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高中重點成語積累及解釋

高中重點成語積累及解釋

發布時間: 2020-11-19 05:25:28

① 高中《語文》的成語積累及例句有哪些

  1. 草船借箭【拼音】: cǎo chuǎn jiè jiàn【解釋】: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句】草船借箭的故事體現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2. 殫謀戮力【拼音】: dān móu lù lì【解釋】: 竭盡智謀和精力。【例句】敬愛的周總理為人民殫謀戮力死而後已,我們永遠懷念他。

  3. 目如懸珠【拼音】: mù rú xuán zhū【解釋】: 眼睛像一對懸掛著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例句】叔叔是一個十分健壯的農民,臉孔黧黑,目如懸珠,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個老實的莊稼漢

  4. 目眩神搖【拼音】: mù xuàn shé yáo【解釋】: 眼花繚亂,心神搖盪。多形容所見情景令人驚異。【例句】許多電影里令人目眩神搖的聲光效果,全賴日新月異的電腦特效協助。

  5. 聲東擊西【拼音】: shēng dōng jī xī【解釋】: 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例句】我軍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迷惑敵人。

② 100個成語積累及其解釋。

1、【犯上作亂】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出處】《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出處】:《論語•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出處】《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處】《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處】《論語•為政》:「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出處】《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8、【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出處】《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葯的地步。【出處】《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10、【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出處】《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1、【中道而廢】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處】《論語•雍也》中道而廢: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12、【文質彬彬】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出處】《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3、【見賢思齊】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學得與他一樣。【出處】《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4、【舉一反三】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5、【暴虎馮河】暴虎:空手搏虎;馮:同憑,馮河,過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類),赤腳蹚水。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出處】《詩經•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16、【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出處】《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遠】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出處】:《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出處:《論語•子罕》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處】《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1、【華而不實】華:通花,開花;實:果實,結果。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也指表面上很有學問,實際腹中空空的人。【出處】《左傳•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論語•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22、【後生可畏】後生:青年人,後輩;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勢必超過前輩,令人敬畏。【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23、【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製細做。 【出處】《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循序漸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出處】《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25、【過猶不及】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2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人。【出處】《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27、【成人之美】成全別人的好事。【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28、【察言觀色】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出處】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9、【以文會友】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 【出處】《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人。」
30、【一言興邦】指一句話可以興國。【出處】《論語•子路》:「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31、【近悅遠來】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權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人心。 【出處】《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32、【欲速不達】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出處】《論語•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3、【言必信,行必果】說話算數,行動要堅決。【出處】《論語•子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34、【言過其實】實際。原指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後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出處】《論語•子路》: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5、【以德報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出處】《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運;尤:怨恨,歸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37、【一以貫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出處】《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備工作非常重要。【出處】《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0、【當仁不讓】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出處】《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41、【有教無類】類:類別。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42、【禍起蕭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出處】《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43、【血氣方剛】血氣:精力;方:正;剛:強勁。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處】《論語•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4、【色厲內荏】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心虛弱。【出處】《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45、【道聽途說】道:道路;途:路途。路上聽來的又在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出處】《論語•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46、【飽食終日】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出處】《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47、【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脫離勞動人民。【出處】《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48、【無可無不可】表示怎樣辦都行,沒有一定的主見。 【出處】《論語•微子》:「我則異於是,是無可無不可。」
