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交的故事成語出處
(一)雞黍之約
秀才張劭,字元伯,乃漢明帝時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奮志讀書。有弟張勤同在家務農耕種,以供六旬老母。時到東都洛陽應舉,於客店遇秀才範式正危於時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陽人氏,年四十歲。元伯扶救巨卿於垂危之際,二人結成生死之交,式為兄,伯為弟。
二人已誤考期,時值重陽節,臨別,相約於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會,元伯言設以雞黍相待。
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鄰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雞黍之約。其心慌極已碎,蓋因相隔千里之遙,非一日可至。聞『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說,特以死而赴。元伯是日終日佇立而待,至夜半方迎來巨卿,乃魂魄也!後元伯急赴山陽,半月至。見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報耳。
蓋義約之重,過生死也!
(二)生死之交
春秋時,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賢納士,天下賢人聞其風而歸者,不可勝計。時有左伯桃,乃西羌積石山賢士。幼亡父母,奮發攻書,義成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遂赴元王處,值雍地,於竹林間茅舍,求宿於羊角哀。二人徹夜長談,十分投機,結成生死之交。伯桃年長,角哀為弟。後一同赴仕,不幸中途因風雪連日,二人因衣食故不能同往,伯桃決然以死以助角哀前往。角哀不可拒,遂一人得見元王。封後,即辭王回梁山樹洞尋伯桃屍。卜地葬於蒲塘之原,前臨大溪,後靠高崖,左右諸峰環抱,風水極佳。為伯桃建享堂,塑儀容,立牌匾。不料此墓恰於荊軻之墓相近,故軻鬼逼伯桃。伯桃靈魂無奈,夜告角哀。角哀大憤,自刎而赴以助兄共戰荊軻,裂其墳,拋其骨。此二人義交俠舉,遂為千古美談。
(三)管鮑之交
昔,齊有管仲,字夷吾;鮑叔,字宣子,自幼以貧賤相交。後鮑叔先在齊桓公門下,信用顯達,薦管仲為首相,位在己上。兩人同心輔政,終始如一。管仲曾有言道:吾嘗三戰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嘗三仕三見逐,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吾嘗與鮑叔論,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與鮑叔為賈,分利多,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
(四)割席斷義
管寧和華歆二人一起在菜園中鋤地,見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寧把它當作磚頭瓦碴一樣的東西,照舊鋤之,不予理會;華歆卻把它拾起來,然後扔了出去。二人曾在同一張席上讀書,遇有達官貴人從門外經過,管寧依舊讀書,不受影響;華歆卻把書拋在一邊,出去看熱鬧。管寧便把席子割為兩半,跟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㈡ 生死之交的成語典故100字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全文如下: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劉備、張飛、關羽)
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年十五歲,母使游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纔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飛曰:「吾庄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㈢ 生死之交的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字玄德,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有意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關羽和張飛覺得劉備仁德寬厚,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
