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缺顏色成語

缺顏色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9 07:30:14

1. 表示「缺少」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來缺少」的成語有寧缺毋濫、源不可缺少、缺一不可、缺衣少食。

1、寧缺毋濫

讀音:[ nìng quē wú làn ] 寧:寧願;毋:不;濫:過度。 選拔人才或挑選事物,寧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顧質量貪多湊數。

造句:她一直堅持寧缺毋濫,相信最好的值得耐心等待。

2、不可缺少

讀音:[ bù kě quē shǎo ] 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

造句:贊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

3、缺一不可

讀音:[ quē yī bù kě ] 少一樣也不行。

造句:對學生來說,德、智、體、美應該全面發展,缺一不可。

4、缺衣少食

讀音:[ quē yī shǎo shí ] 衣食不足。 指貧窮。亦作「缺食無衣」。

造句:現在這兒的人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過去那種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2. 形容缺乏的成語有哪些

1)自愧不如[ zì kuì bù rú ] 自己慚愧不如別人。

2)垂頭喪氣 [ chuí tóu sàng qì ] 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萎蘼不振的樣子。

3)灰心喪氣_]huī xīn sàng qì ]]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4)自慚形穢[zì cán xíng huì ] 妄自菲薄、自暴自棄、自愧不如 。

5)屈尊就卑【qū zūn jiù bēi】現用來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職位或人。

3. 缺一的成語有哪些

缺一不可來 [quē yī bù kě自]
基本釋義
少一樣也不行。
出 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回:「林沖道:『只今番克敵制勝,便見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

缺一的成語有哪些 :
缺一不可、
一缺十求

4. 帶缺的成語有哪些

缺吃短穿
指衣食睏乏。同「缺吃少穿」。
缺吃少穿
指衣食睏乏。亦作「缺吃短穿」。
缺口鑷子
鑷子用以拔毛,缺口鑷子則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嗇鬼。
缺食無衣
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飢寒交迫的生活。
缺一不可
少一樣也不行。
缺衣少食
衣食不足。指貧窮。亦作「缺食無衣」。
缺吃短穿
指衣食睏乏。同「缺吃少穿」。
缺吃少穿
指衣食睏乏。亦作「缺吃短穿」。
缺口鑷子
鑷子用以拔毛,缺口鑷子則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嗇鬼。
缺食無衣
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飢寒交迫的生活。
缺一不可
少一樣也不行。
缺衣少食
衣食不足。指貧窮。亦作「缺食無衣」。
少頭缺尾
比喻事物殘缺不全。
斷珪缺璧
喻指片段而珍貴的文字。同「斷圭碎璧」。
破斧缺斨
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戰爭中必須付出的代價。
抱殘守缺
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
花殘月缺
形容衰敗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兩相離異。
金甌無缺
金甌:盛酒器,比喻國土。比喻國土完整。
完美無缺
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嶢嶢易缺
嶢嶢:高直的樣子;缺:損壞。比喻剛直不阿的人不容於世。
保殘守缺
①指漢代今文經學派儒生墨守殘缺不全的今文經典而拘執一家之言。後常用以比喻泥古守舊,不知改進。②指保藏...
東完西缺
指短缺,不完備。
斧破斨缺
斨:古代一種斧子。指武器破損殘缺。
唾壺擊缺
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
唾壺敲缺
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同「唾壺擊缺」。
完好無缺
完:完整。完完整整,沒有欠缺。

5. 形容補缺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補缺的成語有:

  1. 舉偏補弊
    讀音:jǔ piān bǔ bì
    釋義:弊:弊端,毛病。指出偏差疏漏,補救缺點錯誤。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處,故政有眊而不行,舉其偏者以補其弊而已也。」

  2. 斷長補短
    讀音:àn chāng bǔ ǎn
    釋義:截斷長的來補短的。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

    出處:《禮記·王制》:「凡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里,為田八十萬億一萬億畝。」

    示例:唐·元稹《授李願檢校司空宣武軍節度使制》:「斷長補短,方數千里,皆爾伯仲,又何加焉!」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學習等

