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形容壽命到了死去的成語

形容壽命到了死去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8 18:17:42

㈠ 表示去世的成語

草木俱朽 象草木一樣死去,世人並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無建樹。
出處:《後漢書·朱穆傳》:「彼與草木俱朽,此與金石相傾。」
長眠不起 死亡的別稱。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鄭友過一冢,駐馬而吟,久不得屬,冢中人續之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朝聞夕死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出生入死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從容就義 就義:為正義而死。無所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宋·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丹心碧血 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表示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贊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元·鄭元祐《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旦暮入地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進入地府。表示年齡已高,隨時都可能死去。
棟折榱崩 榱:椽子。正梁和椽子都毀壞了。比喻當政的人倒台或死去。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棟折榱崩,僑將厭焉。」
賭物思人 看見死去或離去的人所遺下的物品,就想起該人。
睹物思人 睹:看;思:思念。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出處:唐·裴鉶《傳奇·顏睿》:「貴妃贈辟(避)塵犀簪一枚,曰:『異日睹物思人。』」
粉骨捐軀 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出處:唐·杜牧《又謝賜批答表》:「勢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寧避!」
甘心瞑目 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出處:《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宮車晏駕 晏:遲。宮車遲出。舊為帝王死亡的諱辭。
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宮車一日晏駕,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孤鸞寡鵠 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
骨化形銷 指死亡。
出處:唐·元稹《鶯鶯傳》:「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
寡鵠孤鸞 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
齎志而沒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志願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而歿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以沒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齎志以歿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駕鶴成仙 指死的婉稱。
出處:楊大群《關東傳奇》第54章:「老爹,你駕鶴成仙了,嘿嘿。」
駕鶴西遊 死的婉稱。
見鞍思馬 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出處:宋·石介《徂徠石先生文集·三·感興》:「倚鞍思駿骨,撫轡念綠駬。」
捐軀報國 舍棄身軀,報效國家。
出處:《元史·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捐軀赴難 軀:身體。指舍棄生命,奔赴國難。
出處: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殉國 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出處:北魏·楊炫兺《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慷慨就義 慷慨:情緒激昂;就義:為正義而死。正氣凜然,意氣高昂地為正義而死。
出處:李六如《六十年代的變遷》:「現在是四更時分,彭、劉、楊三位,同在制台衙門前慷慨就義了。」
溘然長逝 指死去。
溘然長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出處:《楚辭·離騷》:「寧溘死以流亡兮。
蘭摧玉折 摧:折斷。蘭草、美玉都折斷了。舊時多用於哀悼人不幸早死。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嘗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六尺之孤 六尺:古代尺短,「六尺」形容個子未長高;孤:死去父親的小孩。指沒有成年的孤兒。
出處:《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沒而不朽 沒:同「歿」,死。指人的身體雖死,但其精神、業績、文章永存人間。
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生命垂危,很快會死去。
出處:唐·陳子昂《為建安王與諸將書》:「盡病水腫,命在旦夕。」
木壞山頹 木:梁木。山:指泰山。頹:倒下。梁木折壞,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樑木」。
七死八活 如同多次死去活來一般。形容受盡痛苦。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楔子:「今日弄的我一個身子,七死八活。仙子,你那裡是報恩,分明害殺小生也。」
泣血稽顙 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儀,屈膝下跪,以額觸地。指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來致哀的賓客哭拜並致以謝忱。
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出處:《晉書·王徽之傳》:「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如喪考妣 喪:死去;考:已死的父親;妣:已死的母親。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
出處:《尚書·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
若喪考妣 喪:死去;考:父親;妣:母親。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
出處:漢·揚雄《元後誄》:「享國六十,殂落而崩。四海傷懷,擗踴拊心,若喪考妣,遏密八音。」
山高水低 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八:「萬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一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
山頹木壞 冊:泰山;頹: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斷。比喻眾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身先朝露 指身體比早晨露水消失還快。比喻很快死亡。
神滅形消 指死亡。
生死不渝 渝:改變。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視死如生 把死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同「視死若生」。
視死如飴 指甘心死去。
視死若生 把死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
出處:《莊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壽滿天年 天年:自然壽數。人活滿自然壽數而去世。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托生。」