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庄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准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舉酒結義。
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三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3)生死之交的故事成語出處擴展閱讀
生死之交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ēng sǐ zhī jiāo,意思是可共生死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誼。出自元·鄭德輝《縐梅香》。
偏正式;作賓語;,指共存亡的朋友
同義詞:刎頸之交
指友誼深摯、可以同生共死共患難的朋友。刎頸,即為割脖子自殺。這種朋友,即使砍頭也不會改變友誼。
㈣ 收集三個帶羊的成語或典故將來的故事寫清楚
歧路亡羊:【故事】楊朱的鄰居丟失了羊,於是帶著他(鄰居)的親屬,還請楊朱的僮僕一起追趕。楊朱說:「哈!丟一隻羊,為什麼要這么多人去追?」鄰居說:「因為岔路很多。」已經回來了,楊朱問:「找到羊了嗎?」鄰居說:「弄丟了。」楊朱問:「怎麼會丟了呢?」鄰居說:「因為岔路之中還有很多岔路,我不知道羊去了哪條岔路,所以就返回了。」
楊朱(聽了鄰居說的這番話)臉色變得很憂傷,很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笑容。楊朱的門徒都覺得有點奇怪,因此不解地問:「羊並不是什麼值錢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這樣悶悶不樂不說話,究竟是為什麼呢?」楊朱沒有回答,他的門徒也不知道他要教導什麼。
亡羊補牢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孩童,名叫張三,他家裡養了許多羊,但他做事馬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欄桿上塌了一個洞,張三的鄰居看見了,就提醒他趕快修羊圈,他呢,搖搖頭說:「只有一個小小的洞,沒關系的,過幾天再修吧。」鄰居沒辦法,只好走開了。
當張三準備修補羊圈的欄桿,順便看看小寶貝羊羔長的怎麼樣時,發現羊跑掉了不少,沒剩幾只了,他看到這番景象,不禁傷心地大哭起來:「我的羊兒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聽到了張三的哭聲,就走了過來,關心地問他: 「你怎麼啦?哭得這么傷心?吵得我沒法睡覺了。」張三掛著眼淚珠子把事情的經過說給了那位老人家聽,老人家聽了,笑著對張三說:「你的羊兒不見了,是因為羊圈上欄桿的洞修得太遲了。你一旦發現,就要及時修補,否則羊就一隻一隻地跑走了,你現在修補還不算晚,還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張三頓時醒悟過來,謝過老人家,拿起錘子,把羊圈上的欄桿修得牢牢的。
從此以後,張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徹底改掉了這個拖拉的壞毛病。雖然張三丟了不少羊,但他從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訓,從此養成了有錯即改的好習慣。
亡羊補牢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孩童,名叫張三,他家裡養了許多羊,但他做事馬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欄桿上塌了一個洞,張三的鄰居看見了,就提醒他趕快修羊圈,他呢,搖搖頭說:「只有一個小小的洞,沒關系的,過幾天再修吧。」鄰居沒辦法,只好走開了。
當張三準備修補羊圈的欄桿,順便看看小寶貝羊羔長的怎麼樣時,發現羊跑掉了不少,沒剩幾只了,他看到這番景象,不禁傷心地大哭起來:「我的羊兒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聽到了張三的哭聲,就走了過來,關心地問他: 「你怎麼啦?哭得這么傷心?吵得我沒法睡覺了。」張三掛著眼淚珠子把事情的經過說給了那位老人家聽,老人家聽了,笑著對張三說:「你的羊兒不見了,是因為羊圈上欄桿的洞修得太遲了。你一旦發現,就要及時修補,否則羊就一隻一隻地跑走了,你現在修補還不算晚,還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張三頓時醒悟過來,謝過老人家,拿起錘子,把羊圈上的欄桿修得牢牢的。
從此以後,張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徹底改掉了這個拖拉的壞毛病。雖然張三丟了不少羊,但他從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訓,從此養成了有錯即改的好習慣。
