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水滸傳成語故事400字

水滸傳成語故事4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18 14:10:53

⑴ 水滸傳中的成語故事

七上八下
成語故事:

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向官府告狀,催逼知縣抓人,誰知知縣貪圖了賄賂,不肯主持公道。武松決定親自報仇,於是就在家裡擺下酒席,請街坊鄰居作證親審潘金蓮。
武松請到四家鄰居,加上王婆和嫂嫂潘金蓮,共六人。對門鄰居賣冷酒店的胡正卿,也在應邀之列。胡正卿原是吏員出身,見此事關系重大,不肯來作證。武松不管他,硬拉了過來。
安排坐定。武松攏條凳子,卻坐在橫頭,叫士兵把前後門都關了,那後面的士兵只是來篩酒,武松只是客套一番,也不說干什麼。
眾人懷著鬼胎,正不知怎地。看看酒至三杯,那胡正卿便要起身,說道:「小人忙些個。」武松叫道:「去不得!既來到此,便忙也坐一坐。」
「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自尋思道:『既是好意請我們吃酒,如何卻這般相待,不許動身?』只得坐下。武松道:『再把酒來篩。』士兵斟到第四杯酒,前後共吃了七杯酒過,眾人卻似吃了呂太後一千個筵宴。」(《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
接著,武松審問潘金蓮、王婆,讓胡正卿一一記錄在案。審問完畢,武松親手血刃了潘金蓮,又去殺了西門慶,終於報了殺兄之仇。
「七上八下」 形容心神不定。也指零落不齊或紛亂不齊。

⑵ 源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二十字簡介.

腥風血雨
發音 xīng fēng xuè yǔ
釋義 風里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凶險氣氛或環境。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發墜山奄。」

心滿意足
發音 xīn mǎn yì zú
釋義 形容心中非常滿意。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兩個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血雨腥風
發音 xuè yǔ xīng fēng
釋義 風里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凶險氣氛或環境。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發墜山奄。」

一馬當先
發音 yī mǎ dāng xiān
釋義 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逼上樑山
發音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釋義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樑山。」

不識泰山
發音 bù shí tài shān
釋義 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飛檐走壁
發音 fēi yán zǒu bì
釋義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牆壁。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六回:「且說時遷是個飛檐走壁的人,不從正路入城,夜間越牆而過。」

⑶ 源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

1、水滸傳成語故事:翁中捉鱉

「李逵元夜鬧東京」後,和燕青兩個,不敢從大路上走,恐有軍馬追來,難以抵擋,只得大寬轉奔回梁山。在路行到梁山泊北,到寨尚有七八十里,將近荊門鎮,當日天晚了,便去劉太公莊上投宿。只聽得太公兩口兒一夜啼哭,李逵睡不著,巴得天明,起去問他。

劉太公說道:「兩日前梁山泊宋江和一個年紀小的後生,騎著兩匹馬到莊上來,老兒聽得說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這十八歲的女兒出來把酒。吃到半夜,兩個把他女兒奪去了。」

李逵便叫燕青:「小乙哥,你來聽這老兒說的話,俺哥哥原來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沒這事!」

李逵道:「他在東京兀自去李師師家去,到這里怕不做出來!」隨即便答應去梁山泊山寨討了太公女兒還他。

李逵、燕青徑往梁山泊來,直奔忠義堂上。李逵不由分說,圓睜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黃旗,把「替天行道」四字扯做粉碎,又搶上堂來,徑奔宋江。

後來經與劉太公對質,奪太公女兒的並不是宋江,才演繹出「李逵負荊請罪」來。

宋江道:「若要我饒他,只教他捉得那兩個假宋江,討得劉太公女兒來還他,這等方才饒你。」

李逵聽了,跳將起來,說道:「我去瓮中捉鱉,手到拿來!」(《水滸傳》第73回)

後來,李逵和燕青終尋得並殺了奪占牛頭山道院又奪去劉太公女兒的王江和董海兩個綠林草賊,還了宋江的清白。

有詩贊曰:

梁山泊里無奸佞,
忠義堂前有諍臣。
留得李逵雙斧在,
世間直氣尚能伸。

「瓮中捉鱉」的意思是,像放在瓮中的鱉,伸手便可捉住。比喻該事確有把握。

2、水滸傳成語故事:不三不四

《水滸傳》中,魯達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發為僧受法名智深。因酒後「打鬧五台山」,魯智深通過智真長老介紹從五台山來到大相國寺,被智清長老安排去管理本寺的一個大菜園。

菜園附近住著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平常總在園內偷盜蔬菜糊口,聽說新來了個管菜園子的和尚,便想方設法來個下馬威,以便今後能夠自由出入菜園。這幫小混混商量決定引誘魯智深到糞窖邊,然後一齊動手把他掀入糞窖,逼他離開。

計議商定後,那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便拿些果盒、酒禮來到菜園,嬉皮笑臉地對魯智深說:「聞之和尚新來主持,我們鄰舍街坊都來作慶。」魯智深不知是計,便來到糞窖邊,說:「你們既是鄰舍街坊,都來廨宇里坐地。」眾小混混頭領張三、李四拜倒在地上,不肯起來,只指望和尚來扶他便要動手。魯智深見了,心裡早疑忌道:

「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那廝卻是倒來捋虎須!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廝看灑家手腳。」(《水滸全傳》第七回)

魯智深走向前去,張三、李四便動起手來。魯智深不等他們靠近他,右腳早起,一下就把李四踢下糞窖去;張三正要逃走,魯智深又起左腳,把張三也踢入糞窖。後面的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看到這種情形,嚇得目瞪口呆。

「不三不四」 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易經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俗稱6爻卦,意思為事物發展的6個階段,第三爻與第四爻處在6爻的中間位置,在易經中象徵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說明一個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務正業之意。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3、關於水滸傳的成語故事:不懷好意

不懷好意,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裡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懷:包藏禍心。沒安好心。意為懷有惡意,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3)水滸傳成語故事400字擴展閱讀

《水滸傳》內容簡介:

《水滸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九紋龍史進因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發,出於無奈,只得投奔外鄉。後來碰到了一個下級軍官魯達,二人在酒樓談天,得知酒樓賣唱父女受當地惡霸鄭屠的欺凌,魯達仗義贈銀,發送父女回鄉,並主動找上門去,三拳打死了鄭屠。事後棄職逃亡,轉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魯智深受不了佛門清規戒律的約束,寺中長老只得介紹他去東京(開封)大相國寺看管菜園。在此期間,他在偶然的情況下結識了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

當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內貪戀林沖妻子的美貌,設計陷害林沖,誣陷他「帶刀」進入白虎堂,將他發配滄州,並企圖在途中殺掉林沖。幸虧魯智深一路暗中護送,才得以化險為夷。林沖發配滄州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個當保正的晁蓋,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書派楊志押送「生辰綱」上京,便由吳用定計,約集了其他七名好漢劫了生辰綱,投奔梁山。楊志丟了「生辰綱」,不能回去交差,就與魯智深會合,佔了二龍山。

鄆城有個好漢叫宋江,他的情婦閻婆惜與人私通。在探知宋江與梁山強盜有來往後,她百般要挾。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逃奔小旋風柴進莊上,結識了武松。

武松與宋江分手後,在景陽岡上打死猛虎,成了英雄,之後去陽谷縣當了一名武官,碰巧遇見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可是他的嫂子潘金蓮卻不守婦道,趁武松外出,私通西門慶,毒死武大。武松歸後察知其情,殺了二人,給兄長報了仇。事後他被發配孟州,結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怒殺張都監全家,也轉去投二龍山安身。

宋江與武松分手後,到了清風寨寨主花榮那裡,不久被父親召回,因被人告發,發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題「反詩」,又被判處死刑,幸得梁山弟兄劫法場救出。宋江執意要回家探父,又屢遭危險,終於上了梁山。

