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什麼成語帶五又帶十

什麼成語帶五又帶十

發布時間: 2020-11-18 17:19:37

『壹』 帶有一和十的成語

1、一五一十
成語拼音:yī wǔ yī shí
成語解釋:五個;十個地計數。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無遺漏。
成語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2、以一當十
成語拼音:yǐ yī dāng shí
成語解釋:一個人可抵擋十個人。形容以少勝多;英勇善戰。
成語出處:《戰國策 齊策一》:「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史記 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3、得一望十
成語拼音:dé yī wàng shí
成語解釋:得:取得;望:希望。才得一分,就想得十分。形容十分貪婪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17卷:「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捨得妄費。」
4、一暴十寒
成語拼音:yī pù shí hán
成語解釋: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成語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一目十行
成語拼音:yī mù shí háng
成語解釋: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成語出處:宋 劉克庄《雜記六言詩》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貳』 帶「五」字的成語有哪些

五花八門、

一五一十、

五穀豐登、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三山五嶽、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隔三差五、

三番五次、

五臟六腑、

五體投地、

三令五申、

五味俱全、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五十步笑百步、

三五成群、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叄』 什麼成語帶紛飛

大雪紛復飛、戰火紛飛制、六齣紛飛等。

1、大雪紛飛 (dà xuě fēn fēi)

紛:多而雜亂。雪花大量飄落的樣子。形容雪大。

2、戰火紛飛

[ zhàn huǒ fēn fēi ]

形容戰斗十分激烈。

出 處:浩然《艷陽天》第一二一章:「經過了這場災禍的考驗,好像當年跟著擔架隊闖了一趟戰火紛飛的疆場回來。」

3、六齣紛飛

[ liù chū fēn fēi ]

六齣:雪花六角,因別稱「六齣」。大雪紛紛。

出 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凡草木花多五齣,雪花獨六齣。」

(3)什麼成語帶五又帶十擴展閱讀;

戰火紛飛的近義詞;

炮火連天

[ pào huǒ lián tiān ]

形容正處在激烈的戰爭狀態。

出 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繼之又道:『這不過演放兩三響已經這樣了;何況炮火連天;親臨大敵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例 句:在那戰火紛飛的歲月里,到處是~的戰場。

『肆』 帶十的成語有哪些

包含「十」的成語共有226個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得一望十
丁娘十索
福無十全
歸十歸一
九變十化
九故十親
九流十家
九儒十丐
九十春光
九十其儀
舉十知九
論一增十
目下十行
駑馬十駕
駑馬十舍
七老八十
七十二行
軟紅十丈
三風十愆
三十而立
三十六雨
三十三天
神氣十足
聲價十倍
聲譽十倍
十變五化
十病九痛
十不當一
十不得一
十不離九
十步芳草
十步香草
十步香車
十部從事
十成九穩
十盪十決
十冬臘月
十惡不赦
十惡五逆
十二金釵
十二金牌
十二萬分
十發十中
十法九例
十風五雨
十夫榪椎
十夫橈椎
十夫揉椎
十夫楺椎
十光五色
十寒一暴
十斛量珠
十漿五饋
十拷九棒
十口相傳
十里長亭
十里洋場
十米九糠
十眠九坐
十面埋伏
十命可受
十磨九難
十目十手
十拏九穩
十拿九穩
十拿九准
十拿十穩
十年窗下
十年讀書
十年寒窗
十年九澇
十年磨劍
十親九故
十親九眷
十清九濁
十全大補
十全十美
十人九慕
十日並出
十日之飲
十生九死
十十五五
十世單傳
十世宥之
十室九空
十室九匱
十室容賢
十手爭指
十鼠同穴
十鼠爭穴
十死不問
十死九活
十死九生
十死一生
十死之地
十萬火急
十萬火速
十圍五攻
十襲珍藏
十相俱足
十行俱下
十旬四職
十羊九牧
十有八九
十雨五風
十月懷胎
十載寒窗
十戰十勝
十之八九
十之有七
十指連心
十指露縫
十指如椎
十指纖纖
十轉九空
十捉九著
十字打開
十字街口
十字街頭
十字路口
十字路頭
聞一增十
聞一知十
問十答十
問十道百
問一答十
五風十雨
五光十色
香飄十里
言十妄九
腰纏十萬
一暴十寒
一本十利
一漿十餅
一饋十起
一目十行
一曝十寒
一缺十求
一五一十
一夜十起
一以當十
以一當十
以一擊十
用一當十
寓言十九
指一說十
八九不離十
板板六十四
版版六十四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問三七二十一
此地無銀三十兩
存十一於千百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發昏章第十一
各打五十大板
金釵十二行
九曲十八彎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女大十八變
平原十日飲
七十二變,本相難變
人生七十古來稀
三百六十行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三十六策,走為上計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
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勝讀十年書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武藝
十八層地獄
十八重地獄
十步九回頭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十步之內,自有芳草
十步之澤,必有芳草
十二道金牌
十個指頭有長短
十家鍋灶九不同
十里無真言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十年不制衣
十年九不遇
十年磨一劍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十日飲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十萬八千里
十圍之木,始生如櫱
十樣錦
十謁朱門九不開
十指不沾泥
十指有長短
識二五而不知十
書生氣十足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五十步笑百步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一百二十行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
一尺水十丈波
一傳十,十傳百
一登龍門,身價十倍
一力降十會
一人吃齋,十人念佛
一人傳十,十人傳百
一十八般兵器
一十八般武藝
一十八層地獄
一紫蓋十紅
以五十步笑百步
知二五而不知十
知二五而未識於十
知一不知十