亡羊補牢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孩童,名叫張三,他家裡養了許多羊,但他做事馬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欄桿上塌了一個洞,張三的鄰居看見了,就提醒他趕快修羊圈,他呢,搖搖頭說:「只有一個小小的洞,沒關系的,過幾天再修吧。」鄰居沒辦法,只好走開了。
當張三準備修補羊圈的欄桿,順便看看小寶貝羊羔長的怎麼樣時,發現羊跑掉了不少,沒剩幾只了,他看到這番景象,不禁傷心地大哭起來:「我的羊兒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聽到了張三的哭聲,就走了過來,關心地問他: 「你怎麼啦?哭得這么傷心?吵得我沒法睡覺了。」張三掛著眼淚珠子把事情的經過說給了那位老人家聽,老人家聽了,笑著對張三說:「你的羊兒不見了,是因為羊圈上欄桿的洞修得太遲了。你一旦發現,就要及時修補,否則羊就一隻一隻地跑走了,你現在修補還不算晚,還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張三頓時醒悟過來,謝過老人家,拿起錘子,把羊圈上的欄桿修得牢牢的。
從此以後,張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徹底改掉了這個拖拉的壞毛病。雖然張三丟了不少羊,但他從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訓,從此養成了有錯即改的好習慣。
亡羊補牢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孩童,名叫張三,他家裡養了許多羊,但他做事馬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欄桿上塌了一個洞,張三的鄰居看見了,就提醒他趕快修羊圈,他呢,搖搖頭說:「只有一個小小的洞,沒關系的,過幾天再修吧。」鄰居沒辦法,只好走開了。
當張三準備修補羊圈的欄桿,順便看看小寶貝羊羔長的怎麼樣時,發現羊跑掉了不少,沒剩幾只了,他看到這番景象,不禁傷心地大哭起來:「我的羊兒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聽到了張三的哭聲,就走了過來,關心地問他: 「你怎麼啦?哭得這么傷心?吵得我沒法睡覺了。」張三掛著眼淚珠子把事情的經過說給了那位老人家聽,老人家聽了,笑著對張三說:「你的羊兒不見了,是因為羊圈上欄桿的洞修得太遲了。你一旦發現,就要及時修補,否則羊就一隻一隻地跑走了,你現在修補還不算晚,還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張三頓時醒悟過來,謝過老人家,拿起錘子,把羊圈上的欄桿修得牢牢的。
從此以後,張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徹底改掉了這個拖拉的壞毛病。雖然張三丟了不少羊,但他從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訓,從此養成了有錯即改的好習慣。
亡羊補牢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孩童,名叫張三,他家裡養了許多羊,但他做事馬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欄桿上塌了一個洞,張三的鄰居看見了,就提醒他趕快修羊圈,他呢,搖搖頭說:「只有一個小小的洞,沒關系的,過幾天再修吧。」鄰居沒辦法,只好走開了。
當張三準備修補羊圈的欄桿,順便看看小寶貝羊羔長的怎麼樣時,發現羊跑掉了不少,沒剩幾只了,他看到這番景象,不禁傷心地大哭起來:「我的羊兒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聽到了張三的哭聲,就走了過來,關心地問他: 「你怎麼啦?哭得這么傷心?吵得我沒法睡覺了。」張三掛著眼淚珠子把事情的經過說給了那位老人家聽,老人家聽了,笑著對張三說:「你的羊兒不見了,是因為羊圈上欄桿的洞修得太遲了。你一旦發現,就要及時修補,否則羊就一隻一隻地跑走了,你現在修補還不算晚,還能挽救剩下的羊只。」張三頓時醒悟過來,謝過老人家,拿起錘子,把羊圈上的欄桿修得牢牢的。
從此以後,張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徹底改掉了這個拖拉的壞毛病。雖然張三丟了不少羊,但他從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訓,從此養成了有錯即改的好習慣。
掛羊頭賣狗肉的故事:
「掛羊頭賣狗肉——里外不一」用來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掛羊頭賣狗肉」其根本的內涵就是:表裡不一,狡詐欺騙。