  3. 補漏訂訛
    讀音:bǔ lòu dìng é

    釋義:補:補充,填滿;訛:錯誤。補充缺漏,訂正錯誤。

    出處:清·葉廷琯《吹網錄·鈔輯史記正義》:「王板《史記》之外,並博考他書所引,為之補漏訂訛,手鈔成帖。」

  4. 亡羊補牢
    讀音:wáng yáng bǔ láo
    釋義: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造句:他們單位昨天發生失盜後,領導立即亡羊補牢,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5. 救過補闕
    讀音:jiù guò bǔ quē

    釋義:闕:同「缺」,不足,缺點。挽救過錯,彌補不足。

    出處:《晉書·潘岳傳》:「故箴規之興,將以救過補闕,然猶依違諷喻,使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

6. 缺的成語有哪些

缺的成語 :
斷珪缺璧、
花殘月缺、
寧缺勿濫、
補殘守缺、
缺衣無食、
唾壺敲缺、
完好無缺、
破斧缺斨、
兔缺烏沉、
唾壺擊缺、
月缺花殘、
守缺抱殘、
一缺十求、
兔缺烏沈、
保殘守缺、
少吃缺穿、
寧缺毋濫、
抱缺守殘、
斧破斨缺、
缺斤短兩、
缺口鑷子、
缺三短四、
金甌無缺、
書缺簡脫、
殘缺不全、
少頭缺尾、
缺衣少食、
嶢嶢易缺、
少衣缺食、
抱殘守缺

7. 形容短缺的成語

缺兵少糧 供不抄應求 捉襟見肘襲 一無所有 青黃不接
捉襟見肘
zhuō jīn jiàn zhǒu
【解釋】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結構】連動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肘;不能讀作「cùn」。

【辨形】肘;不能寫作「肋」。

【近義詞】衣不蔽體、衣衫襤褸、百孔千瘡

【反義詞】綽有餘裕、綽綽有餘、完美無缺

【例句】他還穿著那件~的衣服;真是太小氣了。

8. 形容缺乏的成語

【按部就班】:部、班:門類,次序;就:歸於。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

【白面書生】: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凈的讀書人。

【半心半意】:指對人或事物缺乏誠心,只是敷衍應付。

【兵微將乏】:乏:缺乏。形容軍隊戰鬥力薄弱。

【兵無鬥志】:士兵缺乏作戰的決心和勇氣。

【不辨菽麥】: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不辨菽粟】: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不辯菽麥】: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不經世故】:經:經歷;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不識好歹】:不知好壞。指愚蠢,缺乏識別能力。

【不學無識】:指沒有學問,缺乏見識。

【不知丁董】: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識。

【不知薡蕫】:薡蕫:草名,質地柔軟可制繩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識。

【財匱力絀】:指錢財缺乏,力量不足。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思:考慮。在物資豐富時要考慮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時才後悔。指應注意節約,不要浪費。

【沖弱寡能】:沖弱:幼小。幼稚而缺乏才能。

【初出茅廬】: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粗俗之輩】:指莊稼人或佃農,現指缺乏文化教養、行為、意識粗野庸俗的人。

【蹈襲前人】:蹈襲:因襲,沿用。因襲前人,缺乏創新。

【東家丘】:丘:孔丘。孔子的西鄰不知孔子的學問,稱孔子為「東家丘」。指對人缺乏認識,缺乏了解。

【爾雅溫文】: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耳食目論】:耳食:輕信聽來的話。像用耳朵吃飯而不知食物味道,像眼睛能看見細毛而不見睫毛。比喻輕信他人的話,缺乏確鑿根據。

【凡夫肉眼】:比喻缺乏觀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見識。

【浮名絆身】:絆:羈絆,束縛。虛浮的名聲,使自身受到拘束,缺乏自由。

【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顧頭不顧腳】:比喻只顧眼前,不顧今後,缺乏通盤打算。形容做事或考慮事不仔細周到。

【廣武之嘆】:廣武:地名。為缺乏能人反使徒有虛名的人得意於一時而發出的感嘆。

【葫蘆依樣】:依樣畫葫蘆。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創造。

【家長作風】:家長:封建家庭中的一家之長。指個人專斷,缺乏民主作風。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會挑擔子,也拿不動什麼東西。形容缺乏勞動鍛煉的人。