『伍』 帶「五十」的成語有哪些

1.
五光十色copy [

guāng
shí

]:形容色彩鮮艷,花樣繁多。
2.
一五一十 [



shí
]:五、十:計數單位。五個十個地將數目點清。比喻敘述從頭到尾,源源本本,沒有遺漏。也形容查點數目。
3.
十變五化 [
shí
biàn

huà
]:指變化多端。
4.
拔十失五 [

shí
shī

]:指選拔人才而失其半數。
5.
十惡五逆 [
shí
è


]:指種種不可赦免的大罪。
6.
五風十雨 [

fēng
shí

]: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
7.
十圍五攻 [
shí
wéi

gōng
]:兵力超過敵人十倍就可以包圍它,超過五倍就可以攻擊它。
8.
十漿五饋 [
shí
jiāng

kuì
]:十家賣漿者之中有五家爭先送來。
本指賣漿者爭利,後用以比喻爭相設宴款待。
9.
十十五五 [
shí
shí


]:指十個一群,五個一組。形容錯亂不齊。指每十里五里。

『陸』 帶五的成語有哪些

四書五經、
三皇五帝、
五湖四海、
五臟六腑、
五花大綁、
九五之尊、
三綱五常、
五十步笑百步、
學富五車、
五脊六獸、
三山五嶽、
過五關斬六將、
五子登科、
五穀豐登、
五光十色、
一五一十、
三五成群

『柒』 帶十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四字詞語

帶十字的成語有三十而立,十面埋伏,十惡不赦,十全十美,一曝十寒。
1.三十而立 [ sān shí ér lì ]
【解釋】: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示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十面埋伏 [ shí miàn mái fú ]
【解釋】: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出自】: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示例】:我們設下~,專等敵人自投羅網。
3.十惡不赦 [ shí è bù shè ]
【解釋】: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出自】:《隋書·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條:……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這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
【示例】:這個暴徒,攔路搶劫,謀財害命,真是~。
4.十全十美 [ shí quán shí měi ]
【解釋】: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出自】:清·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其美。」
【示例】:新生事物在剛產生時,並不都是十全十美,但總是不斷發展壯大,最終是要取代舊事物的。
5.一曝十寒 [ yī pù shí hán ]
【解釋】:曝:曬。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出自】:《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例】:他們跑出英文教室,說的聽的依然是中國話。這只是『~』的辦法罷了,對於理解的功夫完全拋荒。
◎葉聖陶《英文教授》

『捌』 哪些成語中即帶「三」字又帶「五」字

1、【成語】: 三五成群

【拼音】: sān wǔ chéng qún

【解釋】: 幾個人、幾個人在一起。

【出處】: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談嬉笑。」

【舉例造句】: 一般也有輕薄少年及兒童之輩,見他又挑柴,又讀書,三五成群,把他嘲笑戲侮。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

2、【成語】: 三三五五

【拼音】: sān sān wǔ wǔ

【解釋】: 三個一群,五個一夥。

【出處】: 唐·李白《采蓮曲》:「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舉例造句】: 卻有那惡薄同袍,輕浮年少,三三五五,去看蘇秀才前妻。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四回