49、【見危致命】在危急關頭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同「見危授命」。【出處】《論語•子張》: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50、【學而優則仕】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出處】《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51、【天下歸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出處】《論語•堯曰》天下歸心: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52、【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出處】《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3、【惠而不費 】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出處】《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54、【不亦樂乎】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里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出處】《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5、【惡衣惡食】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出處】《論語•里仁》:「士之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6、【發憤忘食】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57、【割雞焉用牛刀】也做「殺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出處】《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58、【誨人不倦】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出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59、【理屈詞窮】理:道理,理由;屈:短,虧;窮:盡。由於理虧而無話可說。【出處】《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60、【鳴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討。【出處】《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61、【內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內心並不感到慚愧不安,即沒有做有愧於心的事。 【出處】《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6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出處】《論語•雍也》:「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63、【年富力強】年富:未來的年歲多。形容年紀輕,精力旺盛。【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宋•朱熹註:「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64、【匹夫不可奪志】雖是平民也不可強迫他放棄主張。【出處】《論語.子罕》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5、【輕裘肥馬】穿著輕暖的皮襖,騎著肥壯的好馬。形容生活闊綽。 【出處】《論語•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66、【 三復斯言】三復:多次反復;斯言:這句話。反復朗讀並體會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重視。【出處】《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
67、【殺身成仁】表示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或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出處】《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8、【善賈而沽】賈:通「價」。善賈:好價錢;沽:出賣。等好價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的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 【出處】《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價)而沽諸?」
69、【手足無措】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出處】《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70、【駟不及舌】駟: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說的話。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 【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71、【循序漸進】循:按照;序:次序;漸:逐漸。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朱熹註:「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漸進耳。」
72、【循循善誘】循循:有次序的樣子;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出處】《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73、【言必有中】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出處】《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74、【言不及義】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出處】《論語•魏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75、【仁人志士】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出處】《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6、【慎終追遠】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77、【既往不咎】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處】《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78、【富貴浮雲】意思是不義而富貴,對於我就象浮雲那樣輕漂。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出處】《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9、【從井救人】意謂跟著跳到井裡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對別人並無好處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為。後亦用以比喻冒極大危險去拯救別人。【出處】《論語•雍也》:「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從之也?」
80、【侃侃而談】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出處】《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樣子)如也,與與如也。」
81、【敬而遠之】敬:尊重;遠:不接近;之:代詞,指對象。表示尊敬卻有所顧慮不願接近。【出處】《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82、【述而不作】述:闡述前人學說;作:創作。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 【出處】《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83、【簞食瓢飲】形容極為清貧的生活。後用為生活簡朴,安貧樂道的典故。【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84、【斗筲之器】比喻氣量狹窄的人。【出處】《論語•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85、【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處】《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載之。」
86、六尺之孤:《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應該達到這種地步,把年幼的孤兒託附給你,而你能使對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87、察言觀色:《論語。顏淵》洞悉對方的言談,並考察他的動機原由,才有深入的了解。
88、風行草偃:《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風,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風加諸於草上,草必定會隨風仆倒。)
89、非禮勿視:《論語•顏淵》對待沒有禮貌的人,應當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適應了非禮的事,便會漸漸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90、克己復禮:《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盡力克服私慾的誘惑,放棄以自我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適度與社會民眾的精神合一,這就是實踐仁道的善政。)
91、苗而不秀:《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幼苗雖然發芽,不抽穗不開花,有的雖已抽穗但卻不結果實。喻人人稱其神童的人,長大成人後,可能變得平庸無能)
92、功虧一簣:《論語•子罕》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籠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
93、先難後獲:《論語•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總比別人先嘗苦頭,而對於應得的利益從不斤斤計較,這便是仁者的風度。
94、知者樂水:《論語•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賞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態,他的心靈也如同水一般清瑩透澈。
95、仁者樂山:《論語•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嶽的萬古堅貞,絕不因一時的利害和榮辱,而動搖自己的意志。
96、行不由徑:《論語•雍也》選擇捷徑的人,往往因操之過急而走頭無路。
97、簞食瓢飲: 《論語•雍也》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形容顏回飲食簡單安貧樂道。)
98、既往不咎:《論語•八佾》對於己經成為過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說些悔不當初的話。
99、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遇到困惑難解的事情,恭敬地請教比自己年輕或地位比自己低賤的人,並不是不件可恥的事。
100、聞一知十:《論語•公冶長》回也聞一以知十。(形容顏回十分地聰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③ 高中成語解釋 高中成語積累及其解釋