死不瞑目 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死不旋踵 旋踵:旋轉足跟,即後退。比喻不畏艱險,堅決向前。亦比喻極短時間內即死去。
出處:《戰國策·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死而不朽 指身雖死而言論、事業等長存。
死而復生 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出處:三國·魏·曹植《辯道論》:「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獄,佯死數日,目陷蟲出,死而復生,然後竟死。」
死且不朽 猶言至死不忘。
死去活來 指因極度的疼痛或悲哀,暈過去,又醒過來。多形容被打得很慘,或哭得很厲害。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已經嚇得死去活來。」
死生榮辱 指死亡,生存,榮耀,恥辱。
死於非命 非命:橫死。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
出處:《孟子·盡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四腳朝天 四腳: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死去。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叫聲未絕,早被大鵬一嘴啄得四腳朝天,嗚呼哀哉。」
雖死猶生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出處: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天年不測 指意外的死亡。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此後成人婚娶,俱系鮑文卿撫養,立嗣承襠,兩無異說。如有天年不測,各聽天命。」
同垂不朽 一同流傳,永不磨滅。
為國捐軀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可憐成湯首相,為國捐軀。」
文君新寡 指婦女死去丈夫不久。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
嗚呼哀哉 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為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現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處:《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左傳·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香消玉碎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損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香消玉殞 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一命歸西 指死亡。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一命歸陰 指死亡。
出處:清·俞萬春《盪寇志》第99回:「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一命歸陰。」
一命鳴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詼諧意味。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
一命嗚呼 嗚呼: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後即以此為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湯峻岩說:『殺兩個叫花子開張!這兩個叫花子就是這樣一命嗚呼了。』」
瘞玉埋香 瘞:埋藏;玉、香:泛指美貌的女子。指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高啟《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加減樂事浮雲改,瘞玉埋者今幾載?」
飲恨而終 飲恨:心裡懷著怨恨和冤屈。內心滿懷著怨恨或冤屈死去。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永垂不朽 垂:留傳後世;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處:《魏書·高祖紀下》:「雖不足綱范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釐整時務。」
油干燈盡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同「油干燈草盡」。
出處:《盪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並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葯,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干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
於呼哀哉 於呼:感嘆詞。哉:語氣詞。原意感嘆或悲哀。又用於祭文,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出處:《詩·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荀子·樂論》:「亂世惡善,不此聽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與世長辭 辭:告別。和人世永別了。指去世。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仆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玉碎香殘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卧,雲拋雨斷重泉墮。」
玉碎香消 比喻女子死亡。
出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齣:「玉碎香消鏡台荒,綠雲繚亂懶梳妝。」
玉碎香銷 比喻女子的死。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第七出:「喜今朝玉碎香銷,魂游天國路迢迢,此去何須悲悼。」
玉碎珠沉 美玉破碎,珠寶沉沒。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祔墓誌銘》:「珠沉玉沒兮,人誰靡傷,桂殞蘭凋兮,共泣摧香。」明·葉憲祖《鸞鎞記·仗俠》:「若他強逼成姻眷,拼一個珠沉玉碎,蚤赴黃泉。」
馭鳳驂鶴 駕鳳騎鶴。傳說中仙人多駕鶴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今常作為哀輓婦女用語。
出處:唐·吳融《和皮博士赴上京觀中修靈》詩:「鶴馭已從煙際下,鳳膏還向月中焚。白雲鄉路看看到,好駐流年翊聖文。」
遠垂不朽 永垂不朽。
出處: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
月墜花折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凄凄月墜花折,悄冥冥雲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澤及枯骨 澤:恩澤;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澤及於死者。形容給人恩惠極大。
出處:《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於人乎!」
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把左手向身後一綽,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珠沉玉磒 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盤。指死去活來。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槃」。指死去活來。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個青衣童子開門出來。」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合家見防禦說得傷心,一齊號哭起來。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連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淚。」