【嚼飯喂人】:比喻把經過改寫而缺乏新意的作品塞給別人。

【久而不匱】:匱:缺乏。指物資儲蓄充足,在很長時間內不缺乏供應。

【客囊羞澀】:指旅途中缺乏財物。

【空話連篇】:連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話,缺乏具體內容。

【枯燥乏味】:枯燥:單調無趣。指單調缺乏情趣興味。

【老氣橫秋】: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老學究】:指年老迂腐、缺乏想像力、狹隘空談的人或在陳述或運用知識時過分強調細節的人。

【冷血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的動物。比喻缺乏感情、對人對事冷漠的人。

【茫無端緒】:毫無頭緒,紛亂缺乏條理。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匱:缺乏。人民的生計在於勤勞,勤勞就不會缺少衣食。

【民無信不立】:無信:缺乏信任;不立:立不起來人民如果對國家缺乏信任,這個國家就不穩固。

【目光短淺】:缺乏遠見卓識的、只顧眼前利益的性質或狀態。

【目光如豆】:目光:眼光。眼光象豆子那樣小。形容目光短淺,缺乏遠見。

【暮氣沉沉】:暮氣:黃昏時的煙靄;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氣。

【囊橐蕭然】: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財物,沒有什麼積蓄。

【囊橐蕭瑟】: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財物,沒有什麼積蓄。

【懦弱無能】:懦弱:軟弱無能。形容膽小怕事,缺乏才能。

【平淡無味】:本指質性平和無味。後含貶義,多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

【杞國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同「杞人憂天」。

【杞國之憂】: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同「杞人憂天」。

【杞人憂天】: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杞人之憂】: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同「杞人憂天」。

【杞天之慮】: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同「杞人憂天」。亦省作「杞慮」。

【巧婦做不得無面餺飥】:餺飥:湯餅。如果沒有米面,最靈巧的媳婦也做不出飯食來。比喻缺乏必要的條件,事情不可能做到。

【缺心眼兒】:缺乏心計或機智,尤指智力發育不健全。

【缺衣無食】:缺乏衣食。形容非常貧困。

【仁柔寡斷】:謂柔弱而缺乏主見。

【少年老成】:原指人年紀雖輕,卻很老練。現在也指年輕人缺乏朝氣。

【少吃缺穿】:缺乏衣食。比喻貧困。

【少衣缺食】:缺乏衣食。比喻貧困。

【書獃子】:指只知讀書而缺乏實際知識的人。

【書生氣】:書生:讀書人。常用來形容看問題簡單、幼稚,對實際問題缺乏了解。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思不出其位】:思:考慮;位:職位。考慮事情不超過自己的職權范圍。比喻規矩老實,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闖勁。

【思不出位】:思:考慮;位:職位。考慮事情不超過自己的職權范圍。比喻規矩老實,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闖勁。

【四平八穩】: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後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隨波漂流】: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盪。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隨波逐塵】:猶言隨波逐流。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隨波逐流】:逐: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盪。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隨世沉浮】:沉浮:在水面上出沒。形容缺乏操守,隨俗俯仰。亦作「與世沉浮」、「隨俗浮沉」。

【頭痛治頭】:指針對疼痛部位醫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盤計劃,被動應付,不從根本上徹底的解決。

【未辨菽麥】: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溫良恭儉】: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等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溫良恭儉讓】: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溫文爾雅】:溫文:態度溫和,有禮貌;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現有時也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無所作為】:作為:作出成績。沒有做出任何成績。指工作中安於現狀,缺乏創造性。

【無頭告示】:用意不明的文告。也指缺乏主要內容的官樣文章。

【無知妄說】:妄說:胡說。缺乏知識,隨意瞎說。

【無知妄作】:缺乏知識、不明事理而胡為。

【五穀不分】: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五音不全】:五音: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宮、商、角、徵、羽,相當於簡譜上的1、2、3、5、6;唐代以來叫合、四、乙、尺、工。指人缺乏音樂細胞。

