愛自己的職業。只能說"人民安居樂業",不能說"生活安居樂業"。)

7. 成語誤用類型解析.ppt

(一)望文生義
有些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如果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成語的意義,而作出錯誤或片面的解釋,就造成成語的誤用。縱觀歷屆高考試題,此方面的內容幾乎年年出現。現就「望文生義」現象做如下分析:
1.不理解成語中的某個字、詞
例:(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勞作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真有點令人匪夷所思。(2009年海南、寧夏卷D項) 匪夷所思:匪,非;夷,平常;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像的。與句意不合。
2.不了解成語的來源
對於典故成語如世外桃源、目無全牛、五風十雨、火中取栗等需要整體把握,不能按照字面意義肢解、曲解成語。
例:(1)對茶的重視很不夠也說明了這一點,甚至形成偏見,以為中國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東西,檔次不如一些進口飲料。「下里巴人」原指流行於戰國時楚國的《下里》《巴人》兩首民間歌曲。後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藝作品,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而例句把其誤解成地位不高的人。
3.形近混淆
例:(1)廣交會為企業提供了內外貿對接的契機,但這種對接不可能一揮而就,絕大多數出口企業由於不熟悉國內市場,即使有意內銷也無從著手。(2009年山東卷D項)「一揮而就」應為「一蹴而就」。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就:成。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4.不符合語境
望文生義類成語中有很多誤用是不清楚成語的使用語境,導致不符合語境。這在2009年高考試題中表現最為明顯。
例:(1)這幾位大學畢業生雖然工作經驗欠缺,實踐能力不足,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他們決心自主創業,牛刀小試,開創一番新事業。(2009年四川卷A項)牛刀小試: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2) 2009年5月9日,我國著名相聲演員李文華老人溘然長逝,這讓他的老搭檔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極度的悲痛之中。(2009年四川卷C項)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過。形容當面錯過。
(3)四十年來,您培養的莘莘學子,或縱橫商海,運籌帷幄,或潛心學界,激揚文字……在個行各業的建設中,總是首當其沖。(2009年廣東卷C項)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與文意不合。
(4)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努力貫徹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決摒棄那種不尊重學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學方法。(2009年安徽卷C項) 耳提面命: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他的耳朵叮囑。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5)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沖擊,曾經富庶的大西洋某島國如今經濟狀況已如履薄冰,瀕臨「國家破產」的邊緣。(2009年安徽卷D項)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不用來形容情況、形勢危機。
(6)他是一個處事謹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願交往過深。(2009年重慶卷A項)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間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們的交往純屬友誼,不尚虛華。詞義與語境不符,「淡如水」不是交往淺的意思。
(7)老張按照慣例把買回來的對蝦和豬肉分別稱了稱,才發現他買的對蝦被偷工減料了,足足少了半斤。(2009年重慶卷D項)偷工減料:原指商人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產品質量,削減工料。現也指做事圖省事,馬虎敷衍。詞義與語境不符。應是缺斤短兩,做買賣時貨物短缺分量。
(8)在某些傳染病暴發初期,醫學專家最感到左右為難的是,如何判斷和預測疫情的規模和發展趨勢,以便為公共決策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2009年山東卷A項)左右為難:左也難,右也難,兩邊為難。形容處於某種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如何判斷和預測疫情的規模和發展趨勢」不符合處於某種困境中,不易做出決定。
(二)用錯對象
成語往往有適用的范圍、對象,有主客、男女、長幼、謙敬之分,如分辨不清,就很容易使對象造成錯誤。如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用於夫妻;萍水相逢、不期而遇,前者只用於陌生人初次見面等。
例:(1)身處春秋鼎盛的時代,我們這些身強力壯的青年應該奮發有為,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2009年全國卷ⅠB項)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齡;鼎盛,正當旺盛之時。比喻正當壯年。應用對象應該是人,不能用於修飾「時代」等,這里用錯對象。
(2)新版電視劇《四世同堂》引起爭議,有人認為該局加進了太多現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畫卷變得南腔北調,丟掉了原著的靈魂。(2009年全國卷ⅡD項)南腔北調: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著方言。用「南腔北調」形容「電視劇反映的市井生活畫卷」,用錯了對象。
(3)現在少數媒體放著有重要新聞價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點逸聞就筆走龍蛇,這種做法真是令人費解。(2009年安徽卷B項)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4)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發表,這次出版對編輯來說也有點敝帚自珍的意味。(2009年遼寧卷C項)敝帚自珍:敝,破的,壞的;珍,愛惜。把自己家裡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首先語境中作品是作家的不是編輯的,不算「自珍」,能出版的作品不算是不好,不算「敝帚」。所以語境中的成語對象使用錯誤。
(5)有人把那些只讀書而不假思索的人稱為「書櫥」,也有人稱這種人為「書蟲」、「書迷」、「書獃子」。(2009年江西卷A項)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著考慮。不能用來直接形容人。
