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紅不是無情打一成語
❶ 落花不是無情物,中的,"落紅"指的是什麼
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沒有特指什麼花。
詩人用它來表現自己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❷ 落紅不是無情物是什麼循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物和化學上的物質循環原理
❸ 「落紅不是無情物」的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是「化作春泥更護花」
❹ 落紅不是無情物,打一個成語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❺ 落紅不是無情物,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是化作春泥更護花。
出自《己亥雜詩·浩盪離愁白日斜》,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寫的組詩《己亥雜詩》中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揭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價值觀,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稱定庵詩的壓卷之作。
全詩如下: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如下:
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注釋如下:
浩盪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盪:無限。
吟鞭:詩人的馬鞭。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5)落紅不是無情打一成語擴展閱讀: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龔自珍已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官南歸,回歸故里,後又北上迎取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
落花決不是無情的廢物,詩人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正是為了到家鄉主掌書院,聚徒講學,把自己的學業和思想傳給生徒,以變革的熱情和未來的憧憬啟迪他們,為國為民盡自己的最後一點力量。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獻給後之來者。
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中得到啟發。大自然里花開花落,本來風雨由之,無感情可言,落紅說不上是「有情物」還是「無情物」,只是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結合起來,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從而變成有情物。
落花有情,表現在去釀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護花」。至此,詩人終於把飛花般紛亂的思緒捉住,從愁思中擺脫出來,帶著時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種庄嚴神聖的境界。
「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飛花的獨自,也是詩人與腐敗的官場決裂,向黑暗的勢力抗爭的庄嚴而神聖的宣誓。為了國家和黎民百姓,為了似錦繁花,不惜獻身化為春泥。
❻ 落紅不是無情物,打一成語一。
雖敗猶榮
【漢語拼音】suī bài yóu róng
【英文翻譯】Glorious defeat
【詞語解釋】雖然失敗了,但還是非常光榮內的意思。容
【字詞解釋】雖:雖然,敗:失敗,猶:猶如,榮:光榮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雖死猶榮
❼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含有什麼成語
己亥雜詩·其五
【作者】龔自珍 【朝代】清代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❽ 落紅不是無情物下語句是什麼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此句出自於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已亥雜詩》。
己亥雜詩·其五
作者: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賞析: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龔自珍因事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於農歷四月二十三日動身南歸。詩人客居京城達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今日一旦離去,已屆四十八歲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師,冷署閑曹,俸入本薄,性既豪邁,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觸動時忌。」其辭官離京時的萬端棖觸,可以想見。
首句「浩盪離愁白日斜」,以「浩盪」二字,極為凝練地寫出離愁的深廣。「白日斜」三字一筆勾勒景物,以夕陽西沉、暮色蒼茫的氣氛,強化了詩人離京時的眷戀、悵惘、失落、孤獨的種種情懷。詩人南下,本是回到故鄉,然而他卻感慨道:「吟鞭東指即天涯」。離京標志著龔自珍政治生涯的終結,他仕途蹭蹬而一事無成,此次離京無望重返,於是當聽到馬鞭抽響,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斷腸之感。滿懷愁緒的他,無心賞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會增加他的悵惘。可是他的視野里出現了落花--他在好幾篇詩中吟詠過的「薄命花」、「斷腸花」!當他觸景會心的一剎那,想必有一絲幽怨、幾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塵,不象徵著自己的遭遇和命運么?如果詩人沉浸於感嘆年華已逝、青春不再,那麼他就不是龔自珍了。出乎意料的是,詩人用移情於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極為瑰麗的境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在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一當它化作春泥,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真正的生命價值--終將孕育出一個繁花似錦、絢麗燦爛的春天!這哪裡是落花的葬詞?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贊歌!
龔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書院,聚徒講學。他不無怨恨、不無留戀地告別了過去,但又滿懷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於培養年輕一代。他對國家民族的那一份執著的忠忱,至此化為薪盡火傳、澤被後人的一種使命感,「落紅」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獻身精神的象徵。反復吟誦此詩,便會深感詩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膽!
全詩意象單純,而情景渾成,比興無端,而心跡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揭櫫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價值觀,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稱定庵詩的壓卷之作。
❾ 落紅不是無情物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是「化作春泥更護花」。
❿ 落紅不是無情下一句是什麼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其五
作者:龔自珍 (清代)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