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語文成語教學評課稿評課稿

語文成語教學評課稿評課稿

發布時間: 2020-11-18 21:00:17

⑴ 評課稿如何寫

評課的方法: 1、 評課的三個階段 (1)評課前的准備: 課程標准要熟練;對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了解相關的理論。 (2)課堂的觀察——觀察教師、學生的活動 (3)課後的分析交流: 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2、 聽課的四要素: 看:師生的活動。 聽:教師的語言 記:運用規范的符號紀錄,便於分析、統計。 想: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結構;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師板書;學生活動。 3、 評課五不要: 不要挖苦諷刺;不要輕易下結論;不要以個人的傾向品評;不要居高臨下、趾高氣揚;不要信口開河; 4、 評課三為主: 要以肯定成績為主;要以幫助提高為主;要以鼓勵改革為主; 5、 評課的兩個突出: 突出重點;突出特點 6、 評課的五個關注點: 研討課:圍繞研討,關注未來。要談建議、主張,少說定型之言。 示範課:關注閃光點,以介紹新思想、新思路為主,多說優點少說缺點。 交流課:提自己的看法時,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武斷,關注點在——互動。 調研課:注重觀察分析,多談現象,關注原因。 檢查課:評價的目標,多量化少籠統,關注點在綜合性。

⑵ 小學語文古詩的評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上午好:
這次小語年會的古詩詞教學展評一共有十四堂課,可以說是一處一景,一步一嘆,各有各的風姿,各有各的精彩。古詩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的搭配;合平樂曲的韻律、節奏。古詩的語言追求精確美、凝煉美、意境美、結構美。古詩教學要有詩有畫有意境,重在「讀」、「品」、「賞」、「悟」,讓學生會其意,悟其神,入其境。這次活動中,14位老師的課精彩紛呈,各有千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詩化的教學語言,給學生美的享受。
詩化的語言使學生如沐春風,如浴冬陽,多數教師都是詩一樣的導語、過渡語、評價語,或抒情或凝重或簡明或精緻。如巴州區四小的劉春蕾老師,用有「溫度」的詩意語言再現了敬亭山與李白深情凝望的情景。通江五小的何艷老師用詩意的語言描繪了江南的美景,巴中市實驗小學的楊貴瓊老師用詩意的語言引讀詩句。
二、以讀為主,落到實處。
好詩不厭百回讀,課堂上有品讀、賞讀、范讀、引讀、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多層次、多梯度的讀,孩子們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情,讀出了古詩的韻味。教師的指導也非常到位,如引導學生讀正確、讀通順、讀出節奏、讀出畫面、讀出標點、讀出理解,加上表情和動作讀,看著老師的手勢讀,平聲應讀得長一些,仄聲應讀得短一點,當學生讀快了,老師讓他們舒緩一點,再舒緩一點兒,讀出古味。上課時教師的引讀也是一大亮點。他們詩一樣的語言一引,孩子們自然讀得入情入境。如《贈汪倫》一詩中,通江實小的何慶華老師用「感動之情有一尺深,再深一些,有五百尺深,一千尺深了」來反復引讀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孩子們讀得一次比一次有味兒。還有巴州區十一小的苟敏老師、南江二小的何澤翠老師、平昌三小的付玲老師,他們的引讀都非常到位。
三、注重多元整合。
教師注重了課內外知識的整合和新舊知識的整合,互相融通,組成知識環。還注重了「詩」、「文」的整合,「詩」是「文」的濃縮,「文」是「詩」的詮釋。。「詩」、「文」各有獨特的語言個性,「詩」、「文」有效巧結合,優勢互補,有助於學生理解、積累語言。如平昌金寶小學的何艷老師講《七律長征》時,就用「講故事」的方式使「詩」、「文」巧妙整合,南江實小的羅翠華老師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就用「畫示意圖」、「填空」的方式巧解詩意。這次展評還注重了「詩」「畫」的整合。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參加展評的老師能把文中的插圖、自製的圖片、板書時的簡筆畫、示意圖與古詩有機整合,如通江二小的蔡麗華老師設計的據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練習說話。南江實小的羅老師畫示意圖讓學生理解詩意。
四、關注學生,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被尊重,就有濃濃的「溫度」,關注學生要落到實處,要傾聽學生的發言內容,觀察學生的討論狀況,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不要怕學生節外生枝。老師要學會等待,因為課堂需要「安靜」,表面的浮華不利師生的深度交流,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很多老師上課時很好地關注了學生,而且無形中還滲透了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如:「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前查資料」「結合注釋,插圖理解詩意」「沒有背誦的學習是不牢固的」等。
其實,老師們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板書有特色,儀態端莊,普通話標准等。但只要是真實的,就總會是有缺憾的。這次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共同探討:
1、解讀文本沒做到多元化,深度解讀不夠。
2、讀應有層次、有梯度。
3、文本中的插圖拋之不用,太多的課件流於形式。
4、評價語言不豐富,不貼切。
5、識字、寫字訓練很少拿入設計環節。
各位老師,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構建充滿詩意的課堂,讓學生享受充滿詩意的人生,我們共同期待「古樹」開「新花」吧!

