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比喻安靜不受干擾的成語

比喻安靜不受干擾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8 18:08:51

① 形容安靜的成語,急急急!

形容安靜的成語有鴉雀無聲、無聲無息、夜深人靜、噤若寒蟬、萬籟俱寂、風平浪靜、悄然無聲。
1、鴉雀無聲,讀音yā
què

shēng,漢語成語,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直等到大眾去凈之後,靜悄悄的鴉雀無聲。
2、無聲無息是一個成語,讀音是wú
shēng

xī,意思是一點聲音也沒有,沒有氣息。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浩然《艷陽天》第66章:「鋸末子紛紛揚揚,像小雪花似的無聲無息地落下來。」
3、夜深人靜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

shēn
rén
jìng,形容深夜沒有人的聲響,非常寂靜。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六回:等到夜裡人靜的時候,一個人溜到黑八哥宅里同八哥商量,托八哥替他想法子。
4、噤若寒蟬是一個成語,讀音是jìn
ruò
hán
chán,原指像冬季的蟬那樣停止鳴叫。後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含貶意。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他的話完了,台下有幾個人拚命地高聲鼓掌,而更多的人卻噤若寒蟬、面面相覷。
5、悄然無聲(
qiǎo
rán

shēng)是漢語詞語。悄然:寂靜無聲的樣子。靜悄悄的,聽不到一點聲音。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學期第二課《三亞落日》:我瞪大雙眼正在欣賞著,突然那落日顫動了兩下,最後像跳水員那樣,以一個輕快、敏捷的彈跳,再以一個悄然無聲、水波不驚的優美姿勢入了水,向人們道了「再見」。

② 形容「安靜」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形容「安靜」的四字成語有:鴉雀無聲、鴉默雀靜、萬籟俱寂、萬籟無聲、悄無聲息、悄無人聲、安安靜靜、清清靜靜、無聲無息。

③ 形容安靜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有:鴉雀無聲、無聲無息、悄然無聲、夜深人靜、萬籟俱寂。

一、鴉雀無聲

1、拼音:yā què wú shēng

2、釋義: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3、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四:鴉去無聲,又何言聞?(白話文:烏鴉離開的聲音都沒有,有哪裡能說聽到聲響呢?)

二、無聲無息

1、拼音:wú shēng wú xī

2、釋義:比喻沒有動靜或沒有什麼影響、作為。

3、出處:先秦·佚名《詩經·大雅·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白話文:天生萬物的承載,沒有聲音,沒有氣味。)

三、悄然無聲

1、拼音:qiǎo rán wú shēng

2、釋義:靜悄悄的,聽不到一點聲音。

3、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白話文:東面和西面的畫舫和遊船都靜悄悄的,只看見江中心映著的秋月泛著白光。)

四、夜深人靜

1、拼音:yè shēn rén jìng

2、釋義:形容深夜沒有人的聲響,非常寂靜。

3、出處:宋·楊萬里《平望夜景》:夜深人靜無一事,畫燭泣殘人慾睡。(白話文:深夜沒有人的聲響,十分清閑,燭火即將燃盡人也起了困意。)

五、萬籟俱寂

1、拼音:wàn lài jù jì

2、釋義: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聲響都沒有。

3、出處: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萬籟此都寂,但余鍾磬音。(白話文:周圍環境非常安靜,只聽到鍾聲的迴音。)

④ 形容很安靜的成語有那些

1、形容很安靜的成語有:

鴉雀無聲、悄無聲息、萬籟俱寂、寂然無聲

2、形容很安靜的詞語有:

靜謐、恬靜、悄然

⑤ 形容安靜的成語有哪些

1、佛性禪心: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靜寂定之心性。
2、悄無聲息:悄:安靜;息:氣息,代指聲音。沒有一點聲音、動靜,不被人所察覺。比喻做事毫無聲音。
3、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4、萬籟無聲: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5、少安無躁:稍稍安靜,不要急躁。
6、針落有聲: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聲音。形容非常寂靜,沒有聲音。
7、悄然無聲:悄然:寂靜無聲的樣子。靜悄悄的,聽不到一點聲音。
8、夜深人靜:深夜沒有人聲,非常寂靜。
9、寂然無聲:寂靜沒有聲音。
10、雞犬桑麻:形容鄉村的安靜生活。
11、安閑自在:安靜清閑,自由自在。形容清閑無事。
12、寂若無人:寂:寂靜。寂靜得就像沒有人一樣。
13、安閑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適。安靜清閑,感到非常舒適。
14、心猿意馬:心意好象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www.lz13.cn)形容心裡東想西想,安靜不下來。
15、鴉默雀靜: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沒有一點聲息。
16、神閑氣定:指神氣悠閑安靜。
17、安適如常:安靜而舒適,象往常一樣。指經過某種變動後,恢復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適。
18、闃無人聲:指靜寂得沒有一點人聲。
19、萬籟俱寂: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20、無聲無息: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沒有名聲,不被人知道。
21、安詳恭敬:安靜、細心、謙恭、敬重,古時兒童教育的要領。
22、萬賴俱寂: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23、寂若無人:寂:寂靜。寂靜得就像沒有人一樣。
24、更闌人靜:更: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闌:將盡;人靜:沒有人的吵雜聲,一片寂靜。夜已很深,沒有人聲,一片寂靜。
25、恬淡寡慾:恬淡:安靜閑適,不求名利;寡:少;欲:慾望。心境清靜淡泊,沒有世俗的慾望。
26、寂然無聲:寂靜沒有聲音。

⑥ 形容嚴肅安靜的成語

庄嚴肅穆
嚴肅認真
師道尊嚴
堡壘森嚴
嚴陣以待
團結緊張

⑦ 形容平靜的的成語

安安心心 保持心境平靜,不受外界干擾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專臉色。在屬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不緊不慢 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緊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緊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樣才好!」

