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重復矛盾

成語重復矛盾

發布時間: 2020-11-18 23:23:00

A. 有關矛盾的成語

心神不定 忐忑不安 舉棋不定 自相矛盾
【背道而馳】背:背向;道:道路;馳: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北轅適楚】北轅:車子向北行駛;適:到。楚在南方,趕著車往南走。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
【北轍南轅】①想往南卻駕車向北行駛。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②車子北往南來。喻人行無定跡。
【出力不討好】指白費功夫,沒有取得成效,相反帶來壞的影響。
【戴盆望天】頭上頂著盆子看天。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願望不可能達到。
【費力不討好】指白費功夫,沒有取得成效,相反帶來壞的影響。
【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辦法。採取同對方相反的辦法行事。
【反其意而用之】其:他的;意:意義;用:使用。指按照與原來相反的意思去引用或使用詞語、典故等。也用來指文藝創作等有創新或突破前人的束縛。
【高岸成谷,深谷為陵】谷:兩山間的凹處;陵:大山。高岸變成山谷,深谷變為高山。比喻世事變遷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轉化。
【高岸為谷】谷:兩山間的凹處。高岸變成山谷。比喻世事變遷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轉化。
【孤秦陋宋】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意在加強中央政權而結果卻相反的錯誤方針。
【掘地尋天】掘:挖;尋:找。挖地找天。比喻行為與目的相反,違反現實,不可能如願。
【救經引足】引:拉;經:縊死。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越做越離目的越遠。
【極則必反】指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兩得其中】中:適中。按不同的要求認為兩種相反的表現都各有道理,也都是合適的。
【兩極分化】分成兩個集中於相反極端的部分。
【南轅北轍】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否極泰至】否:壞;泰:好,順利。壞的達到極點,好的就來了。指厄運終了好運就來。指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排糠障風】揚場而障住風,糠皮排去不了。比喻行動跟目的相反。
無足輕重
半夢半醒
抑揚頓挫
推陳出新
深入淺出
自始至終
好逸惡勞

B. 褒貶色彩不一,不合邏輯,重復矛盾的成語有哪些

語無倫次yǔwúlúncì
[釋義] 倫次:次序;條理。話講得顛三倒四;毫無條理。
[語出]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詩眼》:「古人律詩亦是一片文章;語或似無倫次;而意若貫珠。」
[正音] 語;不能讀作「yù」。
[辨形] 倫;不能寫作「論」。
[近義] 顛三倒四 亂七八糟 胡說八道 條理不清
[反義] 井井有條 井然有序 有條有理 有條不紊
[用法] 多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與「顛三倒四」有別:~運用於講話、寫文章等與「語」有關的事;「顛三倒四」適用范圍廣;重於顛倒錯亂。
[例句] 她~地向周圍的人訴說了自己的遭遇。
[英譯] incoherentspeech

C. 容易造成重復矛盾的成語

容易造成重復矛盾的成語:
1.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原指熱衷於某事而不能剋制自己。後多指忍不住要發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2. 難言之隱:隱,隱情。深藏於內心的話或事。難以說出口的隱情。不能用成「難言之隱的苦衷」 3. 南柯一夢:南柯,指夢境中的南柯郡。泛指一場美夢。比喻得失無常,美夢成空。不能用作「一場南柯一夢」
4. 相形見絀:相形,互相比較。絀,缺陷,不足。相比之下,顯出一方非常遜色。不能用作「顯得相形見絀」
5. 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 6. 遍體鱗傷:遍,全部。鱗,魚鱗,這里指傷痕布滿合身。像魚鱗一樣密。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傷。不能用作「渾身被打得遍體鱗傷」
7. 當務之急:當務,當前應辦理的事情。原指應當做的事情才是最緊要的。後指當前所做事情是最緊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當務之急」 8. 接踵而至:踵,腳後跟。一個跟著一個到來。形容很多人接連而來。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闖進來」
9. 津津樂道:津津,興味很濃的樣子。樂道,樂於談論。指饒有興味地談論某事。不能用作「津津樂道地說」
10. 聞名遐邇:遐,遠,邇,近。遠近都聞名。形容名聲很大。不能用作「海內外聞名遐邇」
11. 責無旁貸:責,責任。貸,推卸。自身負有的責任,不能向別人推卸。不能用作「責無旁貸的責任」 12. 生靈塗炭:生靈,指百姓。塗炭,沼泥和炭火。比喻困苦的境地。指老百姓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國人民生靈塗炭」
13. 安居樂業: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 14. 見(貽)笑大方:見,被,大方,內行或有見識的人。被內行或有見識的人笑話。不能用作「只能讓人貽笑大方」等。
15. 自慚形穢:慚,慚愧,穢,醜陋,骯臟。原指自己的容貌風度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後泛指自愧不如別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慚形穢」。
16. 莘莘學子:莘莘,眾多的樣子。泛指眾多的讀書人。不能用作「眾多的莘莘學子」
17. 捫心自問:捫,摸,摸著胸口自問,毫無慚愧之處。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捫心自問的自責」
……