⑶ 小學語文評課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評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來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是來自場橋二小的一名新教師。身為一名新教師,我的教學經驗為「零」。與其說我今天是來評課的,還不如說我是來學習的。能向在場的這么多資深教師學習,對於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機會和榮幸,我感到非常的可貴。

今天有幸聽到吳老師執教這篇課文,吳老師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吳老師巧妙地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誦讀質疑法:指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淀,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聲、樂、情中自主學習。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詞析句法:吳老師在課堂中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思考,通過細心朗讀,領讀課文語言。

我認為吳老師教學時有很多的亮點和可取之處,在這里我就簡單地講以下四點:

一、語言優美,導入引人

教學開始,吳老師以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勝古跡——黃鶴樓的同名古詩導入新課。優秀、自然的導入既渲染了濃濃的離別之情,又給人自然、新穎之感,使學生不知不覺中走入文本。同時,吳老師一開始就抓住了此篇古詩課題的兩個難點:一點是朗讀課題的節奏劃分;二點是「之」的理解;並且非常順利地解決了這兩處的難點。

二、品詞析句,感悟真情

吳老師在教學課文時,始終抓住一些關鍵字詞,通過反復品讀、比較、回味來理解課文,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

如抓住第二句的「煙花三月」一詞,提問煙花三月是一種什麼美景?讓學生透過簡簡單單地一個詞感受藏字背後李孟二人那份濃濃的情誼,從而感受人物的內心讀好課文。

在講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詩時更是抓住「孤帆」、「之」等詞,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感悟詩人的心聲。

三、朗讀多樣,讀中感悟

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教學中吳老師通過讓學生個別朗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小組讀、配樂讀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語言。

四、補充資料,幫助理解

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吳老師很有心地補充了李白的作品《贈孟浩然》、《江下行》、《芙蓉樓送辛漸》、《別董大》、《

⑷ 如何寫評課稿

評課稿的一般結構如下:
(1)簡單介紹聽課情況,例如講課人、講課主題、時間內與地點等。
(2)恰當容評論講課人就所講主題所展開的廣度、深度及正確性。
(3)恰當評論講課人與聽課者之間的互動情況,包括互動深度與指導效果等。
(4)適當總結講課人才學與聽課者的學習效果。
自己有正確先進的認識,再結合環境需求恰當的從以上幾方面來評寫,就是一篇實用的高水平的評課稿。

⑸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怎麼評課

古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藝術瑰寶,詩章簡短,意境深遠。本課所選的兩首送別組詩,都給人以「相聚時難別亦難」的傷感。由於詩詞內容時空跨度太大,而小學生閱歷較淺,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而教學中不能僅僅滿足於詩歌意思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應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讀背吟誦,在讀中感悟,在比較中體會別情,在比較中想像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藉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小學古詩的評課稿