㈡ 形容逝世的成語

形容死的成語
1、命染黃沙:染:沾上。身體挨上黃沙。指死亡。
2、狐兔之悲: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3、出死入生:①從死亡里獲救。②猶出生入死。
4、門殫戶盡:指全家死亡。
5、殘絲斷魂:殘:剩餘的;絲:蠶和其它昆蟲吐的絲;斷:斷絕;魂:魂魄。比喻即將死亡的生命。
6、宮車晏駕:晏:遲。宮車遲出。舊為帝王死亡的諱辭。
7、風燭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8、不得善終:善終: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惡人應有的壞下場。
9、宮車晚出:宮車:古代帝王所乘的車。宮車遲遲不出。舊為帝王死亡的諱辭。
10、朝生夕死: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11、伏維尚饗:舊時祭文中的套語。意思是恭敬地請你來吃。後用做死亡的戲謔說法。
12、伏屍流血:伏屍:橫屍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殺人眾多。
13、氣數已衰:氣數:命運。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將死亡或沒有生命力。
14、人命危淺:淺:時間短。形容壽命不長,即將死亡。
15、怕死貪生:貪:捨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16、國無捐瘠:瘠:瘦弱;捐瘠:貧弱以至死。國內沒有因貧困飢餓而死亡的人。
17、狐死兔泣: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18、百死一生:形容生命極其危險,處於死亡的邊緣。
19、骨化形銷:指死亡。
20、半死半活: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慘或死氣沉沉,沒有生氣。
21、零落山丘:零落:凋零,比喻死亡。(www.lz13.cn)指死後埋葬在山丘上。
22、大化有四:化:變化。人生的最大變化有四個,即人生的嬰兒、少壯、老年和死亡。
23、名登鬼錄:鬼錄:也叫「鬼籙」,舊時迷信的人指冥間死人的名冊。名字已登上鬼錄了。指人將要死亡或已經死亡。
24、進退存亡:前進、後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種好的與壞的處境。
25、慘遭不幸:遭到嚴重災禍,多指死亡。
26、風燭草露:風中之燭易滅,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臨近死亡。
27、風燭殘年: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余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28、家敗人亡:家庭破產,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慘相。
29、家破人亡:家庭破產,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慘相。
30、餓莩遍野: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飢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31、盡辭而死:盡辭:把要說的話說完。指在死亡之前把自己的心願說出來,死無遺憾。
32、氣數已盡:氣數:命運。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將死亡或沒有生命力。
33、大限臨頭:大限:生命的極限。指死期。用以指壽數已盡,註定死亡的期限落到身上。
34、溘然長往: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35、風中之燭:在風里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36、戀生惡死:戀:愛慕不舍;惡:厭惡。貪戀生存,害怕死亡。
37、愛生惡死:惡:厭惡。喜愛生存,厭惡死亡。
38、不諱之變:不諱:死的婉詞,指人死不可避免;變:變故。指人的死亡。
39、殘喘待終:殘喘:僅存的一點喘息;終:死亡。指生命將盡,僅存一點喘息。
40、活人手段:使將要死亡的人能夠生存下來的本領或方法。
41、人亡家破:家庭破產,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慘相。
42、七返靈砂:道家所謂能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葯。形容可以挽救危險和死亡的辦法。
43、家破身亡:家庭毀滅,自身死亡。
44、餓殍遍野:殍:人餓死後的屍體。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飢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45、風中秉燭:秉:拿著。風中拿著燭易滅。比喻臨近死亡的人或行將消滅的事物。
46、朝生暮死: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47、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48、化為異物:變成另外的東西。指死亡。
49、朝榮夕斃:斃:死亡。早晨開花傍晚凋謝。比喻生命短促,榮辱無常。
50、溘焉長往: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
51、方生方死:方:正在。指萬物萬事正在在不斷地出生成長,也在不斷地死亡消失。
52、風前殘燭: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㈢ 形容突然逝世的成語

猝然長逝、溘然長往

1、猝然長逝cù rán cháng shì

解釋:意思指人突然間離開人世。

出處: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乃歸未及一月,竟溘然長逝,年僅逾弱冠耳。」

釋義:不到一個月就回家,人突然間離開人世,年僅超過二十歲了。

2、溘然長往kè rán cháng wǎng

解釋: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出處:清·汪琬《歸震川先生年譜後序》:方欲以高文大冊自鳴天子之前,而又溘然長往矣。

釋義:正想以高文大冊從叫天子的前面,但是人突然死亡了。

(3)形容壽命到了死去的成語擴展閱讀

表示哀悼人去世的成語

一、哀思如潮 [ āi sī rú cháo ]

【解釋】:哀傷的思緒如同潮湧一般。形容極度悲痛。

【出自】:京劇《平原作戰》第五場:「趙勇剛唱哀思如潮熱淚灑,平川有邊仇無涯。」

二、永垂不朽 [ yǒng chuí bù xiǔ ]