春秋有一段時期,齊國女人流行著男裝,給國家的運作帶來了許多麻煩。於是齊靈公下了一道聖旨:凡是被發現穿男裝的女人,一律剝光衣服示眾,還要懲罰她家裡的男人。夠嚴重的處罰吧,可是每當官兵上街巡邏,那些女人頂多是驚叫著跑開,女人穿男裝的現象絲毫沒有得到改變。為此齊靈公很是煩惱。最後,晏嬰給他講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故事,齊靈公恍然大悟,最後齊國終於不再有女人穿著男裝到處亂晃。原來這種流行的源頭在於齊國的後宮。上至皇後、齊靈公的寵妃,下至嬤嬤宮女,無不如此。怪不得平民要效仿,並對齊靈公的聖旨有恃無恐——你自己帶的頭,有資格反對么?評論 | 1、肉袒牽羊
ròu tǎn qiān yáng
【解釋】牽羊:牽著羊,表示犒勞軍隊。古代戰敗投降的儀式。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成語故事】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佔領鄭國的首都,鄭襄公光著膀子牽著羊向楚莊王跪地求和,答應鄭國土地可以劃給楚國,鄭人做楚人的奴隸,只懇求給一塊不毛之地度過餘生。楚莊王見鄭襄公真誠悔過,就答應了他的求和要求。
2、歧路亡羊
qí lù wáng yáng
【解釋】歧路:岔路;亡:丟失。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出處】《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成語故事】從前楊朱的鄰居請他派僕人幫他去找丟失的一隻羊,楊子問他為什麼要那麼多的人去找,鄰居說丟失羊的路上有很多岔道,所以要很多人去找。過了很久,派出去找羊的人回來說沒有找到,鄰居說岔道上又分許多岔道,根本沒法找了。
3、順手牽羊
shùn shǒu qiān yáng
【解釋】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
【出處】《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成語故事】梁山泊好漢們在宋江的帶領下打敗遼國的入侵,又奉命清剿河北的田虎暴動。在清剿的過程中,田虎的大將馬靈會巫術,被公孫勝破解。馬靈如飛逃去,戴宗作法也追不上。恰好碰到花和尚魯智深,一禪杖把馬靈打倒,順手牽羊把他捆了交戴宗看押。
4、羊裘垂釣
yáng qiú chuí diào
【解釋】裘:皮衣。穿著羊皮衣服釣魚。比喻隱居生活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嚴光傳》:「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耶?』」
【成語故事】漢朝時期,嚴光少年時期與漢光武帝劉秀是同學,劉秀即位後,嚴光不願當官,改名隱居起來,劉秀親自到他的住所請他出山,他委婉謝絕。嚴光經常與漁人住在一起,經常穿著羊皮衣去釣魚,自得其樂。
5、情同羊左
qíng tóng yáng zuǒ
【解釋】交情深厚,願為對方去死。多指生死之交
【出處】南朝·梁·劉峻《廣絕交論》:「想惠庄之清塵,庶羊左之徽烈。」
【成語故事】傳說春秋時期,羊角哀與左伯桃兩人同往投奔楚王,路上遭遇大雨雪,左伯桃把衣服和糧食都給了羊角哀,自己爬進空樹洞凍餓而死;羊角哀到楚國被拜為上卿,一次夢見左伯桃為厲鬼所欺陵,立即自刎而死,趕往九泉之下助左伯桃戰勝厲鬼。
6、商羊鼓舞
shāng yáng gǔ wǔ
【解釋】商羊:傳說鳥名。商羊飛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變故發生之前的預兆
【出處】《孔子家語·辨政》:「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一種獨腳的鳥飛到宮殿上方,停在大殿前,單腳起跳,跳得很歡。齊侯覺得十分奇怪,因為沒有見過,就派聘魯去問孔子。孔子告訴他這種鳥叫商羊,像兒童玩單腳跳,邊跳邊展翅舞動,表示天將下暴雨。給力
㈤ 收集至少3個關於羊的成語故事、寓言故事、民間傳說等
愛禮存羊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昌歜羊棗 羝羊觸藩 羝羊內觸藩 多歧亡羊 餓虎撲羊 餓虎擒羊容
餓虎吞羊 告朔餼羊 告朔餼羊 掛羊頭
賣狗肉 掛羊頭賣狗肉 虎盪羊群 虎入羊群 狼羊同飼
羚羊掛角 買王得羊 賣狗懸羊 鳥道羊腸 牛羊勿踐 歧路亡羊 千羊之皮
不如一狐之腋 牽羊擔酒
驅羊攻虎 驅羊戰狼 肉袒牽羊 如狼牧羊 舍策追羊 十羊九牧 使羊將狼 瘦羊博士
鼠穴尋羊 順手牽羊 素絲羔羊 替罪羊 屠所牛羊 亡羊補牢 亡羊得牛 亡羊之嘆
問羊知馬 羊腸九曲 羊腸鳥道 羊腸小道 羊觸藩籬 羊羔美酒 羊狠狼貪 羊落虎口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入虎群 羊續懸魚 羊質虎皮 以羊易牛 臧穀亡羊 臧穣亡羊 爭雞失羊
㈥ 生死之交成語故事白話
生死之交
拼音:
shēng sǐ zhī jiāo
近義詞:
情同手足、患難之交
反義詞:
一面之交、誓不兩版立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權褒義
解釋:
同生共死的交誼。
出處:
元·鄭德輝《縐梅香》:「晉公在槍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為生死之交。」