本節課教學首先通過音樂導入,創設意境,做好感情鋪墊。接著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討論學習,疏通詩意。然後,通過品讀關鍵語句,展開想像,領悟詩境。最後,通過配樂誦讀,升華情感體驗。整體環節比較緊湊,銜接較為自然。通過此次學習,學生對送別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基本上完成學習目標。

不足之處在於:

1、部分學生不能樂於參與討論,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2、教師對於達到以生為本,實現生本課堂的目標還需要努力,對於農村學生的學情要把握更精準。

3、上課是對於語言表達訓練這塊處理有些倉促。

4、對於「相惜」、「悲壯」品味還不夠深入。

5、課堂總體平緩,無特別亮點和精彩之處。

6、在學情把握上,「精讀一首,帶讀一組」應該會比兩首古詩同時進行比較教學效果會好。 7、應該在古詩重點詞句進行深入咀嚼,不能蜻蜓點水。如果還有機會重上,我將著力解決以上幾方面問題。

篇二:四年級古詩復習評課稿
背誦古詩一直是我部語文教學的一個傳統項目,也是我部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林敏老師向我們展示的《漫遊詩林》將孩子們帶入了浩瀚、有趣的詩詞海洋。陶醉於中國古詩歌的神韻之中。課堂上學生們誦詩、對詩、唱詩、畫詩、演詩,真可謂生動活潑、動靜相宜。孩子們那搖頭晃腦,神氣活現的神態,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5000年的詩詞瑰寶,這種吟誦,既是對語言文字的積淀,又是學生思想的啟蒙、人格的熏陶。 作為一節中國傳統文化課,它又體現了以下幾個「多」:

一、 所展示的古詩多。

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孩子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古詩誦讀復習學過的古詩,領略古詩詞的神奇魅力。林老師帶領孩子們誦古詩,佳言妙語對對碰。各個環節都緊緊圍繞學習古詩、展示古詩來進行。整堂課,孩子們始終快樂著、興奮著、學習著。

二、 所展示的形式多。

孩子們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對古詩濃厚的興趣得益於老

⑹ 如何寫評課稿

一、評課的三個階段

(1)評課前的准備:課程標准要熟練;對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了解相關的理論。

(2)課堂的觀察——觀察教師、學生的活動

(3)課後的分析交流: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二、聽課的四要素:

看:師生的活動。

聽:教師的語言。

記:運用規范的符號紀錄,便於分析、統計。

想: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結構;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師板書;學生活動。

三、評課五不要:

不要挖苦諷刺;不要輕易下結論;不要以個人的傾向品評;不要居高臨下、趾高氣揚;不要信口開河。

四、評課三為主:

要以肯定成績為主;要以幫助提高為主;要以鼓勵改革為主。

五、評課的兩個突出:

突出重點;突出特點。

六、評課的五個關注點:

研討課:圍繞研討,關注未來。要談建議、主張,少說定型之言。

示範課:關注閃光點,以介紹新思想、新思路為主,多說優點少說缺點。

交流課:提自己的看法時,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武斷,關注點在——互動。

調研課:注重觀察分析,多談現象,關注原因。

檢查課:評價的目標,多量化少籠統,關注點在綜合性。

⑺ 四年級下冊語文《趣味成語》評課稿

禮尚往來lǐshàngwǎnglái[釋義]尚:注重。在禮節上要注重有來有往。後也指你對我怎麼樣;我對你就怎麼樣。[語出]宋·胡寅《斐然集》:「禮尚往來思報玖;情深吸引屢拋磚。」[正音]尚;不能讀作「tǎnɡ」。[辨形]禮;不能寫作「理」;尚;不能寫作「上」。[近義]互通有無有來有往[反義]一相情願來而不往[用法]一般用於人與人相互之間的關系。一般用謂語、定語。

⑻ 求小學語文評課稿

主動、自主的獲取新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了主導、主體作用。
利用舊知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並且進行小組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
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的主動權。
在課堂中,教師花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多次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結論。
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
教材理解透徹,知識重點和難點把握准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