3、【成語】: 三風五氣

【拼音】: sān fēng wǔ qì

【解釋】: 三風: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作風;五氣:官氣、暮氣、闊氣、傲氣、嬌氣。指一些工作人員的作風和習氣。

【出處】:

【舉例造句】: 進入社會主義,一要破除老爺態度,三風五氣;一要保留工資差別。 ★毛澤東《讀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談話記錄》

4、【成語】: 三差五錯

【拼音】: sān chā wǔ cuò

【解釋】: 泛指差錯。常指意外的事故。

【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麼三差五錯,那事情就難說了!」

【舉例造句】: 誰都避免不了有三差五錯。

5、【成語】: 三墳五典

【拼音】: sān fén wǔ diǎn

【解釋】: 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的書。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出處】: 《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舉例造句】: 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魯迅《忽然想到》

6、【成語】: 三環五扣

【拼音】: sān huán wǔ kòu

【解釋】: 形容捆綁結實。

【出處】: 《三俠五義》第五一回:「四爺趕上一步,就勢按倒,解他腰帶,三環五扣的捆了一回。」

7、【成語】: 三年五載

【拼音】: sān nián wǔ zài

【解釋】: 三、五:表示大概數量;載:年。指多年。

【出處】: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也須知俺這三年五載,看看衰邁,還有甚精金響鈔,暗暗藏埋。」

【舉例造句】: 要一一介紹出來,恐怕三年五載也說不完。 ★馬烽《呂梁英雄傳·起頭的話》

8、【成語】: 三皇五帝

【拼音】: sān huáng wǔ dì

【解釋】: 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原為傳說中我國遠古的部落酋長。後借指遠古時代。

【出處】: 《周禮·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舉例造句】: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玖』 關於五開頭中帶十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形容色澤絢麗,種類繁多。語出 南朝 梁江淹《麗色賦》:「五光徘徊,十色陸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全都穿著細狐、洋灰鼠之類,那面子更是五光十色。」

1.1 解釋
形容色彩鮮艷,花樣繁多。 但不能使用在花上,因為語文更講究真實性,沒有一種花是同時擁有七彩繽紛的狀體.
出處
南朝·梁·江淹《麗色賦》:「五光徘徊,十色陸離。」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指色彩豐富。
示 例 故宮珍寶館的玻璃櫃里,擺著~的稀世奇珍。

