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見慣是成語故事嗎
............(參考資copy料 ,希望有用[^^])
地址 :
http://..com/question/3665659.html?si=4
其中「自相矛盾」的寓意 :
http://..com/question/9837300.html?si=2
⑵ 劉禹錫贈詩給歌妓抱得美人歸後,創造出了什麼經典成語
劉禹錫在詩中到底是什麼情緒,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小珏卻看到了50%的羨慕,30%的無奈和20%的嫉妒。有人還分析,此中有對李紳的規勸之意。在當時,李紳可沒這么認為,反倒覺得劉禹錫相中了他的歌妓。李紳雖然對百姓殘酷,但他對朋友很大方,更何況他家中寵妾無數,就將這位歌妓送給了劉禹錫。
這位女子肯定很漂亮,讓劉禹錫也欣然笑納。而且,她還讓宰相李逢吉羨慕不已,並且搶到了手中。劉禹錫無奈之下,寫下了四首詩發泄懷念之情,這個故事我們有機會再說。
⑶ 「司空見慣」一詞是來自哪個成語故事
司空見慣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做監察御史;因為他的名放盪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名稱,相等於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⑷ 成語故事《司空見慣》
成語故事《司空見慣》
唐代詩人劉禹錫,因為性格放盪不羈,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詩名,邀請他飲酒,並請了幾個歌女在席上作陪。席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作詩一首: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名稱,相當於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語,但有很多人仍會把它用錯,因為尋常的事情,如果是發生得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這句成語。如早晨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出來,到黃昏的時候,太陽便在西方沒落,這樣便不能說司空見慣。有些事情發生得很偶然,但又是常常可能發生或見到的,這時用這個成語就比較恰當。比方大都市街道上的車輛,平常都是很安全地來往著,但很多時候又會發生意外,不是輾傷了人,便是撞了車,這樣的事情我們看多了,則用司空見慣四個字就恰當了。
⑸ 解釋成語。司空見慣
司空見慣的成語解釋:形容經常看到的事物,不足為奇。
司空見慣: 【sī kōng jiàn guàn】
詳細解釋:
1,【解釋】: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2,【出處】: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3,【舉例造句】: 「帝國主義」這種字樣,在現今已是司空見慣了,但在當年卻幾乎是一種諱名。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4,【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常見的東西
5,【近義詞】: 屢見不鮮、習以為常,
6,【反義詞】: 絕無僅有、蓋世無雙、少見多怪
故事:
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因為政治革新被貶職回京,司空李紳設宴款待他,席間命歌妓以歌舞勸酒。劉禹錫感慨萬分,當場寫詩一首:「高髻雲鬟宮樣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⑹ 《司空見慣》成語小故事
司空見慣
[讀音][sī kōng jiàn guàn]
[解釋]相傳唐代司空(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李紳請卸任和州刺史(古代一州的行政長官)劉禹錫喝酒,席上叫歌伎勸酒。劉做詩:「䰀鬌(wǒtuǒ)梳頭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語出唐代孟棨《本事詩》)現在用「司空見慣」表示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
[出處]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劉於席上賦詩;曰……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近義]不足為奇層見迭出見怪不怪不以為奇多如牛毛無獨有偶司空眼慣不乏先例見慣不驚層出不窮見慣司空熟視無睹屢見不鮮習以為常家常便飯數見不鮮
[反義]晴空霹靂獨步一時前所未有與眾不同觸目驚心曠古未聞天下無雙獨一無二前無古人聞所未聞千載一會怵目驚心蓋世無雙千載難逢晴天霹靂百年不遇鮮為人知曠古奇聞千載難遇千載一遇少見多怪見所未見曠古未有離奇古怪絕無僅有大驚小怪
⑺ 和司空見慣類似有典故的成語
司空指當時的詩人李紳。主管建設,斷盡江南刺史腸,後來轉變為監察官,司空見慣渾閑事:古代官名:漢語成語。這個成語來自劉禹錫的詩《贈李司空妓》,相當於現在檢察院的總檢察長,相當於後世的工部尚書。司空。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司空見慣,職位為司空,相當於明清兩代的尚書
⑻ 司空見慣成語故事
司空見慣sīkōngjiànguàn
[釋義] 司空:古代官名;見慣:常見而習慣了。原指司空看慣了某事以為平淡;後比喻常見之事;不足為奇。
[語出]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劉於席上賦詩;曰……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正音] 空;不能讀作「kònɡ」。
[辨形] 慣;不能寫作「貫」。
[近義] 屢見不鮮 習以為常
[反義] 絕無僅有 蓋世無雙
[用法] 形容某類事物或某種現象經常見到。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習以為常」都有「看慣了;不感到奇怪」之意。但~多用於書面語;「習以為常」多用於口語。
[例句] 這種種行為;在我們初來的東方人看來;多少存著好奇心和注意的態度;但在他們已~。
[英譯] amatterofcommonoccurrence