隨後,經過三打祝家莊,出兵救柴進,梁山聲勢甚大。接著又連續打退高太尉三路進剿,桃花山、二龍山和梁山三山會合,同歸水泊。而後,晁蓋不幸中箭身亡,盧俊義經歷幾多曲折也上了梁山。梁山義軍大破曾頭市,又打退了朝廷幾次進攻,其中好些統兵將領也參加了梁山聚義。最後,梁山共招募了一百零八個好漢,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勢,朝廷改變策略,派人招撫。於是,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統治者採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漢前去征遼、征方臘。連年的戰事,弄得一百零八條好漢最後只剩下了二十七個人。

然而,就是這些倖存者也未能逃脫接踵而至的厄運。統治者眼見梁山好漢們勢孤力單,便在封官賞爵後不久,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盧俊義被分別用葯酒、水銀毒死,李逵又被宋江臨死時拉去陪葬,吳用、花榮也在蓼兒窪自縊身亡。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就這樣被扼殺了。



⑷ 水滸傳典故成語大全

成語故事:德薄才疏
德薄才疏,出自《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一般情況下用來形容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謙辭。
成語故事:武松打虎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興不多事,只見一棵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岡克上,應結伙成隊過岡,請勿自誤。"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繼續往前走。 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後,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話,又繼續向前走。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斑斕猛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並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成語故事:將遇良才
將遇良才,出自《水滸傳》第三十四回《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將:將領。良才:高才,本領高強的人。比喻雙方本領不分上下,難見高低。
成語故事:鞍馬勞倦
鞍馬勞倦,出自《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成語故事:不懷好意
不懷好意,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裡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懷:包藏禍心。沒安好心。意為懷有惡意,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成語故事:不三不四
《水滸傳》中,魯達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發為僧受法名智深。因酒後「打鬧五台山」,魯智深通過智真長老介紹從五台山來到大相國寺,被智清長老安排去管理本寺的一個大菜園。
菜園附近住著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平常總在園內偷盜蔬菜糊口,聽說新來了個管菜園子的和尚,便想方設法來個下馬威,以便今後能夠自由出入菜園。這幫小混混商量決定引誘魯智深到糞窖邊,然後一齊動手把他掀入糞窖,逼他離開。
計議商定後,那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便拿些果盒、酒禮來到菜園,嬉皮笑臉地對魯智深說:「聞之和尚新來主持,我們鄰舍街坊都來作慶。」魯智深不知是計,便來到糞窖邊,說:「你們既是鄰舍街坊,都來廨宇里坐地。」眾小混混頭領張三、李四拜倒在地上,不肯起來,只指望和尚來扶他便要動手。魯智深見了,心裡早疑忌道:
「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那廝卻是倒來捋虎須!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廝看灑家手腳。」(《水滸全傳》第七回)
魯智深走向前去,張三、李四便動起手來。魯智深不等他們靠近他,右腳早起,一下就把李四踢下糞窖去;張三正要逃走,魯智深又起左腳,把張三也踢入糞窖。後面的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看到這種情形,嚇得目瞪口呆。
「不三不四」 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易經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俗稱6爻卦,意思為事物發展的6個階段,第三爻與第四爻處在6爻的中間位置,在易經中象徵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說明一個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務正業之意。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⑸ 【水滸傳】的成語故事簡介30字

逼上樑山
林沖,是北宋汴梁(今河南開封)八十萬禁軍教頭。他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沖帶著妻子去岳廟進香。途中遇見魯智深在耍渾鐵禪杖。眾人叫好,林沖過去看。魯智深與林沖一見如故,結為兄弟。這時,侍女錦兒慌忙報信說,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攔截。林沖急忙向魯智深告辭,去岳廟追歹徒。林沖抓住歹徒舉拳要打時,發現此人原是上司高俅的義子高衙內。高衙內一夥看那女子是林教頭的妻子,害怕打起來不是對手,便假惺惺地勸解:「衙內不認得,多有沖撞。」說罷將高衙內擁走。這時,魯智深趕到,聽明情況便要去追打高衙內,被林沖勸阻。林沖忍下了這口惡氣。 高衙內逃走以後仍不死心,還想霸佔林妻。他與高太尉設計,以看刀為由將林沖騙進高府,誣陷林沖持刀闖入白虎堂,將他下獄拷打。高俅一夥不便在京公開殺害林沖,便將林沖發配滄州(今河北)充軍,買通差人,陰謀在路經野豬林時將他殺害。魯智深暗中保護林沖,大鬧野豬林,高俅的陰謀未能得逞。 到滄州後,林沖被分配看管大軍草料場。高俅父子賊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往滄州,火燒草料場。這樣即使林沖不被燒死,也會因草料場失火而被處死。當草料場起火燃燒時,林沖聽到高俅的心腹們得意地談論暗害自己的計謀,他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將仇人殺掉。以後,林沖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樑山」比喻被迫進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⑹ 小學生必須(請注意是必須)知道的成語故事,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的故事情節,人物,原因