㈦ 生死之交成語典故
生死之交的意思
[釋義] 同生共死的交誼。
[語出] 元·鄭德輝《梅香》:「晉公在槍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為生死之交。」
[正音] 之;不能讀作「zī」。
[辨形] 之;不能寫作「只」。
[近義] 情同手足 患難之交
[反義] 一面之交 誓不兩立
生死之交的成語典故
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余,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年十五歲,母使游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纔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飛曰:「吾庄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用生死之交造句
1) 魯智深和林沖,不是勢利之交,不是血緣同胞,偶遇而相互欣賞,結成生死之交。
2) 不僅如此,在南方叢林的戰場上,我們還一起住過同一個貓耳洞,一起對付猴子一般的敵人,和我是生死之交。
3) 一聽這話吉朗在一邊就不淡定了,他把林莫言當成是自己的生死之交,這輩子恐怕不會有什麼人跟吉朗的交情能超過林莫言了。
4) 呂子通一問之下,方知此人名叫孟紹良,投軍前是河北五鳳刀門下弟子,兩人當下結下生死之交,方才堂上左手的中年長者正是此人。
㈧ 羊年將至,收集三個有關羊的成語故事
1、肉袒牽羊
ròu tǎn qiān yáng
【解釋】牽羊:牽著羊,表示犒勞軍隊。古代戰敗投降的儀式。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成語故事】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佔領鄭國的首都,鄭襄公光著膀子牽著羊向楚莊王跪地求和,答應鄭國土地可以劃給楚國,鄭人做楚人的奴隸,只懇求給一塊不毛之地度過餘生。楚莊王見鄭襄公真誠悔過,就答應了他的求和要求。
2、歧路亡羊
qí lù wáng yáng
【解釋】歧路:岔路;亡:丟失。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出處】《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成語故事】從前楊朱的鄰居請他派僕人幫他去找丟失的一隻羊,楊子問他為什麼要那麼多的人去找,鄰居說丟失羊的路上有很多岔道,所以要很多人去找。過了很久,派出去找羊的人回來說沒有找到,鄰居說岔道上又分許多岔道,根本沒法找了。
3、順手牽羊
shùn shǒu qiān yáng
【解釋】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
【出處】《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
【成語故事】梁山泊好漢們在宋江的帶領下打敗遼國的入侵,又奉命清剿河北的田虎暴動。在清剿的過程中,田虎的大將馬靈會巫術,被公孫勝破解。馬靈如飛逃去,戴宗作法也追不上。恰好碰到花和尚魯智深,一禪杖把馬靈打倒,順手牽羊把他捆了交戴宗看押。
4、羊裘垂釣
yáng qiú chuí diào
【解釋】裘:皮衣。穿著羊皮衣服釣魚。比喻隱居生活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嚴光傳》:「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耶?』」
【成語故事】漢朝時期,嚴光少年時期與漢光武帝劉秀是同學,劉秀即位後,嚴光不願當官,改名隱居起來,劉秀親自到他的住所請他出山,他委婉謝絕。嚴光經常與漁人住在一起,經常穿著羊皮衣去釣魚,自得其樂。
5、情同羊左
qíng tóng yáng zuǒ
【解釋】交情深厚,願為對方去死。多指生死之交
【出處】南朝·梁·劉峻《廣絕交論》:「想惠庄之清塵,庶羊左之徽烈。」
【成語故事】傳說春秋時期,羊角哀與左伯桃兩人同往投奔楚王,路上遭遇大雨雪,左伯桃把衣服和糧食都給了羊角哀,自己爬進空樹洞凍餓而死;羊角哀到楚國被拜為上卿,一次夢見左伯桃為厲鬼所欺陵,立即自刎而死,趕往九泉之下助左伯桃戰勝厲鬼。
6、商羊鼓舞
shāng yáng gǔ wǔ
【解釋】商羊:傳說鳥名。商羊飛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變故發生之前的預兆
【出處】《孔子家語·辨政》:「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一種獨腳的鳥飛到宮殿上方,停在大殿前,單腳起跳,跳得很歡。齊侯覺得十分奇怪,因為沒有見過,就派聘魯去問孔子。孔子告訴他這種鳥叫商羊,像兒童玩單腳跳,邊跳邊展翅舞動,表示天將下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