【解釋】:垂:留傳後世;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自】:北齊 魏收《魏書·高祖紀下》:「雖不足綱范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釐整時務。」

【譯文】:雖然不足以規范萬度,永垂不朽,而且可以釋放滯留眼前,整頓時務

㈣ 形容去世的成語

僾見愾聞 僾:彷彿,隱約;愾:嘆息。彷彿看到身影,聽到嘆息。形容對去世親人的思念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祭義》:「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白首同歸 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後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出處: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抱恨終天 恨:悔恨;終天:終身。舊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輩子感到悲痛。現指因做錯某事而後悔一輩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對富翁道:『本待與主翁完成美事,少盡報效之心,論證知遭此大變,抱恨終天!』」
長眠不起 死亡的別稱。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鄭友過一冢,駐馬而吟,久不得屬,冢中人續之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從容就義 就義:為正義而死。無所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宋·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丹心碧血 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表示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贊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元·鄭元祐《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鼎成龍去 指帝王去世。
出處:《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鼎成龍升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一·象簡龍衣聯》:「高廟鼎成龍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來,奔而不朝,蓋以叔不拜侄也。」
鼎湖龍去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出處:唐·杜甫《驪山》詩:「鼎湖龍去遠,銀海雁飛深。」
粉骨捐軀 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出處:唐·杜牧《又謝賜批答表》:「勢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寧避!」
齎志而沒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志願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而歿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以沒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齎志以歿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久歸道山 早已去世。道山,傳說中的仙山。舊時稱人死為歸道山。
捐軀報國 舍棄身軀,報效國家。
出處:《元史·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捐軀赴難 軀:身體。指舍棄生命,奔赴國難。
出處: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殉國 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出處:北魏·楊炫兺《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慷慨就義 慷慨:情緒激昂;就義:為正義而死。正氣凜然,意氣高昂地為正義而死。
出處:李六如《六十年代的變遷》:「現在是四更時分,彭、劉、楊三位,同在制台衙門前慷慨就義了。」
溘然長逝 指死去。
溘然長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出處:《楚辭·離騷》:「寧溘死以流亡兮。
令原之戚 指兄、弟去世。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龍去鼎湖 指帝王去世。
出處: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
披麻戴孝 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你也想著一家兒披麻帶孝為何由,故來這靈堂里尋斗毆。」
山頹木壞 冊:泰山;頹: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斷。比喻眾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壽滿天年 天年:自然壽數。人活滿自然壽數而去世。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托生。」
死不瞑目 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死於非命 非命:橫死。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
出處:《孟子·盡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泰山樑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比喻偉人死亡。
出處:《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染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同垂不朽 一同流傳,永不磨滅。
為國捐軀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可憐成湯首相,為國捐軀。」
嗚呼哀哉 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為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現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處:《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左傳·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香消玉碎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損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香消玉殞 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一命歸西 指死亡。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一命歸陰 指死亡。
出處:清·俞萬春《盪寇志》第99回:「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一命歸陰。」
一命鳴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詼諧意味。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
一命嗚呼 嗚呼: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後即以此為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湯峻岩說:『殺兩個叫花子開張!這兩個叫花子就是這樣一命嗚呼了。』」
飲恨而終 飲恨:心裡懷著怨恨和冤屈。內心滿懷著怨恨或冤屈死去。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永垂不朽 垂:留傳後世;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處:《魏書·高祖紀下》:「雖不足綱范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釐整時務。」
油干燈盡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同「油干燈草盡」。
出處:《盪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並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葯,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干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
又弱一個 弱:喪失,減少。又少了一個。表示哀悼人去世。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與世長辭 辭:告別。和人世永別了。指去世。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仆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玉碎香殘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卧,雲拋雨斷重泉墮。」
玉碎香消 比喻女子死亡。
出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齣:「玉碎香消鏡台荒,綠雲繚亂懶梳妝。」
遠垂不朽 永垂不朽。
出處: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
月墜花折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凄凄月墜花折,悄冥冥雲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把左手向身後一綽,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珠沉玉磒 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壯志未酬 酬:實現。舊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沒有實現就衰老了。也指抱負沒有實現就去世了。
出處:唐·李頻《春日思歸》:「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

