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故事課本劇濫竽充數

成語故事課本劇濫竽充數

發布時間: 2020-11-19 04:08:35

成語故事情景劇《濫竽充數》

濫竽充數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釋】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處】《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多用於人或物。有時也可表示自謙。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濫;不能讀作「jiān」。

【辨形】濫;不能寫作「爛」;竽;不能寫作「芋」或「竿」。

【近義詞】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

【反義詞】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辨析】~和「魚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壞的冒充真的好的。但~除表示以假亂真外;還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魚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亂真程度高;辨別不出。

【例句】做學問容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

【英譯】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

❷ 兒童成語故事《濫竽充數》

【成語】: 濫竽充數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釋】: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盪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里,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❸ 濫竽充數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
戰國時,齊國有一位喜歡尋歡作樂的國君叫齊宣王。他派人到處尋找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規模 很大的樂隊。齊宣王尤其愛聽用竽吹奏的音樂,每次演出的排場都不小,總要集中三百名樂工一起吹。

有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南郭先生,知道齊宣王樂隊的待遇很優厚,就一心想混進這個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會吹竽,不過他知道齊宣王喜歡所有的樂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頭,裝裝樣子,充充數, 誰看得出來!

南郭先生終於千方百計地加入了這支樂隊。每當樂隊演奏時,他就學著別人東搖西晃,有模有樣地「吹 奏」。由於他學得維妙維肖,好幾年過去了,居然也沒露出破綻。

直到齊宣王去世後,他的兒子齊泯王繼承王位。齊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樣,也喜歡聽竽。但是他卻不喜歡 合奏,而愛聽獨奏。他要求樂工們一個個輪流吹奏給他聽。這下子,冒牌充數的南郭先生可緊張了,他的心 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馬腳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擔當不起啊!只好趕緊收拾行李,慌慌張張地 溜走了。

❹ 成語故事濫竽充數續章

濫竽充數 làn yú chōng shù
近義詞: 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 反義詞: 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處: 先秦·韓非《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例子: 言調整人事,~,依然如故。(鄒韜奮《抗戰以來》)
謁後語:
謎語: 南廓先生吹竽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

韓非是戰國後期法家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韓非子•內儲說上》當中有一段非常簡短的文字,寫到一位南郭處士。

這位南郭先生是齊國人,齊國當時在位的君王是齊宣王,宣王非常喜歡聽一種古代的簧樂器竽吹奏出來的聲音,而且他喜歡聽合奏。他打算組織三百人的樂團,南郭先生是位讀書人,他學問淵博,但是因為家境清貧,常常餓肚子。聽說宣王要用豐富的口糧供養一大批吹竽的人,南郭處士於是就去央求宣王也讓他加入,宣王竟然也答應了,從此南郭先生成為三百名吹竽手之一。

每當宣王要聽竽合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在樂團里頭裝模作樣一番,反正人多他不吹出聲音,也沒有人知道,因為他裝的還挺有模有樣的,就這樣相安無事的過了好幾年。

後來宣王去世兒子泯王繼位,泯王因為從小耳濡目染,所以也喜歡竽吹出來的聲音,不同的是,他不喜歡聽合奏,他喜歡聽獨奏。於是,他就命令吹竽手一個個輪流吹給他聽,這下還了得,南郭先生本來就不會吹竽,如果要他在君王面前獨奏,肯定要露出馬腳,所以在輪到他之前,就逃之夭夭了。

濫竽充數這句成語就是出自這個典故,所以說,做哪一行一定要有那一行的真本事才行啊。後來用於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❺ 成語故事濫竽充數意思

濫竽充數

戰國時,齊國有一位喜歡尋歡作樂的國君叫齊宣王。他派人到處尋找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規模 很大的樂隊。齊宣王尤其愛聽用竽吹奏的音樂,每次演出的排場都不小,總要集中三百名樂工一起吹。

有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南郭先生,知道齊宣王樂隊的待遇很優厚,就一心想混進這個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會吹竽,不過他知道齊宣王喜歡所有的樂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頭,裝裝樣子,充充數, 誰看得出來!

南郭先生終於千方百計地加入了這支樂隊。每當樂隊演奏時,他就學著別人東搖西晃,有模有樣地「吹 奏」。由於他學得維妙維肖,好幾年過去了,居然也沒露出破綻。

直到齊宣王去世後,他的兒子齊泯王繼承王位。齊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樣,也喜歡聽竽。但是他卻不喜歡 合奏,而愛聽獨奏。他要求樂工們一個個輪流吹奏給他聽。這下子,冒牌充數的南郭先生可緊張了,他的心 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馬腳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擔當不起啊!只好趕緊收拾行李,慌慌張張地 溜走了。

文章內容選自小魯語文堡「看故事,學成語」。

⊙小小交流道

看完這個故事,或許你的心裡有個疑問:「充數」你懂,「竽」是一種樂器,那「濫」呢?是不是很「 爛」的意思?其實,正確地說,「濫」是不加限制、選擇,也就是「名不副實」的意思。那位不會吹竽的南 郭先生,因為裝作很會吹竽,所以就叫「濫竽」。

「濫竽充數」這句成語往往被當成貶義詞,比喻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行家裡頭,謀得一個職位混日 子;或是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充數。有時候,也有人用這句成語形容自己,表示謙虛。

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 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到那時,可就「糗大了」。想想看,你有遇過這樣子的人 嗎?在一個團體里,你有沒有「慧眼」可以看得出誰是充數的濫竽?

❻ 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翻譯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用數百人的糧食來供養他。齊宣王死後,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地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注釋
(1)節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騙子,提醒人們只要嚴格把關,騙子就難行騙。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湊數。
(2)齊宣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辟疆。
(3)使:讓。
(4)必:一定,必須,總是。
(5)南郭:復姓。
(6)處士: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7)請:請求,要求。
(8)為:給,替。
(9)說:通「悅」,對......感到高興。
(10)廩食(lǐn sì)以數百人:給數百人口糧。廩食:官府給的糧米供奉。廩:糧食;食:供養。(有爭議,因為可能是拿幾百人的口糧供養他)
(11)以:用,拿。
(12)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後繼位。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歡,喜悅,此處是喜歡。
(14)逃:逃跑。
(15)立:繼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像如今的笙。
寓言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擺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

❼ 濫竽充數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的故事,好像說的是齊國吧,有個國王。他喜歡聽別人吹魚,而喜歡大家一塊吹聲音比較好聽,但是呢,換了另外一個國王,以後呢,喜歡一個人,一個人聽,有個人濫竽充數。那人不會吹的人就

❽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的啟示

濫竽充數的故事告訴人們: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版個人如果權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寓意: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事,而無真才實學的人。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濫竽充數,漢語詞語,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跡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

❾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

濫竽充數[lànyúchōngshù]

基本釋義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得意極了。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准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後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