D. 什麼成語形容很矛盾的心理

形容很矛盾的心理的成語:
1、 舉棋不定
【拼音】: jǔ qí bù dìng
【解釋】: 拿著棋子,不知下哪一著才好。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藕。」
【舉例造句】: 對於「逃匿」震南村中,拒不從命的小小的胡杏,他們卻是舉棋不定。
2、 左右為難
【拼音】: zuǒ yòu wéi nán
【解釋】: 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無論怎樣做都有難處。
【出處】: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著老夫左右為難,如何是好!」
【舉例造句】: 千思萬想,左右為難 。
3、進退兩難
【拼音】: jǐn tuì liǎng nán
【解釋】: 前進和後退都難。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
【出處】: 宋·李靖《衛公兵法》:「凡攻城之兵……進退又難,前既不得上城,退則其師逼追。」
【舉例造句】: 孔明曰:「既主公在涪關進退兩難之際,亮不得不去。」
4、進退維谷
【拼音】: jìn tuì wéi gǔ
【解釋】: 維:相當於「是」;谷:比喻困境。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進退兩難。
【出處】: 《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
【舉例造句】: 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著一種進退維谷的苦悶。

E. 表示矛盾的成語

【從中斡旋】:斡旋:扭轉,調整,引申為調解矛盾和爭端。在矛盾的雙方之間周旋,從中調解爭端。

【大處著眼】:從大的方面觀察、思考問題,抓住主要矛盾。

【大相逕庭】:指彼此相差極遠或矛盾很大。

【翻臉不認人】:比喻不從長遠考慮,稍有矛盾,立刻翻臉。

【反目成仇】:反目:翻臉了。翻臉而變成仇敵。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對立。

【函矢相攻】:指自相矛盾。

【後院起火】:比喻內部鬧矛盾,發生糾紛。

【禍結釁深】:災禍接連不斷,矛盾巨大深重。

【揭蓋子】:比喻揭開矛盾或揭開秘密。

【口中雌黃】: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沫後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比喻言論前後矛盾,沒有一定見解。

【驢唇馬嘴】: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後語,前後矛盾。

【面和心不和】:表面上很和氣,心裡卻有矛盾。

【面和意不和】:意:心意。表面上很和氣,心裡卻有矛盾。

【食宿相兼】:比喻幻想同時實現兩個互相矛盾的目標。

F. 語義重復自相矛盾的成語有哪些。

掩耳來盜鈴
自欺欺人
此地無源銀三百兩
【賈二賣杏】:——古時候,有一個姓賈名二的聰明人,一天早晨,他發現自己的杏樹已經果實累累了。經過摘杏、裝筐的一番折騰,賈二興沖沖的沿街叫賣起來。一位操山西口音的老人走過來問,你的杏是酸是甜?賈二一琢磨,山西人喜酸,就面似坦誠地說,保證全是酸的。老人搖搖頭邊走邊說,老了,胃口不好了,想吃甜的。賈二無奈,只得再尋買主。過了一會兒,一位老太太走過來問,你的杏是酸是甜?賈二一琢磨,老人胃口不好喜歡吃甜的。於是他肯定地說,全是甜的。老太太搖搖頭邊走邊說,兒媳婦想吃酸的。賈二眼珠一轉計上心來,胸有成竹的專等下一位顧客買杏。這時候,老遠來了位推車的大漢。大漢走到賈二跟前問道,你的杏是酸是甜?賈二嬉笑著拿起稱,您算是問著了,我這個杏是酸中帶甜,甜中帶酸,說酸非酸,說甜還有點酸勁兒,您買幾斤?大漢抬腿就走,酸不酸甜不甜,那是什麼玩意,不買了。就這樣賈二忙了一天,一個杏也沒賣出去。