(6)他的講演深入淺出、居高臨下地闡述了青年的前途與國家現代化事業之間的關系,反響十分熱烈。(2009年江西卷D項)居高臨下:居,站在,處於;臨,面對。占據高處,俯視下面。形容占據的地勢非常有利。句子是指演講者思想的高度,不是「占據的地勢非常有利」。
(7)雖然計算機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但擁有了它並不意味著一切工作都會那麼輕而易舉,一揮而就。(2009年湖南卷B項)一揮而就:揮,指揮筆。形容才思敏捷,寫字、寫文章、畫畫非常快。這里形容工作,用錯對象。
(8)歷史如同一條長河,從源頭連綿不斷地流去,每一個階段都具有特立獨行的標志。(2009年湖北卷B項)特立獨行:有操守,有見識,不隨波逐流。一般指人,句中指河流,使用不當。
(三)色彩不當
有的成語本身具有明顯的褒貶色彩。成語在感情色彩上有褒義、貶義、中性之分,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加以分清,避免誤用。不辨色彩主要有兩種情況:
1.褒義貶用。
例:(1)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額錢款時猝死於作案現場,他一生惡貫滿盈,真是死得其所。(2009年江西卷C項)死得其所:所,處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適的地方。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感情色彩與句意不合。
(2)再完美的機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機會主義,暴利主義成為心底橫行之猛獸,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價,破壞制度與規則者也會前赴後繼。(2009年山東卷C項)前赴後繼:赴,向前沖;前面的沖上去了,後面的緊跟上來。形容連續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褒義詞。
2.貶義褒用。
例:(1)陽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賓合江門廣場迎來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廣場上表演太極拳,引來無數行人側目觀看。(2009年四川卷B項)側目觀看:側,斜著。斜著眼睛看人,不敢正視。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誤解為尊敬。貶義詞褒用。(四)語法錯誤
1.語義重復。
在使用成語時,要注意將成語和句子語義進行比照,避免造成成語隱含義與句子語義的重復。
例:(1)你看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真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苦衷吧。
「難言之隱」指難以明說的事情或緣由。該成語與句中的「苦衷」義有重復。
(2)他只不過在做自己的事情時,順便幫了一下別人的忙,沒想到卻受到了不虞之譽。
句中的「不虞之譽」意義為沒有料到的稱贊,該詞顯然與句中的「沒想到」相重復。
2.功能混亂。每個成語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語法功能,如果對此把握不準,就易造成功能混亂的錯誤。
如:(1)這則笑話,對舊中國辦事推諉,漠不關心人民疾苦的「學習諸公」給予了有力諷刺。
(2)他往四周一看,發現漫山遍野都是這種怪石,這時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勝叛軍的妙計了。
「漠不關心」是一個動詞性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不能帶賓語。「出奇制勝」也不能帶賓語。而句(1)、句(2)卻硬讓它們帶上了賓語,都犯了功能混亂的錯誤。
3.搭配不當。成語的使用要符合語法規則,否則就會造成誤用。分析如下:
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1)由於他入木三分的啟發,我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2)真是有意思,小趙一跨進會議室,我們這些參加質量分析會的代表都不謀而合地站了起來。
「入木三分」是用來形容見解、議論、分析、刻畫很深刻,與「啟發」無法搭配;「不謀而合」多用來指見解、計劃、理想等相同,與句中動詞「站」搭配不當,用「不約而同」就合適了。
主語與謂語搭配不當。
例:(1)一個月後,他的病逐漸好了起來,這已是他第四次起死回生了。
(2)我與望老共事多年,他的為人治學,以及領導才能,的確受益匪淺。
例(1)中「起死回生」是指把垂死者救活,偏重形容醫生的醫術高明,與句中「他」(病人)不相配。例(2)中「受益匪淺」的主語應為人,與「為人治學、領導才能」無法搭配,根據文意此處應填入一贊頌之詞,如「出類拔萃」。
4.不分輕重。有些成語的基本意義相同,但在詞義的輕重程度上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須仔細辨別。
例:(1)附庸風雅的人,不去學野蠻,卻來學風雅,也總算是見賢思齊,有心向善,無可非議。
句中「無可非議」指沒有什麼可以指責,詞義程度輕。對於句中這種人我們批評批評,指責指責是可以的,是合理的,故此成語宜改為「無可厚非」,厚,過分之意,詞義程度較重。
5.不明範圍。不明詞義范圍大小而造成成語的誤用。
例:(1)我們兄弟姐妹六個,但我父親並不像有的人那樣重男輕女,他對我們等量齊觀,毫無偏向。
句中「等量齊觀」只能用於對待事物,表示同等看待,而不能用於對待人。
(五)不合邏輯
1.前後矛盾
例:(1)他魯莽草率,剛愎自用,走到哪裡哪裡就被他鬧得一團糟,真可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2006年浙江卷第3題D項)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指人中最英勇的是呂布,馬中最好的是赤兔馬,比喻人才出眾。而前文說此人「魯莽草率,剛愎自用」,前後矛盾。
(2)遠處連綿的山峰上一道殘破的城牆依稀可見,山下面有條深谷,怪石崢嶸,溪流湍急,無路可通,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2009年北京卷D項)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指只要一個人守著關隘,就是一萬個人也攻打不開。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與句意無路可通矛盾。
2.不合邏輯
例:(1)在利己主義者看來,沒有誰不為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現實生活中大量涌現出舍己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設想的。(2006 年廣東卷B項)句中「不堪設想」意思是對未來情況不能想像。指意料事情會發展到很壞的地步。用在這里不合邏輯。

8. 請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原因。謝謝,語文高手來。給個答案和答題格式

安之若素是指遇到危險情況還和平常一樣,而句中的意思是悠閑,所以不符
無可厚非是指沒有可過分責難的,雖有缺點卻還有可取之處,而句中的意思是說這一行動是完全正當的,並沒有提到缺點
亡羊補牢是指事情發生了再補救,而句中意思是還未發生

釜底抽薪就指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與前面的根本一詞有重復
嚶嚶嚶,是一個字一個字打的,求採納(✪ω✪)

9. 語病分析修改及成語錯用

1.相得益彰:兩者相互配合協助,雙方的優點和長處就更能顯露出來.2 .把「學習、工作方面」中的「學習」或者「工作」刪去其一.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