⑧ 內心平靜的成語

安安心心 保持心境平靜,不受外界干擾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不緊不慢 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緊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緊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樣才好!」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出處:唐·盧照鄰《寄裴舍人書》:「慨然而詠『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比喻這裡面的奧妙之處。
出處:唐·李肇《國史補·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聖三昧。」
從容不迫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從容應對 從容:舒緩,悠然。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
出處: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從容自若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樣。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得其三昧 三昧:梵語,意為正定。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志,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指在某方面造詣深湛,熟知精義。
出處:宋·蘇軾《又贈老謙》:「瀉湯舊得茶三昧。」
動盪不安 盪: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出處:歐陽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陳文婷談起,兩人都覺得縱然社會上動盪不安,革命的前途還是光明的,樂觀的。」
動盪不定 盪: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也在動盪不定中。」
方寸不亂 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出處:唐·呂溫《凌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風和日暖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出處:宋·劉斧《青瑣高義·別集》卷二:「不久,海上風和日暖。」
風平波息 風和波浪都沒有。比喻平靜無事。
出處:《四海記·祖師復下凡間救苦》:「武當山祖師大顯威靈,逢難救難,遇危救危,四海風平波息,發感神威。」
風平浪靜 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牆。』」
海晏河清 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唐·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河清海晏 河:黃河;晏:平靜。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處:唐·鄭錫《日中有王子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近鄉情怯 指遠離家鄉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離家鄉越近,心情越不平靜,惟恐家鄉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用以形容遊子歸鄉時的復雜心情。
出處:唐·宋之問《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驚魂未定 指受驚後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出處:宋·蘇軾《謝量移汝州表》:「隻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
靜極思動 指生活平靜到了極點,就希望有所改變。亦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便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出處:清·曾樸《孽海緣》第七回:「正是靜極思動,陰盡生陽。」
靜影沉璧 平靜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塊玉。
舉棋若定 下棋子好像有預斷。比喻行事沉著果斷。
出處:朱德《十月戰景》詩:「戰事從來似弈棋,舉棋若定自無悲。」
狼煙四起 狼煙:古代邊防報警時燒狼糞騰起的煙。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篇》:「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綸巾羽扇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出處: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面不改色 臉色不變。形容從容鎮靜的樣子。
出處: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我這虎頭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面不改色。」
平風靜浪 風平浪靜。多以喻平靜無事。
群情鼎沸 形容群眾的情緒異常激動,平靜不下來。
日和風暖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同「日暖風和」。
出處:宋·范純仁《鷓鴣天·和韓持國》詞:「臘後春前暖律催,日和風暖欲開梅。」
日暖風和 風很平靜,陽光暖人。
出處:宋·劉斧《青瑣高義·別集》卷二:「不久,海上風和日暖。」
如無其事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統領聽不見,庄大老爺也聽不見,就作為如無其事,不去提他了。」
若無其事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無其事地閂上門,又叫她點著燈,他那雙眼睛四處巡視著。」
神色不驚 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十:「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么地?」
神色自若 自若:如常,象原來的樣子。神情臉色毫無異樣。形容態度鎮靜。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神意自若 神情臉色毫無異樣。形容態度鎮靜。同「神色自若」。
泰然處之 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處:處理,對待。形容毫不在意,沉著鎮定。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泰然自若 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定,不慌不亂。
出處:華而實《漢衣冠》三:「施天福坦率地注視鄭成功,泰然自若地搖頭。」
談笑自若 自若:跟平常一樣。指能平靜地對待所發生的情況,說說笑笑,不改常態。
出處:《三國志·吳書·甘寧傳》:「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後漢書·孔融傳》:「融隱幾讀書,談笑自若。」
痛定思痛 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出處:唐·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心潮澎湃 澎湃:波濤沖擊的聲音。心裡象浪潮翻騰。形容心情十分激動,不能平靜。
心平氣和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出處:宋·蘇軾《菜羹賦》:「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
心如古井 古井:年代久遠的枯井。內心象不起波瀾的枯井。形容心裡十分平靜或一點也不動情。
出處:唐·孟郊《烈女操》詩:「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心如止水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出處: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軌;齒牙相軋,波瀾四起。公獨何人,心如止水;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心神不寧 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靜。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33回:「(三藏)心神不寧道:『徒弟啊,我怎麼打寒噤呢?』」
心同止水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同「心如止水」。
出處:唐·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楊十二博士》詩:「身覺浮雲無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瀟灑疏朝市, 不要崎嶇隱姓名。」
言笑自如 談笑如常,十分鎮定。
出處:清·方苞《通議大夫江南布政使陳介墓誌銘》:「群夷縱火,牛街鎮去城三十餘里,火光燭天。公言笑自如,日夜為守戰計,賊不敢逼。」
晏然自若 晏然:平靜安定的樣子;自若:不變常態。形容在緊張狀態下沉靜如常。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堅傳》:「南陽太守張咨,聞軍至,晏然自若。」
夷然自若 指神態鎮定,與平常一樣。
出處:《魏書·盧義僖傳》:「內外惶怖,義僖夷然自若。」
意氣自如 比喻遇事神態自然,十分鎮靜。同「意氣自若」。
出處:《史記·李將軍列傳》:「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
意氣自若 自若:不改常態,還像原來的樣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態自然,十分鎮靜。亦作「意氣自如」。
出處:《漢書·李廣傳》:「廣為匈奴所敗,吏士皆無人色,廣意氣自若。」
應付裕如 應付:對付,處置。裕如:按自己的心願做事。從容對付,毫不費勁。
出處:鄒韜奮《經歷·英文的學習》:「你在上課前僅僅查了生字,讀了一兩遍是不夠的,必須完全瞭然全課的情節,才能胸有成竹,應付裕如。」
應付自如 應付:對付,處置。自如:按自己的心願做事。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很有辦法。
出處:茅盾《子夜》五:「這樣才能應付自如,所向必利。」
雍容不迫 形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
出處:《元史·劉敏中傳》:「敏中平生,身不懷幣,口不論錢,義不苟進,進必有所匡救,援據今古,雍容不迫。」
雍容雅步 指神態從容,舉止斯文。
優游自如 ①悠閑適意,無拘無束。②猶言從容不迫。
出處:明·彭時《彭文憲筆記》:「然職清務簡,優游自如,世謂之玉堂仙。」
優游自若 從容不迫,不變常態。
出處:清·陸以湉《冷廬識·彭文勤公》:「凡置卷數百,二仆待側,左展卷,右收卷,循環不息。待者告疲,公優游自若也。」
游戲三昧 原為佛家語,意思是排除雜念,使心神平靜。也比喻事物的精義、決竅。後指用游戲的態度對待一切。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靈》卷八:「扣大寂之室,頓然忘筌,得游戲三昧。」
羽扇綸巾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出處: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榆灰飛煙滅。」
雲過天空 雲彩飄過之後,天上格外空闊。比喻事情已經過去,一切恢復平靜。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把一樁驚風駭浪的案,辦得來雲過天空。」
穩坐釣魚船 比喻不管發生什麼變化,仍然沉著鎮靜。
出處:俗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喜怒不形於色 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在臉色上。指人沉著而有涵養,感情不外露。
出處:《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朴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⑨ 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寫一個成語)

風平浪靜

  1. 解釋: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表示有一絲冷靜的樣子。

  2. 比喻平靜無事。

    請採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