㈤ 形容人死去的成語

泰山樑木、與世長辭、蹈節死義、壽終正寢、一命嗚呼。
一、泰山樑木
白話釋義: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比喻偉人死亡。
朝代:西漢
作者:戴聖
出處:《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染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翻譯:孔子早作,負手拄著拐杖,逍遙在門,唱道:『泰山的坍塌呢!染木的毀壞嗎!哲人去世嗎
二、與世長辭
白話釋義:指人去世(多用於敬仰的人)。
朝代:清
作者:蒲松齡
出處:·《聊齋志異·賈奉雉》:「仆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翻譯:我剛從念,用金盆玉碗盛了狗屎,真是沒臉出現同人,即將隱居山林,與世長辭了。
三、蹈節死義
白話釋義:蹈:履行,實行。堅守節操,以身殉義。
朝代:房玄齡
作者:唐
出處:《晉書·元帝紀》:「惟有蹈節死義,以雪天下之恥,庶贖斧鉞之誅。」
翻譯:只有遵循節死義,以洗雪國家的恥辱,希望贖回殺頭的
四、壽終正寢
白話釋義:舊時指年老病死在家中。比喻事物的消亡(正寢:舊式住宅的正屋。人死後,一般停靈在正屋正中的房間)。
朝代:明
作者:許仲琳
出處:·《封神演義》:「紂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終;你自誇壽終正寢;非侮君而何!』」
翻譯:商紂王立身大喊:『你道我不能善終;你自誇壽終正寢;這不是侮辱你,為什麼!』
五、一命嗚呼
白話釋義:死了(含詼諧意或嘲諷意)。
朝代:清
作者:劉鶚
出處:·《老殘游記》:「誰知這個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時氣;到八月半邊;就一命嗚呼哀哉死了。」
翻譯:誰知道這個女婿;去年七月感動了當時氣;到八月半邊;就一命太傷心死了。

㈥ 形容短命的成語有哪些

1、人命危淺

讀音:[ rén mìng wēi qiǎn]

釋義:淺:時間短。形容壽命不長,即將死亡。

例句:就是這樣一個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人,戰勝了常人難以想像也無法做到的困難。

2、氣息奄奄

讀音:[ qì xī yān yān]

釋義: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

例句:當今時代,殖民主義制度已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

3、奄奄一息

讀音:[ yǎn yǎn yī xī]

釋義: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只剩下一口氣。形容臨近死亡。

例句:雖然外面戰火激烈,但白求思仍然在竭盡全力地救那些奄奄一息的站士們。

4、日薄西山

讀音:[rì bó xī shān ]

釋義:薄:迫近。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例句:年逾古稀的黃大爺生氣地說:「我已是日薄西山的人了,怎敢和你們年輕人比高低。」。

5、英年早逝

讀音:[ yīng nián zǎo shì]

釋義:指在十分年輕的時候或中年因意外死亡而去世(多形容男士)英年:花季時,指年輕。或是指正值英雄的年紀,指中年很早便離開人世。表示可惜。

例句:顧城、普希金等才氣過人的著名詩人,由於種種原因,不幸都英年早逝了。

㈦ 形容生命已到盡頭,就要死亡了的成語

風燭殘年
【解釋】: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余的內歲月,指在世不太容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自】: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㈧ 形容死去的成語

含笑九泉

㈨ 關於壽命的成語有哪些

1.椿齡無盡

【讀音】: chūn líng wú jìn
【解釋】:釋義是像椿樹一樣長壽,常用做祝人長壽之詞。

【出自】:《莊子集釋》卷一上〈內篇·逍遙游〉。

2.身將就木

【讀音】: shēn jiāng jiù mù
【解釋】: 指人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出自】: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2回:「管甚麼民脂民膏,竟忘了禮義廉恥,直至身將就木,還遺命叫兒子薄殯殮,勿治喪,勿禮懺。」

3.福壽天成

【讀音】:fú shòu tiān chéng
【解釋】:指人的福分和壽命都是天命註定的。

【出自】:明·王世貞《鳴鳳記·嚴嵩慶壽》:「可見老爺福壽天成,故壽燭中亦顯此祥瑞。」

㈩ 形容快死去的成語

風燭殘年
苟延殘喘
奄奄一息
氣息奄奄
氣若游絲
朝不保夕
日薄西山
瘞玉埋香
斷香零玉
香消玉殞
岌岌可危
命在旦夕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