只是由於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和各界對高考升學率的盲目追求,導致高中教育在不少地區仍存在著單一強調知識教育或單一強調知識的准確度,忽略對學生的全面教育、人格的健全教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仍然任重而道遠。

④ 高中常見成語積累及解釋,

高中的學習要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在進入高中後就進入了人生的一個鍍金階段,所以在版這段時間權內要很好的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活時間,盡量的細致到每一分鍾,只有對自己嚴格要求才能有所收獲。 在進入學習後要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在干什麼

⑤ 高中成語積累及解釋圖片

1、責無旁貸:貸:推卸。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
2、瞻前顧後:瞻:向前看;顧:回頭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3、眾口鑠金: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4、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易誤用為貶義。
5、真知灼見:灼:明白,透徹。正確而透徹的見解。
6、彈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取捨同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灰塵准備做官。後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使用時易弄錯感情色彩。
7、汗牛充棟:汗牛,用牛運輸,使牛累得出汗;充棟,堆滿了屋子。形容書籍極多。形容的對象僅指書。
8、深孚眾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眾人的信賴和尊重。易誤用成「不負眾望」。
9、重整旗鼓:指失敗後重新集後力量再干。也可寫作「重振旗鼓」。此詞不能用作貶義

⑥ 高中成語積累及解釋造句

哀而不傷:哀,悲哀;傷,妨害。原來指悲傷不至於使人傷害身心。後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緻,感情適度,也比喻做事情適中,沒有過與不及之處。
哀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流離失所的農民。比喻殘酷統治下到處都是呻吟呼號的農民。
安時處順:安於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於現狀。
安土重遷:重遷,把搬遷看得很重。在家鄉住慣了,不願輕易遷移。形容留戀故土。
愛屋及烏:因為愛那個人,而連帶愛護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比喻因為喜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跟他有關的人或物。

安步當車:安,安詳,不慌不忙;步,行行;當,當作。古代貴族出外都要乘車,因此用安步當車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在多用於表示不乘車而從容步行。
安貧樂道:安貧,安於貧困;樂道,以守道為樂。處於貧困境地,仍以守道為樂。這是儒家提倡的態度。
安身立命: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託
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詞,代人或事;素,平常。對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靜得跟往常一樣。現在也指對錯誤的言論和行為不聞不問,聽之任之。(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
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門類、秩序;就,歸於。原來指寫文章結構安排得當,造句、選詞合乎規范。現在指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時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闖勁。

按圖索驥:索,尋找;驥,好馬。原來比喻辦事拘泥於教條,現在也指照線索去尋找事物。
暗渡陳倉:指稱作戰時在正面迷惑敵人,在側面突然襲擊的策略;還用以比喻暗中進行的活動(多指男女間不正常的行徑)
黯然銷魂:黯然,心情沮喪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了軀殼。心情沮喪得好象失去了靈魂。形容極度的悲傷或愁苦。
嗷嗷待哺: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喂養。形容飢餓時急於求食的樣子,多用於形容天災人禍人民群眾受餓的慘狀。
百身何贖:百身,意為死一百次;何,怎麼;贖,抵罪。意思為自身死一百次也換不過來。比喻對死者極其沉痛的哀悼。

白駒過隙:白駒,原來指駿馬,後來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時間過得飛快,像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一閃而過(見於《莊子 知北游》)。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專給帝王述說街談巷議、風俗故事,後來稱小說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泛稱記載逸聞瑣事的作品為稗官野史。

百無聊賴:聊賴,依賴,精神上的依託。後來表示思想情感沒有依託,精神空虛無聊。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原指馬陸這種蟲子被切斷致死後仍然蠕動的現象(《本草綱目 馬陸》:弘景曰:『此蟲甚多,寸寸斷之,亦便寸行。故《魯連子》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用來比喻人或集團雖已失敗,但其勢力和影響依然存在(多含貶義)。

班荊道故:班,鋪開;荊,黃荊,一種灌木;道,談說;故,過去的事情。用黃荊鋪地,坐在上面談過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話舊情。

抱殘守缺:抱,堅持不放。守住陳舊、殘破的東西,不肯放棄。原來比喻泥古守舊,現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
暴虎馮河:暴虎,徒手搏虎;馮河,徒步過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
暴戾恣睢:暴戾,兇狠殘暴;恣睢,放縱,任意干壞事。(注意讀音)
暴殄天物: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草木、鳥獸等。原來指滅絕各種自然生物,後來泛指任意損害、糟蹋物品。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百尺竿頭,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養到極高的境界。後來泛用以鼓勵人們不要滿足於取得的成就,還要繼續努力,不斷前進。

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滾動;丸,彈丸。形容形勢發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滾彈丸一樣。
鞭辟入裡: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意思是要學得切實。現在多用於形容言辭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徹。辟,讀bi(四聲)
陳言務去: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一定。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多指寫作時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新。
畢其功於一役:畢,盡,完成。一次戰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幾項任務都完成了。

閉門造車:原來是按同意規格,關起門來造車子,用起來自然合轍。後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問客觀實際,不進行調查研究,單憑主觀想像處理問題。
敝帚千金:敝,破舊。自家的一把破掃帚,卻把它看得價值千金。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非常珍視。注意「敝」的寫法。
篳路藍縷: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後來形容創業的艱辛。
別出機杼:機杼,織布機,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構思。比喻寫作不因襲前人,開辟新路。
表裡山河:內有高山,外有大河。比喻地勢險要。

