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中國的四書五經是什麼成語

中國的四書五經是什麼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9 06:48:30

成語玩命猜詞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中國儒家經典書籍。是南宋以後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經》,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

㈡ 四書五經是成語嗎

四書五經copy:【基本解釋】: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拼音讀法】:sì shū wǔ jīng

【使用舉例】:君子是只讀~,做八股,非常規矩的。(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成語出處】:漢·班固《白虎通·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㈢ 什麼書什麼經的成語

四書五經

查看《漢語詞典》中「四書五經」的解釋
--------------------------------------------------------------------------------
【注音】sì shū wǔ jīng
【出處】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 漢·班固《白虎通·五經》宋·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解釋】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儒家經典
【結構】聯合式
【年代】古代
【示例】君子是只讀四書五經,做八股,非常規矩的。 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其它使用】
◎ 中文學院只教授四書五經、唐宋八大家及桐城派古文,其研習經史的方法全屬舊有的一套,即偏重記誦之學,未足以言整理、研究。
◎ 在內地雜居區,因公文布告,以及票子書契、納糧完稅,均須漢文,兄弟民族為掌握政治經濟上自衛的文化武器,迫而自辦私塾,從《四書五經》上學認漢字,或是族中聯合派」代表」到漢人城鎮升學,培養出本族的代言人。

㈣ 四書五經指這個成語的是什麼意思

四書五經:四復書、五制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㈤ 四書五經 成語

四書五經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
晨秦暮楚 猶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復無常。
成幫結隊 猶成群結隊。眾多的人或動物結成一群群、一隊隊。
出聖入神 指神奇高妙。
觸目警心 看到某種情況,心中引起警覺。
床上疊床 比喻多餘和重復。同「床上施床」。
家傳戶頌 家家戶戶傳習頌讀。同「家傳戶誦」。
言必有物 指言論或文章內容充實。

㈥ 類似四書五經的成語

一差二錯 唱三嘆 一唱一和 一干二凈 一國三公
一舉一動 一來二去
三從四德 三番五次 三教九流 三心二意
四分五裂 四平八穩 四書五經 四通八達
五大三粗 五光十色 五合六聚 五湖四海 五花八門
七手八腳 七嘴八舌
九烈三貞 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十拿九穩 十全十美

㈦ 四書五經這個成語指的是什麼

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古代一系列經典書籍。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

㈧ 四書五經中成語

  • 釣名欺世 釣:撈取。運用不正當手段撈取名著,欺騙世人。

  • 四書五經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

  • 晨秦暮楚 猶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復無常。

  • 成幫結隊 猶成群結隊。眾多的人或動物結成一群群、一隊隊。

  • 出聖入神 指神奇高妙。

  • 觸目警心 看到某種情況,心中引起警覺。

  • 床上疊床 比喻多餘和重復。同「床上施床」。

  • 家傳戶頌 家家戶戶傳習頌讀。同「家傳戶誦」。

  • 言必有物 指言論或文章內容充實。

㈨ 四書五經中的成語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出處--《論語》:「巧言令色,鮮仁矣.」 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出處-- 《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隱惡揚善 隱:隱匿;揚:宣揚.不談人的壞處,光宣揚人的好處.出處--《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寵辱不驚 無論受寵、受辱,心裡都要振動.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出處--《道德經》:「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