『拾』 帶一和不的成語有什麼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指難得的好人或好東西。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智:智慧,見識。不經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純一不雜 純:純粹;一:單一;雜:駁雜,不純潔。形容純粹、單一,沒有雜質。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指不管閑事,事情越少越好。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指不管閑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對於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劃一不二 指按照定價賣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缺一不可 少一樣也不行。
闕一不可 兩種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種也不行。
說一不二 說怎麼樣就怎麼樣。形容說話算數。
無一不備 指樣樣齊全。
無一不知 沒有什麼不知道的。形容知識豐富。
一筆不苟 不苟:不苟且。連一筆都不馬虎。
一病不起 得病後就再也起不了床。比喻得病後病情一天天惡化,終至死亡。
一不扭眾 一個人難違反眾人的意見。
一不壓眾,百不隨一 少數敵不過多數。
一不做,二不休 原意是要麼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一塵不到 形容清凈純潔。
一塵不染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一塵不緇 猶一塵不染。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一成不變 成:制定,形成。一經形成,不再改變。
一成不易 一經形成,不再改變。同「一成不變」。
一代不如一代 代:父子相繼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一跌不振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同「一蹶不振」。
一丁不識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一定不移 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後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同「一定不易」。
一定不易 易:改變。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後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
一動不如一靜 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個巴掌拍不響 比喻事情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
一谷不登 指歉收。同「一谷不升」。
一谷不升 指歉收。
一毫不差 指完全相同,沒有一點差異。
一毫不苟 指十分認真,一絲不苟。
一毫不染 指一塵不染。
一虎不河 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後在元劇中比喻不顧一切。
一腳不移 借喻堅定不移。
一介不苟 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同「一介不取」。
一介不取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點兒小東西也不拿。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
一蹶不興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同「一蹶不振」。
一蹶不振 蹶:栽跟頭;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後就再也振作不起來。
一客不煩二主 一位客人不用勞煩兩位主人接待。比喻一件事情由一個人全部承擔,不用找別人幫忙。
一孔不達 指一竅不通。
一毛不拔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一暝不視 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
一瞑不視 瞑:閉眼。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也指逃避現實。也可形容不怕犧牲。
一錢不落虛空地 比喻絲毫不浪費。
一錢不名 指身無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為貧窮。
一錢不值 一個銅錢都不值。比喻毫無價值。
一竅不通 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一去不復返 一去就不再回來了。
一人向隅,滿坐不樂 指滿堂之上,一人不樂,眾皆為之不歡。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山不藏二虎 比喻兩人不能相容。
一事不知 比喻知識尚有欠缺。同「一物不知」。
一絲不苟 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一絲不掛 原是佛教用來比喻人沒有一絲牽掛。後指人裸體。
一絲不紊 一點兒也不亂。形容極有條理。
一文不名 名:佔有。一個錢都沒有。形容非常貧困。
一文不值 指毫無價值。
一問三不知 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現在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一卧不起 指一生病就沒有好轉。
一物不知 對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識尚有欠缺。
一蟹不如一蟹 比喻一個不如一個,越來越差。
一言不發 一句話也不說。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一淵不兩蛟 比喻兩雄不能並立。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一字不苟 苟:馬虎,隨便。形容寫文章不隨便下筆,每一個字都要斟酌。
一字不易 文字精醇,一個字也不能更改。也用於指抄襲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別人的文章。
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百不當一 當:抵擋。一百個抵擋不住一個。
百不獲一 一百個裡面也得不到一個。形容人或物的難得或所得極少。
百不失一 一百次中無一次失誤。表示射箭或打槍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指難得的好人或好東西。
百不一存 一百個裡面沒有留下一個。表示喪失殆盡。
百不一貸 猶言無一寬免。
百不一遇 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形容極其難得。
百動不如一靜 指多動不如靜待有效。
百聞不如一見 聞:聽見。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
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顆星星發出的亮光不如一個月亮發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質優。
表裡不一 表面與內在不一樣。
不拔一毛 比喻非常吝嗇。同「一毛不拔」。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羊肉沒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氣。比喻幹了某事沒撈到好處,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過;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原指不要越過雷池。後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圍和界限。
不顧一切 什麼都不顧。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不管一二 不論是非情由,不顧後果。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智:智慧,見識。不經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規格,方式。不局限於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不堪一擊 不堪:經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經不起一擊。也形容論點不嚴密,經不起反駁。
不可一世 一世:一時。認為當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不名一格 指不局限於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不名一錢 名:佔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不名一文 名:佔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不能贊一詞 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能贊一辭 贊:贊助;贊一辭:添一句話。提不出一點意見。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染一塵 形容清高廉潔。同「一塵不染」。
不識一丁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不屑一顧 不屑:不值得,不願意;顧:看。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不一而足 足:充足。指同類的事物不只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
不以一眚掩大德 以:因;眚:過失,錯誤;掩:遮蔽,遮蓋;德:德行。不因為一個人有個別的錯誤而抹殺他的大功績。
不易一字 不更動一個字。形容文章寫得又快又好。
不贊一詞 一句話也不說。
不直一錢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不直一文 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比喻無能或品格卑下。
不值一駁 不值得批駁。
不值一顧 顧: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不值一錢 比喻毫無價值。
不值一哂 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比喻毫無價值。也表示對某種事物或行為的輕蔑和譏笑。
不值一笑 不值得一笑。比喻毫無價值。也表示對某種事物或行為的輕蔑和譏笑。同「不值一哂」。
參差不一 形容不整齊或不一致。同「參差不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指不管閑事,事情越少越好。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指不管閑事,事情越少越好。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紛紛不一 各不相同。紛紛:多而雜亂。
毀譽不一 毀譽:詆毀和稱贊;不一:不一樣,不一致。有人說好,有人說壞,說法不一。
良莠不一 莠:狗尾草,很象穀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難以區分。同「良莠不齊」。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同「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
千聞不如一見 指聽得再多還不如親見更為可靠。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比喻眾愚不如一賢。
十不當一 十個不抵一個。謂人雖多但不頂用。
萬不失一 形容絕對不會出差錯。同「萬無一失」。
心口不一 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形容人的虛偽、詭詐。
言行不一 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一不壓眾,百不隨一 少數敵不過多數。
一代不如一代 代:父子相繼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一動不如一靜 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蟹不如一蟹 比喻一個不如一個,越來越差。
政令不一 發出的命令不統一。形容軍務或政務混亂。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猶言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