【襲蹈前人】:襲:因襲;蹈:踩,引申為遵循。因襲前人,缺乏創新。

【瞎子摸魚】: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調查研究。

【小水長流】:比喻做事一點一滴地進行,長期堅持不懈。也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之長期不缺乏。

【孝思不匱】:匱:缺乏。指對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時刻不忘。

【幸災樂禍】:幸:高興。指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

【尋章摘句】: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言者不知】:指多言多語的人缺乏智能。

【言者弗知】:指多言多語的人缺乏智能。同「言者不知」。

【眼光如豆】:指目光短淺,缺乏深遠的見解。

【一擊即潰】:潰:潰敗。剛一交戰就立即潰敗。指軍隊缺乏戰鬥力。

【一言堂】:舊時商店表示不二價的匾。現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

【衣食不周】:周:齊備。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依模畫樣】:按照模式樣子描摹。比喻單純模仿,缺乏創新。

【以聾辨聲】:讓聾子分辨聲音。比喻缺乏必要條件,事情無法弄清楚。

【以盲辨色】:讓盲人去分辨顏色。比喻缺乏必要條件,事情無法弄清楚。

【亦步亦趨】:原意是說,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於缺乏主張,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

【意氣用事】:意氣:主觀偏激的情緒;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憑一時的想法和情緒辦事。

【因循守舊】:因循:沿襲;守舊:死守老的一套。死守老一套,缺乏創新的精神。

【優柔不斷】:優柔:猶豫不決。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優柔寡斷】:優柔:猶豫不決;寡:少。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有勇無謀】:只有勇氣,沒有計謀。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沖,缺乏計劃,不講策略。

【緣慳一面】:慳:欠缺。缺乏緣份,沒有和對方會面一次的機會。

【鑿空立論】:鑿空:缺乏根據,牽強附會。比喻本來缺乏根據,卻挖空心思穿鑿附會地作出論斷。

【鑿空之論】:鑿空:缺乏根據。空泛而沒有根據的言論。

【賙窮恤匱】:賙:周濟,救濟;恤:撫恤;匱:缺乏,不足。接濟救助鰥寡孤獨及其他貧困的人。

【逐浪隨波】:逐浪:追逐浪潮;隨波:隨順波流。喻指一個人缺乏主見,總是隨順時尚,人雲亦雲。

【築室道謀】:築:建造;室:房屋;道謀:與過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沒有主見,缺乏計劃,一會兒聽這個,一會兒聽那個,終於一事無成。

【築室謀道】:築:建造;室:房屋;謀道:與過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沒有主見,缺乏計劃,一會兒聽這個,一會兒聽那個,終於一事無成。

9. 形容缺少的成語

形容說話缺少證據的成語

一言為定、
頭頭是道、
指手畫腳、
單刀直入、
轉彎抹角、
吞吞吐吐、
面面相覷、
竊竊私語、
斬釘截鐵、
聲色俱厲、
聲如洪鍾、
鄭重其事、
東拉西扯、
潛移默化、
恰如其分、
隱約其辭、
四平八穩、
閑言碎語、
旁徵博引、
滴水不漏、
慢條斯理、
不言而喻、
喋喋不休、
理直氣壯、
不動聲色、
牙牙學語、
結結巴巴、
淋漓盡致、
慷慨淋漓、
輕描淡寫

10. 缺貨單 (打成語一)

缺貨單 (打成語一) :不足為奇
缺貨通知 (打成語一) 言之無物
缺教養 (打成語一)不足為奇
缺一不成 (打字一)丕
卻把西方當東方 (打成語一)反客為主
卻嫌脂粉污顏色 (打成簡語一)素麵朝天
鵲巢鴉占 (打成語一)化為烏有
群牛圖 (打成語一)丑態百出
然 (打成語一)沾火就著
擾 (打成語一)半推半就
熱身戰 (打成語一)不寒而慄
人盯人 (打成語一)以眼還眼
人多經驗多 (打成語一)才能出眾
人活七十古來稀 (打字一)嘩
人居兩地 (打字一)佳
人口倍減 (打字一)立
人口普查如實寫 (打成語一)人
人離休要薦才 (打字一)材
人臨改革催駿馬 (打字一)鞭
人面桃花相映紅 (打成語一)兩全齊美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