要是我評四大名著,我不會選西遊記,西遊記實在不如金瓶梅,無非就是金瓶梅裡面多了些有顏色的描寫,和儒家傳統文化有沖突。西遊記過於脫離現實,用悟空這個不著邊際的非人非猴非妖非仙的混物去棍打類似妖魔鬼怪的封建社會,比之金瓶梅通過一個集合了地痞 惡霸 官僚 淫棍 財主多層身份的西門慶極其身邊各色人物的描寫來對社會做了深層次的分析,比紅樓夢的宏篇巨作那就更是不如。真要讓我來評我會評五個,那紅樓夢第一是無可厚非的,雖然它只是一個80回的殘本,但是怎麼排它都是第一,沒問題;水滸 三國 金瓶梅其次;西遊記最末。
不過樓住既然喜歡這些人物,那我就簡單分析哈。
先說悟空,非人非猴非妖非仙那是他的標簽,不講規矩是他的代號,猴急是他的特點。明清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黑暗,人性最為壓抑的時候,悟空作為一個叛逆者滿足了很多對世俗不滿的讀者的心,加上這哥們個性十足,又神通廣大,誰不願意做個神通廣大的悟空呢,不受拘束,天馬行空,想到這里,那個讀者不暢快淋漓,作者之思實在是巧!但是這也是問題所在,此書此人物過於脫離實際,多少有點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意思,畢竟人是生活在現實當中的,不能超飛物外。
再說魯智深,魯智深和悟空是頗有幾分像的,也是不講規矩,但是他還算是個比較現實,有血有肉的人物,古來修禪追求的是心境的平和,以靜參禪,到了魯智深這里完全顛覆前人,以狂以暴最終也修得正果,是為狂禪。
諸葛亮我就不評價了,一個歷史人物,自由搞歷史的來做這樣的事。
至於晴雯也是我最喜歡的紅樓中人之一,我重點講講她吧。
晴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這就是晴雯最大的可愛之處,「勇晴雯」就是她的標簽,十歲的時候被賴大買去做丫頭,是奴才的奴才,後來像禮物一般孝敬了賈母,但卻沒有一點奴性,在那樣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禮法社會她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但是晴雯並不妄自菲薄,拚命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性,她的爽直莽撞針對的是每一個人:寶玉、黛玉、襲人,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她實在不是一位好丫頭,她從來沒有擺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寶玉愛自己,也是站在「人」這一個同樣對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顏婢膝,也沒有溫柔和順,再用黛玉所說的便是「我為的是我的心」。為了自己的心而活著的人,在現在也沒法不讓人感動的。她心屬寶玉,但是並不像襲人那樣遷就寶玉,她是用真心換寶玉的痴心。「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這是可愛的晴雯最終的結局,追求心境的自由,人格的平等讓她得罪眾小人,導致她被王夫人趕出賈家,在貧病交加中死於非命,親人冷眼冷心,只有寶玉為她牽掛。勇晴雯的勇氣精神氣質讓人覺得可敬,而「風流靈巧」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可愛。晴雯機敏而又尖刻,對襲人被王夫人暗許做寶玉的妾,雖然作者沒有明述晴雯的嫉妒,但是從晴雯的話里話外卻能夠明顯看出來她的羨慕和嫉妒。晴雯敢愛敢恨敢說敢罵,快言快語,有的話語不用作者介紹,讀者就知道是出自晴雯之口,在她跌了扇子而頂撞寶玉的時候,襲人勸解,晴雯就連諷帶刺回敬了襲人:「自古以來,就是你一個人服侍爺的,我們原沒服侍過,因為你服侍的好,昨兒才挨了窩心腳。」「哎喲!這屋裡單你一個人記掛著他,我們都是白閑著混飯吃的?」不一而足。有些事情也只有晴雯敢於做出來,比如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比如病中勇補孔雀裘。比如冬天的夜晚穿著單衣嚇唬人,一個頑皮、靈巧、任性的美的形象確實贏得了許許多多讀者的憐愛。可敬可愛的晴雯你喜歡嗎?雖然我也很喜歡蹦蹦跳跳的湘雲,一到那裡那裡就是笑聲,但是想來想去,我還是覺得最可愛非晴雯莫數

