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別人不關心自己的成語
1. 表示「不關心」的成語有哪些
麻木不仁[ má mù bù rén ]
【釋義】:不仁:沒有感覺。肢體麻痹,失去知覺。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衰老被病;頭發無黑;兩手不仁。」
漠不關心[ mò bù guān xīn ]
【釋義】:漠:冷淡。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出處】:明·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如風過耳[ rú fēng guò ěr
【釋義】:象風在耳邊吹過一樣。比喻漠不關心,不相關涉。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視若無睹[ shì ruò wú dǔ ]
【釋義】:睹:看見。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出處】: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不聞不問[ bù wén bù wèn ]
【釋義】: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唐明皇)除了選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聞不問。」
2. 不關心自己只關心別人的成語
舍己為人
[拼音]
shě jǐ wèi rén
[釋義]
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處]
《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註:「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例句]
雷鋒同志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3. 形容毫不關心跟自己沒關系的成語有哪些
事不關己:【shì bù guān jǐ】事情同自己沒有關系。出處:《曹雪芹別傳》:「當時的風氣是謹言慎行,少發議論,事不關己,不必打聽,因此對這一次大征戰的命將出師,一直不甚了了。」
漠不關心:【mò bù guān xīn】漠:冷淡;冷漠。對人對事感情冷漠;淡然處之;不放在心上。出處:明 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無關痛癢:【wú guān tòng yǎng】痛癢:比喻切身相關的事。指與自身利害沒有關系。出處:清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任憑這些民賊把他的祖傳世產怎樣割、怎樣賣、怎樣送,都當作無關痛癢的么?」
漠然置之:【mò rán zhì zhī】漠然:冷淡的樣子;置:放;擱置。毫不關心地把事情擱到一邊;形容對人或事態度冷淡;不關心;不理不睬。出處:宋 高斯得《恥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災之地既廣,舊由比固當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視之,然徒責之諸司州郡乎?」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shì bù guān jǐ,gāo gāo guà qǐ】認為事情與己無關,把它擱在一邊不管。出處:莆仙戲《父子恨》:「古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4. 《只對別人好,不會關心自己》用什麼成語好
不要總是關心別人對自己怎麼樣,有時候還是要考慮一下自己對別人怎麼樣。
這樣只會讓自己變得很計較些什麼,如果真是好朋友,我想不會計較那些所謂的要表面對你好而付出些行動的人。
5. 本來關心自己的人突然一下不關心我了,用什麼成語文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有意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6. 形容 關心別人的時候 別人不關心你 不關心別人的時候 別人關心你了 用什麼詞(成語)形容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有意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7. 只關心人 不關心別的事物的成語
【充耳不聞】——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不聞不問】——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漠不關心】——漠:冷淡。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閉目塞聽】——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置若罔聞】——置:放,擺;若:好像。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裝聾作啞】——假裝聾啞。指故意不理睬,只當不知道。
【袖手旁觀】——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視而不見】——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作沒看見。
【冷眼旁觀】——冷眼:冷靜或冷漠的眼光。指不參與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發展。
【淡然置之】——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置身事外】——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關心。
【不以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
【聽而不聞】——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視若無睹】——睹:看見。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置之度外】——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置之不理】——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視而不見】——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作沒看見。
【不理不睬】——指對人或事物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風吹馬耳】——比喻對別人的話無動於衷。
【漠然置之】——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擱在一邊。指對人或事態度冷淡,放在一邊不理。
【麻木不仁】——不仁:沒有感覺。肢體麻痹,失去知覺。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不了了之】——了:了結,結束。用不了結的辦法去了結。指把事情放在一邊不管,就算完事。
【無人問津】——問津:詢問渡口。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熟視無睹】——熟視:經常看到,看慣;無睹:沒有看見。看慣了就象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
【等閑視之】——等閑:尋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預重視。
8. 「只關心人,不關心別的事物」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 充耳不聞
【拼音】: chōng ěr bù wén
【解釋】: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處】: 《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成語】: 不聞不問
【拼音】: bù wén bù wèn
【解釋】: 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六回:「也不想想朝廷家平空的丟了一個太守,也就不聞不問,焉有是理。」
【成語】: 置若罔聞
【拼音】: zhì ruò wǎng wén
【解釋】: 置:放,擺;若:好象;罔:沒有。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處】: 明·朱國楨《涌幢小品·閣臣相構》:「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只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推其微意,謂便做也得。」
【成語】: 置之不理
【拼音】: zhì zhī bù lǐ
【解釋】: 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出處】: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各人聽了,反不以為是,就有說他是嫌錢多的,又有說他是願貧不願富的,鄧儀卿種種置之不理而已。」
【成語】: 裝聾作啞
【拼音】: zhuāng lóng zuò yǎ
【解釋】: 假裝聾啞。指故意不理睬,只當不知道。
【出處】: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9. 形容對人或事物冷淡一點也不關心的成語是
答案: 解析: (1)天際(2)漠不關心(3)半身不遂(4)累贅
10. 什麼不關心的成語
漠不關心
[mò
bù
guān
xī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漠:冷淡。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貶義
出
處
明·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例
句
對別人~的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