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慾望沒能滿足。以後就稱犯法或搗亂鬧事的人為

⑦ 高中成語積累

1. 一擁而入:體育場的大門剛一打開,球迷們就一擁而入。
2. 怒氣沖沖:沖沖:感情激動的樣子。形容非常生氣。《不知為什麼,他怒氣沖沖地走進了教室。》
3. 聚精會神:聚、會: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里同學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
4. 自言自語:自己和自己說話。《在路口經常可以看到一個老人,坐在那裡自言自語。》
5. 千鈞一發:形容情況十分危急。《就在要撞車的千鈞一發的時候,司機緊急剎住了汽車。》
6. 精兵簡政:簡:使簡化。《有些單位必須精兵簡政,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7. 五光十色:《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燈把廈門裝扮得更加美麗。》
8. 雨後春筍: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現。《改革開放以來,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地不斷涌現 。》
9. 琳琅滿目:比喻眼前出現了許多精美的事物。《那裡展出的的東西琳琅滿目,使我們的眼睛應接不暇。》
10. 頂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氣概豪邁。《他大公無私,真是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11. 千方百計:方:方法。講:辦法。想盡和用盡各種辦法。《老師千方百計調動我們的學習積極性。》
12. 津津有味: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漫畫書。
13. 爭先恐後:發令槍一響,運動員們爭先恐後地在跑道上飛奔起來。
14. 如飢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同學們如飢似渴地努力學習。》
15. 興高采烈:興:興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興的神情。《慶「六一」的游園活動中,同學們興高采烈地玩了許多游戲。》
16. 小心翼翼:翼翼:嚴肅,謹慎的樣子。《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乾凈,然後輕輕地放在書桌上。》
17. 煥然一新:煥然:鮮明光亮的樣子。形容舊的面貌改變了,呈現出嶄新的面貌。《看到我們班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長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8. 沁透心脾:《花兒開了,飄來了一陣陣沁透心脾的香味。》
19. 贊嘆不已:看到他寫了漂亮的毛筆字,大家贊嘆不已。
20. 波瀾壯闊: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他十分激動。
21. 初出茅廬:他雖然初出茅廬,工作起來卻是有條有理。
22. 舉世聞名:中國的萬里長城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築。
23. 攻無不克:他領導的科研小組,十幾年來以攻無不克的氣勢,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24. 胸有成竹:成:完成,現成。《這次考試,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25. 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樣子,引起了一陣鬨堂大笑。
26. 別具一格:別:別處的,獨特的。《他寫的這本書構思巧妙,別具一格。》
27. 不假思索:他復習得很全面,對於老師提的問題,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來。
28. 神機妙算: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機妙算啊!
29. 理直氣壯:他的話理直氣壯,說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30. 完璧歸趙:現在我把這本書完璧歸趙,請你查收。
31. 同心協力: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
32. 開卷有益:要做到開卷有益,首先就要選擇讀好的書。
33. 各抒己見:在班級會議上,大家各抒己見,氣氛熱烈。
34. 忐忑不安:昨天晚上我忘了背課文,今天上語文課時,我忐忑不安,生怕被老師叫到。
35. 心驚肉跳:驚:驚慌。做了壞事的人,一遇到警察就會嚇得心驚肉跳。
36. 自作自受:他今天落到這樣的下場,完全是自作自受。
37. 大名鼎鼎:他現在已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歌手了。
38. 人聲鼎沸:工地上,人聲鼎沸,一派繁忙緊張的景象。
39. 車水馬龍:節日里,大街上車水馬龍,熱鬧極了。
40. 摩肩接踵:春節前幾天的菜市場上,人們摩肩接踵,忙著買東西。
41. 熙熙攘攘:節日期間,公園里熙熙攘攘,人們笑逐顏開,真熱鬧啊呀!
42. 一絲不苟:陳老師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那麼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43. 惟妙惟肖:妙:好。肖:想像。《這幅畫上的幾只小貓畫得惟妙惟肖,好像一叫這會跑出來似的。》
44. 鄭人買履:我們做任何事情時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否則就會鬧鄭人買履的笑話。
45. 自相矛盾:說話做事不能前後抵觸,要不就會自相矛盾。
46. 了如指掌:陳教師教了我們班四年了,他對每一個同學的情況真是了如指掌啊!
47. 不動聲色:接完電話,他不動聲色地走了出去。
48. 若無其事:我們都在緊張地復習准備考試,他卻若無其事地看漫畫書。
49. 無與倫比:
50. 星羅棋布:大大小小的商店星羅棋布,熱鬧非凡。
51. 美不勝收:景區里的石雕美不勝收。

⑧ 高中易錯成語積累及解釋

在家自學高中課程能不能考上大學,那完全取決於你的努力用功程度、方法路子是否正確、毅力等因素。我們不能完全否定,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實話實說,一般人很難考試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