⑺ 水滸傳。三國演義四字成語故事各8個

三顧茅廬
樂不思蜀
七步成詩
錦囊妙計
望梅止渴
才高八斗
吳下阿蒙
大器晚成
三國的
大刀闊斧
鞍馬勞倦
報仇雪恥
逼上樑山
風草兵甲
頓口無言
杯蛇鬼車
鼎分三足
水滸的

⑻ 水滸傳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故事:德薄才疏
德薄才疏,出自《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一般情況下用來形容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謙辭。
成語故事:武松打虎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興不多事,只見一棵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岡克上,應結伙成隊過岡,請勿自誤。"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繼續往前走。 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後,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話,又繼續向前走。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斑斕猛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並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成語故事:將遇良才
將遇良才,出自《水滸傳》第三十四回《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兩個就清風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將:將領。良才:高才,本領高強的人。比喻雙方本領不分上下,難見高低。
成語故事:鞍馬勞倦
鞍馬勞倦,出自《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成語故事:不懷好意
不懷好意,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武松聽了這話,自家肚裡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懷:包藏禍心。沒安好心。意為懷有惡意,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成語故事:不三不四
《水滸傳》中,魯達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發為僧受法名智深。因酒後「打鬧五台山」,魯智深通過智真長老介紹從五台山來到大相國寺,被智清長老安排去管理本寺的一個大菜園。
菜園附近住著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平常總在園內偷盜蔬菜糊口,聽說新來了個管菜園子的和尚,便想方設法來個下馬威,以便今後能夠自由出入菜園。這幫小混混商量決定引誘魯智深到糞窖邊,然後一齊動手把他掀入糞窖,逼他離開。
計議商定後,那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便拿些果盒、酒禮來到菜園,嬉皮笑臉地對魯智深說:「聞之和尚新來主持,我們鄰舍街坊都來作慶。」魯智深不知是計,便來到糞窖邊,說:「你們既是鄰舍街坊,都來廨宇里坐地。」眾小混混頭領張三、李四拜倒在地上,不肯起來,只指望和尚來扶他便要動手。魯智深見了,心裡早疑忌道:
「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那廝卻是倒來捋虎須!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廝看灑家手腳。」(《水滸全傳》第七回)
魯智深走向前去,張三、李四便動起手來。魯智深不等他們靠近他,右腳早起,一下就把李四踢下糞窖去;張三正要逃走,魯智深又起左腳,把張三也踢入糞窖。後面的二三十個地痞小混混看到這種情形,嚇得目瞪口呆。
「不三不四」 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易經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俗稱6爻卦,意思為事物發展的6個階段,第三爻與第四爻處在6爻的中間位置,在易經中象徵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說明一個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務正業之意。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成語故事:七上八下
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向官府告狀,催逼知縣抓人,誰知知縣貪圖了賄賂,不肯主持公道。武松決定親自報仇,於是就在家裡擺下酒席,請街坊鄰居作證親審潘金蓮。
武松請到四家鄰居,加上王婆和嫂嫂潘金蓮,共六人。對門鄰居賣冷酒店的胡正卿,也在應邀之列。胡正卿原是吏員出身,見此事關系重大,不肯來作證。武松不管他,硬拉了過來。
安排坐定。武松攏條凳子,卻坐在橫頭,叫士兵把前後門都關了,那後面的士兵只是來篩酒,武松只是客套一番,也不說干什麼。
眾人懷著鬼胎,正不知怎地。看看酒至三杯,那胡正卿便要起身,說道:「小人忙些個。」武松叫道:「去不得!既來到此,便忙也坐一坐。」
「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自尋思道:『既是好意請我們吃酒,如何卻這般相待,不許動身?』只得坐下。武松道:『再把酒來篩。』士兵斟到第四杯酒,前後共吃了七杯酒過,眾人卻似吃了呂太後一千個筵宴。」(《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
接著,武松審問潘金蓮、王婆,讓胡正卿一一記錄在案。審問完畢,武松親手血刃了潘金蓮,又去殺了西門慶,終於報了殺兄之仇。
「七上八下」 形容心神不定。也指零落不齊或紛亂不齊。
成語故事:翁中捉鱉
「李逵元夜鬧東京」後,和燕青兩個,不敢從大路上走,恐有軍馬追來,難以抵擋,只得大寬轉奔回梁山。在路行到梁山泊北,到寨尚有七八十里,將近荊門鎮,當日天晚了,便去劉太公莊上投宿。只聽得太公兩口兒一夜啼哭,李逵睡不著,巴得天明,起去問他。
劉太公說道:「兩日前梁山泊宋江和一個年紀小的後生,騎著兩匹馬到莊上來,老兒聽得說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這十八歲的女兒出來把酒。吃到半夜,兩個把他女兒奪去了。」
李逵便叫燕青:「小乙哥,你來聽這老兒說的話,俺哥哥原來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沒這事!」
李逵道:「他在東京兀自去李師師家去,到這里怕不做出來!」隨即便答應去梁山泊山寨討了太公女兒還他。
李逵、燕青徑往梁山泊來,直奔忠義堂上。李逵不由分說,圓睜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黃旗,把「替天行道」四字扯做粉碎,又搶上堂來,徑奔宋江。
後來經與劉太公對質,奪太公女兒的並不是宋江,才演繹出「李逵負荊請罪」來。
宋江道:「若要我饒他,只教他捉得那兩個假宋江,討得劉太公女兒來還他,這等方才饒你。」
李逵聽了,跳將起來,說道:「我去瓮中捉鱉,手到拿來!」(《水滸傳》第73回)
後來,李逵和燕青終尋得並殺了奪占牛頭山道院又奪去劉太公女兒的王江和董海兩個綠林草賊,還了宋江的清白。