G. 關於矛盾的成語

  • 出爾反爾 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 大處著眼 從大的方面觀察、思考問題,抓住主要矛盾。

  • 反目成仇 反目:翻臉了。翻臉而變成仇敵。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對立。

  • 口中雌黃 雌黃:即雞冠石,過去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沫後重寫。隨口更改說得不恰當的話。比喻言論前後矛盾,...

  • 食宿相兼 比喻幻想同時實現兩個互相矛盾的目標。

  • 勢不兩立 兩立:雙方並立。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 一分為二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

  • 以毒攻毒 攻:治。中醫用語,指用含有毒性的葯物治療毒瘡等惡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來反對不良事物,或利...

  • 以夷伐夷 夷:舊指外族或外國。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沖突,削弱力量。

  • 與世無爭 不跟社會上的人發生爭執。這是一種消極的迴避矛盾的處世態度。

  • 坐收漁利 比喻利用別人的矛盾而從中獲利。

  • 大相逕庭 指彼此相差極遠或矛盾很大。

  • 函矢相攻 指自相矛盾。

  • 驢唇馬嘴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後語,前後矛盾。

  • 添油熾薪 猶言火上加油。比喻人為地激化矛盾,使事態嚴重。

  • 言行相悖 說話和行動不一致,互相矛盾。

  • 言行相顧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 以骨去蟻 用肉驅趕螞蟻,螞蟻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同「以肉去蟻」。

  • 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驅趕飛蛾,蛾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 以肉驅蠅 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H. 形容「矛盾」的成語有那些

1【成語】: 函矢相攻

【拼音】: hán shǐ xiāng gōng

【解釋】: 指自相矛盾。

【出處】: 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上》:「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

【舉例造句】: 今夫儒者函矢相攻,蜩螗相喧。

2【成語】: 自相矛盾

【拼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解釋】: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處】: 《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舉例造句】: 這些理論自相矛盾。

3【成語】: 矛盾相向

【拼音】: máo dùn xiāng xiàng

【解釋】: 向:對著。形容針鋒相對。

【出處】: 宋·錢易《南部新書》:「初若矛楯相向,後類江海同歸。」

【舉例造句】:初若矛楯相向,後類江海同歸。

4【成語】: 言行相悖

【拼音】: yán xíng xiāng bèi

【解釋】: 說話和行動不一致,互相矛盾。

【舉例造句】: 與人相交貴在誠信,若經常言行相悖,出爾反爾,將難以取信於人。

5【成語】: 矛盾重重

【拼音】: máo dùn chóng chóng

【解釋】: 重重:層層。彼此間的沖突、意見很多。

【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68章:「帝國主義各國在國際關繫上雖然各懷鬼胎,矛盾重重,但是……」

【舉例造句】: 其成員之間的關系很不簡單,矛盾重重。

I. 避免不合語境,重復矛盾的成語

語無倫次yǔwúlúncì
[釋義] 倫次:次序;條理。話講得顛三專倒四屬;毫無條理。
[語出]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詩眼》:「古人律詩亦是一片文章;語或似無倫次;而意若貫珠。」
[正音] 語;不能讀作「yù」。
[辨形] 倫;不能寫作「論」。
[近義] 顛三倒四 亂七八糟 胡說八道 條理不清
[反義] 井井有條 井然有序 有條有理 有條不紊
[用法] 多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與「顛三倒四」有別:~運用於講話、寫文章等與「語」有關的事;「顛三倒四」適用范圍廣;重於顛倒錯亂。
[例句] 她~地向周圍的人訴說了自己的遭遇。
[英譯] incoherentspeech

J. 形容沖突的成語

針鋒相對 針鋒:針尖。針尖對針尖。比喻雙方在策略、論點及行動方式等方面尖銳對立。
招風攬火 比喻招惹是非。
招是惹非 招惹是非。謂無故生事。
狹路相逢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後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