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酒酣耳熱的成語

酒酣耳熱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8 15:02:39

1. 有關三國演義的成語

1:百步穿楊(黃忠)2:百戰百勝(曹操)3:負薪救火(諸葛亮)4:七擒七縱(孟獲)5:樂不思蜀(劉禪)6:大獲全勝(劉備)7:鼎足之勢(劉備,孫權,曹操)8:不計其數(曹操)9:不識時務(魯肅)10:肺腑之言(貂禪)11:橫行無忌(李催,郭汜)12:三顧茅廬(劉備)13:頓開茅塞(孫權)14:捶胸頓足(劉備)15:膏粱子弟(夏侯茂)16:措手不及(孟達)17:寡不敵眾(周瑜)

2. 成語酒酣耳熱的意思和解釋,用酒酣耳熱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酒酣耳熱
jiǔ
hān
ěr

成語解釋:酒酣:酒喝得很痛快。形容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成語舉例:酒酣耳熱,攘袂持杯。(清
張潮《虞初新志
王翠翹傳》)



:狂喝豪飲、酒後耳熱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酣,不能讀作「ɡān」。
成語辨形:酣,不能寫作「酐」。
成語典故:漢·楊惲《報孫會宗書》:「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三國·魏·曹丕《與吳質
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成語造句:禍哉,那些早晨一起來即追求烈酒,留連至深夜,飲至酒酣耳熱的人!

3. 酒的成語有哪些

對酒當歌 杯酒言歡 酒肉兄弟 酒後失言 茶餘酒後

對酒當歌:對著酒應該放聲高唱,回原答意是人生時間有限,應該有所作為,後也用來指及時行樂。

出處:曹操《短歌行》、歐陽修《漁家傲》、楊顯之《酷寒亭》

杯酒言歡:形容人們志同道合,好友相聚,把酒言歡,於高興場合使用。

出處:魯迅偽自由書觀斗,然而軍閥們也不是自己親身在斗爭,是使兵士們相鬥爭,所以頻年惡戰,而頭兒個個終於是好好的,忽而誤會消釋了,忽而杯酒言歡了,忽而共同禦侮了,忽而立誓報國了,忽而……。

酒肉兄弟:意思是指酒肉朋友。

出處:清·張南庄何典第二回:這是前村催命鬼的酒肉兄弟,叫做破面鬼。

酒後失言:意思是酒後失言,解釋為酒喝多了以後,不能自持,說了不該說的話。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六回:「楊雄道兄弟,你休怪我。是我一時愚蠢,不是了,酒後失言,反被那婆娘瞞過了,怪兄弟相鬧不得。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

茶餘酒後:意思是指休息或空閑的時候。

出處:元·關漢卿斗鵪鶉·女校尉曲:「茶餘飯飽邀故友,謝館秦樓,散悶消愁。」

4. 形容「烈酒」的成語有哪些

桂酒椒漿、酒酣耳熱、千日酒、倚酒三分醉、高陽酒徒

5. 關於李白的歷史故事

1、天寶初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時,李白結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贊嘆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詩人遠遠步上台階時,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談起當時的政事。

李白能當場根據唐玄宗的意思,寫下一篇「和番書」,而且一面口若懸河地與玄宗談話,一面手不停筆地寫下來,唐玄宗大為高興,親手調制了一碗羹送給李白吃,從此任命他為翰林。

6. 成語第三個字是耳

酒酣耳熱 形容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面紅耳赤 臉筆耳朵都紅了。形容因激動或羞漸而臉色發紅。
面命耳提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目擊耳聞 親眼看到,親耳聽到。
目濡耳染 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目食耳視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顛倒錯亂。
舌敝耳聾 講的人舌頭破了,聽的人耳朵聾了。形容議論多而雜,別人不予理睬。
掩人耳目 遮掩別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騙人。
在人耳目 表示為人們所聽到看到,都已熟知。
遮人耳目 遮:遮掩。遮掩他人視聽。指玩弄手法,掩蓋真相。
執牛耳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國的代表拿著盛牛耳朵的盤子。故稱主盟國為執牛耳。後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權威的地位。
避人耳目 指避免走漏消息。
道聽耳食 對傳聞之辭不加去取,盲目輕信。
豁人耳目 開擴眼界,使耳目清新。
酒酣耳熟 酒酣:飲酒盡興而痛快。耳熱:指面紅過耳,非常興奮。形容酒興很濃,喝得痛快。
臉紅耳赤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亦作「臉紅耳熱」。
臉紅耳熱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同「臉紅耳赤」。
面紅耳熱 形容因緊張、急躁、害羞等而臉上發紅的樣子。
目達耳通 形容感覺靈敏,非常聰明。
目睹耳聞 睹:看見;聞:聽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目見耳聞 指親眼看見,親耳聽到。
目染耳濡 因耳目經常接觸而受到感染,影響。同「目擩耳染」。
目擩耳染 擩通「濡」,沾染。因耳目經常接觸而受到感染,影響。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牆有耳 比喻秘密易於外泄。同「隔牆有耳」。
屬人耳目 屬:集中在一點。指引人注意。
眼花耳熱 兩眼昏眩,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眼餳耳熱 兩眼半睜半閉,朦朧而視,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遮掩耳目 指遮掩別人的視聽,掩飾真情。

7. 酒酣耳熱的成語解釋及意思

酒酣耳熱:【基本解釋】:形容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拼音讀法】內:jiǔ hān ěr rè

【使用舉例】:~,攘袂持杯。(清·張潮容《虞初新志·王翠翹傳》)

【近義片語】:狂喝豪飲、酒後耳熱

【使用方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8. 酒酣耳熱的成語解釋及意思

酒酣耳熱:【基本解釋】:形容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拼音讀法】專:jiǔ屬
hān
ěr

【使用舉例】:~,攘袂持杯。(清·張潮《虞初新志·王翠翹傳》)
【近義片語】:狂喝豪飲、酒後耳熱
【使用方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
【成語出處】: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9. 成語酒酣耳熱的意思和解釋,用酒酣耳熱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酒酣耳熱
jiǔ hān ěr rè
成語解釋:酒酣:酒喝得很痛快。形容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成語舉例:酒酣耳熱,攘袂持杯。(清 張潮《虞初新志 王翠翹傳》)
近 義 詞 :狂喝豪飲、酒後耳熱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酣,不能讀作「ɡān」。
成語辨形:酣,不能寫作「酐」。
成語典故:漢·楊惲《報孫會宗書》:「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三國·魏·曹丕《與吳質 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成語造句:禍哉,那些早晨一起來即追求烈酒,留連至深夜,飲至酒酣耳熱的人!

10. 劉禹錫贈詩給歌妓抱得美人歸後,創造出了什麼經典成語

劉禹錫在詩中到底是什麼情緒,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小珏卻看到了50%的羨慕,30%的無奈和20%的嫉妒。有人還分析,此中有對李紳的規勸之意。在當時,李紳可沒這么認為,反倒覺得劉禹錫相中了他的歌妓。李紳雖然對百姓殘酷,但他對朋友很大方,更何況他家中寵妾無數,就將這位歌妓送給了劉禹錫。

這位女子肯定很漂亮,讓劉禹錫也欣然笑納。而且,她還讓宰相李逢吉羨慕不已,並且搶到了手中。劉禹錫無奈之下,寫下了四首詩發泄懷念之情,這個故事我們有機會再說。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