[成語故事]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 做監察御史;因為他的名放盪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 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 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 「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 名稱,相等於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⑼ 請列出與唐朝有關的三個成語
司空見慣
<br>
<br>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做監察御史;因為他的名放盪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高髻雲鬢新樣■,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名稱,相等於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br>
<br>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語,但有很多人仍會把它錯用,因為尋常的事情,如果是發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這句成語。如早晨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出來,到黃昏的時候,太陽便在西方沒落,這樣便不能說「司空見慣」。有些事情發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會聽到的,比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夾往的車輛,平常都是很安全地來往著,但很多時候,常會發生意外,不是輾傷了人,便是碰傷了車,這樣的事情,我們看多了,則用「司空見慣」四字便恰當了。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班門弄斧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請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含沙射影 :::
成語解釋 比喻用心險惡、手段卑劣的人暗中進行造謠誣蔑,打擊或者陷害別人的行為。
作者出處 白居易《讀史》
成語典故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讀史》詩,它的內容如下:「含沙射影,雖病人不知,巧言構人罪,至死人不疑。」這首詩里的「含沙射人影」源於一個傳說。
相傳古時候水裡有一種蟲,名叫蜮,又叫短狐,有時也稱作射衛或射影。它的頭上長有角,背上長有甲,沒有眼睛,長有三隻腳,有翅膀,能夠在水面上飛翔,嘴裡長著像弩一樣的東西,形狀像鱉,耳朵非常靈敏。當它在水邊時,如果聽見有人、畜從它身邊經過,就會從嘴裡噴出一種氣體,直射向人體,人畜如果中了這種氣體就會全身生病。它在水面時,如果聽見有人的腳步聲走近,就會用嘴含著細沙朝人或人倒映在水裡的影子噴射,人體或人影被射中後,也會生病不起。後來,人們把它改為「含沙射影」,用來比喻用心險惡、手段卑劣的人暗中進行造謠誣蔑,打擊或者陷害別人的行為。
成語故事:月下老人
唐朝時候,有一為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裡。
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閑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裡翻一本又大 又厚的書,而他身編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你在看什麼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
韋固聽了以後更加好奇,就再問說:「那你袋子里的紅繩子,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老人微笑著對韋固說:「這些紅繩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式仇人或距離很 遠,我只要用這些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他們就一定會和好,並且結成夫妻。」
韋固聽了,自然不會相信,以為老人是和他說著玩的,但是他對這古怪的老人,仍舊充 滿了好奇,當他想要在問他一些問題的時候,老人已經站起來,帶著他的書和袋子,向米市 走去,韋固也就跟著他走。
到了米市,他們看見一個盲婦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過來,老人便對韋固 說:「這盲婦手裡抱的小女還便是你將來的妻子。」
韋固聽了很生氣,以為老人故意開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殺掉,看他將來還會 不會成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後,就立刻跑了。當韋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帳時,卻已 經不見他的蹤影了。
光陰似箭,轉眼十四年過去了,這時韋固以找到滿意的對象,即將結婚。對方是相州刺 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漂亮,只是沒間有一道疤痕。韋固覺得非常奇怪,於是便問他 的岳父說:「為什麼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聽了以後便說:「說來令人氣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陳氏抱著他從 米市走過,有一個狂徒,竟然無緣無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只留下這道傷 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韋固聽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現在他的腦海里。他想:難道他就 是自己命僕人刺殺的小女孩?於是便很緊張的追問說:「那保母是不是一個失明的盲婦?」
王泰看到女婿的臉色有意,且問得蹊蹺,便反問他說:「不錯,是個盲婦,可是,你怎 么會知道呢?」
韋固證實了這各式時候,真是驚訝極了,一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 來,然後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盤說出。
