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聞雞起舞教學設計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晉書·祖逖傳》記述: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與習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因起舞(劍)。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是說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2. 成語故事聞雞起舞教案
聞雞起舞
【解釋】凌抄晨聽到雞鳴就起來舞劍,形容有志者及時奮發的精神。
【成語故事】
西晉時的祖逖,從小勤練武術,鑽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
劉琨也是個有報負的年輕人,兩人很快便成為好朋友。這天晚上,半夜過後,祖逖忽然被一陣雞鳴聲吵醒,他連忙把劉琨喚醒說:「這雞鳴聲把人吵醒,雖然很討厭,但我們可以趁此機會早些起床練習武藝。」
「好啊!」劉琨欣然同意。於是兩人來到院子里,專心地練起刀劍來。
從此,兩人每到夜半,一聽到雞鳴,便起床練劍。
當時,祖逖看到國家被匈奴軍隊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著急,立刻上書皇帝,請求率兵北伐,收復失地。
皇帝很高興,封祖逖為「奮威將軍」,帶領軍隊北上。由於祖逖和劉琨作戰英勇,不久便收復了很多北方的城池。
3. 成語故事《聞雞起舞》PPT
聞雞起舞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4. 成語故事聞雞起舞視頻。
聞雞起舞wénjīqǐwǔ
[釋義] 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志報國之士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時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曉。
[語出] 宋·松洲《念奴嬌·題鍾山樓》:「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
[辨形] 雞;不能寫作「機」。
[近義] 發奮圖強 自強不息
[反義] 苟且偷安 自暴自棄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
[結構] 連動式。
5. 聞雞起舞的故事成語故事
典 故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志同道合,氣意相投,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干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里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
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
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一邊起身,一面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煉的叫聲。」劉琨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里,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
後來,祖逖和劉琨都為收復北方竭盡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題 名: 聞雞起舞
所屬朝代: 晉代
拼 音: wén jī qǐ wǔ
出 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解 釋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相關人物: 劉琨 祖逖
相關作品: 晉書
6. 聞雞起舞的故事 兒童成語故事
聞雞起舞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內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出處]
宋·松洲《容念奴嬌·題鍾山樓》:「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
[例句]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聞雞起舞,最後打敗了吳國。
[近義]
然糠照薪 發奮圖強 鍥而不舍 雞鳴而起 ...
[反義]
自暴自棄 苟且偷安
7. 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語】: 聞雞起舞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解釋】: 聞:聽到。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近義詞】: 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反義詞】: 苟且偷安、自暴自棄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勤奮
【舉例造句】: 如果我們有聞雞起舞的毅力,學業一定會有所成就的!
8. 成語故事聞雞起舞簡單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志同道合,氣意相投,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干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里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
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
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一邊起身,一面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煉的叫聲。」劉琨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里,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
後來,祖逖和劉琨都為收復北方竭盡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題 名: 聞雞起舞
所屬朝代: 晉代
拼 音: wén jī qǐ wǔ
出 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解 釋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9. 聞雞起舞的故事 幼兒成語故事
聞雞起舞的抄故事:襲
東晉時期,北方大部分土地被金人佔領,司州主簿祖逖和劉琨兩人想要收復北方的領土,他們經常暢談到深夜,然後聽到公雞打鳴就起床練劍。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祖逖帶兵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聞雞起舞的成語解釋:
【成語】: 聞雞起舞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解釋】: 聞:聽到。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舉例造句】: 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 ★宋·松洲《念奴嬌·題鍾山樓》詞
【拼音代碼】: wjqw
【近義詞】: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反義詞】:苟且偷安、自暴自棄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勤奮
10. 幼兒成語故事大全之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
晉代有一位將軍,名叫祖逖。他文韜武略,忠心愛國,是一位倍受尊敬的人。
可是,祖逖小時候卻是個淘氣的孩子。他不愛讀書習武,整天只喜歡到處去玩。
祖逖長大後,看見國家衰落,連年征戰,百姓的日子非常艱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學問又淺,什麼忙也幫不上。
為了能改變國家的現狀,祖逖開始發奮讀書,認真學習,從書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祖逖還經常去當時的首都洛陽,向有學問的人請教。認識他的人都說:「祖逖將來會是國家的棟梁。」
在祖逖24歲的時候,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但他覺得自己的學問還不夠,就沒有答應,而是繼續努力讀書。
祖逖有個好朋友叫劉琨,他和祖逖一樣,都希望早日平定戰亂,讓國家強大,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兩個人每次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都會不知不覺談到很晚,就在一張床上休息。
第二天早上,他們又會一起練劍習武,為將來報效祖國做好准備。
一天半夜,祖逖在睡夢中聽到雞叫聲,便爬起來對劉琨說:「公雞在叫我們起床,現在就去練劍怎麼樣?」劉琨欣然同意了。
從此以後,祖逖和劉琨約定,每天聽到雞叫聲就起床練劍。不管刮風下雨,不管酷暑嚴冬,從來沒有間斷過。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練習,祖逖與劉琨都成為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的文武全才。
聞雞起舞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