⑼ 水滸傳的成語故事二百字

逼上樑山:
豹子頭林沖,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他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沖帶著妻子去岳廟進香。途中遇見花和尚魯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渾鐵禪杖。眾人齊聲叫好,林沖也被吸引過去觀看。魯智深與林沖兩個好漢一見如故,結義為兄弟。正在這時,侍女錦兒慌忙報信說,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攔截。林沖急忙向魯智深告辭,去岳廟追趕歹徒。林沖抓住歹徒舉拳要打時,發現此人原來是他的頂頭上司、奸臣高俅的義子高衙內。高衙內一夥一看那女子是林教頭的妻子,害怕打起來不是對手,便假惺惺地勸解:「衙內不認得,多有沖撞。」說罷將高衙內擁走。這時,魯智深也急忙趕到,聽明情況便要去追打高衙內,被林沖勸阻。林沖忍下了這口惡氣。
高衙內逃走以後仍不死心,還想霸佔林妻。他與高太尉一起設計,以看刀為由將林沖騙進高府,誣陷林沖持刀闖入白虎堂,將他下獄拷打。高俅一夥不便在京公開殺害林沖,便將林沖發配滄州(今屬河北省)充軍,買通差人,陰謀在路經野豬林時將他殺害。魯智深暗中保護林沖,大鬧野豬林,高俅的陰謀未能得逞。
到滄州後,林沖被分配看管大軍草料場。高俅父子賊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滄州,放火燒草料場。這樣即使林沖不被燒死,也會因草料場失火而被處死。當草料場起火燃燒時,林沖聽到高俅的心腹們得意地談論暗害自己的計謀,他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將仇人一個個殺掉。以後,林沖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樑山」比喻被迫進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