王泰聽了,也感到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話,並非開玩笑,他們的姻緣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婦兩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著恩愛的生活。
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月下老人的出現,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
由於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 以,後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
一發千鈞
--------------------------------------------------------------------------------
韓愈,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是當時的大文豪,主張文以載道之說,以復古為革
命,用散文代替駢文,影響當時及後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勞,他很反對佛
教,唐憲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諫阻,得罪了皇帝,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的
官,他在潮州結識了一個老和尚,這位和尚聰明達理,和韓愈很談得來,而韓愈在潮州又很
少朋友,所以和這位和尚往來比較密切,因而外間的人都傳說韓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幾道),當時做著尚書,是最信奉佛教的。也為了得罪憲宗皇帝被貶謫
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後,他也聽到人們的傳說,說韓愈已經信起佛來,他有點疑惑,因為他
知道韓愈是反對信仰最力的人,為此,他特地寫了一封信去問韓愈。
韓愈接到孟幾道的信後,知道他與和尚往來,才引起別人發生了誤會,馬上回信向孟幾
道加以解釋。而且,韓愈對當時在朝的一班大臣們,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來蠱
惑皇帝,大大加以評擊。他對皇帝疏遠賢人,使儒道墜落,頗為憤慨。信中有這樣的話:
「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共危如一發引千鈞……」
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極危險的地步,好像一根頭發,系著一千斤重的東西。現在一
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險的事情,往往就拿這句話來形容。
這則成語見韓愈給孟尚書書,有:「共危如一發引千鈞,綿綿延延,窪以微滅。」之句
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口蜜腹劍
--------------------------------------------------------------------------------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書李林甫,論才藝,也還不錯,一手字,畫都很好;但他做
官卻不正正誠誠的辦事,而是一味遷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還用些不正當的方
法結交玄宗親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寵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
林甫和一般人接觸。也總是在外貌上表現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裡並說盡所有可以說
的好聽的、善意的話。可是實際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態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個非常狡
猖陰險,常常使壞主意來害人的人。但是,壞人雖然有時可以得達害人的目的,逞奸謀於一
時,日子久了,人家就發現了地這種偽善,於是大家便在背地裡說他「口有蜜、腹有劍」。
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
唐朝還有一個做中書侍郎的李義府,平常的行動和表情,顯得非常忠厚和溫和;而且他
不管和誰說話,總一定先自己咧開嘴笑,表現出十分誠懇和善良的樣子。其實地的心地既刻
薄,又奸詐,常使用陰險的計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發現了他的這種假面具,就在背地
裹說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義府那樣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也表裡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當受
害。所以「口蜜腹劍」不但是一句好成語,而且可作我們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劍」和「笑裡藏刀」雖出自兩個人的兩個故事,但其含義是相同的,都是形容
人口是心非和表裡不一致;外面表現的很好,很討人好感,叫人願意結交,而心裡卻是盡想
些壞主意計算人,謀害人。
⑽ 司空見慣的典故
【拼音】sī kōng jiàn guàn
【成語故事】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因為政治革新被貶職回京,司空李紳設宴款待他,席間命歌妓以歌舞勸酒。劉禹錫感慨萬分,當場寫詩一首:「高髻雲鬟宮樣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典故】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
【釋義】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常見的東西
【相近詞】屢見不鮮、習以為常
【反義詞】絕無僅有、蓋世無雙、少見多怪
【邂逅語】眼皮底下放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